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从生态文学批评的角度再次解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是一种新的尝试.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是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流露出的另一层深刻意义,这部作品表明海明威具有一定的生态意识,但其生态意识又是矛盾的.<圣经>的生态矛盾观是海明威形成相互矛盾的生态意识的直接根源,并决定了这部作品的主要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2.
《还乡》是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中最具宿命论色彩的作品.作者借荒原这一自然意象诠释人物命运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作品中的荒原神秘莫测,充满了魔幻色彩,并与人物的悲剧命运紧密相连.通过对作品中人与荒原主题的生态解读,哈代强调了人类应该尊重自然法则,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哲学观.  相似文献   

3.
生态美学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一个切近时代发展的美学研究,是一个创新的美学课题.生态批评,作为西方悄然兴起的新的批评方法,可以看作是生态美学的实际应用,是生态美学理论扩展的有效手段.从当今的文学批评的角度来看,发轫于二十世纪50年代的美国"垮掉派"诗歌作品实际上是生态美学价值观的倡导与建构."垮掉派"诗歌的代表人物:金斯伯格、史耐德和雷克思罗斯的诗歌作品多次呈现出浓郁的东西方生态美学的意蕴.  相似文献   

4.
科幻小说是多丽丝.莱辛后期创作的一个新的尝试点,是她对当代社会现实问题和生态问题的大胆揭露和批判。从生态批评的视角重新审视莱辛的科幻作品,可以挖掘莱辛的生态智慧和生态哲学思想,为莱辛研究提供新的视角,进而唤醒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相似文献   

5.
杰克·伦敦是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在他的小说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其中不仅表达了作者善待动物、热爱自然的传统生态理念,也揭露了美国社会中存在着的“精神生态失衡”现象.在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精神生态问题日益严峻的形势下,挖掘杰克·伦敦小说中的生态意蕴可以为构建新型生态和谐的现代社会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史诗《失乐园》是17世纪清教诗人、革命家弥尔顿的代表作,写的是人类始祖亚当夏娃偷食禁果而被上帝逐出乐园的故事。本文试图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作品进行生态主义解读,揭示弥尔顿作品中的生态主义思想,并展示了早期英国文学中所体现出的生态观。  相似文献   

7.
加里.斯奈德是美国20世纪最有贡献的生态作家。加里.斯奈德作品中充满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已被评论界所公认,但对加里.斯奈德生态思想形成的研究还少有人问津。研究加里.斯奈德生态思想的形成对今天正面临生存困境的人类,特别是对今天的创作者和斯奈德的读者来说有很深的启发意义。他丰富而独特的个人经历和对东方文化的吸收是其生态思想形成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他处在一个环境危机加剧、环境意识和生态思想日增的独特时代。  相似文献   

8.
斯坦贝克是上世纪一名具有强烈生态意识的作家.他的作品突破了狭隘的“人类中心论”的朴素生态观,多次表达了他对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的理解,对于自然的“魅”的力量的敬畏,以及生命循环论的观点.他在作品中提出了现代社会所存在的人性堕落、战争、物质崇拜等所带来的人与自然割裂的问题,并试图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引导人们思考这些问题所带来的恶果、提出解决办法.从朴素的田园思想到关于现代人类社会的思考,斯坦贝克的生态意识写作从传统的“生态意义写作”向“生态写作”过渡,其作品对于现代社会具有警示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学具有自身的美学原则和文学标准.丰富的生态哲学理念和生态文学理论研究,是王秀杰生态文学创作实践的指导精神.王秀杰的散文具有鲜明的生态文学特征,她的作品深刻批判人类中心主义,倡导大地伦理观念,进行生态审美书写,并在中国古代的传统思想中寻找解决当代生态危机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加里·斯奈德是美国20世纪最有贡献的生态作家.加里·斯奈德作品中充满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已被评论界所公认,但对加里·斯奈德生态思想形成的研究还少有人问津.研究加里·斯奈德生态思想的形成对今天正面临生存困境的人类,特别是对今天的创作者和斯奈德的读者来说有很深的启发意义.他丰富而独特的个人经历和对东方文化的吸收是其生态思想形成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他处在一个环境危机加剧、环境意识和生态思想日增的独特时代.  相似文献   

11.
《拉帕西尼的女儿》的社会生态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桑在其短篇佳作《拉帕西尼的女儿》中,通过将自然(花园)作为小说的一个主角,对自然与人类关系进行诠释,揭示了生态问题背后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他超时代的生态意识正契合了20世纪美国社会生态学理论的奠基人默里.布克金的社会生态学基本观点。对于当今的全球性的生态危机,霍桑超时代的生态观仍颇有见地。  相似文献   

