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透视农村大龄未婚青年择偶难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大龄未婚青年择偶难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该问题的负面影响,阐明了这一问题的成因:农村人口性别比的结构性失衡、经济条件的制约和农村青年择偶交往机会有限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实证调查入手.问卷调查及婚介所征婚人的资料统计说明,虽然现实生活中已婚者的婚姻满意度并不与传统婚配模式划等号,但在择偶时人们依旧固守着"男高女低"的传统婚配标准.本文在分析了高学历、高收入女性择偶难的现状和原因后指出,当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及经济、社会地位提高之后,我们迫切需要变革传统婚配模式乃至社会性别意识,尽管这一过程将是漫长与艰难的.  相似文献   

3.
伴随出生性别比失衡及择偶场域中不平等婚姻策略的消极影响,农村大龄青年目前面临较大的择偶困难与压力。高额且无力承受的婚姻支付、相亲的择偶年龄限制、多类别且高难度的择偶困境,构成大龄青年择偶的主要压力。大龄青年长期未婚,给农村社会带来诸多潜在与显在的社会风险,导致青年个人及父母精神压力的增强、家庭成员间矛盾的凸显、非理性观念的蔓延和失范行为的增多等问题的产生。缓解择偶压力与防控社会风险,需要从挖掘择偶压力与社会风险产生的源头切入,多力量参与、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4.
当代农村青年婚恋观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 ,对山东省 12个地区的农村青年进行的婚恋观调查结果表明 :( 1)当代农村青年的择偶方式主要是通过“自由恋爱” ,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性与独立性 ;( 2 )当代农村青年的择偶标准主要强调个人因素 ,尤其是个人的品性、身体健康状况、个性、能力及学识等 ,而相对忽视家庭、社会地位等外在因素 ;( 3)对离婚、婚外恋等当前一些婚恋中的社会问题 ,当代农村青年不同程度地持一种否定态度 ,但也有部分人认为无所谓或可以理解 ,表示赞赏的人则较少 ;( 4)在某些婚恋观上既存在个别差异 ,也存在着不同性别、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和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村青年群体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父权制社会,包办婚姻是主要的择偶方式。华中革命根据地颁布了一系列婚姻政策、法令,确立了婚姻自由原则:结婚自由、离婚自由和再婚自由,使根据地的择偶方式发生了变化。自主婚姻开始出现,离婚案件增多,寡妇再婚得到社会认可。但婚姻自由政策的推行也遭遇了革命整体利益、传统习俗及性别矛盾的制约,自主择偶并没有成为根据地民众主要的择偶方式。  相似文献   

6.
唐朝是一个思想观念较为开放的时代,礼教意识相对淡薄,具体表现在婚姻方面,就是唐代青年男女择偶观念与方式的多元化倾向。一方面,受传统礼教的约束,一些青年男女在婚姻方面仍然遵从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依礼择偶不乏其人,这种现象从出土唐代墓志的相关记载中不难得到印证;另一方面,部分青年男女在婚姻问题上则敢于突破传统礼教的束缚,主张按照双方间的情来行事,缘情择偶的现象时有所见,这种情况在传世文献中屡见其载。同样值得关注的是,不违反法律禁止条件的男女缘情结合,法律虽然不作干预,却还是会不时受到传统礼教的干涉,以至于不少唐代青年男女每每纠结于依礼择偶与缘情择偶的两难选择之中。而从唐代婚姻立法的角度考察,唐律既认可青年男女依礼择偶,显示出对礼的尊重;又默许青年男女缘情择偶,显示出对情的理解,这无疑是唐律开放意识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进化心理学是近年来在西方心理学中新出现的一股心理学思潮。它以进化论为基础,对人类心理的结构和起源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女性必须解决众多复杂的适应性问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的择偶偏好,而男性由于进化过程中与女性所面临不同的适应性问题而形成与女性有差异的择偶策略。  相似文献   

