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58年,人民公社在中国一哄而起,被称作“一条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具体途径”。毛泽东对人民公社一直是青睐有加的,从1959年8月19日毛泽东写给吴冷西等人的一封信中,我们或许可以窥知其“公社情结”。毛泽东打算用有力的调查材料来驳斥国内外对人民公社的指责,他认为人民公社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础,必须得到保护。在他本人关于人民公社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均透露出了对人民公社的偏爱。以这封信为线索来探究毛泽东的“公社情结”,“小缩影”印证了“大历史”的关怀。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内报刊上有的文章对巴黎公社存在七十二天的说法提出了异议,认为公社是在三月二十八日宣布成立的,从成立到五月二十八日失败,共计存在了六十二天(见《江汉论坛》一九八二年第五期)。我认为这种看法不符合历史实际,因而是不能成立的。 巴黎公社存在七十二天之说,据笔者所知,系发端于巴黎公社委员阿尔努流亡瑞士期间,于一八七二年一月至一八七三年一月写成的《巴黎公社人民和议会史》一书,书中说:“公社在七十二天的连继战斗中,只能提出一个原则,指出一个轮廓”。阿尔努是巴黎公社创造者之一,他的说法应予确信,国内外史学家们因此一直承袭了他的说法。  相似文献   

3.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利用报刊这一平台,对巴黎公社进行了广泛宣传,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革命的发展。借助纪念活动对巴黎公社进行宣传,是中共报刊宣传巴黎公社的一大特点。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利用好纪念活动这一党的传统政治资源。对巴黎公社进行广泛宣传,对于今天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加强党的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共产主义逐渐凋零的西方世界中,巴迪欧是为数不多的仍然高举共产主义大旗的知识分子。在马克思主义的宏大叙事被后现代主义解构之后,巴迪欧试图为今天的解放政治学找到新的理论根基,于是将目光投向了巴黎公社。重新认识巴黎公社对巴迪欧的哲学和政治学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巴迪欧认为巴黎公社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无产阶级创造,它既没有堕落成为共和派资产阶级攫取政权的棋子,也没有走向列宁—斯大林的党—国模式,它是一次面对独特历史情形下的全新创造;另一方面,巴迪欧认为巴黎公社在哲学上具有本体论的意义,它是一个位点、一个事件,从本体论的视野来看待巴黎公社是巴迪欧对共产主义观念的最好说明。  相似文献   

5.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对巴黎公社革命做了光辉的总结。他说:“即令公社被搞垮了,斗争只是延期而已,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它必将遍于全世界”。今日的历史证实了并将继续证实这一科学论断。关于巴黎公社的原则在理解上并不尽一致。过去一个阶段最流行的说法是:“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无产阶级必须用暴力‘摧毁’、‘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我认为这  相似文献   

6.
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马克思,作为巴黎公社的第一位历史家和编年史学家,把法国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变成广大群众的财富,把它保留给了后代的无产阶级战士。所以马克思的名字是同巴黎公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既是巴黎公社的理论家,又是法国无产阶级斗争的实际参加者。早在普法战争时期,马克思就为国际无产阶级制定了一条战争危机时期共同的国际主义路线;在巴黎公社期间,马克思又以亲自参加者的姿态从  相似文献   

7.
巴黎公社成立迄今已一百一十四周年。一百多年来巴黎公社不仅对法国而且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国外史学界近年来对巴黎公社在各国的反响进行了专门研究,开辟了研究巴黎公社的新领域。我国史学界近几年对巴黎公社的来源、性质、原则和经验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但就巴黎公社对各国的影响研究较少。本文拟主要就巴黎公社对美国的影响作一概略的叙述。  相似文献   

8.
列宁是巴黎公社原则的忠实继承者,他始终把俄国革命看作是巴黎公社事业的继续,指出:“俄国1905年革命和1917年革命是在另一个环境和另一个条件下继续着公社的事业”。并说:巴黎公社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这条路上走了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第一步,苏维埃政权走了第二步”。列宁对巴黎公社原则的研究分为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巴黎公社迄今已一百一十四周年了,中外学术界对它的认识和研究,卷帙浩繁。虽然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政权的阶级性质早成定论,但对巴黎公社究竟是无产阶级的全国性政府,还是巴黎无产阶级的市政自治机关这个问题,至今仍众说纷纭,本文拟就这个  相似文献   

