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澳门文化与香港文化是有不同质的规定性的。澳港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发展轨迹,造就了澳门文学和香港文学特质的不同。本文通过对澳港文化粗线条的对比,概括出澳门文化与文学的总体风貌,展呈出澳门文学不同于香港文学的独特发展足迹,折射出澳门文学与香港文学之间存在的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澳门文学研究的自觉展开以来,由于研究者立场、视野的差异,语境及观念的变化,使"澳门文学"概念问题本身更加复杂化。其实"澳门文学"概念的厘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需要不断地以"历史化"的方式见证澳门文学历史的独特性和阶段性。而"澳门文学"概念的确立应坚持中国文学的背景、自身的时代性与现实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三方面原则,它是作家身份、语言使用、文化记忆以及作品数量等诸多因素综合考量的结果,并将在完善的过程中达到一种观念上的"自足"。  相似文献   

3.
澳门文学的基本格局中,侨寓文学因素一度占据着突出的位置,并形成了澳门文学的独特传统。离岸文学现象则说明澳门文学曾有侨寓外地的传统。澳门文学概念的正式形成是在1984年,这一概念形成以后,对澳门文学的文化格局建构起到了有效的唤起作用。澳门文学概念的讨论与学术辩证,也突出显示了澳门文学文化格局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4.
“澳门文学”概念及其内涵的讨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构澳门文学形象的重要议题.在日常使用中,“澳门文学”特指在“五四”新文化影响下产生的澳门华文新文学.视野不同,概念划分的边界与依据也不相同,对于“澳门文学”概念及其内涵的历史表述,具有韦伯所说的观念作为时代组成成分所具有的文化标识意义  相似文献   

5.
澳门文学各种体裁发生、发展的历程有所不同,因而呈现出不同的文学体裁发展态势与特征。研究澳门文学的发展历程与总体特征及其特质,有必要着手探究澳门文学格局中各种文学样式的演进和变化。  相似文献   

6.
澳门民门文学是长期以来澳门下层市民大众口头创作和流传的文学,它继承和发扬了古代作家文学、西方文化及内地与香港文化的优秀传统,具有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传统性和匿名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7.
近来澳门文学的整体风貌展现出都市文学形态日渐成熟的姿态,在创作方面,无论从澳门文学本土创作的规模上还是从题材布局上,无不显示着本土创作力量愈发坚实的趋势;文学研究方面,澳门学者和各地学者一致将目光转向了澳门文学的跨语言特征,以此论证澳门文学与汉语新文学的关系以及澳门文学特殊性所在,显示出较为鲜明的时代特色;澳门文学一贯善于从多元文化背景和丰富多彩的文学周边活动中汲取发展的养分,一年一度的澳门文学节以及各类纷繁的活动,为这座城市不断增添文艺气息。  相似文献   

8.
澳门中文报纸与澳门文学关系密切,一方面,澳门中文报纸是澳门文学最主要的传播媒介,对回归十年来澳门文学作者群、读者群的培植,澳门文学体裁、题材与主题的发展变革以及澳门文学观念的更替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澳门文学也是澳门中文报纸的重要组成,有效地拓展了澳门中文报纸的新闻表达空间、加强了澳门中文报纸的媒体竞争能力并建构了澳门中文报纸的文学文化品味。面对日益艰难的处境,澳门中文报纸与文学应积极寻求突围和转型。  相似文献   

9.
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从 1 6世纪初开始 ,由于葡萄牙人的入居入侵 ,使澳门逐渐与祖国分离 ,并在 1 9世纪中叶不幸沦落 ;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政府确定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正确立场和对策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 ,随着中英香港问题谈判的成功 ,中国政府又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 ,开始与葡萄牙政府谈判解决澳门问题 ,并最终于 1 987年 3月发表联合声明 ,确保澳门在千年世纪之交的前夕回归祖国 ;澳门回归是千年世纪之交的中华历史盛事 ,回归后的澳门 ,必将在人类第三个千年纪元伊始与祖国一道奔向新的辉煌 ,澳门在政治上会更加稳定 ,经济上会更加繁荣 ,社会会更加安定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澳门文学编年史》的节选之一。《编年史》以报刊发表的文学作品为主,兼及作品单行本的出版和有关文学活动,以还原澳门文学的真切史实。这部分节选记录了1960年1月至3月澳门文学的具体面貌。  相似文献   

