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二十世纪后期,甘肃省河西内陆河灌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用水量大幅增加,水资源短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已成为河西地区生态、经济、社会发展中木桶效应的最“短板”,建立能够节约用水的农灌水权制度已迫在眉睫。文章通过总结河西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现状和现行水权制度存在的缺陷,借鉴河西内陆河流域张掖试点的经验,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把水权制度的一般理论运用到河西内陆河灌区农业灌溉的实践当中,构建了河西内陆河灌区可交易的农灌水权制度,形成通过市场配置农灌水资源的节水农业运行机制和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2.
从理性人的角度分析河西内陆河灌区农灌水权制度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张掖市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进步与人口的增长,该灌区水资源日益短缺,已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寻求一条促进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并通过制度变迁达到合理的节水之路,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关于水权制度变迁的理论性文章非常多,但是从水权制度变迁的前提假设出发来实证分析的探讨尚且不足。文章通过分析张掖市农灌区农户行为的“理性”,探索一条诱导性水权变迁之路,其目的是在河西内陆河流域构建可交易的水权制度。  相似文献   

3.
河西走廊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河西走廊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历史变迁与历史上该流域农牧业转换、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人口的增殖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充分认识该流域生态环境趋向恶化的现实 ,反思人类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才能在开发中更好地把握“量”与“度”,实现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建立水权制度的目的是促进水权交易,即定"源"以促"流",因而水权理论建构应遵循的原则是:凡不能或不宜流通的权利均不应纳入水权范畴。水权即取水权,是主体从国家所有的水资源中分离一定量之水并取得其所有权的权利。水权不应包括水资源所有权、水资源经营权、水所有权、水环境权。  相似文献   

5.
河西水资源与发展节水农业的策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西走廊是以内陆河绿洲经济为特色的地区,水资源是制约地方经济和农业生产的首要因素。河西水资源利用存在农业耗水量过多和水资源利用率过大的问题,这已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农业发展必须走节水农业之路,以实现对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农业生产的长久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河西内陆河灌区水资源缺乏统一管理,地下水超采严重,水环境日趋恶化,一系列恶性循环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全面发展,如何合理配置水资源是走资源节约型增长道路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总结张掖市内陆河灌区水资源市场化现状和分析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节水型农业发展"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用水问题越来越成为限制社会发展的一大问题,加之我国人均水资源短缺的国情,建立节水机制势在必行.本文在对我国水权交易模式和美国水银行制度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建立水银行制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提出从水权交易原则的界定、政府与水银行关系界定以及水银行信息披露制度等方面对我国水银行制度进行完善,以达到建立节水型政府,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河西水资源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陆河绿洲经济为特色的河西地区,水资源是制约地方经济和农业生产的首要因素。本文在确立了河西可利用水资源的基础和合理分配农业、工业、生活和生态四个方面用水关系之后,根据农业分配水量确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案,提出河西地区农业结构应当以草畜产业基地、特色经济作物产业基地和高标准制种产业基地为主,压缩高耗水的粮食作物面积,农民收入主要以草、畜产品,名优特经济作物,制种以及相关的加工业和第三产业等为基本收入来源。实现生态、生产、生活为一体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威胁,非农行业与农业争水现象普遍,水资源“农转非”已是大势所趋。文章以河北省兴隆县转轴沟村水资源转移为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水资源“农转非”对农村发展已经发生和潜在的影响。结果发现:水资源“农转非”不仅会挤占农村经济发展所必须的水资源,而且还会危害自然环境、破坏未来水资源的供给能力,并会在一定程度上侵犯农民的水权,影响农村社会的团结稳定。建议必须在水资源转出速度和数量上给予限制;加强节水型社会的构建;尽快研究、完善中国的水权制度;并应克服无序竞争性用水行为,及早采取切实可行的开源、补偿、保障及管理等配套措施,以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实现农业和农村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西北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的保护对西北地区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因其流域内气候、地理、经济和文化的特殊性,致使全国性水资源保护法律规范对西北内陆河水资源的调节不具有针对性和高效性。西北地区内陆河流域与外流河流域相比的整体差异性、其内部的整体相似性,以及现行法律法规的冲突和不足,客观上要求制定一部西北内陆河水资源保护专项基本法,并从立法目的、立法原则和具体法律制度进行提炼和构思西北内陆河流域资源保护基本法。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自然资源物权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建立科学的自然资源物权体系,对于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以及环境保护至关重要。在我国,针对现存自然资源物权体系的缺陷,应借鉴世界先进经验,分别构建土地资源物权体系和与其他自然资源物权体系,重点构建其用益物权体系,土地资源物用益物权体系包括地上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地役权;其他自然资源物权用益物权体系的建构应借鉴浮动担保之浮动性,对于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的自然资源建立浮动自然资源用益权。  相似文献   

