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汉大学最早的前身,是清末洋务派的著名首领——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3年在武昌创办的湖北自强学堂。湖北自强学堂是近代中国创办最早的具有高等教育萌芽性质的学堂之一,1902年自强学堂更名为方言学堂。1911年方言学堂停办。辛亥革命后的1913年,北洋政府教育部以原方言学堂的校舍、图书和师资为基础,创办了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武昌高师与北京高师、南京高师、广州高师等一起,成为当时最著名的  相似文献   

2.
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9世纪末叶所创办的两湖书院、自强学堂、湖北总师范等,为1913年建立的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的源头,而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又为1928年成立的国立武汉大学的直接源头,因此武汉大学校史前段追溯至19世纪末叶确证无误。自强学堂已开始具备近代高校性质,而方言学堂则为自强学堂变名,并于1913年重办,定名为武昌高等师范学校。  相似文献   

3.
经考证,武汉大学的校史应从湖北自强学堂(1893年)算起。理由如下: 一、自强学堂是武汉大学最早的前身1.方言学堂是武汉大学的前身,此点从无异议。(1)1928年定名国立武汉大学后,学校每年编辑出版的《国立武汉大学一览》、《国立武汉大学概况》和历届毕业生纪念册中“沿革概要”或“校史概略”,均将方言学堂列为本校沿革之内。如第十六届毕业生纪念册“校史”栏中记述:“民国二年教育部即其处(指方言学堂)建立高等师范学校,校舍图书多仍其旧,而规模少宏远矣。”  相似文献   

4.
经考证,武汉大学的校史应从湖北自强学堂(1893年)算起。理由如下: 一、自强学堂是武汉大学最早的前身 1.方言学堂是武汉大学的前身,此点从无异议。 (1)1928年定名国立武汉大学后,学校每年编辑出版的《国立武汉大学一览》、《国立武汉大学概况》和历届毕业生纪念册中“沿革概要”或“校史概略”,均将方言学堂列为本校沿革之内。如第十六届毕业生纪念册“校史”栏中记述:“民国二年教育部即其处(指方言学堂)建立高等师范学校,校舍图书多仍其旧,而规模少宏远矣。”  相似文献   

5.
湖北矿化学堂是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湖北创办的第一所近代官办新式学堂,也是全国第一所矿学专门学堂,其开办计划最早缘于张之洞任两广总督期间对盛宣怀在山东烟台筹办“矿学学堂”之构想的积极响应,此后曾一度尝试在广东开办此类学科,并最终在移督湖北之后,在他所筹设的汉阳铁厂内成功开办。由于当时湖北地区近代新式教育基础薄弱、经费与师资匮乏等原因,矿化学堂开办数年后成效甚微,最终并入自强学堂。其短暂历史可反映出洋务教育注重实用技术、忽视普通教育的基本特征,以及张之洞对西学的认识反复多变,在人事任用方面亦是有得有失。尽管湖北矿化学堂存在诸多缺陷,而且只是昙花一现,但其作为中国近代矿学专门教育以及湖北近代官办新式教育(尤其是实业教育)历史先驱的开拓意义仍然是不容否认的。  相似文献   

6.
武汉大学百年校史的研究和考证工作前后持续了近10年时间。早在1983年武汉大学筹办校庆之时,根据海内外部分校友的建议,就开始组织专家对校史进行研究和考证,并将校史源头作为研究和考证工作的一个重点。通过查阅大量档案和史料,初步弄清了武大的校史源头不是1913年创办的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而是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自强学堂。但为慎重起见,仍定建校时间为70周年,故在校庆7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校长报告中,对校史源头是这样讲述的:“武汉大学的前身是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于1913年11月2日建立,校址在武昌东厂口。再追溯远一些,武昌高师又是由张之洞、谭继洵于1893年创办的自强学堂沿革而来。”  相似文献   

7.
一、武汉数学沿革大约1890年,在武昌自强学堂,设置算术斋。1922年11月,武昌高师首设数学系。1923年至1928年,经高速后的武昌中山大学,在理科部设数学系。1928年,武昌中山大学改名国立武汉大学,数学系招收第一批学生。抗日战争爆发,1938年武汉大学迁往四川乐山,1946年底迁返武昌珞珈山,这段时间该系主要老师有曾昭安、叶志、汤澡真、肖君绛,刘正经、吴大任、李国平、李  相似文献   

8.
武汉大学是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产物,而作为中国近代教育改革重要主持人张之洞1893年兴办的自强学堂,是国立武汉大学的直系源头。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教育最早出现于18世纪40年代,它是由外国教会举办的一些学堂,其中有些学堂后来发展为著名的大学,但这些大学并不完全符合中国当局和民众对于国家独立、民族自强的发展愿望.直至19世纪90年代,中国逐渐出现了北洋西学学堂,南洋公学和京师大学堂,产生了中国近代大、中、小学和师范学校的系统学制.这是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划时代的创举.  相似文献   