8.
以“媒人”在整个婚配过程中的工作流程,即搜集信息—传递信息—见证婚姻的过程为切入点,考察了豫北农村打工青年的婚配模式及其特征。研究发现,打工青年的婚配模式具有传统的“形式”,即“无媒不婚”的特征,但这种婚配模式却拥有新的“内容”,即它是在男性打工青年遭遇择偶困境的情况下,作为行动主体的农民家庭动员多方面资源做出的策略性反应的结果,其逻辑无关乎个人自主性增减的问题,而在于村庄社会结构变迁与家庭及其成员策略性应对之间的交互影响。由此回应了青年婚姻研究中的“浪漫革命”命题,同时也加深了对中国人家庭性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择偶既是个体和家庭的需要,又是人类衍化的需要。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人们的择偶标准和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本文以同煤集团为例,对这特殊企业社区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多种调查方法,得出煤矿职工择偶标准由注重外在因素向内在因素转变,择偶方式多样化,但变化比较缓慢。从而说明文化对人们择偶观念的影响具有长期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从民俗的角度看,元杂剧的爱情剧与元代节日有着密切关系。元杂剧的爱情剧故事发生的背景多在节日,多写男女青年自由恋爱的故事,多以大团圆作结局,与元代节日自由择偶的习俗有密切的关系,与元代的节日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择偶偏好是个体的一种重要的社会行为与心理现象,它是个体择偶观念的具体体现。它一方面取决于个体的喜好和意志;另一方面它又是婚姻制度中较易受到外部社会环境影响的环节。本文从个体、社会两方面对个体择偶偏好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大学生树立正确恋爱观的启示,为学校的婚恋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社会人们的择偶观念一向表现较为含蓄,"五四"新文化运动不仅开启了思想启蒙之牖,而且也打开了自由恋爱之闸。其时的报刊杂志是知识男女青年获取新婚恋观的渠道,也是他们表达自己择偶心声的场所。《大公报》、《中外日报》、《东方杂志》、《妇女杂志》、《女子月刊》等都十分关注两性话题,反映出男性在接受新婚恋观时,渴盼与一位学识相当的女性,共同结成具备知己与爱情的婚姻关系;而经自由平等理念影响的知识女性,则在抗命挣脱传统婚姻枷锁后,更难抵御恋爱至上的浪漫诱惑。其时的婚恋自由开始成为青年知识男女的共同诉求。然而,由于新旧观念的冲突与杂糅,男性在婚恋中期盼的实际上是同时具备新知识和旧道德的女性;而女性在爱情理想中既追求人格平等,又仍然执着于寻求男性的庇护。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苏州、无锡、南京等8市的调查问卷分析,结合相关文献资料,重点分析了"80后"农民工的婚恋现状以及婚恋中的障碍。分析结果表明:有62%的"80后"农民工未婚;择偶意向总体较为务实,倾向于传统的择偶方式;其婚恋的障碍主要在于职业性质限制择偶范围、工作时间长、经济收入低以及比较功利的爱情观。据此认为:"80后"农民工婚恋障碍问题的解决,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政策、制度的支持,营造良好的婚恋环境。  相似文献   

14.
欠发达农村男青年择偶困境包括两方面:一是指择偶困难,二是指婚姻支付高昂。究其产生原因,一是出生比例和人口流动导致婚龄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二是城镇化潮流和农民的理性化使得农村女青年更看重物质和经济利益,从而对男青年构成巨大压力。欠发达农村男青年择偶困难可能衍生出一些社会风险:加剧欠发达农村贫困风险,威胁欠发达农村社会安定,增加欠发达农村养老风险与家庭伦理风险。要化解这些风险,需要帮助欠发达农村男青年改善经济社会地位,在欠发达农村开展择偶观和家庭伦理教育,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设计中提前考虑大龄未婚男青年群体的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15.
当前的择偶标准正在趋于多元化。婚姻是男女双方综合权衡利弊的结果。社会变迁将会导致一些家庭问题的出现,如可能会导致离婚,也可能产生一些对于条件优越一方的补偿形式。当前的一些离婚现象正在趋向于无害化;但应当避免和杜绝那些对于条件优越一方的所谓补偿形式。  相似文献   

16.
择偶观念是人类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的择偶观念具体体现为择偶偏好.笔者在系统介绍西方择偶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学界相关研究成果,考查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人择偶偏好的变迁,在与西方研究进行系统比较的同时,着重分析了经济体制改革和单位制解体对择偶偏好、择偶观念所产生的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并对中国人择偶偏好的发展趋势作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17.
择偶标准是变化发展的,它一方面受政治变革、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又与人们的生存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息息相关,是二者相互作用的产物。50多年历史演进的事实表明:人们的择偶标准从单一化转向了多元化,远离了政治,淡化了政治因素、家庭背景等非个人因素,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得到了复归。多元化的择偶观既体现了传统的审美价值,又带有鲜活的现代色彩,有利于健康择偶观的建立。总之,择偶标准的变迁透视出时代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18.
择偶标准是变化发展的,它一方面受政治变革、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又与人们的生存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息息相关,是二者相互作用的产物。50多年历史演进的事实表明:人们的择偶标准从单一化转向了多元化,远离了政治,淡化了政治因素、家庭背景等非个人因素,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得到了复归。多元化的择偶观既体现了传统的审美价值,又带有鲜活的现代色彩,有利于健康择偶观的建立。总之,择偶标准的变迁透视出时代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19.
"90后"女大学生择偶标准问题一直广受大家关注。从理论上说",90后"女大学生择偶标准问题是一种特殊的校园文化。然而从本质上说"90后"女大学生择偶标准问题是一种价值取向。应针对"90后"女大学生择偶标准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正确的择偶标准,以加强对"90后"女大学生爱情观的教育引导。  相似文献   

20.
女性短期择偶即婚外恋,对其研究已渗透于心理学的许多分支学科,其中进化心理学对其研究尤为深入.本文从进化心理学的视角,以文学名著《包法利夫人》中女主人公爱玛的短期择偶为例,分析女性短期择偶行为的表现,并深入探究其心理内因,认为性本能是短期择偶的内驱力、诱因、保留配偶策略的失效更是为其敞开了大门.而主人公爱玛的人格特征,更注定了其人生悲剧的必然.这些分析对当前我国女性的发展和家庭关系的和睦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