12.
东南沿海村镇地区应在“美丽中国”建设和“乡村振兴”总体要求的基础上,贯彻生态经济繁荣、生态环境优美、生态社区和谐等生态化建设原则,遵循村镇生态系统运行的基本规律,积极构筑村镇生态建设的顶层体制及规划体系,开展生态建设技术的本地化集成应用,形成注重公众参与的决策机制。以宁波北仑河头村生态化建设为案例,分析了该村镇地区可借鉴的生态化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13.
论马克思的社会生态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世界的生态危机,是资本逻辑违背生态正义而导致的人类生存危机。如何解决这一危机,人们再次求教于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产生于人类第二次正义危机即劳动者不拥有基本生存资料的经济生态危机时代,它的主要理论是把人类从第二次正义危机中解救出来的理论。但是,一则由于这一历史任务遗留到了我们这个时代(资本主义和资本逻辑依然统治世界),二则由于马克思哲学构建的深广历史内涵触及人类学生态学的根底,从而它也能够解救人类面临的这第三次正义危机即生态危机。马克思生态思想与西方生态思想的不同,主要在于马克思首先从社会生态考虑问题。他直接间接提出了社会生态的四大生态原理:其一,人与自然的合理物质变换原理;其二,人与人的合理物质变换原理;其三,人自身的合理物质变换原理;其四,"每个人与一切人"的合理生存与健康发展原理。这四大原理是马克思社会生态思想的基石,它为从社会立场解救生态危机、开辟生态文明新时代奠定了理论基础。因为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的根源不在自然界,而在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14.
在国土资源非均衡开发、基本农田发展受限的背景下,综合运用效益转移法、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的理论和方法,计算武汉城市圈48个县(市、区)之间跨区域的农地生态补偿额度。结果发现:2008年单位面积的农田发展权价格最高的是东西湖区,为21.67万元/hm2,最低的为孝昌县,仅为434.28元/hm2;2008年武汉城市圈总生态赤字面积为102.72万hm2,48个县市区中24个亏损区,24个盈余区,其中武昌区的亏损面积最大,为-9.93万hm2,麻城市的盈余面积最大,为4.50万hm2;支付额度最大的区为江汉区,年支付额度为63.08亿元,江夏区应该接受的农田生态补偿额度最高,为3.03亿元;武汉城市圈各县(市、区)跨县域转移的农田生态补偿额度绝对值占到自身财政收入的比例为0.03%~21.94%,纳入农田生态补偿支付前后,共有33个县(市、区)的GDP排名发生了变化。保护农田资源,维护农田生态产品供给的多样性和持续性,就必须在不同土地开发类型区之间确立适宜的农田生态补偿标准,建设农田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5.
戴·赫·劳伦斯作为20世纪最具争议的作家之一,他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在他诸多的作品中,被称为劳伦斯的天鹅绝唱的小说《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一出版就引起了轩然大波。就是这部毁誉参半的小说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了令今人瞩目的生态问题。通过生态女性主义来分析这部小说中体现的劳伦斯的生态观,对劳伦斯研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生态美学是一门崭新的学科,但生态美意识由来已久。欧阳修词中的生态关倾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生态美,主要是指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文化生态美:主要有节日词所展现的文化生态关、歌妓制度所透露的文化生态美和传统文化品格中的文化生态美。这些词在客观反映作者的生态美意识与人们的生存状况的同时,也反映了词与正统文学处于相背离与修补的状态及作者面对这种情况的徘徊感。因此用诗化的笔法阐释生态美意识成了作者的一个选择。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生态危机的全球化和人类生态意识的觉醒,绿色发展理念和绿色生活方式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可以成为当今绿色发展的理论营养。“道”和“德”是庄子哲学的本体论基础和依据,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深刻的生态智慧。“道”具有本根性、整体性、同质性、超越性、自然性等基本特征,“德”是道赋予包含人在内的世间万物的内在自然本性。庄子之“道”与“德”中蕴含着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观,表现为物无贵贱、万物一齐的平等价值观和内在价值论,顺物自然、无为为益、处物不伤的生态方法论,知足知止的绿色生活方式与生态消费理念。  相似文献   

18.
儒家生态伦理充满着对大自然的伦理关爱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之思。本文从“天人合一”的本体论 ,“赞天地之化育”的价值论和“民胞物与”的义务论三方面阐述了儒家生态伦理的思想 ,以期对当今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生态美学的学科史可上溯到自然美,其生态中心主义观、突破二元论以及认为现象即为美的思想可从杜威和梅洛-庞蒂那里找到理论根据。杜威的自然经验主义以及倡导的公民环境主义等具有生态审美特征,而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旨在寻求身体在世界(环境)中安置的努力则使生态学获得了现象学的支撑。生态美学作为一种新范式,也须要批判性地加以认识。  相似文献   

20.
我国著名的林学家梁希先生有着丰富的生态美学思想,主要表现为:生态美是“美术化”、“天然化”与“民众化”的统一;对生态审美的体验与追求中的家园意识与诗意地栖居;实现生态美必须发扬“敲林钟”精神等方面.他的生态美学思想对我们今天建设“美丽中国”也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