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周文青少年时期生活在四川西部的川康一带,并且在川康军阀中从军6年之久。后来,他漂泊到上海从事文学创作,便把川康统治者形象写进了小说,比如《烟苗季》、《在白森镇》、《红丸》等。这些小说把居于统治者地位的川康军阀和川康政客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读者既能够从小说中感受到川康统治者的凶残和虚伪,又能了解到川康世界的腐败和丑恶。周文笔下的川康统治者形象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他们既是川康统治者的代表,也是旧社会统治者的化身。  相似文献   

2.
从陈铁民先生的现场求证和研究结果来看,唐代《辋川图》和《辋川诗》中的许多景点都不在唐代诗人王维的辋川别业的范围之内。国内园林史学界将《辋川图》和《辋川诗》中的景点作为一个整体来证明“辋川别业”是“别墅园林”或“郊野园林”的证据并不能成立。该文通过对《辋川图》中“辋川居所”与城市园林在“私权边界”、“主人身份”以及周边“自然山水的人工因素”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提出王维的辋川别业和《辋川图》中的辋川居所不但在空间结构上与城市园林有着明显不同,在逻辑关系上也不应被划在园林的范畴之内。  相似文献   

3.
川酒(四川产的高度白酒)是四川省财政收入的一大来源,宜宾、泸州、绵竹、遂宁和古蔺等重点产酒地区的地方财政,在很大程度上仰给于酒类厂家上交的税利收入。如何恒久保持川酒在全国酒类产品市场上龙头地位的问题,值得研究。一、川酒面临的严峻挑战川酒的优势,主要是...  相似文献   

4.
在加速度的时代语境中,近年来子川的诗歌以更为个人化和更具代表性的方式呈现了个人生存的暗箱和时代寓言。在知性、平静、焦虑和疼痛中,子川诗歌呈现出纯净和平和之美;与此同时,子川诗歌以个人化的历史想象力包涵了时代场景与历史记忆。  相似文献   

5.
走马川考     
走马川考廖立岑参诗《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仁献捷。”走马川究竟在什么...  相似文献   

6.
川滇黔边区的革命斗争是红军长征史上的辉煌篇章,而川滇黔边区群众口头诗歌是川滇黔边区革命斗争实践的群众文化产物。川滇黔边区群众口头诗歌用艺术形式反映了红军是边区人民革命觉悟提升的引路人,揭示了军民鱼水情深是革命取得成功的基石,诠释了边区人民的利益是红军革命斗争的价值诉求。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需要传承和弘扬川滇黔边区群众口头诗歌蕴含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7.
为挽救西藏地方的危局,清廷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任用赵尔丰为川滇边务大臣,实施“倚康治藏”方略。数年间,赵尔丰等人在川边辖境做了许多抗英、拒俄、实边、固藏的工作,深受学界好评。本文专论川边藏区鲜为人知的林事活动,如森林保护、植树造林、漆液采割、纸张生产以及边茶贸易、药材经营等,并指出其在实边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没有路的路     
崔鹤同 《社区》2008,(2):1-1
韩国的首尔有一条清溪川。20世纪60年代,清溪川是一条清澈幽静的河流。很可惜,清溪川后来被污染了,河水浑浊不堪,臭气冲天。于是,当地政府就把这条河加上“盖子”,把它封死了,“盖子”下面是排污河,上面成了一条路。20年后,这里的交通却越来越拥挤。为了缓解日益拥挤的交通,于是清溪川被改建成了一条高速路。  相似文献   

9.
川滇边界蒙古族情况简介娃素·沙拉若一、概况居住在川滇边界地区的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盐源、木里、盐边、德昌县和西昌市以及云南省丽江地区、宁蒗彝族自治县等地,共约7万余人。其中,云南2万余人,四川4万余人。解放前,川滇边界地区蒙古族自称“纳”、“纳日”...  相似文献   

10.
蒙会仙 《社区》2014,(5):28-28
因为阳光滋生着火辣辣的热情,因为金沙江如酒一般酣畅地穿过裂谷流向东方。于是,一座温婉的小城,在川滇交界的山水间如花绽放。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阳光、山川、蓝天、自云写意出这里独特的川滇风情。  相似文献   

11.
长征途中,党中央在云南扎西建立的省级地方党组织——中共川南特委,创造性地开展对敌斗争,不仅圆满完成了掩护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长征北上,而且根据川滇黔边区的斗争实际,提出了切合实际的统战政策和民族政策。对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  相似文献   

12.
汪彤 《社区》2008,(2):35-36
从甘肃天水东行约30公里,北面连绵不断的山麓豁然开朗,呈现一片郁郁葱葱的川野。川野低洼处零星散落了许多人家,牛犬鸡鸣远远传来,引人进入一处奇异的乡村野舍。  相似文献   

