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以聚氯乙烯为原料,依次与二乙烯三胺、二硫化碳和氯乙酸反应,合成了含氮、氧、硫配位原子的功能化聚氯乙烯树脂,探讨了该树脂在不同的吸附时间、Cu2 浓度、pH值、温度等条件下对Cu2 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树脂对Cu2 具有较快的动力学吸附速率;在30℃,pH值为5.7、Cu2 的初始浓度为16.03 mmol/L时,该树脂对Cu2 的吸附量为0.78 mmol/g.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吸附的活化能为34.83 kJ/mol.用0.2 mol/L的HNO3溶液作为洗脱剂洗脱吸附Cu2 后的树脂,洗脱率可达96.5%.  相似文献   

2.
以水杨酸、甲醛和硫脲为原料,在盐酸催化下经Mannich反应合成了水杨酸硫脲螯合树脂(SFT),测定了该树脂对金属离子Ni2 ,Cu2 ,Pb2 ,Zn2 ,Cd2 ,Ag 及对贵金属离子Au3 ,Pd2 ,Pt4 的吸附性能.研究了吸附时间、贵金属离子浓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树脂对贵金属离子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和较快的吸附速率,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式,液膜扩散是吸附的主控步骤.  相似文献   

3.
文章研究了强吸水性树脂对Cu2+、Mn2+、Pb2+等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并通过改变强吸水柱树脂(SAR)吸附时间、溶液的浓度、pH值等条件,讨论影响SAR吸附性能的因素.结果表明SAR对Pb2+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吸附.实验范围内,SAR吸附量随吸附时间、溶液浓度、pH值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以聚乙二醇(PEG 400)为起始剂,以聚乙二醇二苯磺酸酯为中间体,以多甘胺为交联剂,用KOH做缩合催化剂,合成了新型非对称多氮杂冠醚树脂(I)和(II).测试了树脂的溶胀性能和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合成树脂在极性溶剂中具有良好的溶胀性能,20℃时在水、甲酸和乙酸中的溶胀系数分别达6.67,8.31和6.00,吸水容量达到13.54g/g;25℃时对Hg2+,Cu2+,Ni2+,Pb2+,Zn2+的吸附容量分别达1.342,1.087,1.192,0.762和0.904mmol/g.  相似文献   

5.
低浓度苯胺在大孔树脂上吸附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水相中苯胺在NKA-II和AB-8这2种大孔吸附树脂上的吸附等温线和吸附速率曲线.结果表明:极性的NKA-II对苯胺的吸附量要高于弱极性的AB-8对苯胺的吸附量,苯胺在2种吸附树脂上的相平衡关系符合Freundlich方程;苯胺在NKA-II和AB-8上的吸附受膜扩散控制.动态吸附实验和模拟结果表明:模拟透过曲线与实验透过曲线比较吻合,所建立的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苯胺在2种大孔吸附树脂填充柱上的吸附透过过程.  相似文献   

6.
用线型环氧酚醛树脂(F44)与苯基硫脲合成了酚醛型苯基硫脲螯合树脂(F44 PTU),研究了该树脂对Au(Ⅲ)的静态及动态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该树脂对Au(Ⅲ)具有较快的吸附速率,其表观吸附速率常数为0 0055s-1,树脂的吸附为吸热过程,在有其他金属离子共存时,树脂对Au(Ⅲ)具有较好的吸附选择性.一定条件下,树脂可以洗脱再生.  相似文献   

7.
采用直接缩聚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二胺交联螯合树脂,测试了树脂的溶胀性能和对金属离子的静态吸附容量.实验结果表明,树脂在20℃的水和甲酸中溶胀系数分别达到3.07和7.75;25℃时,对Hg2+,Cu2+,Ni2+的吸附容量分别达1.16,0.93和1.68mmol/g.  相似文献   

8.
在测定苯酚在大孔吸附树脂NKA-Ⅱ上吸附等温线的基础上,对采用Fenton试剂再生吸附苯酚的NKA-Ⅱ树脂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再生温度、pH值和微波辐射对树脂再生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苯酚在大孔吸附树脂上的相平衡关系符合Freundlich方程;升高温度不仅可以加快Fenton试剂再生吸附树脂的速率,而且可以提高最终的再生率;较低的pH值有利于吸附树脂的再生;微波辐射能够大幅度提高吸附树脂的再生速率.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 4 -氨基吡啶树脂在HAc -NaAc体系中对镨的吸附及解吸的行为 ,结果表明在pH =2 .63时 ,树脂对镨的吸附最好 ,表观吸附速率常数k2 98=9.0 5× 10 -4S-1,其静态饱和吸附容量为 14 5 .5 2mg/gresin ,用 0 .1mol/L、0 .5mol/L、1mol/L、2mol/L、3mol/L、4mol/L的HCl作解吸剂 ,均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硅胶负载乙醇胺(SiO2-MEA)和二乙醇胺(SiO2-DEA)螯合吸附剂对Cu2 的静态饱和吸附量、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动态吸附以及pH值对其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SiO2-MEA和SiO2-DEA对Cu2 的静态饱和吸附量分别为0.2086,0.3082 mmol/g;动力学和动态吸附过程符合Boyd方程,即为液膜扩散控制;热力学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即为单分子层吸附.  相似文献   

