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1 毫秒
1.
论中国近现代教育家研究的心理史学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一种新的心理史学研究范式,是摆脱精神分析心理史学束缚的积极有效策略。以社会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可以尝试建立一种对中国近现代教育家研究的新的心理史学研究范式,其基本操作程序是:界定教育家和确立取样标准;明确史料选取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确定研究范畴;进行具体分析;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2.
心理与心态--论西方心理历史学两大主要流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心理历史学是现当代西方史学领域的新兴学科,依据其源流发展、理论方法及传播地域分别形成了两大主要流派--心理史学与心态史学.心理史学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为理论基础,以美国为中心;心态史学则由法国年鉴学派开创并倡导,以集体精神状态为对象.两者之间相互交叉又有区别,理论和方法上各有缺陷但又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3.
评艾里克森对马丁·路德的心理史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艾里克森思想的创新主要在于他提出的三个系列因素 :自我、心理社会同一性、生命周期。他的著作《青年路德 :对精神分析和历史的研究》被誉为心理史学发展的里程碑。他把精神分析学与历史学相结合 ,对马丁·路德的一生进行了心理史学的应用分析 ,堪称独树一帜 ,是对当代史学最有影响的研究之一。  相似文献   

4.
作为心理学学科的历史心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心理学是从心理学的视角对个体和群体的历史资料进行研究,以验证和构建心理学理论的一门学科。历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可分为心理传记学、群体历史心理和心理变迁三个领域。研究方法与技术上的进展、历史资料的电子化和共享以及一些知名心理学家的参与研究,使历史心理学的发展呈现出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傅斯年与钱穆三十年代曾有来往,后因史学主张等分歧而产生矛盾。他们的交往和矛盾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现代史学研究中不同学派的汇合与分离,也反映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文化心理的某些方面。梳理他们的交往和分歧,对于认识中国现代史学发展和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性格心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跨学科研究的方法是当代西方史学发展的强大趋势,借助于精神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开展历史研究,是这种跨学科研究的突出表现之一.本文评述了西方精神分析史学的发展及其趋势,认为精神分析心理学为历史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和方法,扩大了历史学家的视野,使历史学的领域向纵深开拓.但是,精神分析的作用并不像有时所说的那样直接,它只是补充了历史研究中的其他解释,而不是取代这些解释.  相似文献   

7.
近20年中国学者对西方史学的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对待兰克和汤因比的态度的变化可见一斑。20世纪西方历史哲学的发展呈现出从思辨的历史哲学日益转向分析的历史哲学,反映了现代西方史学理论上的一场大换位;在中国,历史认识论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史学理论工作者的关注,在整个史学理论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同时,中国史学工作者还借鉴了目前流行的西方史学流派,例如年鉴学派、西方马克思主义、比较史学和心理史学的方法,为深化中国史学研究服务。  相似文献   

8.
研究中国传统史学思想对于建设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历史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史学思想研究展示中国史学思想的丰富性、深邃性,这可以使人们更好地认识中国历史学在世界史学上的重要地位,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古代史学思想研究,从思维方式上认识传统史学的民族特点,对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发掘史学的民族精神,是从深层次上理解传统史学所具有的现代价值。传统史学有着深厚的内涵:关心民族盛衰和人类历史的命运,以通变思想认识历史变革的必要性;在讨论历史发展的动力时,特别强调重民的民本思想,在治史上突出经世史学的主张。这些都是民族史学的珍宝。我们应当从时代高度重视古代史学思想的研究,把社会与史学联系在一起,把时代思潮、哲学与史学联系在一起,把经、子与史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把微观研究与宏观考察结合起来,思考21世纪史学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学界对中国“通俗史学”研究的重要分歧在于对史学“娱乐化”(作品)的理解与接受,辨证该问题需从中国“通俗史学”自身的发展史及其学术功用之实践入手。从中国“通俗史学”发展的渊源来看,其历程至迟于唐代已开始,这个历史过程可以20世纪初“新史学”的提出为界,分为两个大的阶段,不同阶段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从“通俗史学”普及历史知识、延伸正统史学社会功能的角度看,中国“通俗史学”的发展有两条路径,一条以通俗历史读物等简化正统史学的形式为主,一条以讲史等娱乐性活动的形式为主。历史地看,两条路径下的史学“通俗化”发展均促进和实现了历史意识及史学意识的深化,延伸了史学本身在教化、教育等方面的社会功能。因此,当下的“通俗史学”研究应以时代意识来重新定位史学“娱乐性”作品。  相似文献   