12.
不被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已成为联合国人权宪章确立的一项刑事司法国际准则。我国已于1998年签署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该公约规定不被强迫自证其罪原则。此原则不仅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反对自证其罪的权利,而且对于进一步加强诉讼民主、文明具有积极的意义。作为现代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享有的一项基本诉讼权利,不被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在我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中确立已成为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13.
水权概念辨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权一词源于西方,是水资源使用权的简称,我国法律中没有水权一词。学者们对此产生了不同的理解,尤以水权包括水资源所有权和使用权为代表。所有权不同于产权,水资源不同于水。水权的权能包括使用、收益,对部分水资源的占有以及对水的处分,但不是对水资源的处分。所以水权是对水资源使用并收益的权利。  相似文献   

14.
权利对等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得到权力者和权利者共同认可的。权利对等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即利益、主张、资格、力量或自由,这些内容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用来分析权利对等的实现是如何依托于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的。权利对等必须针对存在着权利不对等的问题而提出,权力对等的实现必须从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实务中寻找对策。  相似文献   

15.
认定探矿权、采矿权的物权性质,对于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保障权利人的经济利益,妥善解决探矿权、采矿权与土地使用权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现行立法已有关于探矿权、采矿权权利流转的规定,但存在不足之处。立法应当明确探矿权、采矿权的流转方式,减少对权利流转的限制,坚持探矿权、采矿权合一的原则,规定探矿权、采矿权取得过程的公开化,增加利用外资和民事责任的规定。  相似文献   

16.
水权为水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水权管理是从水权分配、交易到监督、补偿的一个完整水资源权属管理过程,其中水权制度是水权管理的核心内容。目前缺乏对水权管理全过程的系统研究以及对水权制度的系统构建。面对经济转型、体制转轨的时代特点,水权管理必须优先突出制度导向,水权赋予确认制度、转让交易制度、监督管理制度以及补偿激励制度构成最严格水权制度的主体内容。在改进的“水权科层概念模型”基础上,进一步建立起以最严格水权制度为核心的水权管理改革框架体系,为转型期我国的水权管理提供了一种整体思路与改革对策。  相似文献   

17.
权利的价值追求与人的价值追求是一致的,权利归根到底是为人而存在的,因此说权利的价值是人的价值的确证方式。权利制度的确认和实现是权利追求自身的价值实现以及促进人的价值实现的过程,权利制度始终以价值主线贯穿其中。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有关受教育权的几个倍受关注的问题。指出受教育权乃受教育者所享有之权,直接关系到作为私主体的受教育者本人的切身利益,在性质上既属于公权,又属于私权。受教育权可能会遭受公力、私力甚或二者的合犯,赋予受教育权以可诉性无可置疑。受教育机会的平等权、与受教育有关的知情权以及接受免费教育等权利理应包含于受教育权内容之中。  相似文献   

19.
社会权作为基本权利,不仅具有主观权属性,也具有客观法属性,这为社会权可诉性的"司法与准司法"路径提供了宪法依据。宪法诉讼是社会权在宪法层面可诉性的本源路径,我国宪法诉讼应采用"最低限度主义",通过运用宪法明示性条款直接保护社会权、通过审判发现宪法中的默示性社会权等方式缓慢稳妥地促进社会权的司法保护。宪法解释是中国语境下社会权可诉性的路径,我国宪法解释宜采用"原旨主义"解释方式。在宪法层面,通过对宪法条文涵义与国家政策的宪法解释来保护社会权;在民法层面,通过对基本权利的第三人效力的解释来保护社会权;在行政诉讼法层面,通过肯定性行政救济手段与扩大行政诉讼法的受案范围来保护社会权。  相似文献   

20.
纷繁的个人权利间的冲突愈演愈烈,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在于对权利和权利冲突这两个概念的不明确。从实践与理论的双向层面对于冲突的具体救济提供解决路径,并最终归结为:立法上可以对各权利平等看待的同时规定各权利行使的限度,司法中不追求每一个具体的原则去指导案件,用总体的大原则指导案件的审理。由司法者在案件中依据最大利益原则具体考量每个案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