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伦理文化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整合形成了各个民族,同时形成了不同民族的道德文化。中国少数民族道德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不同民族的道德文化及价值取向既有中华民族价值观的共性,又有每一个民族的个性,即除了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主流价值观以外,还存在着各个民族自我认同的传统价值观。系统地、全面地研究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揭示不同民族道德、文化、伦理的关系,既是一个新课题,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少数民族伦理文化作为两种异质的伦理文化形态,通过核心价值观的民族化把握二者的契合性,实现二者辩证之否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化和少数民族伦理文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这对于在少数民族地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筹划少数民族新伦理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边缘化的印第安群体的生存境遇与美国社会的伦理现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美国本土作家杰拉德·维兹诺在小说《自由的恶作剧者》中揭露了美国"主流即正义"这一讽刺的伦理现状。主流边缘的伦理差异及主流白人群体的伦理倒退使得印第安人深受创伤、深陷伦理困境。从印第安恶作剧者的反抗中我们可以看到:印第安群体只有通过对本土印第安文化的坚守才能实现伦理救赎。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代社会,儒家伦理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汉以后的历朝历代,以儒家伦理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立身规范,不仅将之内化为个人操守品格,而且将之贯彻于为官做人的实践活动者,可谓代不乏人。廉吏即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既是儒家伦理身体力行的实践者,也是儒家文化的传播者和弘扬者。其特殊的伦理品格和文化功能,对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和行政伦理发展,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西方伦理价值观之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伦理文化和西方伦理文化无优劣之别,只有特质上的差异,用今天的眼光去衡量,它们各自的优长中同时隐含着缺失。中西方伦理文化虽无优劣之别,但在不同时代,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在中西方伦理价值体系中,精华与糟粕都是十分复杂的糅和在一起的。构建崭新的伦理价值观体系必须是从自身引发;必须要以时代精神为坐标;必须要善于向本民族的伦理文化所存有的疾患果敢地开刀;必须要在不丢弃、大力弘扬本民族的伦理文化的精华的基础上吸取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精华。  相似文献   

6.
《哈姆莱特》与《赵氏孤儿》两部戏剧同是写复仇,但却传递出了中西两种截然相反的复仇时间观念——对哈姆莱特复仇延宕的批评和对赵氏孤儿二十载大仇终得报的褒扬。本文认为,复仇时间观念是一个民族之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民族自身的情感与社会进程中的思潮、伦理、道德等多方面因素经过不断整和而形成的。中西复仇时间观念的盖异原因来自于观念的母体——民族文化,根源于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相似文献   

7.
姓名作为古老的社会文化现象,具有丰富的伦理意蕴。姓名反映了个体与家庭伦理实体的伦理关系,是家庭伦理精神的体现。近年来,人们对姓名的随意使用和更改,表现出对姓名伦理认同的缺失和道德自由的彰显,其深层原因是家庭伦理精神之式微、伦理——道德生态链的断裂。通过家庭的伦理回归、建立伦理与道德的价值生态,才能实现对姓名的伦理认同和回归。  相似文献   

8.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儒家伦理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大学时期正值大学生伦理道德培育的重要阶段,是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儒家诚信伦理是指导当代大学生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为人处世的重要基础,是大学生安身立命、交友处世、立业发展的道德基石。面对复杂的社会,受着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就业等方面存在诚信问题,大学生应正确对待,深入挖掘儒家诚信伦理资源,营造校园诚信伦理文化的良好氛围,增强大学生对诚信伦理文化的认同,树立正确的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9.
政治生活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政治伦理的基本问题;个体生存问题以及类生存问题构成了政治伦理的双重底线,个人美德和公共道德的价值共契成为化解政治伦理化与伦理政治化之间互动关系的有效途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政治,亟待建构一种倡导“以人为本”、“和谐的”、“宽容的”以及“发展的”等价值观的底线政治伦理。  相似文献   

10.
现代组织的道德失范导致组织工具性和价值性的失衡、组织道德责任的漂移、组织伦理取向的迷失、组织伦理规范的冲突及伦理调控的失灵等。组织道德失范的原因一方面是组织实体自身所存在的道德意识空场、组织结构的失衡及所处社会环境的变动;另一方面是由于传统伦理范式中道德主体的个体单一性之弊、依个体良心而实现道德价值的"规范习得-践行"模式及重义轻利、整体主义及等级主义的价值导向而造成组织道德主体性的失陷和组织伦理的无效运行。  相似文献   

