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4 毫秒
1.
汪曾祺是个衔接现、当代的作家,在创作中他立足于知识分子民间立场,为我们再现了一个真实的民间,在当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作家的创作立场的角度,对汪曾祺的创作观--知识分子民间立场的基本内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揭示出汪曾祺依据民间的道德伦理、生存原则去理解民间,进行创作的独特民间理念。  相似文献   

2.
汪曾祺是个衔接现、当代的作家,在创作中他立足于知识分子民间立场,为我们再现了一个真实的民间,在当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作家的创作立场的角度,对汪曾祺的创作观--知识分子民间立场的基本内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揭示出汪曾祺依据民间的道德伦理、生存原则去理解民间,进行创作的独特民间理念。  相似文献   

3.
里下河文学流派代表作家汪曾祺在作品创作中始终远离庙堂,与当代主流文化也保持着距离,驻足于民间这块自由广阔的空间里深耕。民间意识在汪曾祺的小说创作中具有重要地位,他的小说创作具有明显的民间地域特点,表现在小说中诗意的民俗风貌、诗意的小说语言、诗意的民间人物等方面,作品着力于营造出一种自在的民间生活形态,构建出诗意的民间世界。  相似文献   

4.
新民间语境中的民间美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化的发展,新的民间语境渐次形成。在新的民间语境中,民间美术的创作、传播、接受和功能等都发生着巨大变化。为顺应新的民间语境,需要对民间美术的创作和传播作出自觉的调适和革新;同时,对新民阊语境的自觉关注,将有助于民间美术研究理论的完善和研究范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5.
白诚仁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他以湖湘民间音乐为创作素材,注重吸收和运用民间音乐的创作手法,创作出大量具有浓郁湖湘色彩的优秀音乐作品,直接表现了湖湘民间生活。  相似文献   

6.
我们发现,我国对于民间创作的研究,多少年来,研究者们几乎都把自己的探索目光,限定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凭借着一本本经过文字处理(搜集整理)的民间创作信息来进行研究,忽略了对真正的、活跃在生活之中的民间创作的科学探索,致使过去的研究工作,呈现出一种舍本逐末的偏向。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实际上存在着两种不同形态的民间创作,一种是自然形态,一种是文本形态。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间美术是个博大精深的艺术宝库。如何理解“民间美术造型”的创作理念、掌握民间美术造型的创作方法并将其引入现代设计中,是对中国现代设计的严峻考验。文章通过对民间美术形态与内涵的分析,试图找出民间美术造型与现代设计思维的共同点,探索民间美术造型对现代设计思维的启发。  相似文献   

8.
敦煌遗书中有几篇题为"白侍郎"作的俗体诗文,一般认为是民间诗人托名白居易的创作。结合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白居易的诗学思想反观这种托名创作,可以看出白居易所倡导的通俗文风,及其早年写作新乐府时贯彻的训俗理念在世俗民间得到的响应。  相似文献   

9.
张永 《东方论坛》2001,(2):38-43,55
本文从民间叙事模式来探讨沈从文部分乡土小说的内在机制。民间叙事在表达作家的生命意识方面起到了独特的作用。然而沈从文的小说创作不可能是民间叙事模式的翻版 ,必然要根据作家独到的精神发现进行艺术创新。不可否认 ,民间叙事模式成了沈从文小说创作的两难选择。  相似文献   

10.
迟子建近年来的长篇小说创作中,关于历史题材的写作占重要位置。作者以北国故土这一特定的地域来建构自己的艺术世界,以民间立场与浓厚的悲悯情怀去观照历史,其作品显现出历史背幕下气韵生动的民间人物形象、地域文化背景下的日常生活美学、灵魂挽唱中的死亡哲思的创作特征。在其小说冲淡温厚的文字深处是对于民间大地与生命存在的慨然挽唱。  相似文献   

11.
介绍走上民族民间文学研究道路的经过及在创作民族民间文学作品所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莫言的新作《生死疲劳》延续了他一贯的民间写作立场一历史意识,却采取了一种戏剧化与狂欢化的方式来审视民间社会与历史,看到了民间社会在主流政治入侵后所发生的改变与异化,以及荒诞的历史表面背后所折射出的巨大悲剧。小说以荒诞化与戏剧化的方式来审视民间与历史的同时,也把复杂的人性放在了历史情势下来审视,使得作品在多维度与多层面上呈现出了丰厚的意蕴。  相似文献   

13.
范成大在入蜀、出蜀途中饱览了巴蜀地区的山川风貌、风土民情,并留下了几十首记录沿途所见、所闻、所感的优秀诗作。以《吴船录》为例,分析其中所展现的巴蜀民情风俗,对探究范成大的创作风格和丰富巴渝文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余华 2 0世纪 90年代的转型表现在由个人先锋立场向民间立场的转变 ,作品流露出明显的民间化倾向。但民间化倾向并不意味着对先锋的悖离 ,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先锋写作 ,这种先锋性表现在两方面 :以民间化语言出之的现代叙述方式及对生命主题的哲学升华。民族民间化使先锋文学获得了更持久的生命力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揭示汪曾祺散文所显示的文化色彩 ,首先是一种个人化的认知。他是借生命之力的体验去融合儒道精神的。汪曾祺早年对生命的悲悯 ,成为他 4 0年后散文价值取向的生命回响。汪曾祺散文的核心是民间化。在这个意义上 ,他以认同民间的方式 ,发掘出最具民间日常意味的存在形式———吃的种种方式和传承 ,为饮食立传 ;并以充满人性的人物表现为生存立法 ,发掘出生命中最自由的一瞬 ,从而使其与之所依托的民间风俗意趣相谐相洽。  相似文献   

16.
《聊斋志异》是文言小说 ,却有着浓郁的民间情趣 ,有着浓厚的民间基础。这种民间性源于作品对魏晋六朝志怪小说与唐传奇题材写法的吸收和改造、作品的民间来源、蒲松龄本人的思想和性格特点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民间"的抉择--莫言民间写作的心路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民间写作的滥觞期、发展期、飞跃期和确立期为界,通过对<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酒国>、<丰乳肥臀>、<檀香刑>、<四十一炮>等代表性文本的民间倾向分析,确证莫言对民间的最终抉择,既是一个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过程,又是个人生活积淀与变化着的时代语境相共振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作为爱尔兰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叶芝将爱尔兰民俗和神话作为自己的诗歌创造题材,致力于恢复凯尔特文化传统。与此同时,他在创造中采用了基督教文化元素,将爱尔兰凯尔特文化与西方基督教文化融合在一起。叶芝诗歌中兼具凯尔特传统与基督教元素,此外,他坚持用英语写作,体现了他诗歌中凯尔特文化与英国传统文化之间的依赖与对抗。他在保持与本民族的联系同时,借鉴了其他文化尤其是基督教的精髓,使其诗歌具有了不朽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现代文学"向左转"是中国现代小说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现象,而民俗叙事始终主动参与并推动此进程。丁玲是其中转得顺利成功的典型作家。在文学书写的过程中,丁玲始终以女性的视角,采撷婚姻民俗参与作品叙事,赋予作品以生活质感和历史厚重感,为我们总结现代文学宏大叙事中的婚姻民俗参与范式提供了极好的素材。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故事新编》中民间叙事策略的现代开掘入手,从民间叙事角度观照下的历史选材和民间故事叙事结构的大胆扬弃两方面具体分析鲁迅在创作中对传统民间叙事艺术的灵活运用及超越创新的表现,侧重探讨民间精神和民间文化对鲁迅人生观及艺术创作观的积极影响,探寻鲁迅先生以民间叙事艺术为策略建构历史题材小说的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