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蒙古佛教史》是蒙古族学者固始噶居巴·洛桑泽培用蒙藏两种文字撰写的一部蒙古佛教史.自藏文本以《霍尔却穹》为名刊行后,先后有德文译本、日文译本问世,国内则有陈庆英、乌力吉的汉译本.《蒙古佛教史》是记述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传播的早期著作,其史学价值:一是开启了蒙古族学者以藏文撰写蒙古族史的先河;二是承袭了藏族史学传统,以藏传佛教史为主线记录蒙古族历史,续补部分增入的则是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的传播业绩及蒙古高僧大德的弘法活动,由此可见蒙藏文化交流的基础在于共同信仰.  相似文献   

2.
《诗镜》传入西藏后,七个多世纪以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不断有名家的注释及许多以《诗镜》为基本依据而写的诗例和作品问世。列为小五明之一的诗学,做为一门独立学科,其研究和实践始终不曾中断过。这个过程实质上是把古代印度的文学理论著作《诗镜》逐步民族化的过程.到了十七世纪中叶以后一个时期,在藏族地区,诗学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这个时期主要代表人物和著作有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的《诗镜释难妙音欢歌》(snyanngag melong gi dkavgreldbyangs can dgyespavi gludbyangsKyi mchanvgrel);米庞·格列囊杰  相似文献   

3.
《修词论著诗镜》是印度一位名叫旦志(一译檀丁)或称执杖者的诗学家所写的一部著作。自从公元十三世纪即藏历第五绕迥丁卯年由匈译师多杰坚参译为藏文后,至今已在藏族地区流行了七个多世纪。在这部著作译为藏文之前不久,萨班大师贡呷坚参在他所著的《智者入门》一书里,已经结合藏文诗写作的需要将该著作中的一部分译为藏文,并做了简要注释。这是否可以认为在西藏原本没有自己民族风格的藏文诗呢?不能  相似文献   

4.
拉然巴·阿旺丹达尔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出生在现内蒙古自治区的阿拉善旗。从少年时期他即开始研习蒙古语文与藏语文。后赴拉萨、青海塔尔寺等寺院研读佛教哲学、音韵学、文艺理论等学科,使他终于成为一个造诣甚深的蒙古族语言学家、文艺理论和诗论的大学者。 他曾以藏文写有两卷著作,木刻版印于塔尔寺。其中包括近四十篇文论,主要涉及到语言学、文学、历史传记与教育诸方面。  相似文献   

5.
藏族古籍。藏文古籍除佛教经典和《甘珠尔》、《丹珠尔》外,已经出版的还有记载藏族历史的珍贵古籍《巴协》、《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西藏王统记》、《红史》和《西藏王臣记》等,另外还出版了大量的有关文学、哲学、语言文字、医药等学科的经典著作。在藏文古籍《西藏王臣记》(五世达赖喇嘛)、《青史》(桂译师宣奴史见)中记载了西藏农奴制的兴盛过程。为研究西藏社会历史以及我国古代普遍存在过的农奴制社会形态提供了可靠的实据。蒙古族古籍。中国蒙古族的三大重要历史著作《蒙古秘史》(原名《忙豁仑·纽察·脱卜察安》)、《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原名《宝贝史纲》),对于研究蒙古族的历史、语言、文化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其  相似文献   

