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网络正引导一场文化的创新和变革,透过网络文化可以认识文化的网络形态,也可以关注网络的文化内涵。本文从文化和网络两个角度分别切入,试图解析网络文化所兼具的技术和文化特性及其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解析网络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入手,重点阐释网络文化对意识形态产生的重大影响,从正反两方面说明网络文化对意识形态的正负效应,并从法律、道德、技术的角度就网络文化视阈下如何确保意识形态发展提出解决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校园网络的日益普及 ,对高校青年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产生巨大的冲击 ,由此形成的网络文化对青年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精神世界正以其神奇的力量加速改变着。因此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给校园网络文化以准确定位、加强管理 ,才能使网络文化真正成为影响青年学生的主流文化和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4.
网络文化有两方面的含义:网络的文化特性和文化的网络形态.网络文化存在着一元与多元的悖论,这是任何事物都具备的二律背反现象.在多元文化羽翼的掩护下,网络文化的一元化也在凸显.而以美国为典型的发达国家正滋生着"网络霸权帝国"的根芽.先进科学技术以及美国文化的内核思想极大的促成了这种一元扩张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网络文化暴力特征、类型及实现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对人们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影响逐渐强化,网络文化暴力将成为暴力谱系中日益醒目和重要的类型.在当下所提及的"网络暴力"本身是不存在的,而应该说的是"网络文化暴力".网络文化暴力是在当前网络文化正负效应讨论之中表现出的一种必要的质疑形式.从某种程度来讲,网络文化暴力构成了理解和谐与秩序网络文化存在的前提.网络文化暴力策略的中心不是建立身份问题,而是通过逃避限制而实现限制的问题.网络文化暴力凭借其多向途径实现着自己的权力意志.  相似文献   

6.
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化的兴起和发展 ,给传统的校园主流文化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和挑战 ,正日益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因此 ,如何将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的结合 ,促进校园网络文化健康、有序地发展 ,已经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得网络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网络文化正全方位地走近高校师生的生活世界。基于网络文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准确地把握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成为妥善处理相关问题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迅猛发展,网络文化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但也由此而引发一系列问题,网络伦理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如何正确地看待网络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成为时代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2007年6月3日~4日,在全国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会议上,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网络文化是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文化发展战略作出的重大部署,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是占领思想文化阵地、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迫切需要,是顺应人民群众强烈愿望、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迫切需要,是树立国家良好形象,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基于此,本刊约请几位在这个领域学有专长的专家学者,围绕网络文化和网络伦理建设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引起人们对网络文化和网络伦理建设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迅猛发展,网络文化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但也由此而引发一系列问题,网络伦理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如何正确地看待网络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成为时代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2007年6月3日~4日,在全国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会议上,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网络文化是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文化发展战略作出的重大部署,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是占领思想文化阵地、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迫切需要,是顺应人民群众强烈愿望、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迫切需要,是树立国家良好形象,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基于此,本刊约请几位在这个领域学有专长的专家学者,围绕网络文化和网络伦理建设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引起人们对网络文化和网络伦理建设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迅猛发展,网络文化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但也由此而引发一系列问题,网络伦理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如何正确地看待网络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成为时代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2007年6月3日~4日,在全国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会议上,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网络文化是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文化发展战略作出的重大部署,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是占领思想文化阵地、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迫切需要,是顺应人民群众强烈愿望、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迫切需要,是树立国家良好形象,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基于此,本刊约请几位在这个领域学有专长的专家学者,围绕网络文化和网络伦理建设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引起人们对网络文化和网络伦理建设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太阳为谁升出来>是一篇中规中矩的现实主义小说,但你也可以说它非常"后现代",它解构了它所写的一切;<纪念碑>是一篇先锋小说,但却体现出本土化,具有本土之根.  相似文献   

12.
鉴于未成年人的特殊性,针对未成年人的刑事政策体现了提前干预的特点。但在我国的实践中,未成年人出现不良行为时学校、家庭和社会则是处于缺失状态,而未成年人的行为触犯法律或构成犯罪时,对其处罚又比较严厉。针对此现象,在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初期应加大教育、挽救的力度,而在未成年人有违法或犯罪行为时则应适用轻缓的惩罚。  相似文献   

13.
本文借鉴国际网络环境下反不正当竞争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对网络技术引发的不正当竞争提出立法建议。修改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相应法规,完善法律体系,并呼吁人们强化网络保护意识,全面提升现代网络通信技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国内外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成果,我们发现性别刻板印象在两性中确实存在,而且随着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进步,这种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间接测量方法也在逐步完善。比较典型的有加工分离法(PDP)、内隐联想测验(IAT)和刻板解释偏差(SEB)等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以风险规避的供应商和制造商构成的食品供应链为研究背景,分别在集中式供应链以及制造商和供应商分别作为领导者的分散式供应链的3种不同情况下,建立以预期效用最大化为目标的优化模型,研究食品价格对最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市场需求更近的供应链主体所决定的质量水平会因食品价格的上涨而提高;而另一方所决定的质量水平会受到食品价格的直接和间接双重影响。最后以数值分析了食品市场的质量敏感性对这种影响的作用,并且依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作为广告界的一大热点,网络广告的运作效果却难尽如人意。从广告信息传播角度来看,对网络广告认知度低、广告与网站关系暧昧、传播信息与目标受众信息寻求发生错位,是网络广告在传播流程上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借助传统媒体,扩大对网络广告的认知度,理顺广告与网站关系,培养网民的忠诚度,是促进网络广告成熟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企业技术创新动因的相关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国内外学者对创新、技术创新、自主创新、生产性创新和非生产性活动的相关研究可以发现,企业家既会从事生产性创新也会从事非生产性活动,关键在于企业家对两项活动的收益、成本及风险等所作的比较.要有效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必须一方面激励企业从事创新活动,另一方面要抑制企业从事非生产性活动.  相似文献   

18.
传统经济学的消费者理论研究是建立在完全信息假设条件下的,而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与企业经常处于信息非对称的境况之中。从信息搜寻、逆向选择、博弈均衡三个方面,就信息非对称下的消费者行为进行了研究,指出了在信息非对称条件下要建立一个健康、稳定、和谐的市场经济秩序,需要企业、消费者、政府和社会中介组织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9.
后勤改革是目前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高校后勤改革的社会化方向与目标的确立,是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和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政府及其有关职能部门的主导作用,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提供了社会客观环境。在主观需求与社会客观环境趋于一致的条件下,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成为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奢侈品作为一种高档或顶级商品,无疑是那些富足有余的人们经常关注或消费的对象。课征奢侈品税,其实就是征富人们的税,不会因此损害中低收入的普通消费者的利益。相反,通过课征奢侈品税,然后再把这部分税款通过社会公共福利等形式提升低收入人们的生活质量,这就在社会财富的二次分配上给那些社会上的"最不利者"带来了补偿利益。如此通过税收立法的手段,一方面削减了高收入者的财富,另一方面又形成对低收入群体的补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社会财富的分配达到了相对的平衡,从而更加有利于分配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