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论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行依法治国,关键在于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大学生是未来法治社会的主体,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是依法治国、市场经济和我国入世的必然要求。本文从提高大学生的法理认识、培养宪法意识、法律权利与义务对等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四个方面阐述了对大学生进行法律素质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现状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依法治国是我国面向 2 1世纪的基本治国方略 ,而公民法律意识作为其重要的内在驱动力量 ,成为促进依法治国进程的关键。当前 ,我国公民法律意识表现为 :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交织 ;积极态度与消极心理并存 ;法律权利意识弱于法律实用意识 ;法律意识层次有待提高。而商品经济不发达 ,特殊的历史原因 ,文化传统的影响和法律生活的失调是造成上述现状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治国家,离不开公民的法律活动,而公民的一切法律活动都是在一定法律意识的支配下进行的,公民的法律意识水平直接影响着依法治国进程,强化公民法律意识重大。  相似文献   

4.
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有助于其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更好地履行法律义务,对推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基本法律知识缺乏,法律信仰缺失、自觉运用法律维权的意识和能力较差等。通过分析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及其成因,提出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论述了法律意识对法律实践的指导作用,提出法律意识是立法实践的指南,是正确执法与司法的思想保证,是自觉遵守法律规范的思想保证。论述了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必要性,分析了在校大学生普遍存在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指出培养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是当代大学生合理知识结构的需要,是依法治国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并对加强高校失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培养公民法律意识的现代化是实施"依法治国"战略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的基础性工程.本文分析了法律教育中法律意识培养的认识误区,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法律意识培养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社会治理法治化的潜在中坚力量,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将成为法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其大学期间法律素养的培育,直接关系着其未来参与法治建设与社会治理的能力。就法治社会所要求的公民人格而言,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核心观念包括主体性意识和守法精神,前者旨在强调大学生作为法治建设主力军应具有的主人翁精神和权利意识,后者旨在强调其责任担当意识。  相似文献   

8.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是党和国家提出的伟大治国方略。破除落后的法律思想 ,培养公民的现代法律意识 ,树立现代法治观念 ,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9.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全社会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治意识,尤其要加强对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全面依法治国视 域下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可以从国家政策层面、社会舆论层面、学校教育层面、家庭教育层面、个人思想层面等五个方面来 着手,塑造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法律意识观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是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群体,但知识的多寡与法律意识的强弱没有必然的正比关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代,在国家大力推进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环境下,高校法律基础教学的关键是以法律基础知识为依托,强化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熏陶和培养.  相似文献   

11.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治国方略,而公民的法律意识是我国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思想基础。因此,必须认真看待法律意识与实现依法治国的密切关系,立足我国现实国情,注重对公民进行法律意识的培养,以推进我国的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12.
在全面依法治国视域下,针对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育与中国社会主义法治文明建设的关系问题,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理论指导,阐释法律意识的内涵与特点。研究考量了大学生法律意识偏失存在法律基本知识不足、观念陈旧、法的心理因素与自我控制力不足等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这些问题作了社会、学校、学生3个层面的成因分析;政府、社会团体和家庭应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育创造条件和保障,营建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学校应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育纳入到教育教学中,推动法律教育教学方式和内容改革,并用社会实践来强化法律意识;大学生应发挥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端正法律态度,在实践中深化法律意识,处理好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等这些方面,就是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培育的认识论路径。  相似文献   

13.
“法律基础课”的性质是一门思想品德课,不是法律专业课,因此,在进行教学时,就应以培养学生良好品质为目的,而不应仅仅以掌握法律知识为目的。为更好地完成本学科的教学任务,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加强“三种意识”的教育,即加强法律意识的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意识的教育,加强反腐败意识的教育。一、加强法律意识的教育1995年国家教委、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司法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见〉的通知》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法制教育要以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律意识为核心。内容应包括法学基础理论、基本法律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公民意识整体水平不高,高校政治理论课应该承担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的任务。政治理论课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提供理论指导、实践平台和精神氛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与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高校政治教师应该从教学内容和手段等方面改善课程教学,重视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过程中,既要重视法律制度的建设,又要重视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在法治意识的培养中,公民的权利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良好、完善的法律体系是培养公民权利意识的前提与基础,健全的权利救济机制是保障权利意识发展的重要手段,明确权利的界限和范围是促进权利意识完善的必然选择。在法治国家的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树立权利信仰、完善权利救济机制和尊重他人权利等方式,养成公民的权利意识和法治意识,从而促进法治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6.
开设法律基础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增强学生法制观点和法律意识。针对课程性质和目前大学生思想现状,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法律信仰意识,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加强沟通交流,实现师生教学、学习、交往的共鸣,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7.
关于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法制教育是高等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律观念和法制素质的有效途径。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对于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落实“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法治启蒙的内容包括建构法治精神与批判传统政治法律意识。法治精神即现代政治法律意识,包括民主意识、契约意识、法律至上意识、公民意识、权利意识、自由意识、平等意识、责任意识等。在建构现代政治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的同时,还要大力批判传统的政治法律意识。我国传统的政治法律意识主要有官本位意识、臣民意识、法律工具意识等。  相似文献   

19.
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充分发挥法律基础课教学在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中的主渠导作用,明确法律基础课课堂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拓展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大学生公民身份意识、国家民族意识、政治参与意识、权利意识、法律意识、道德和社会公德意识六项内容,发现目前大学生公民意识较为薄弱.学界应进一步加强公民意识理论研究,同时我们应从教育、文化舆论建设和增进大学生政治民主参与度等方面着手,强化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