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
仇兆鳌与浙东学派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诗详注》的作者仇兆鳌,是浙东学派的另类重要成员,他虽然没有在重经重史的方向上走出自己的路,表面上看来亦游离于浙东学术之外,而实际上的思想根底和学术归依依然是浙东学派。他以浙东学术为依托,为浙东学术在别集研究方面建树了功勋  相似文献   

2.
南怀瑾与浙东学派潘富恩南怀瑾先生出生于温州乐清县。他的治学态度、方法及特点,颇多继承和弘扬浙东学派的精神。浙东学派是南宋和清初时期提倡实事实功、主张穷经而求证于史的学派。浙东学派巨子陈亮有所谓“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的学术气魄,不盲目崇拜权...  相似文献   

3.
适逢浙东学派重要人物万斯同逝世 3 0 0周年之际 ,以反映浙东学派学术成就和治学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浙东学术文化陈列” ,于 2 0 0 2年 12月 8日在历史文化名城宁波的白云庄正式对外开放 ,第二届宁波“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周随之拉开序幕。宁波西郊的白云庄是中国 17世纪伟大的思想家黄宗羲讲学的地方 ,也是明清浙东学派的发祥地和浙东学术文化的圣地 ,现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云庄原为明户部主事万泰的别业 ,后成为黄宗羲在甬期间讲学时间最长、最固定的场所。浙东学派在清顺治年间开始形成 ,先后历经四朝 ,涌现了黄宗羲、万斯大、万…  相似文献   

4.
浙东学派是中国最有名的、地域性的学术流派。浙东学术既是区域文化的典型代表 ,也是中国学术的精髓。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证了浙东学术这一地域文化在中国学术之地位  相似文献   

5.
章学诚在乾嘉考据学盛行之际提出“浙东学术”,对僵化琐碎的考据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自觉地继承和发扬浙东之学的经世传统,提炼深化其中最富于生命力和创造性的元素,以经史合一、持世救偏、破除门户之见为浙东学术精髓,开创了以经史研究为特点的浙东学派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学科新书架     
《浙东思想家评传》简介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张伟教授主编,海洋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浙东学术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浙东学者在学术上的成就,在哲学、政治、教育诸领域的思想创见,向来为海内外学术界所重视、关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浙东经济社会的发展,学术界对浙东学人、浙东学派的研究更是如火如荼,不仅研究的范围大大拓宽,而且研究的力度也不断加强,其局面令人可喜。然而,目前介绍浙东思想家的著作基本上属学术层面,系统而又通俗地介绍浙东思想家,能够做到雅俗共赏的读本却很少,这对普及浙东历史文化、弘扬优秀人文传统是一大缺憾。  相似文献   

7.
甬上证人书院是黄宗羲面向浙东文士讲学的教学平台,也是他由抗清斗争转向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的交流平台。黄宗羲通过证人书院讲学和交流,推动了浙东学派的繁荣和兴盛。浙东学派不仅学术成就突出,而且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也颇有特色。作为一个文学流派,浙东文派的理论生成和创作实践也与证人书院关系密切。证人书院为浙东文派培养了大量稳定而交流密切的文学人才,即便是讲学活动中止后,依然如此。证人书院的学术导向和文学教育极大地推动了浙东文派重构文学与经史之学的融通,文学思想和创作具有鲜明的“儒者之文”与“文人之文”的中和特色,不仅有力地批判了明“七子”的模拟之文,而且具有强烈的经世观念和主体意识,为清代文风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浙东学派,源远流长,其内涵丰富且深刻。浙东礼学,是浙东学派重要组成部分,极具梳理和研究价值。近两千年来,浙东礼学名家辈出,成果如林,至万斯大、黄以周、孙诒让终成庄严气象,与皖派礼学、吴派礼学鼎足而三,在清代共同构筑中国礼学大厦的神奇景观。浙东学派之经史兼治性格,与该学派历来重视礼学研究有莫大关系。晚清以降,由于黄以周对浙东礼学的传播与推衍,遂使浙东礼学保持学脉不坠,其谱系在当代仍有迹可寻。  相似文献   

9.
经世致用:浙东文化的最高宗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世致用"是清代浙东学派几代宗匠从浙东文化、浙东学术的全部实践和理论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文化学术的最高宗旨,它源于先秦儒家,又异于、高于先秦儒家的治学主张;开其先河的是宋代浙东学派,而非宋代理学家。浙东学人始终高举这面大旗,终于使之成为经典性的文化学术原则。  相似文献   

