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南北宋之争肇因于词家振衰起敝的共同意识,是清代词学的重要命题,也是浙西词派理论建构的重要基点,相关探讨贯穿了浙西词派的发展历程:为反拨明代"花草"词风,朱彝尊提出宗尚南宋,正式开启南北宋之争,除南宋雅词一系外,南宋豪放词也曾是其推尊对象;厉鹗在朱彝尊的基础上丰富了争论的内涵并提出南北宗之争的概念,借此将豪放词剔除出宗尚序列;浙派后期词家对南北宋之争进行弥缝补苴,王昶提出诗教意旨作为衡量词格高下的标准,吴锡麒则借用明人正变说以变革厉鹗南北宗概念,在宗尚序列中加入了北宋婉约词;郭麐则在宗尚南宋雅词前提下,规避了界化南北的词风分判。姜夔被浙西词派词人赋予词圣的地位,以与常州词派所推尊的周邦彦相对立,成为南北宋之争中的一个理论节点,反映了浙西词派的新发展及与常州词派在理论内核上的逐步趋同。南北宋之争也是考察清代词学的一个关键点,该争论与清代词坛各种思潮皆有互动关系,并参与了整个清代词学的建构。  相似文献   

2.
<正>打造学术精品服务教育事业河南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唐宋词学批评史论》分上下两卷。上卷主要论述唐宋词学与批评理论,就词体绮艳风格的形成、唐宋词兴盛的原因、唐宋词坛词体观的演进、宋代词学与诗学、唐宋人的诗词之辨、词学史上的清空论、柳永俗词、清真词、白石词、梦窗词、《草堂诗余》、《乐府指迷》等论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下卷主要是清人论析唐宋词,主要探讨了清代词学的南北宋之争、浙西词派倡导的南宋词、常州词派的南北宋之辨、谢章铤论析南北宋之争、清末民  相似文献   

3.
通过词体观、新变观与南北宋之宗三方面的比较,可以发现曹溶、顾贞观与朱彝尊的词论,在强调词体的抒情特性方面三人观点较为一致。三人最大的分歧在于曹溶、顾贞观提倡性灵,而朱彝尊独尊南宋姜张的醇雅风格:曹浴、顾贞观学词偏向北宋,朱彝尊主张学南未。三人的创作实践与理论不一致,朱彝尊词学观前后变化较大,受曹溶影响仅在其词学的前期,曹溶词学对浙西词派理论没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论宋词的分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词之分期,既不同于政治史之分期,也不同于宋诗之分期。整个宋词的发展分两大阶段,即北宋词与南宋词:一、从与音乐的关系看,北宋词绝大多数是用于演唱的,南宋词的主要功用已由应歌而转变为新体抒情诗;二、从题材与内容看,北宋词基本上未脱离“词为艳科”的传统,南宋词则彻底摆脱了这种束缚;三、从表现形式看,北宋词尚未完全脱离俗调,南宋词则以骚雅为归宿。而北宋词又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自宋太祖开国至仁宗朝,为沿袭期,但沿袭中有变化;后期自英宗至北宋灭亡,为变革期。南宋词也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起自高宗建炎,止于宁宗嘉定元年,为以辛弃疾为代表的爱国词大放光芒的时期,但也有姜夔起而与之抗衡;后期自嘉定止于宋亡,为学辛与宗姜两大派并立的时期,但后者已转居上风  相似文献   

5.
朱彝尊是浙西词派的领袖,也是一个卓有建树的词学家.他提出了一系列的词学新见:学习南宋风格,以姜(夔)、张(炎)为宗,倡导雅正规范,构筑了系统的词学批评理论,奠定了浙西派的词学理论基础.朱彝尊的词论批评具有反拨明代词学观念的性质,有极强的针对性.从朱彝尊及浙西词派之后,清代词学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开始并强化自己的特质,终于...  相似文献   

6.
前人论词,相当注重它的“阶段性”.在此基础上,便生出了重晚唐五代、北宋以及重南宋的两大派别.前者可以常州派中的张慧言和周济为代表(张惠言在词中最为推崇温庭筠,而周济则以周邦彦为词中之“集大成者”),后者可以浙西派中的朱彝尊为代表(他在《词综·发凡》中曾说:“世人言词,必称北宋.然词至南宋始极其工,至宋季而始极其变.姜尧章氏最为杰出”).持这两种意见的论者,由于各人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7.
宋徵璧系明末清初云间派的重要成员,其词论有《倡和诗馀序》《倡和诗馀再序》和散见于《古今词话》的三段论述。他的词论风格在入清后发生转变,在延续前期云间词派风格、推崇北宋词的同时也对南宋豪放词风有所借鉴,并在词创作中得以实践。宋徵璧尊北尚南的词学思想为清初苏辛词风的接受和发展有肇始之功,在词体推尊雅正方面也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周邦彦是两宋词史上具有"结北开南"成就和影响的一位重要词人.周邦彦的"开南"之功,主要表现在"后开姜、史之始"、"以思力开南宋词风"、"和清真词现象"等方面.这些成就,对南宋骚雅词派的形成,以及雅词在南宋的繁荣与发展,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文学传播的角度考察宋词在当时的传播状况,将传统的版本目录学纳入到文学传播视野之内,使词集的版本目录文献变为词集的传播史料,或能盘活词学研究的资源,扩大词学研究的视域。通过考察宋代词人苏庠、毛滂、吴礼之、赵鼎、黄大舆、李弥逊、潘良贵、冯时行、欧阳澈、曾惇等十家词集在南宋时期的版本传刻情形,即可管窥宋词在当时的书册传播状况。南宋人的词集,大多有诗文集外单行本和诗文合刻本二种。词与诗文合刻,表明南宋文人已将词视为可与诗并称传世的诗体。不再像北宋文人那样,词作不能入诗文集,只能作为另册集外别行。虽然南宋尚有少数文人坚持认为词不宜与诗并刊,诗集不收词作,但大多数人已改变了这种重诗轻词的观念。词作结集刊行,成为南宋词传播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0.
酬赠唱和是中国传统诗词创作的重要形式,在宋词中亦多有表现。从词体发展来看,酬赠唱和之作在南宋,尤其是孝宗时期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内容、风格更为开阔多样。从互动方式看,南宋文人以词酬唱主要集中在即席、临别、异地寄赠这三种情况下。与北宋相比,南宋酬赠唱和词在主题、功能、艺术形式上都呈现出新特色:传统的艳情题材有所退减,家国情怀大为增加,词中的脂粉气与感伤气明显减弱;词体功能从尊前娱乐更多转向文人抒情言志,词甚至充当起了书信的功能;次韵的艺术形式极为突出,文人气息更加浓郁。  相似文献   