10.
权为民所赋是马克思所总结的巴黎公社的两大原则之一.100多年过去了,马克思所总结的巴黎公社的原则,正改变着世界,并成为民主法治最基本的原则.但在社会主义国家,权为民所赋原则却未能引起应有的重视.纪念巴黎公社的时候,往往强调它的无产阶级专政性,却忽略了巴黎公社的民主性原则,这不但不能正确认识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也必将对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带来不应有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1792年经选举产生的巴黎公社基本上代表了巴黎劳动人民的利益,它对法国革命的深入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1871年的巴黎公社继承和发展了1792年巴黎公社的传统,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巴黎公社,不仅有人们所熟知的1871年巴黎公社,在此之前1789—1794年法国大革命时期也曾存在过一个巴黎公社。这两个巴黎公社有许多相同或相联系的地方。对此加以研究,也是颇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一百零四年前,法国无产阶级在摧毁资产阶级旧的国家机器之后建立的巴黎公社,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的政权,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的尝试。虽然巴黎公社仅仅存在了七十二天,但是,“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公社的原则,最主要的就是通过暴力革命实现无产阶级专政。马克思、恩格斯对巴黎公社革命经验的科学总结,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1991年3月18日是巴黎公社革命120周年。全世界觉悟的工人阶级照例要在这个日子纪念巴黎公社革命的活动家,向惊心动魄的公社牺牲者宣誓——要为公社事业的彻底胜利而不懈地斗争。巴黎公社产生时,中国还没有无产阶级,更没有社会主义思想。而如今的中国已迈步于  相似文献   

14.
对于1871年出现的巴黎公社这个复杂的历史事件,长期以来在学术界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诸如巴黎公社革命的性质、政权的性质、产生的原因、产生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等等,观点互不一致.本文试从对巴黎公社两重性的分析中,说明这些不同的观点实际上有统一性.  相似文献   

15.
巴黎公社不仅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创举,而且也是实现无产阶级民主的尝试。尤其是公社的民主选举制度和议行合一制度在巴黎公社所实行的民主制度中占有十分显著的地位。本文试从这两个方面谈谈巴黎公社的民主制与资产阶级的民主制有何区别及其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对中国政治的贡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他的"做",他领导中国共产党进行着一场改造现实社会制度的实际斗争;二是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一家之"说"———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在现实的"叛逆"斗争中,毛泽东从根本上扭转了中国人政治意识的价值取向,把几千年来中国人的"趋古"意识变为一种"前景"意识。随着这个价值取向的根本转变,毛泽东在多方面表现出了对传统政治思想的"叛逆"。  相似文献   

17.
为了建立起社会主义民主条件下科学的干部选拔制度,马克思早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时就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理论,就是把国家机关的一切职位交给由普选选出的人来担任,而且规定选举者进行监督,随时可以撤换他们,以防范他们从“社会公仆”蜕变为“社会主人”。对于马克思主义这一基本原理,列宁认为“完全可以称为马克思主义在国家问题上的最高成就。”①当然,应用巴黎公社的经验也同矛盾的普遍性应用于特殊领域一样,由于国情和历史条件的不同,对于巴黎公社选拔干部的一些具体做法,我们不能照搬照套。但是,我们在政治体制改革中要建立的新的干部选拔制度,必须贯彻公社选举制的这个有普遍意义的无产阶级民主实质,这是勿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18.
巴黎公社虽然只存在73天,但它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原则贯彻到公社教育改革中的伟大实践,在世界教育史上谱写了崭新的篇章。在纪念巴黎公社120周年之际,认真研究巴黎公社教育改革的基本经验,对于已经取得政权的无产阶级建立社会主义新型的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发生在西欧的巴黎公社革命和发生在东亚的中国革命,在革命进程中,都是由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1870年9月4日,在法国的巴黎推翻了资产阶级第二帝国的统治,完成了民主主义革命,后发展成为1871年3月18日的巴黎无产阶级起义,始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中国革命是在旧民主主义革命后,在中国共  相似文献   

20.
1871年3月18日──5月29比巴黎工人阶级举行了震撼世界的巴黎公社起义。他们以极大的历史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进行了前无古人的伟大尝试。马克思为总结巴黎公社的历史经验,写下了著名的《法兰西内战》,概括了无产阶级在革命中对待旧的国家机器的态度,指出了无产阶级政权建设的前提条件、主要特征、实质及其历史任务,从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恩格斯于1891年重新为《法兰西内战》写了一篇导言,进一步总结了巴黎公社的历史经验。巴黎工人阶级在创立公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