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新疆历史的庄严揭秘与开发建设这片热土的拓荒英雄的庄重、衷情讴歌;对新疆这块神奇土地上生命、精神、人格的挖掘、张扬;对新疆大开发、大建设巨大成就的倾心歌颂与赞美,凸显新时代、新新疆、新人民这个"新"字,弘扬时代主旋律;关注新疆历史与现实发展中的热点、焦点,或举利器以剖之,或以幽默之语展露之,或以散文诗式咏叹之,彰显新疆报告文学创作不同价值取向,但归一为新疆作家的属地身份。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报告文学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文学与“亚报告文学”(含纪实文学、报告小说、非虚构文学等)已成为20世纪全球主流文学倾向。这是我们梳理包括中国新时期文学在内的世界文学线团时不能不正视的事实。作为报告文学的泱泱大国,伴随着社会综合动力结构的全方位嬗变,新时期报告文学紧紧扣住时代脉搏,大胆突破既定的条条框框,毫不迟疑地报道了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以来几乎所有的重大事件,以其不断伸展的话语空间和日益激越的文本活力与小说、影视等艺术形态并驾齐驱,且一度遥遥领先。本文从新时期报告文学的主题、审美形态与文化品格等方面立论,以期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3.
郭瑾璀 《云梦学刊》2009,30(4):159-160
章罗生一直致力于中国报告文学史的研究,已有《新时期报告文学概观》和《中国报告文学发展史》等几部专著问世,而他的新著《新世纪报告文学的审美新变》(华龄出版社2007年版),则从单纯的“史”学研究转向“史”“论”结合.显示了其研究的进一步深化。该书以新世纪以来的报告文学作为论述主体,对其进行了整体的把握、全面的梳理和重点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出“重建崇高、价值中立、返朴归真、多元发展”等审美新变的特征。不仅如此,作者还透过表象,在具体论述中融入了自己的价值观念,对一些文本的表达做出了自身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4.
<正> 新时期的报告文学流派纷呈、五彩缤纷,大致可分四类:颂歌式报告文学、干预生活式报告文学、全景式报告文学、集合式报告文学。始于《歌德巴赫猜想》的颂歌式报告文学讴歌先进人物,弘扬时代精神主潮,至《船长》而式微;始于《人妖之间》的干预生活式报告文学揭露了生活的阴暗面,引来了不少官司,至《第二种忠诚》而破败;1986年之后,全景  相似文献   

5.
<正> 我国的报告文学究竟于何时兴起?以前出版的现代文学史都引用以群同志《抗战以来的报告文学》中的提法:“在一九三一年底‘九一八’以前,中国还没有报告文学。那时,即或有少数类似报告文学的作品也未被称为报告文学,因为当时‘报告文学’这一名辞还未被确立起来”。田仲济先生于1963年《文史哲》三期上发表的《特写报告发展的一个轮廓》里,提出不同意见:“……而正式以报告命名的作品,则不能不推一九三二年出版的反映一·二八上海战争的《上海事变与报告文学》。但因此而说在这以前中国还没有报告或类似报告的作品出现,也是不确实的。”在1980年四期《时代的报告》上,刊登了田先生《我国报告文学历史发展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又提出:“中国的‘报告’或‘报告文学’的产生应该说开始于五四时期,一九一九年五月十一日《每周评论》上亿万的《一周中北京公民的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以来,几乎每年都出版一部甚或几部有关中国现代文学史方面的著作;《中国现代小说史》也出版多种了。相对说来,研究中国现代报告文学史的书却很少。1990年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报告文学史论》(李丽莹、李见锋著,以下简称《史论》),则从“史论”的角度,勾画中国现代报告文学发展的历史轨迹及其规律,显示了著者的工力和史识,是一部颇具特色的专著。首先,作者紧扣报告文学这种文体的内在特征,以历史主义的态度,清晰地理出了我国  相似文献   

7.
李赣 《学术研究》2007,(6):121-127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当代报告文学在风风雨雨中开创了关注社会、直面人生的大好局面,继承这一传统的新时期报告文学则更理性化,也更冷静、客观,目光从历史、科学、文化等多种角度切入,题材更宽,呈多元化状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对凡人俗事与文化现象的关注和对历史事件的反思。本文对我国新时期报告文学题材选择的嬗变进行了归纳概括,从而见出中国当代报告文学从反映现实向反思历史转变、从关注政治向关注民生转变、从关注社会精英向关注小人物转变的新精神、新路向。  相似文献   