6.
学术信息     
贾晞儒在《西藏研究》1992年第一期发表《藏族文化与蒙古族文化的关系》一文,谈到蒙古族是善于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而丰富、发展自己民族文化的一个自强不息、富于开拓精神的民族。早在10世纪就开始吸收藏族的先进文化。为了制备一代制度,学习和吸收藏族及其他兄弟民族的先进文化。忽必烈曾命八思巴创制“蒙古新字”(俗称“八思巴字”),为译写、学习藏文经典和其他文学作品提供了方便,藏族文化与蒙古族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内蒙古大学学报》、《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内蒙古蒙古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内蒙古社会科学研究》、《蒙古学》、《中国蒙古学》、《蒙古语文》、《蒙古语言文学》、《语言与翻译》、《新闻研究》、《西北民族大学学报》等较有学术价值的蒙文学术刊物,通过研读分析所刊载的80多篇新闻理论研究论文,归纳总结了(1949—2006)蒙古族新闻理论研究热点问题及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8.
才桑加 《西部蒙古论坛》2020,(1):93-98,127,128
《印藏蒙史略》是一部19世纪二十年代初由顾实汗后裔劝请下撰述的著名藏文历史著作,内容涉及到印度、藏、汉、西夏、蒙古等地区的王臣世系和佛教传播史,而全书的叙述重点在于蒙藏关系史与顾实汗后裔王室传承史。作者依据一些稀有的青海蒙古史料,对研究黄河南蒙古历史研究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史料。  相似文献   

9.
《诗镜》原本是印度诗学著作,作者为檀丁。13世纪伊始,经藏族学者介绍并全文译成藏文。之后,作为一部重要的经典著作,一直指导着藏族古典文学的审美创作,并成为具有浓厚的藏族民族特色的文学审美标准”。从现代美学的角度,对其加以审视和阐释,对了解藏族古代文艺美学思想,丰富中华民族和世界美学思想宝库,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0.
青海蒙古族从迁徙到青海高原以来,相对于蒙古族主体独立生存,于青藏高原这个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在传承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丰富了蒙古族文化的内涵。本论文从青海蒙古族历史文化形成的特点入手,对青海蒙古族古代文学的发展特点,从古代蒙古语书面文学、用古代藏文撰写的蒙古族书面文学、古代蒙古族民间文学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探究青海蒙古族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分析归纳其独有的特征,从而,论证青海蒙古族文学在蒙古族古代文学中所具有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18世纪时期,藏族作家古典诗及诗学研究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许多著名诗人和诗学理论家,如多喀·才仁旺杰(1697—1763)、噶玛司徒·丹白宁杰(1700—1774)、松巴·益西班觉(1704—1788)、七世达赖噶桑嘉措(1708—1757)、阿果·朗喀森格(1712—1780)、嘉木样二世晋美旺布(1726—1792)、康珠·丹增却吉尼玛(1730—1779)、崩热巴·才旺般巴(1766年写《诗镜》注《甘庶树》)、土观·洛桑却吉尼玛(1737—1802)、六世班禅巴丹益西(1738—1780)、贾色·格桑士登晋美嘉措(1743—?)、贡塘·丹白准美(1762—1823)等等。这时,《诗镜》的注释和研究又有了进一步的深入。其中,康珠·丹增却吉尼玛的诗注《妙音语之游戏海》是一部著名的、有广泛影响的诗学巨著。  相似文献   

12.
本丛书主要辑录近几年我国培养的藏族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兼及其它一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藏学论文。现已出版三集。前三集的内容大多以传统文化为主题,对传统文化进行多侧面多层次研究,论题涉及面较广,其中有关于因明学、声明学、内明学、诗辞学、语言学和文学等方面的内容,比如卓玛太的《关于藏族古代文学中的抑恶扬善思想初探》、奔嘉的《简析藏族逻辑学》、扎西才让的《试论藏族心识学》、拉高的《梵文文法初探》、洛周的《略论声明学与藏文文法之间的关系》、南色的《简析印度吠陀文学与藏族诗学之间的关系》、彭措扎西的《浅谈藏族古典文学的种类和体裁》、才让太的《梵语文学对藏族古典小说的影响》、扎巴的《试论藏族作家文学的体裁类别》、桑德的《论藏文的起源与发展过程》、丹却嘉的《因理基本规律新探》、吴钰的《略  相似文献   

