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依法治国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法治国需要依赖于全体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大学生是公民中先进的特殊群体,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对实施依法治国具有长远性、根本性的意义。在认清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的基础上,切实加强法律基础课建设,注意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综合素质教育中贯穿法律意识教育,着力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尊重法律意识和法律主体意识,逐步形成大学生良好的法律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2.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治国家,离不开公民的法律活动,而公民的一切法律活动都是在一定法律意识的支配下进行的,公民的法律意识水平直接影响着依法治国进程,强化公民法律意识重大。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治国方略,而公民的法律意识是我国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思想基础。因此,必须认真看待法律意识与实现依法治国的密切关系,立足我国现实国情,注重对公民进行法律意识的培养,以推进我国的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4.
法治启蒙的内容包括建构法治精神与批判传统政治法律意识。法治精神即现代政治法律意识,包括民主意识、契约意识、法律至上意识、公民意识、权利意识、自由意识、平等意识、责任意识等。在建构现代政治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的同时,还要大力批判传统的政治法律意识。我国传统的政治法律意识主要有官本位意识、臣民意识、法律工具意识等。  相似文献   

5.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是党和国家提出的伟大治国方略。破除落后的法律思想 ,培养公民的现代法律意识 ,树立现代法治观念 ,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6.
论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行依法治国,关键在于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大学生是未来法治社会的主体,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是依法治国、市场经济和我国入世的必然要求。本文从提高大学生的法理认识、培养宪法意识、法律权利与义务对等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四个方面阐述了对大学生进行法律素质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7.
法律监督作为民主监督的最高形式,是指用法律形式规范民主监督的目的、内容、形式、原则、程序,实现民主监督的法律化。法律监督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民主监督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目标。加强和完善法律监督,就要树立依法治国理念,增强公民法律意识;建立健全法律体系,保证监督有法可依;强化权力监督制约,营造法律监督氛围。  相似文献   

8.
培养公民法律意识的现代化是实施"依法治国"战略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的基础性工程.本文分析了法律教育中法律意识培养的认识误区,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法律意识培养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论西方法律意识的成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法律意识的成长 ,经济形态是决定因素 ,人的生存状况与素质的提高是关键。法律意识在现代社会中能否成为主体意识和主流意识 ,这是关系到能否真正推行依法治国 ,实现法律现代化、科学化的重要人文条件。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现阶段,法的正义价值实现的阻却因素主要有:法的正义被滥用、监督体制不完善、公民的法律意识不强等。而要实现法的正义价值、强化依法治国的观念,则必须加强法制教育,全面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实现立法正义、执法正义、司法正义、守法正义和法律监督正义。  相似文献   

11.
公民是民主国家中拥有公民身份的人。公民意识是公民自身对其公民身份的理性认识与价值认同。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教育活动,以使公民获得对社会主义公民身份的理性认识与价值认同。公民意识教育具有意识形态性,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现阶段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的重点内容是树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正理念,中心任务是培养公共理性,宏观目标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2.
公民意识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主体性条件。传统社会我国农民臣民意识浓厚而公民意识缺失。为了培育农民的公民意识,必须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宪政载体作用。村民自治为农民公民意识的培育提供理论基础、制度平台和实践基石。优化村民自治,促进农民公民意识的培育,不仅要创新自治制度,提供制度保障;而且要实现村—社联动,提供平台保障;更应落实村务公开,提供监督保障。  相似文献   

13.
公民意识是指作为现代社会成员的公民对自己在国家中的角色包括政治地位、法律地位及其价值的自觉反映。加强公民的国家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道德意识和平等意识教育,对发展政治文明,建设法治国家,完善市场经济,提高公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应当通过完善法律制度、探索多种形式、改进教育方法、加强学校德育、建设公民社会等途径,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4.
公民参与行政过程是现代民主行政学公正行政的基本要求和具体体现,是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我国行政执法中公民参与的现状不容乐观。政府摒弃特权思想,公民提高参与意识,加强相关立法,健全参与机制,完善法律责任和救济措施,是推动行政参与制度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论法治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治秩序与境界的确立,有赖于法治意识、法律规范、法律制度三个层面的一体椎进与彼此互动,其中公民法治意识,是公民对法律有充分认知、信任、依赖且以法律信仰为最高境界的国民精神状态,它作为法治主休内在的素质和精神动力,在中国传统人治社会转型现代法治社会的历史性进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之,加快培植口民的法治意识,是决定法治国家能否实现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以公民个体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法治意识为核心的公民理念是现代法治社会的精神支柱。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超越传统的“人民”的理性界限而倡导公民理念。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落实公民理念要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育公民社会、弘扬公民文化这三个重要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国外公民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近年来,公民教育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到重视,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民族精神,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增强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已成为各国公民教育的重要课题.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局势,各国都将本国的公民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本文从我国加强公民教育的实际需要出发,分析总结了世界几个主要国家公民教育经验,为新时期中国公民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提出了建立国家介入公民教育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政府是社会契约的产物,政府与公民个人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交易关系:政府向公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公民向政府缴纳税收,税收是公民购买政府服务的价格。增强我国公民的纳税人意识,就必须具备两种意识,即公民意识和公仆意识。  相似文献   

19.
公民意识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主体性条件。传统社会我国农民臣民意识浓厚而公民意识缺失。为了培育农民的公民意识,必须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宪政载体作用。村民自治为农民公民意识的培育提供理论基础、制度平台和实践基石。优化村民自治,促进农民公民意识的培育,不仅要创新自治制度,提供制度保障;而且要实现村—社联动,提供平台保障;更应落实村务公开,提供监督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