11.
将一系列不同的金属离子分别载于D151树脂上,制备成基体相同而负载离子不同的一系列吸附树脂,考察各种负载金属离子树脂在水中对异麦芽三糖的吸附性能,从中筛选出吸附和洗脱性能较好的D151Ca2+型树脂.该Ca2+型树脂对异麦芽三糖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吸附方程,静态饱和吸附量为57.8mg/g.动态泄漏吸附量为19.6mg/g.以稀氨水溶液洗脱,洗脱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2.
大孔树脂吸附和分离牛心朴子草中生物碱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牛心朴子草为原料,研究了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和分离牛心朴子草提取液中生物碱的方法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AB-8大孔吸附树脂对生物碱有较好的吸附能力,酸度对其吸附有影响;AB-8大孔吸附树脂对生物碱的吸附能力在pH=2左右时比其它酸度条件下更强;乙醇浓度为70%时解吸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以2-巯基苯并噻唑(MBT)、2-巯基苯并咪唑(MBM)、2-氨基苯并噻唑(ABT)、氨基噻唑(AT)及苯基硫脲(PTU)与环氧酚醛树脂(F46)反应合成了五种含氮、硫杂原子功能基的螯合树脂;分别测定了各种树脂对多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树脂对不同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不同,对Ag+的吸附符合Freundlish等温方程.  相似文献   

14.
应用D201GF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固载α-淀粉酶.研究了D201GF阴离子交换树脂对水溶液中α-淀粉酶的吸附热力学和吸附动力学特性.分析了体系温度、pH值和离子强度对α-淀粉酶吸附的影响.热力学研究表明,α-淀粉酶在D201GF阴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吸附平衡数据遵循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过程吸热.较高的温度、较低的pH值和离子强度均有利于α-淀粉酶的吸附.动力学研究显示,D201GF阴离子交换树脂对α-淀粉酶的吸附过程主要受内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15.
酚醛型氮杂假冠醚聚合物的合成与对Cu2+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乙二醇苯醚为起始剂合成了新型酚醛型氮杂假冠醚聚合物,分别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HNMR)确认了各中间体及其聚合物的结构.测试了聚合物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聚合物对Cu2 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其静态吸附容量达到1.775mmol/g.  相似文献   

16.
以磷酸三丁酯(TBP)为萃取剂,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大孔树脂(HZ830)作载体制备出TBP浸渍树脂.研究了该浸渍树脂在氯化物介质中吸附铁(Ⅲ)过程中盐酸浓度、氢离子与氯离子的浓度以及萃取剂的含量等对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树脂对吸附铁(Ⅲ)的化学计量数的研究发现铁(Ⅲ)与浸渍树脂中萃取剂的结合方式为HFeCl4·2TBP.基于铁(Ⅲ)在氯化物介质中的存在形式和铁(Ⅲ)被浸渍树脂中萃取剂吸萃的结合方式,可以得出:铁(Ⅲ)在氯化物介质中被吸附是萃取剂、盐酸及树脂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以铜离子为模板,用F44与多乙烯多胺反应制备了氨基交联铜模板螯合树脂,并测定了其对金属离子Cu2+,Ni2+,Zn2+,Cd2+,Pb2+,尤其对Hg2+的吸附性能.研究了pH值、温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容量的影响,对吸附机理的初步探讨表明,吸附符合Boyd液膜扩散控制,Hg2+的液膜扩散系数为0 0085.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4-氨基吡啶树吸附钴的行为,结果表明在pH=2.63的HAc—NaAc体系中,树脂对钴(11)有较好的吸附,其静态饱和吸附容量为84.6mgCg树脂,表现速率常数k=1.97×10^-5s^-1,用pH=1—4的不同浓度盐酸洗脱,洗脱率均达100%.  相似文献   

19.
以硫脲和甲醛为原料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螯合树脂 .测定了树脂对 1 1种金属离子的吸附容量和对某些金属离子的吸附率 .实验发现 ,树脂对某些贵金属离子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和吸附率  相似文献   

20.
以氯甲基化聚苯乙烯为原料,合成了在聚苯乙烯基体和杂环功能基2-巯基苯并噻唑(MBZ)之间引入聚氧乙烯亲水性悬臂的新型螯合树脂,对所合成的树脂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表征,对比研究了引入悬臂前后树脂对Hg2 等5种金属离子的静态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多步反应,引入亲水性悬臂之后,树脂的表面形貌没有变化,仍保留大孔结构,吸附选择性和功能基的利用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