13.
试论夏部族河宗氏后裔的南徙与河伯、冰夷神话的重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汾河上游及黄河河套一带,是早期夏人繁衍之地,有名的河宗氏部族即生活于此。河宗氏部族的后裔沿黄河南徙,其中一支跋涉至渭水下游及黄河河曲一带,号称“河伯无夷”。这一地域本是川神冰夷( 无夷) 崇拜者的故居之地,也是川神冰夷( 无夷) 神话产生和流传地。“河伯无夷”作为符号形式,既体现着河宗氏后裔与川神崇拜者的融合,又意味着河神与川神的融合。它是含容着不同文化内涵的两组符号的重组。  相似文献   

14.
1938年我才八岁。这年阳春三月的一天,阳光明媚,朗朗晴天。从陕北东渡黄河、北上抗日的八路军队伍,浩浩荡荡,从兴县县川和西川两道川经过。经过我村的一支八路军队伍住下来休整,住了两天两夜后,第三天黎明吃了早饭就走了。  相似文献   

15.
刘第红 《社区》2012,(35):41-41
我们去韩国旅游,旅行社安排了一个节目——清溪川漫步。清溪川是穿越首尔市中心的一条小河,最终汇入汉江。河水清澈见底,流水潺潺,瀑布飞练。河畔,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小桥、流水、高楼,构成了城市新美学。行人至此,总是忍不住慢下匆匆的脚步。市民在此戏水、休憩,放松紧张的心情,洗涤风尘与疲惫,体会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绍兴二年末,南宋中央宣布召回张浚,以王似出掌川陕宣抚司。张浚之所以被召还,除以往研究所强调的地方权力过分集中外,还在于他与朝廷在川陕战区攻守战略问题上存在重大分歧。王似具备丰富的地方大员任职经验,政治上又非张浚“私人”,加之其“镇重宽厚”“能坚守”的特质颇符合宋廷对川陕的收缩防御战略,这些都成为他继掌宣司的重要因素。王似帅蜀后,充分继承张浚遗留下的财政、军队人事格局;至于蜀口三大将的屯驻格局,则明显呈现战略收缩态势。  相似文献   

17.
川省川汉铁路未经充分勘测及论证就决定取道湖北宜昌并从该地贸然开工,此一举动对后续川路的路事、路潮产生了深远影响。受工程艰难、省际纠纷、舆论指责等诸多因素的干扰,宜昌路工建设举步维艰、成绩有限,引起了时人的质疑并促成了清廷干路国有政策的出台。1911年清廷收路借债的一应举措推出后,川路驻宜总理李稷勋等宜昌路绅有鉴于宜昌路工的危险动荡情状,提出了维持路工、保全路款的应对方案。而成都保路士绅则认为借款合同丧权卖路并决议破约保路,随后提出了提回路款、停止路工的反对方案。双方的矛盾分歧推动了保路风潮的激化,随后酿成了成都罢市,为四川路潮最终走向决裂埋下了伏笔。宜昌路工史事的揭出将有助于补充川路史事的部分缺失,从而深化学界对于四川保路风潮的相关认知。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初年,锡良督川期间所推行的晚清“新政”,力保路权,兴办学堂,振兴工商,编练新军,安定边川等举措,客观上对四川经济和社会的近代化进程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周文青少年时期生活在四川西部的川康一带,并且在川康军阀中从军6年之久.后来,他漂泊到上海从事文学创作,便把川康统治者形象写进了小说,比如<烟苗季>、<在白森镇>、<红丸>等.这些小说把居于统治者地位的川康军阀和川康政客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读者既能够从小说中感受到川康统治者的凶残和虚伪,又能了解到川康世界的腐败和丑恶.周文笔下的川康统治者形象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他们既是川康统治者的代表,也是旧社会统治者的化身.  相似文献   

20.
光绪三十二年(1906),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从巴塘开始,在川边推行改土归流并经营川边,以救亡图存。其制定的《巴塘善后章程》又称《改土归流章程》,规定巴塘全境土地和百姓归“大皇上”所有,打破了两百余年的地方旧秩序,从根本上保障了改土归流的实施。其中关于土地使用权的规定和随后颁发的禁止田产向寺院流动的政令,均是为了尽可能消除或限制旧势力的影响;移风易俗的规定和地方建设则有助于促进巴塘地方新秩序的确立并向近代化方向发展。改土归流在某种意义上是儒家传统礼治思想在巴塘及川边的实践,同时也凸显了清廷对促进民族地区国家认同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