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2 毫秒
1.
试论左宗棠三改甘肃茶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代乾隆年间,西北茶马互市演变为茶叶贸易,到咸同时期茶法遂废;陕甘总督左宗棠于同治十一年先从除旧的方面一改恩、杨茶法,继而又于同治十二年从布新的方面二改恩、杨茶法,最终于同治十三年以仿淮盐之成例三改清廷同治十一年"议准"的茶法,从而形成其五条茶法。如此不达目的决不罢手,主要源于左宗棠对湖茶贸易的了解和面对甘肃困敝不可收拾的局面,急欲招商办新课及稳定甘肃的政治需要。左宗棠五条茶法中对甘肃相沿很久的捐助、养廉、充公、官礼等陋规统归于厘税项下征收,是化私为公之举,严厉稽私并要求经过蒙地到新疆的山西茶商按甘肃茶课征收,是对西北茶贸的统一税收政策。除旧累、成功招商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左宗棠对茶商的税厘并征,不仅有"重赋抑末"痕迹,更有清王朝"办课为重"的历史局限性。当然,左宗棠五条茶法毕竟奠定了晚清甘肃茶法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陆羽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七三三年),卒于唐德宗二十年(公元八○四年),在世七十二岁。是唐代的杰出学者、著名的茶叶科学家。初名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自称桑苧翁,别号竟陵子、东冈子、东园子,世称陆文学,博学多才,诗文俱佳,尤以著述《茶经》而举世闻名。宋代诗人梅尧臣曾赋诗赞道:“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陆羽所倡导的“事茶”之习而今仍蔚为世界风尚。  相似文献   

3.
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四年,也是林则徐在江苏任职的最后一年。因两江总督陶澍奉旨赴安徽、江西阅兵,林则徐以江苏巡抚署理两江总督兼两淮盐政,执掌着江苏全省的军政大权。该年秋十月,林则徐为督防黄、淮秋汛,催儹回空漕船及办结要案等事,从南京移驻清江浦,接到盐城县令要求今冬开挖疏浚境内皮岔河的呈文。为着了解盐城实际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防止官场蒙骗等弊,林则徐特地到盐城进行厂一次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4.
陶澍(公元1778-1839年),湖南安化人,是清嘉庆、道光年间一位政绩赫赫的封疆大吏,官至太子少保、两江总督,也是一位研究陶渊明的大学。他“于从政之暇,不知几寒暑”,撰成集注《靖节先生集》十卷,《靖节先生年谱考异》二卷,对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的作品作了一次总结性的校、注、评、考,至今仍焕发出学术上的光彩。  相似文献   

5.
厘金作为临时性的、新设的军费来源项目,弥补了其他常设、固定的经费如地丁、钱漕的不足,尤其是对于独立于清朝经制武装之外,无法获得可靠、稳定的财政支持的湘勇而言,显得尤其宝贵。曾国藩所统帅的湘军在成立之后不久便开始设立厘卡,征收厘金,但直至其任两江总督,才摆脱客军的身份,掌握两江辖区征收厘金的大权。 尽管如此,因当时战区各...  相似文献   

6.
曾纪泽(1839—1890),湖南湘乡人,字劼刚,大学士,勇毅候曾国藩长子。由二品荫生于同治九年(1870年)引见,“奉旨以员外郎用,戲分户部”蹇谕ㄉ毯?时代风会转变,中外交涉日益纷繁。曾国藩历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曾纪泽  相似文献   

7.
牟丹渝 《中华魂》2012,(22):25-26
今年11月是左宗棠诞辰200周年。左宗棠(1812-1885),湖南湘阴人,清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后三次会试进士不第,在已故两江总督陶澎家当塾师,遍读群书,钻研军事。科举制度下的他仕途无望。清咸丰元年(1851)起,他先后充当湖南巡抚张亮基、骆秉章的幕僚。1861年随两江总督曾国藩襄办军务,于长沙编练5000人湘军,赴赣、皖、浙边境地区与太平军作战。1861年底他升任浙江巡抚,读书进仕不成的举人,依靠打仗成为掌控一方的大员。清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近代早期改良派的"裁厘加税"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厘金是晚清在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特定背景下抽征的工商附加捐费 ,直到 1931年才最终裁撤 ,在近代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早期改良派认为厘金的创设固然有其“合理性” ,但同时对厘金的各种严重弊端也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驳 ,主张废除厘金。为清廷的财政考虑 ,早期改良派也论述了废厘后的财政转换和补偿的方式与途径 ,其中将裁撤厘金与加增关税相关联的思想最为科学 ,但清廷并未完成“裁厘加税”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9.
有清一代,河道总督在死后受到祠祭的现象相当普遍.清代一百三十二位①河道总督中,死后受到祠祭的就有近三分之一.其祠祭类型更是复杂多样,大体有五种:河神;贤良祠;名宦祠;专祠;地方报功祠.厘清河道总督在后世受到祠祭的各种类型,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河道总督这一行政群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张之洞(1837—1909年)作为清末洋务运动的后起之秀,不仅大力倡导发展洋务企业,而且对筹建近代化军队,发展近代军事教育事业也十分重视。他在两广、湖广和两江总督任内(尤其在湖广总督任内),积极编练新式军队,并先后创办了多所军事学校,成为晚清军事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以至外人将他与李鸿章并称为“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先驱。”其军事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相似文献   

