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培育其法律信仰,提升法律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理性审视当代大学生法律信仰缺失现状,从传统文化、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人因素等方面探究原因。并从引导大学生对法律的认同、营造良好法治宣传环境、开创活跃的高校法治氛围等方面,提出推进大学生法律信仰构建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是青年的中坚力量,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建构对国人法律信仰的培育意义深远。从近几年发生的大学生恶性案件说起,深入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缺失法律信仰的原因,阐明了构建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具体路径。目的是让法律信仰植根于大学生内心深处,进一步推动中国的法治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高等教育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当代部分大学生也暴露出精神信仰空虚、心理人格不健全、诚信缺失、责任意识淡薄等思想道德问题。针对此种现状,本文从加强人文精神和传统文化教育、开展感恩教育、注重从事社会实践等三个方面,提出解决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相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培养大学生的法律信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以致成熟的需要。分析高校培养大学生法律信仰的现状、特点和重要意义,提出了从加强法治教育、丰富教学方法、强化法制实践等方面来培养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从风险社会的视角来看,现代风险社会的个体化叙事方式、技术理性逻辑以及不确定特征是造成当下大学生信仰多元化、功利化和虚无化的根源。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注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以应对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信仰问题。  相似文献   

6.
构建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长效机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构建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长效机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目前,我国大学生信仰教育缺乏系统性、前瞻性;民族文化意识不强,没有厚重的历史感和使命感;追求短期效应,没有形成大学生信仰教育长效机制。构建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长效机制,必须立足历史与现实,着眼于实效与长远,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多维立体地解决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问题。  相似文献   

7.
法治文明的理念与人文精神的思想具有相通性.人文精神应当是当代中国法核心价值理念.以人文精神为基础的以人为本法治观为当代中国法的建设提供了思想的预设,良法的思想、人权至上观点、民主合理性设想等是其重要内容,中国宪法正是在如此思想的推动下,确立起民营经济的合理地位,反映了人文精神在现实法律实际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法治信仰是指主体对于法治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行为准则.法治不同于法制,也不只是依法治国,是一种法律的理想体系.实现法治的精神要件在于法治信仰.在当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要求人们信仰法治.法治信仰的内容既包括主体对法律价值的感受、体认与认同,也包括主体的权利意识、理想意识及守法精神.从而强调了法治必须被信仰,主体才能奉法而行.  相似文献   

9.
当前,全社会都在呼吁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加强高等学校人文精神建设。哲学是最富于人文精神、人文价值的。作为承担培养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任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就担负着塑造大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历史责任。但是现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却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人文精神薄弱、人文精神淡化的缺点,没有真正充分发挥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建立青年学生信仰信念、精神支柱和终极关怀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一、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人文精神,展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文魅力 现在的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0.
培养大学生的法律信仰,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需要。文章对大学生法律信仰的缺失及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从加强法制教育、强化法律实践、营造法治环境等方面培养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法律是在思想文化中流动的.人文精神思想的流动和张扬,推动法治由过去简单的强调阶级斗争为纲或以权力为本位,转向以人为本,主张和谐法治,体现了当代法治、社会公平要符合人文精神理念的要求.这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在法治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重要成就.人文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总是反映出一定社会人们对自身的尊严和价值的强调,形成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同时人文精神的内涵又是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实现的,总和现实生活的种种问题交织在一起.从人文精神表现的文化内容而言,人文精神是对人自身价值加以肯定和张扬的道德范畴;人文精神可以体现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反映出一个社会或国家的文明程度;在当代现实生活中人文精神主要表现为对物欲主义的批判和超越;同时人文精神问题又是在多重的文化矛盾中运行.人文精神的思想文化对法治、社会公平的价值在于:人文精神要求张扬正义与拷问人性,是法治、社会公平理论的逻辑起点;要求追问法的合理性,是法治、社会公平的思维工具;主张自由、平等、人权、公正等,表现的是法治、社会公平所需要的价值文化要求.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不仅关乎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与成才,而且关乎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对青海省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总体呈现积极、健康与向上的现状,多数能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但马克思主义信仰意识不足,且在不同大学生群体中呈现出差异性,信仰缺失、迷失、功利化、空泛化、宗教化明显,这既有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也与青海省特殊省情和国内、国际形势变化有关。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应当从四个方面着手:理顺机制、明确分工,建设一支政治正确、信仰崇高、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队伍;理解内涵、把握本质,创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理论;科学探索、因地制宜,凸显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特性;提高认识、积极行动,营造一个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信仰传播和确立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3.
由于我们在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方面的失衡,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乏已是一种普遍共识,并由此引发了大量思想、精神上的困惑,给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带来了较大的阻碍,这是我们要面对的问题。一、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的现状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主要体现三个方面的内容:人性、理性  相似文献   

14.
信仰具有承继性,个体信仰建立在习俗信仰和价值观之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各个国家共同的现代化过程中,传统文化迅速消失,当代年轻人传统文化意识缺乏,成为共性现象。通过对432名本、专科学生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当代大学生信仰缺失已成为不争事实。而大学生群体信仰一定程度上关乎社会、国家、民族的未来和方向,因此,得到了不同传统不同文化背景下各个国家的共同关注。针对当代大学生信仰缺失的现状及成因,深入探讨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大学生信仰重建中的重要价值内涵与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5.
建构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是时代的必需 ,高校图书馆在构建大学生人文精神方面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特殊功能 ,使高校图书馆成为大学生的精神乐园。  相似文献   

16.
当前各种社会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了强大冲击,使其精神世界产生信仰困惑,甚至部分大学生的信仰出现危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分析目前其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索当代大学生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本路径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7.
广州大学生宗教信仰调查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大学生的宗教信仰既是信仰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既是高校内部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广州十所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实证调查研究表明,无论是大学生们的信仰现状,还是对宗教的认识,无论是对我国宗教政策的理解还是高校的宗教信仰教育,都要求必须对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予以高度的重视、真切地把握、采取正确的对策。这不仅关系到广州高校的和谐校园建设,也关系到广州社会的和谐建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刍论大学生信仰庸俗化趋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大学生信仰的主流是健康科学的,但不可否认仍存在信仰的多元化、非科学化、非理性化和世俗化等诸多信仰庸俗化趋向。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既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又有高校德育机制等因素。大学生的信仰教育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合格人才的培养,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在今天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19.
培育大学生人文精神,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的科学发展意义重大。文章在分析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现状及成因基础上,针对一些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的状况,重点探讨了培育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0.
法治国家的建立需要民众法律水平的提高,大学生作为国之未来,其法律素养的提升、法治信仰的育成尤为重要。在新媒体环境下,完善大学生法治信仰,一要切实提高高校法学教育水平;二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提高法治教育的影响力;三要开展法律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法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