11.
宋词的发展和繁荣离不开宋诗的影响和支持,这一点最早可以从欧阳修的词中看出。欧阳修是宋代第一个诗词兼擅的大词人,他的词和他的诗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特别是二者在主体形象和理性精神的突出方面表现出深刻的联系,颇能说明宋词在发展的过程中深受宋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作为南宋词坛较早大量创作咏物词的词人,姜夔对咏物词倾注了浓郁的深情与毕生的心血。本文将姜夔的咏物词作置于咏物词的发展流变中加以考察。姜夔在词作中融入江湖漂零之感、对失落恋情的追忆之思、对国事衰微的忧虑之情,从而使其咏物词作较之前人有了新的特质。姜夔咏物词的艺术特色主要为立意深远、含蓄蕴藉;字琢句炼,音节谐婉;虚处落笔,追求神似;幽韵冷香,清虚淡雅。姜夔的咏物词受到后代词人的激赏,并为南宋遗民词人树立了一种新的创作范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次对《全宋词》《白石道人歌曲集》《清真集》《碧鸡漫志》等文献中关于词调和宫调的资料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梳理,然后在此基础上考察律词与"宫调"的关系及相关问题。认为"宫调"对于词调词作(的唱)并无决定性意义;词调并没有、也不能有确定的或稳定的旋律;称律词是"以诗从乐的‘音乐文学’"说者所声言的每个词调"都有确定的或稳定的旋律",作词者"依声填辞"是"依各词调具有的‘确定的或稳定的旋律’填入文辞"是绝对没有的事,也根本不能有的事。  相似文献   

14.
清词"中兴"局面的形成是多方面合力作用的结果,唐宋词在明末清初的广泛传播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在明末清初,唐宋词主要是通过纸本的方式传播的,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词籍传播",当时词籍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唐宋词籍的汇刻和唐宋词选的重印,其中唐宋词选重印者主要有《花间集》、《草堂诗余》、《绝妙好词》和《乐府补题》等,这些词籍在不同时期的传播间接地反映了明末清初词学观念的变迁。  相似文献   

15.
晚清四大家推举南宋词人吴文英的努力是晚清词坛最为引人注目的现象.吴文英因其特殊的风格在词学史上独树一帜,南宋末年颇受推崇,元明却默默无闻,清代前中期梦窗词逐渐显现,至晚清吴文英则被推为至尊的地位.晚清四大家长期校勘整理梦窗词集,对梦窗词的思想意义、艺术价值进行了深入的阐发,并有意用梦窗词的特殊风格影响、改变现实词坛的风气.  相似文献   

16.
南宋后期,以杨缵、张枢为首的临安词人成立了吟社。吟社词人崇尚姜夔,作词审音协律,炼字琢句,追求高雅的审关情趣和艺术化的生活态度。鉴于此,对临安吟社词人的家庭背景、艺术素养、审美情趣及临安吟社的发展流变及其在词学发展史上之定位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小词”在宋人词话中出现频率颇高,其内涵是指词体篇幅短小者,并非宋人给词附加的蔑称。宋人以小为美,将绝句也称作小诗,还有更多以“小”称物的语言现象,因此,小词与小诗表达了宋人同样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8.
本文的视角在于探讨南宋词人开拓词境的动力元素以及他们摒弃传统的生产手法。南宋词人运用登高望远、比兴寄托、选用词调等多种架构方式开辟了词学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9.
周密是宋元之交的一位著名词人。其青年时期的诗词著作,多写风雅闲情、湖山胜景、诗酒流连的生活。南宋灭亡之后,周密常用诗词来表现故国之思和故土之恋。其词的艺术特色是广益多师、风格多元;用字精审、构思精巧;清丽骚雅、审音协律;含蓄蕴藉、情寄深远。周密的词作,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审美范式,丰富了诗词苑囿,为词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张炎是宋元之交的一位著名词人.他转益多师,集婉约词风之大成,又吸收了豪放词风的劲健,成为宋词三百年发展的殿军.其词的艺术特色为字锻句炼、风流疏快;格调高雅、深婉蕴藉;清空峭拔、气象壮阔.张炎继姜夔之后,标举清空,为词学提供了一种新的审美范式,丰富了诗词苑囿,对词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