8.
作为知识分子的一种写作方式 ,报告文学的价值生成 ,主要通过新闻文学的写作模式参与时代理性精神的重建而实现的。一个需要启蒙的时代 ,召唤着报告文学弘扬理性的启蒙精神。新时期报告文学作家主体意识的自觉 ,使此间报告文学启蒙主题的凸现成为可能。报告文学文体由此也获得了一种自觉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以来生态报告文学创作包括两个发展阶段,一是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的“环保型”创作;二是20世纪90年代至新世纪的“生态型”创作。新时期以来的生态报告文学创作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其中最主要、最明显的有三个方面:在作家的生态理念上,人类中心主义依然存在;在揭示各种生态问题上,展示现象有余而挖掘根源不足;在艺术表现上,生态审美的能力和水准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10.
周淼龙 《云梦学刊》2013,(5):158-160
2012年中国报告文学理论研究的重大收获,是章罗生先生出版了他潜心研究多年的《中国报告文学新论:从新时期到新世纪》。这值得为作者贺,为中国纪实文学研究界贺,为未来的报告文学学科贺!  相似文献   

11.
信息与文化:范长江报告文学论丁晓原一、信息优势:历史价值的主体对报告文学文体特质的定位,曾经是众说纷纭的。有所谓报告加文学者、报告之有文学者、报告性文学等等。我以为报告文学的文体使命应是对有价值的信息的有效报告。报告文学所报告的信息当是以人为中心的社...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报告文学展示出一幅璀灿夺目的金题玉躞,一条艺术追求和美学探索的轨迹.本文试图在寻找它的艺术探索轨迹的曲线中,去把握其宏观的美学特征。(一)新时期报告文学,以紧紧地拥抱生活、展示生活中的美及揭示美的生活为“经”;以内在的艺术美的追求,不断地趋于艺术的自觉意识和开拓艺术的新天地为“纬”,交  相似文献   

13.
被称为文艺轻骑兵的报告文学,是我国社会主义百花园中的一朵鲜花。打倒“四人帮”后,报告文学这朵鲜花开得更加鲜艳,绚丽多姿。本文着重谈谈报告文学的特征问题。报告文学有那些特征呢?报告文学的特征就是报告与文学的有机结合,所谓“报告”,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以来,伴随着思想解放阀门的开启,"改革"日渐成为全社会的集体意志。受社会改革的牵引力、主体诉求的批判性、艺术表现的自便化等因素的综合规定,此期报告文学逐渐形成报告理念生态化、文本含量增容化、文体效益立体化三大价值取向。这三大价值取向,决定了它的三大转型方式:一是由"审父"到自审的反思方式,二是由聚焦到广角的叙事方式,三是由一元到多维的传受方式。新时期以来报告文学的总体性现代转型,充分体现了感应生活的先锋功能、"后窗"现象的矫正功能和文学格局的建构功能,并由此彰显了多方面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针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专业特色和培养目标,从"信息分析与决策支持"课程在信管专业中的重要位置出发,引入了"案例报告式"教学方法,对其应用进行了实践与探索。针对现有教学模式的缺点,分析了"案例报告式"教学法的优点,从案例准备、"案例报告式"教学的组织和实施入手,对"案例报告式"教学法的效果进行评价。指出"案例报告式"教学方法响应了教育部推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号召。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个历史阶段内的一种特殊的文学现象,新时期报告文学,在艺术地把握社会生活,人类情感、文化思想的丰富性、多样化上,呈现出中国报告文学从未有过的繁纷驳杂的形态。人们惊异地发现,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报告文学在这里获得了审美观念上的突破与超越。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 80年代中国社会走向全面的开放。这是一个报告文学的时代。报告文学在开放中出现了全面的转型 :结构由微型变为宏观 ,视角由文学转至“杂学” ,题材主题由政治关怀而兼取文化关怀。文体的转型使新时期报告文学呈现出全新的景态  相似文献   

18.
"史传报告文学"是新时期涌现的报告文学流派之一.它不仅导致了报告文学的深刻革命,而且向传统中国文论提出了有力挑战.它的发展,大致经过了1980年代的发展期、1990年代的兴盛期和新世纪以来的深化期三个阶段,而每一阶段都伴随着报告文学观念的重要变革.它逐步将报告文学传统的旧"三性"--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发展成了新"五性"--主体创作的庄严性、题材选择的开拓性、文体本质的非虚构性、文本内涵的学理性与文史兼容的复合性.本文试结合史传报告文学的发展对此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报告文学已走过了二十年的风雨历程,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二十年来,报告文学始终植根于现实主义土壤之中,产生了一批有重要影响的作家作品,掀起了一个又一个文学浪潮,取得了今人瞩目的艺术成就,大大提升了报告文学这一艺术样式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文学领域摆脱了十年动乱的禁铜和“左”的思潮的束缚,各种体裁的创作空前繁荣。报告文学迎来了第一次真实意义上的辉煌。体育题材报告文学异军突起,开辟了新时期报告文学新的领域。它们热情沉歌了广大运动员、教练员为国争光的感人事迹和可歌可泣的光辉形象,也反思了体育界潜在的种种矛盾,大声疾呼体育改革!其中,不乏令人振奋和发人深思的力作,在全社会产生了较大影响,引起了文学界的密切关注,值得重视和研究。一、鲜明的时代特征,极富个性的人物新时期体育题材报告文学的出现是有其鲜明的社会背景,受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