10.
黄式三《周季编略》是一部编年体史著,为研究战国史基本史料之一。黄式三虽作为浙东学派的殿军人物,但《周季编略》对乾嘉史学遗风也有明显继承与发扬:首先《周季编略》与乾嘉史学之考据精神相融,其次《周季编略》与乾嘉史学之细节情怀相通,最后《周季编略》与乾嘉史学之议论特征相合。因此,透过浙东学术“以经明史”、“践履之笃”精神传统与乾嘉史学遗风在《周季编略》中双重表现之个案分析,亦可看出浙东学派在近代以来新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1.
全祖望为清代浙东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其题跋文涉猎广博,内容丰富,涉及时间、地点、背景、版本、考证等方面,贯通经史,治学平实,覃思深究,勇于决断,贵专家之学,具有重要的文献学价值。全祖望题跋文既传达了经史文三位一体的学术主张,又展示了全祖望的文献学成就与学术素养。  相似文献   

12.
清代浙东学派经史文三位一体,不仅有理论上的阐述,而且有文学上的实践,章学诚即为其中之集大成者。以《文史通义》为考察对象,相比于浙东先贤,章学诚在对经典的引用与表述中,更加注意六经之间的互通,对六经的表述趋于细化。相比于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章学诚对史的重视则更多在于理论的提升方面,“六经皆史”极大提高了史学的地位。章学诚的文学思想在关注文学性的同时,将经史引入文学,体现出杂文学的特质。章学诚的文学创作亦体现出经史文的融合。  相似文献   

13.
章学诚在其《文史通义.浙东学术》一文中,首次明确了从宋明陆王学直到乾嘉时期浙东学术的传承谱系,其中认为"以至全氏祖望辈尚存其意,宗陆而不悖于朱者也",这表明全祖望在浙东学术史上应具有一席之地。文章试从分析全氏经史学术研究的具体成就及其对乾嘉学术风气转移之具体影响的多维角度,来证明其在浙东学术史乃至整个清代学术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浙东地处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交会之处,其独特的地理区位和自然人文环境吸引了丝绸之路上活跃的胡人。唐代有不少西域胡僧、胡商曾进入浙东传法、兴贩;浙东官员中也有不少西域胡族,有的还著籍于此成为地方士族;还有不少胡族文人因为浙东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观慕名而来漫游、隐居。浙东本土胡族文学家族和流寓胡族文人的文学创作给浙东文坛增添了特别的“胡声”。浙东唐诗之路上的胡风、胡音创造了唐代胡汉文学和文化交流融合的新典范。  相似文献   

15.
黄式三、黄以周父子,近代学术名家,清代浙东学派殿军。他们一生主要以著述与教学为职,故学术交游广泛,门弟子众多。通过对他们交游与门弟子作出较为详尽的辑考与梳理,大致展示了黄氏父子学术经历与网络、学术传承与谱系、学术思想与影响的基本事实,从而为观察近代以来学术嬗变与构建百年学术谱系提供个案示范。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浙江师范大学的50周年校庆,作为浙江省高等师范教育的主体力量,浙江师范大学对浙江省的基础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选择浙江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一个特殊历史时期,追溯浙江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历程,考察浙江师范学院的历史渊源,以史料为基础,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对浙江师范学院校史中一些敏感问题提出一些思考,供学界鉴证.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至20世纪初期是西方现代艺术学学科的重要建设时期。在此期间,诞生了以柏林学派、莱比锡学派与维也纳学派为代表的德语国家学术群体,以及一系列具有批评性、原创性与建构性的思想观念,从而在反思传统研究范式的基础上,逐步建设起具有现代意义的艺术学学科,形成了以艺术科学理念为核心,以历史研究与理论研究为论域,以形式主义分析与图像学研究为基础方法论的新研究范式。这一历史进程不仅是西方学术史与思想史的重要篇章,而且它所建构起的艺术学研究的现代学术体系及其学理依据与知识谱系也成为当代中国艺术学学科建设的重要参照。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至20世纪初期是西方现代艺术学学科的重要建设时期。在此期间,诞生了以柏林学派、莱比锡学派与维也纳学派为代表的德语国家学术群体,以及一系列具有批评性、原创性与建构性的思想观念,从而在反思传统研究范式的基础上,逐步建设起具有现代意义的艺术学学科,形成了以艺术科学理念为核心,以历史研究与理论研究为论域,以形式主义分析与图像学研究为基础方法论的新研究范式。这一历史进程不仅是西方学术史与思想史的重要篇章,而且它所建构起的艺术学研究的现代学术体系及其学理依据与知识谱系也成为当代中国艺术学学科建设的重要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