11.
以红茶茶叶为原料,考察了浸提温度、时间、固液比、pH对茶多酚提取的影响,并对其浸提率进行了研究。结合正交试验,确定了红茶茶叶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2.
唐代繁荣昌盛的社会形态、迅猛发展的茶业、日益繁荣的茶文化、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活跃的外交活动及僧人频繁的互访留学等各种有利因素,为唐代茶及茶文化向外广泛而有效传播提供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交通运输和外交往来等诸多有利条件和广阔的平台.唐代茶及茶文化向外传播不仅对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及海外诸国的饮茶文化习俗的形成及茶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而且促进了唐朝和这些地区间文化、科技、贸易、经济等方面的广泛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3.
乾隆皇帝茶诗与中国茶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封建帝王的生活方式多与茶结下不解之缘 ,其中乾隆皇帝《御制诗集》收录有近 2 0 0首茶诗 ,为中国历代茶诗之最者。文章从乾隆皇帝茶诗说起 ,纵论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 ,开拓了中国茶诗与茶学研究的文化视野 ,认为茶诗是中国诗文化与中国茶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是中国文人饮茶之习的生活情趣和审美理想的诗化 ,是中国茶文化美学的艺术结晶与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4.
进入19世纪80年代后,由于印度茶的崛起,汉口茶市受到来自国际市场的猛烈冲击,茶农、茶商均苦不堪言.究其原因,在于印度茶园采取的是在英国资本控制下的资本主义大生产,其规模经济产生的高效率,实非传统手工、分散经营、资金匮乏、厘税苛繁、信息不灵的中国个体茶农可比.这意味着,中国茶的成本必然高于印度茶,在价格竞争上没有多少优势可言.晚清汉口茶叶市场虽然受到印度茶不同程度的挑战而时有剧烈波动,但整体贸易状况仍属繁盛.个中原因,概有如下三点一是俄国市场需求旺盛,常年刺激着砖茶的巨额出口.二是欧美市场仍看好华茶.三是国内需求大,这从晚清汉口茶馆业的蓬勃发展即可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15.
安化茶区是“万里茶道”重要的茶源地之一,茶叶远销我国西北、蒙古草原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在茶业经营活动中,安化遗留了大量与茶业相关的碑刻资料,客观上反映了清代安化地方政府对茶业的管控情况。从现存碑刻资料看,安化地方政府在茶叶生产、运输、贸易和采办贡茶等方面采取了许多应对措施,试图构建在政府管控下的茶叶市场秩序,以保障茶叶市场的正常运行,这些措施对安化茶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由于社会动荡、管理者认识和能力缺陷等原因,茶业经营活动仍弊端丛生,违规经营屡禁不止,反映出地方政府在社会大变局背景下基层社会管控能力的削弱与不足。  相似文献   

16.
茶农行为对茶叶安全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茶农行为与茶叶安全性》调查问卷,初步探讨了茶农采用安全农药的影响因素。调查统计结果发现茶农采用无公害及绿色等安全农药行为主要受家庭人口数、茶叶收入在家庭收入中的比重、茶农对农药的认知程度、茶农与外部经济组织的关系、政府支持等变量的影响,但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和显著性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7.
张家口作为“万里茶道”上重要的商贸节点市镇,不仅是重要的军事重镇,同时也是北方茶都。清代的张家口较之明代,其职能发生如下变化:一是由军事重镇逐渐转向以茶叶贸易为主的商业集镇;二是由最初国内各民族间的茶马互市场所转向连接亚欧茶叶市场枢纽性市镇。茶马互市的开通、张库大道的形成、榷关的设立,共同促成了张家口北方茶都的形成,张家口茶叶贸易的兴衰是“万里茶道”兴衰的缩影。  相似文献   

18.
三峡茶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茶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茶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三峡茶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本文试图从宏观上分析三峡茶的历史发生、发展及其未来走向 ,从而为开发三峡茶文化 ,促使三峡地区茶事兴盛作贡献。  相似文献   

19.
茶禅论     
禅,是中国禅宗的一种思维方法;茶禅,乃是以茶参禅的一种人文境界,一种艺术境界。茶禅联姻,以“天人合一”为哲学基础,是中国茶文化史上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关于“茶禅一味”的总体研究,应该是中国茶文化研究和佛教文化研究共同关注的重大命题,然而至今尚无甚创见。  相似文献   

20.
论日本茶道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原产于中国,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国的茶文化。早在我国唐代,国内流行的饮茶习俗就已经传入日本。中国的茶文化传入日本后,经历代茶人的不懈努力、潜心研究和改革创新,终于将饮茶这种简单的日常活动升华到极具形式美和内在美的艺术高度。经过千余年的历史变迁,日本茶道已经发展成为融合建筑、园艺、美术、宗教、思想、文学、烹饪等诸文化风格的以饮茶为主体的综合艺术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