10.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奠基人李大钊,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历史的含义、历史认识主体的作用、历史学的性质以及历史研究的价值等史学理论中的几个基本问题进行哲学的反思,提出了一系列极富创见的史学思想,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做出开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11.
语言学中的心理学传统——从语言学史的视角来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从语言学史的视角来考察心理学传统在语言学中的发展过程。由于语言与心理的密切关系,心理学和语言学自古以来就有不解之缘,心理学传统在语言学中源来已久,并蓬勃发展。详细考察了心理学传统的起源、发展和繁荣,并分析了相关原因,最后对语言学中的心理学传统做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论西方理论心理学复兴的历史必然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心理学的分裂与破碎、哲学方法论的对立与斗争、实证主义的失败与衰落、以及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反响与回应等角度,重点分析了当代西方理论心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及其发展过程,认为西方理论心理学的复兴是过去心理科学发展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未来心理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此基础上,文章还简要分析了西方理论心理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学术思想史背景中,进化论和主体性构成了相互分离的两个不同的论题.但由于心理学与它们都具有密切联系,二者在心理学中实现了相互结合.在心理学诞生的初期,它直接承袭了传统哲学的"错误"的主体性观念.因此,当进化论向心理学渗透之后,它必将以与否定上帝创世说同样的方式否定传统哲学的主体性观念,从而使心理学的理论基础趋于崩溃.但是,心理学作为关于人类意识的科学研究,必然要关涉人的主体性,从而决定了它在20世纪后期普遍地向主体性回归的发展趋势.通过对这三者之间关系的阐释,既为理解西方心理学史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或维度,又对主体性的理论建构提出一个新的理论设想.  相似文献   

14.
历史的面相、变化及变化的原因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而新兴的交叉学科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对现今流传于三峡地区的关于巴人祖先禀君的传说的解析表示,在多重因素作用下形成的文化心理对历史的表述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化取向的心理学发展迅猛,得到了心理学界广泛的关注。然而对于文化取向心理学的历史脉络还缺少必要的理论考量。文化取向的心理学经过了哲学心理学、民族心理学、科学心理学三个发展时期。从历史角度出发,追溯文化取向心理学的历史,为反观当代心理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情感史研究旨在通过对人类社会历史参与者自身经历的事件,洞悉其情感表达,并解读他们情感体验背后的历史意义。作为教育史研究的新视域,开展情感史研究能转换教育史学研究范式,推动教育史研究重心下移;践行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立足于人的主体性价值;强化教育史鉴今功能,给教育情感以历史观照;顺应国际史学发展趋势,拓宽教育史学研究思路与方法等。开展情感史研究,应以学校和家庭教育情感史为主题,综合运用历史学、人类学、心理学、神经学等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树立大教育史观,注重记忆、回忆录、自传、书信等史料的搜集,采用教育叙事和口述历史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建构主义心理学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后现代建构主义心理学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指出后现代建构主义心理学是后现代心理学的一种理论形态,它在对现代心理学的主客二元论和个体主义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核心--建构,建构在话语中通过互动过程进行,并关注文化、历史的因素对心理的影响.提倡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并对知识、自我、人格等进行了重构,形成了自己的知识观、自我观和人格观.它为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心理隐喻的变迁与心理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心理隐喻的变迁,每一种理论、每一个流派背后都蕴涵着一个独特的心理隐喻,支撑着研究领域的共同理解。心理隐喻经历了由物到人、由被动到主动、由消极到积极、由个体到社会的历史变迁,影响了心理学研究对象的转移、研究方法的变化与研究取向的更替。  相似文献   

19.
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与现代定量心理学的测量方法论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自费希纳以来定量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发现早期定量心理学的方法论错误,即用量化研究的工具性任务来取代科学性任务.早期的定量心理学家创立了心理物理学和定量心理学理论,这些理论和方法成为后来定量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并为人们所广泛接受,但他们的诸多努力也只是致力于量化研究的工具性任务.最终由于联合测量理论的出现,提供了一种决定心理属性是否具有量的结构的方法,解决了对心理学进行量化研究的科学性任务.  相似文献   

20.
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股新的心理学思潮,主张心理学应该对人类自身拥有的积极品质进行研究。积极心理学在主观层面研究了积极情绪与体验,在个体层面上研究了积极的人格品质,在群体层面上研究了积极的公众品质及良好的社会组织。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沿袭了以往的消极心理学模式,应该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从而达到增进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