13.
在北方辽阔的草原上,蒙古族以他们特有的游牧生产方式创造了自己的历史和文明,但直到目前为止,学界从经济史的角度研究蒙古族的游牧经济的基本矛盾、蒙古族游牧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蒙古族游牧经济的变迁还不够.乌日陶克套胡博士的新著《蒙古族游牧经济及其变迁》力图从蒙古族游牧经济内在矛盾出发,考察其演变的脉络及其与农耕民族的关系,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土地所有制是理解蒙古族封建社会的钥匙,学术界有私有制论和公有制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用西方法学概念去解释蒙古族的传统法律必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必须从蒙古族社会游牧经济的特点出发,才可以对蒙古族的土地所有制做出科学的判断.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中叶,西藏地方统治集团内部争斗频仍,不时出现影响较大的事件,如摄政热振活佛(九世热振诺门汗阿旺益西楚臣坚赞,1818—1863)去职内逃、夏扎以俗人出任摄政、班丹顿珠之乱等。前两件事在汉藏文史料中均有较详细的记载,相关研究也较多;而关于班丹顿珠之乱的资料则相对匮乏,藏文档案中尚未见记载,《十二世达  相似文献   

16.
本书集荻原淳平先生三十年来明代蒙古史研究之大成。如所周知,我国在这方面的前辈是和田清先生,其《东亚史研究(蒙古篇)》可称名著。不过,和田清先生的研究几乎只限于以蒙古王公世系和战争等为中心的狭义的政治史,以及围绕在战争中出现的地名进行考证的历史地理研究,因此,很少涉及明代蒙古族的社会和文化。在这一点上,荻原的著作,以明蒙关系史为主轴,并围绕着它从社会经济史的角度考察了蒙古社会的动态,因此,可以说  相似文献   

17.
阿拉善阿旺丹德尔拉然巴是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期,精通蒙、藏及古梵文的著名学者和佛学大师,在国际学术界享有蒙藏语法大师、辞学家、翻译家、宗教哲学家、因明学家、文学家的美誉。本文通过对阿旺丹德尔拉然巴因明学著作研究的介绍,期望让更多的人重新认识这位对蒙藏佛教文化交流和发展做出贡献的学者,并对他本人及其他对佛教逻辑所作出的贡献给予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诗镜》及其在藏族诗学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镜》是一部古代印度梵语文学发展到鼎盛时期,封建王朝的宫廷诗人旦志为了总结前人的文学创作经验,同时也是适应封建统治者需要而写的一部主要论述诗的写作技巧的理论著作。它传入西藏后,和藏文古体诗的创作相结合,经过漫长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回遮蒙古之历史》是西藏佛教宁玛派高僧索多巴·洛追坚赞撰写的兼具历史与自传双重性质的一部著作,也是研究16世纪末17世纪初蒙藏关系的一部重要文献。索多巴在文章“缘起”部分交代其写作意图为给宁玛派争光、激励后辈“回遮蒙古”人士、从而利益佛法等。通读《回遮蒙古之历史》,进行认真分析之后发现索多巴撰写《回遮蒙古之历史》的真正意图是,讴歌自己的“光辉事迹”即给自己写“圣传”、使自己的咒术合理化、为自己做辩护等。  相似文献   

20.
古代印度最伟大的古典梵语诗人和戏剧家迦梨陀娑的长篇抒情诗《云使》于18世纪前半叶通过藏文转译成蒙古文。作为梵文原本的目的语文本和蒙古文译本的源语文本,藏文译本的得与失直接影响了蒙古文译本。从蒙古文译本的语序和用词特征不难看出其对藏文译本的依附性。但藏文译本究竟在哪些方面如何影响到蒙古文译本,以及这些影响与梵译藏过程中的问题又有何关联?本文在《云使》的梵文、藏文、蒙古文三种文本逐字逐句比较的基础上,解析蒙古文译本所受藏文译本的具体影响,并在梵文、藏文本的对照中找出造成这些影响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