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3 毫秒
1.
充分发挥高校校报育人功能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校报是高校党委机关报 ,是学校重要的思想阵地和舆论工具。只有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介绍学科知识 ,丰富报纸内容 ,增加报纸可读性 ,加快校报网络版的建设 ,才能充分发挥校报的育人功能 ,做到办报育人  相似文献   

2.
一、校报及其在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 校报(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被称作《校刊》),是高校中以刊载新闻为主的定期出版物。校报在“报”之前冠以“校”字,说明了它不同于一般报纸的属性。这种属性是由它所处的特殊环境决定的,是与教育规律、培养人才的目标和它特殊的读者群及撰稿人有关的。因此,新闻规律的共性和教育规律的个性决定了校报的根本任务是“办报育人”。 校报“办报育人”的根本任务,决定了它的性质和它在高校中的地位。它是校党委的机关报,是校党政领导和全校师生员工的喉舌,是校党政领导的宣传工具和全校师生员工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校报普遍存在着出版周期长、信息容量小、新闻时效性差、形式呆板单调等多种问题,严重影响了校报新闻的广泛传播,削弱了校报的传媒功效。质量是报纸的生命,如何增强报纸可读性,如何发挥校报在学校宣传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应有的作用,是摆在高校校报工作者面前一个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进入了效益时代,在高校宣传工作中充当重要宣传工具的校报也要讲究效益。校报的效益怎样去体现?怎样才能提高呢?关键是增强校报的可读性。1校报要讲效益一种报纸的效益好不好、质量高不高,就看它拥有的读者多不多。巨过来,报纸自身可读价值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报纸的身价、报纸的流通及其信息传播,也就呈报纸的效益。校报宣传的效益问题,因受发行量少、读者范围狭小且相对固定,形成特定的读者群等出素影响,加之经费紧张,稿费、编辑费一压再压等种种不利因素,使校报往往只顾按时按量地完成出版任务,而无暇顾及其可读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高校校报是一份生长于特定的校园环境,面向特殊的读者群,满足特定需要的报纸.影响力是校报生存的命脉,校报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影响力关键在于恰当的定位和创新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高校校报担负着在高校引导舆论、交流信息、繁荣校园文化、提高育人服务水平、传承文明等重要使命。为更好地发挥校报的存史、资政、育人的功能,可以借鉴质量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从读者的视角对高校校报质量现状进行实证研究,提出提高校报办报质量若干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7.
高校校报必须体现校域性。这是高校校报区别社会上不同种类的报纸,以及一高校校报区于另一高校校报的显著特点。强调高校校报的校域性,就是指高校校报要立足于本校,把新闻工作的着眼点放在校内,以维护和反映所属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成果、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充分运用校报创造性地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报道本校新近发生的带有普遍意义的事实,以指导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首先,高校校报与社会上不同种类的报纸相比,虽有共同之处,即都必须坚持办报的党性原则,服从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服务于党和人民的事业,但他们的服务对象或主要职责又存在着严格的差异。高校校报的主要职责是为高等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服务;而社会上的报纸,无论是综合性的还是专业性的、全国性的还是地方性的,尽管也报道一些高等学校有关的新闻信息,但不可能单纯地立足于高等学校或  相似文献   

8.
一、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 高等学校的校报,近几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目前的校报同社会新闻报纸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主要是校报还没有完全按照报纸的特点和新闻规律办报。不少校报明显地具有学校工作简报的性质,或者只是思想政治工作简报的延伸,还没有把主要注意力转向教学科研,转向教育改革。现在大家都在讨论,如何使校报办得有特色,办得有个性。笔者认为,要把校报办好,办出特色,办出个牲,就其内容和读者对象来  相似文献   