10.
关于武汉科技大学历史沿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大量史料为基础,全面概述了武汉科技大学105年的校史沿革,重点查证学校前身是张之洞创办的湖北工艺学堂,是湖北地区最早的专业学堂之一。  相似文献   

11.
民国最早的部属师范学校之一、也是武汉大学前身的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是以清末两湖师范学堂等为先驱;而1916年开办、成为武汉大学另一重要源头的武昌商业专门学校,则是由原两湖师范学堂人士等为树立武汉大学基础而成立。武汉大学实为清末张之洞在湖北所办新式学堂在民国时期进一步发展而结出的一大硕果。  相似文献   

12.
试论焦作路矿学堂的创办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办于晚清的焦作路矿学堂是当今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它由英国福公司投资创办 ,是外国人在中国开办的第一批私立高等学校之一,第一所工科私立高等学校,是近代中国成立最早的矿业高等学府,是外国人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创办最早的高等学校.从焦作路矿学堂的四年学制和学生入校年龄来看,该校应属于高等教育.在废除科举制度四年后成立的焦作路矿学堂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管理方式等方面主要是采用从西方引进的先进资本主义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与管理体制.该学堂作为当时西学东渐的一个窗口和桥梁,无疑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1903年,端方主持创办湖北幼稚园,是为中国第一所幼稚园,相关研究对此多有提及,但对其创办过程及幼稚园附设女学堂则语焉不详。通过缕析湖北幼稚园附设女学堂从创办到解体的过程,我们可从中一窥清末女子教育发展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1906年由两广总督岑春煊创办于广州的广东法政学堂是清末新政时期广东地区创办最早的新式法政学堂,同时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官办性质的法政学堂之一。学堂成立之际,夏同龢任学堂首任监督,他亲定章程、规范办学,初步形成了独特的办学风格,对广东乃至中国近代法政教育产生不可估量的历史影响。后因民国代清,广东法政学堂更名为广东公立法政专门学校,陈融担任首任校长。  相似文献   

15.
山西大学初名山西大学堂,创办于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公立大学之一,也是中国最早设立的三所国立大学之一,与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堂一道开创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先河。山西大学堂较早引进和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学术思想,点燃了中国近代科学文明的火种,推进了山西乃至全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在长达10年的清末“新政”中,教育改革是各项改革中进行的最广泛深入的一项,它是近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因素的增长在文化教育领域的反映。1906年9月清政府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所官办法律学堂——京师法律学堂,中国近代的专门法学教育开始了新的阶段。本文主要论述了京师法律学堂的创办背景;体制、学制与课程设置;教员与教学内容等。同时论及了清末教育改革中的日本留学简况。  相似文献   

17.
武汉大学百年校史的研究和考证工作前后持续了近10年时间。早在1983年武汉大学筹办校庆之时,根据海内外部分校友的建议,就开始组织专家对校史进行研究和考证,并将校史源头作为研究和考证工作的一个重点。通过查阅大量档案和史料,初步弄清了武大的校史源头不是1913年创办的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而是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自强学堂。但为慎重起见,仍定建校时间为70周年,故在校庆7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校长报告中,对校史源头是这样讲述的:“武汉大学的前身是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于1913  相似文献   

18.
在湖北期刊史上,《湖北学报》可以说是比较早的刊物。它创办于1903年2月12日,社址设于武昌。这是当时全国办刊热潮中的产物,更是中国社会大变革时期的产物。 《湖北学报》为旬刊。每期一册,全年出33册,合为一集。现存一、二集,但第二集只有24册,可能是至此而停刊。该刊所载,除谕旨、文牍、学堂章程之处,多是译载外国——主要是日本学者的著作。  相似文献   

19.
经元善是中国近代著名企业家、慈善活动家,也是近代新式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他重视人才,重视教育,创办了经正书院和近代第一个新式女学堂—经正女学,并致力于社会教育,为中国近代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常州府中学堂是清末新政时期常州地区创办的最早的一所府中学堂,同时也是江苏为数不多的官办府中学堂。1907年屠宽执掌该校,亲订章程、革新课程,从严招生并聘请许多名流雅士到该校任教,使学堂渐有规模与声色。同年,该校发生部分学生反对舍监陈士辛的短暂学潮,经过学生与校方短暂的博弈,终因学生妥协而告终。民国二年,常州府中学堂人事发生变动,童斐继任校长,随后该校演变为江苏省立第五中学。童斐为该校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使省立五中成为近代江苏教育的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