11.
单亲家庭大学生作为高校学生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具有独特人生态度和行为方式,同时也面临着其特有的伦理困境和压力。本文从社会的公平伦理、学校的关怀伦理及个体的品质伦理等伦理视角出发,对单亲家庭大学生所处的成长困境及救助工作进行了探讨,以期有利于帮助单亲大学生走出成长困境。  相似文献   

12.
当下,教育的行政化、市场化和功利化导致了高校教育伦理的部分失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流价值,对教育伦理具有价值定向、认同和评价的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拓宽高校教育伦理提升路径,在教育管理、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等方面重构高校教育伦理的规范表达,有利于完善教育伦理规范,推进双一流大学建设,更有利于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周秦伦理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正宗根脉和古老源泉,周秦伦理文化为中华民族奠定了悠久文明社会和政治国家的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理论渊源.周秦伦理文化德目涵盖了中国伦理文化的"轴心范畴",周人的"天命德性"信念伦理以及秦人的"志业理性"责任伦理建构了中国伦理文化的基本架构.中华民族需要"富强"崛起,同时,还需要"文明"崛起.如果中华民族陷入信念迷茫,德性沦丧,责任缺失,理性异化,那就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现代化悲剧"."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让我们回到周秦伦理文化的源头那里去,寻找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通过研究周秦伦理文化中"天命德性"信念伦理、"志业理性"责任伦理的德目,确立大学美德的理论基石,重建大学美德价值观,才能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美好社会.  相似文献   

14.
全球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碰撞产生的冲击波,被传播迅速的互联网放大,对各民族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的影响不可低估。在多元价值共存的背景下,要形成全社会的价值共识难度加大。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中的和与礼、德与责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文化资源。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跳出西方话语体系,又要展现人类现代文明思想成果,就需要充分唤醒中华传统伦理文化的自觉意识,增强文化自信。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的过程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适宜的气候、土壤生根发芽,成长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引领。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的弘扬和现代转换,可以事半功倍,有效整合社会意识,增强民众的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15.
论孝文化在现代社会伦理体系中的合理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孝文化因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综合影响,不断历经改造,所呈现出的宗教伦理性、社会政治性、文化神秘性已完全不适应现代社会的伦理诉求。孝文化只有在现代社会伦理体系中以个体伦理、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为合理定位,才能发挥应有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现实语境条件下,参考西方媒体文化的伦理价值向度,构建当代中国媒体文化的伦理价值精神离不开对大众传媒从业人员、受众群体的道德素养和中国社会伦理环境三大要素的培养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伦理实体的诸形态及其内在的伦理—道德悖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伦理实体是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和《法哲学原理》中提出并充分阐发的重要概念。在黑格尔道德哲学体系中,伦理实体是由家庭———市民社会———国家诸形态构成的辩证发展的体系。家庭是直接的或自然的伦理实体;市民社会是过渡的和否定性的伦理实体;国家是复归的和否定之否定的伦理实体。在伦理实体的这三个结构中,都存在着由“伦理的实体”蜕变为“不道德的个体”的可能与危险。伦理实体的概念与现实中存在的伦理—道德悖论,要求进行道德哲学的转向,由对个体伦理、个体道德的关注,进展到对实体伦理、实体道德的追究,建立以个体伦理—实体伦理为二维坐标的道德哲学体系和伦理精神体系。  相似文献   

18.
广告产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广告经济价值和伦理价值的平衡与互动,公益广告正是从伦理学的角度对广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责问。公益广告凸现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传达社会主流价值观,构建和谐的伦理规范,是广告伦理价值的重要体现。政府、企业、广告媒体应加强沟通与合作,加快公益广告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文化中的伦理资源与民族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弘扬民族精神对民族振兴、国家兴旺意义重大。着眼于我国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伦理规范,挖掘其优质伦理资源,找出其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致性,并就传统伦理的继承和发展作进一步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期达到对大学文化建设、优秀人才培养和民族精神培育之目的。  相似文献   

20.
随着消费文化的日益多元化和深入,青少年群体中的“符号消费”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文章旨在深入探讨这一现象背后的伦理问题及其对青少年价值观和消费行为的影响。符号消费不只限于物质产品的购买,更体现在对品牌、形象和社会地位象征的追求。这种追求往往导致青少年的消费决策偏离理性,忽视真实需求,从而引发伦理问题,如盲目从众、攀比心理的加剧、资源的过度消费以及对个人和社会责任的忽视。这些问题不仅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还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因此,文章着重分析这些伦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目的是促进青少年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和消费行为,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