11.
本文考察中國內地分別與台灣、香港、澳門三個地區之間人才流動的现狀、制度與政策安排以及前景。兩岸四地人才流動主要表現為港澳台居民基本可自由在內地就業,但港澳台對大陸人才的流入還有相當多的限制,尤以台灣為甚。澳門的人才市場對內地居民在港澳台三地中是最開放的。香港只開放高層次人才市場,對非專業技術人才和家庭傭工還沒有開放,未來政策存在不確定性。台灣基本還沒有向大陸居民開放人才市場,未來政策主要取決於兩岸關係的發展和台灣政權的更迭。  相似文献   

12.
广东和港澳都是双语社会。广东的“双语”指的是粤、闽、客方言与普通话,但方言的势力范围大大超过普通话,香港的“双语”指的则是汉语粤方言和英语。随着港澳回归,不仅粤、港、澳将迅速扩大交往,而且与内陆的经济文化交流也将大大加强。这样一来,在广东和港澳大力推广和普及普通话就成了一个非常紧迫的实际问题。本文通过对港澳学生普通话能力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了在“九七”即将来临之际,要因势利导,加强双语教育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香港和澳门的政治体制存在着很多共性.回归之前与回归之后相比较,港澳政治体制在形式、内容、构成方式等方面都有某些带有共性的变化.从形式上看,港澳政治体制在回归前后表现为两个二重背反.从内容上看,港澳政治体制从回归前的集权独裁变为回归后的权力分工和权力的相互协作与相互制约.从构成方式上看,港澳政治体制的构建在回归前后体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民主原则.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内地与港澳地区的跨境毒品犯罪问题越来越严重,为此需要针对此区际毒品犯罪特点,完善内地和港澳地区联手打击毒品犯罪机制。在"一国两制"的框架内,制定适宜三地刑事司法协作的统一刑事政策,进而推动内地与港澳地区法律实现效益对接;在加大对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同时,注重平衡打击毒品犯罪与保护人权之间关系;突出警务合作,完善两地警方司法协作机制。  相似文献   

15.
犁青的自由诗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为大陆诗歌乃至世界诗歌的发展都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他在诗歌的语言、诗体及艺术技巧等方面尤有建树,这既得益于我国古典诗歌和现当代诗歌的滋养,也得益于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艺术的滋养。他的立体诗独树一帜,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6.
從97年回歸至今,香港的科技有了很大的發展。香港在發展過程中所制訂的科技發展策略和科技政策都非常值得澳門學習,本文對回歸以來香港的科技政策進行了全面回顧,由此歸納出可资澳門借鑒的科技政策。  相似文献   

17.
澳門在四百多年前,隨著耶穌會士來澳傳教建立麻風病院,對解決澳門、內地及香港等鄰近地區的公共衛生問題起了一定的作用。本文透過對中西文獻資料的分析,闡述澳門麻風病院在澳門所作的貢獻。  相似文献   

18.
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兴起以来,至今 已有近20年的历史。本文以历届学术年会及其论文集为主要依据,具体考察了这一学科从 “台港文学”到“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到“世界华文文学”概念的确立,从初始的作家 作品研究到各种题材/体裁的多向拓展,从传统、单调的研究方法到研究方法研究观念的不 断更新的历史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云南是民族文化王国,云南省政府决策要建成民族文化大省、强省,这就需要加大文化传播活动的力度。语言作为传播中的最重要的符号系统,是传播现象里值得人们深究的问题。怎样利用语言文字向港、澳、台地区传播云南民族文化,是文化界(包括广告、出版系统)不能回避的问题。本文提出综合利用民族化、大陆化的语言和港、澳、台当地语言习惯及网络语言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20.
港澳地区宗教公益慈善事业大力发展,与宗教团体自身的慈善理念和努力有关,与政府的激励和有效监管有关。政府对宗教团体开展公益慈善活动较少直接干预;政府通过出资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促进宗教公益事业发展;通过减税等手段激励宗教公益事业的发展;同时对宗教团体的公益慈善相关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管。香港澳门政府对宗教公益慈善事业管理对大陆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