9.
高校校报开辟"大副刊",将新闻性内容纳入副刊版面,强调新闻性与常态性并举,这是"大副刊"办报思路的首要特色;而强化报纸传播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是"大副刊"办报思路的基本原则;艺术性形式方面则力求在"通俗"与"高雅"中做文章,确定版面的风格特征和品位,这是"大副刊"最基本的特性.寻求积极健康的宣传教育内容与新颖完美的宣传教育形式、教育艺术的最佳结合点,是校报"办报育人"的主要宗旨.  相似文献   

10.
发挥校报优势坚持办报育人论新形势下如何强化高校校报育人功能冯岩高校校报作为重要的思想教育宣传舆论阵地,是学校党政领导和全校师生员工的耳目喉舌,也是学校联系师生、传播知识、推动改革和交流经验的信息窗口和新闻媒介,更是加强校园两个文明建设、培育“四有”新...  相似文献   

11.
报纸的特点,决定着报纸编辑的特点。编辑工作的特点,决定了编辑人员的特征。由于校报及校报编辑工作的特点,形成校报编辑的明显特征,即社会角色的二重性,工作内容的综合性,系统构制的独立性,群众观念的贯穿性。  相似文献   

12.
报纸作为一种舆论工具,在各种媒体林立的今天,如何能拥有众多的读者,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和舆论导向作用,是每个办报人应当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因此,编辑人员应明确报纸的服务功能和校报的办报思路,使校报更加切合实际,增强信誉。  相似文献   

13.
办好校报,是时代赋予高校的使命,是实现“办报育人”的前提。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和信息多元化的新形势下,高校校报主流媒体地位面临各种媒体和自身发展不足等方面的巨大挑战。文章对高校校报主流媒体地位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对谋求高校校报新的发展空间,推动校报事业发展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在我国高教事业迅速发展的同时,高校校报也在蓬勃发展。全国高等学校1054所,出版校报的有688家,占全国出版报纸总数的42.2%;每期发行量约170万份,从事校报工作的专职记者、编辑3000多人。黑龙江、山东等11省市成立了高校校报研究会和新闻学会。①校报在推动高校教育改革和培养“四有”人才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校报质量不高,这是目前校报工作中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质量是校报  相似文献   

15.
育人是学校教育的中心任务,高校校报作为高校党委的喉舌,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应该而且能够在育人中发挥更大作用。高校校报要通过多种途径,坚持正确的办报方向,提高办报质量,在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素质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6.
围绕高校校报品位的提升,在把握报纸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不仅论述了高校校报所应具有的标题醒目化、头条深度化、图片细节化、版式模块化、栏目特色化和文风新颖化等风格和特色,还着眼于提高高校校报的办报水平和报纸质量,综合借鉴优秀报纸的办报经验,进一步提出了高校校报应建立严格的工作制度和工作规范、通过培训提高编辑记者素质、扩大编辑记者视野和建设新闻通联队伍扩大稿源等具体的工作举措.  相似文献   

17.
高校校报作为大学校园里的主流新闻媒体 ,是开展育人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 ,新形势下校报应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 ,真正做到“办报育人”  相似文献   

18.
结合高校校报的特点以及在育人过程中的作用,就如何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校报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贯通对接工作,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规模和合力,充分发挥高校校报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高校校报是指由学校党委主办的以校内师生员工为主要读者的报纸,是学校重要的思想教育阵地和理论宣传工具.然而,随着网络媒体的崛起,高校校报在校园的传播优势受到一定的冲击,笔者就高校校报的新闻策划的必要性、新闻策划的基本内涵以及新闻策划途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强化校报在校园媒体中所特有的权成性和导向性.  相似文献   

20.
由于高校校报的特殊性,其总编的编辑思维应不同于地方报总编的编辑思维。地方报总编以管理和新闻思维为主,而高校校报总编则应作多视角思维,如新闻思维、教育思维、文化思维等。校报总编的编辑思维中只有新闻、教育、文化等多元并重,才能充分发挥校报的多重功能,弥补校报的一些“先天不足”,把校报办成具有高校特色的报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