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使得城镇化经济风险、社会风险和伦理道德风险问题更加凸现。因此,要实现城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城镇化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城市现代产业对农业改造机制;二是建立城乡户籍、就业、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政策机制;三是建立行政领导政绩考评体系统筹化机制;四是建立城乡文化、卫生和教育统筹协调发展机制;五是建立城镇化风险防范的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2.
统筹城乡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观和科学合理的政策导向,实质是解决"三农"问题,关键是实现区域内部统筹城乡均衡发展.从长远来看,实施农村城镇化战略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最佳契合点.青岛市近年来创造的农村城镇化发展模式,推动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当前,青岛市推进农村城镇化,就要在制度创新上做文章,创新协调发展机制,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体现城乡发展的整体性、全面性、协调性、融合性、互补性;制定城乡一体化规划,建立可持续的农村城镇网络,引导城镇集约化发展;推进"二元经济结构"改革有实质性突破,扫除农村城镇化的体制性障碍;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铸造城市之魂,探讨符合建设国内著名中心城市、国际知名城市要求的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中心(重点)镇--一般镇--中心村的多元化、多层次城市化模式.  相似文献   

3.
文化的一体化既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亦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积极、稳妥、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调查显示,当前中原经济区新型城镇化的文化建设还存在理念规划缺失、集体活动匮乏、产品有效性不足、设施普及率及利用率低、服务管理相对滞后等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明确文化建设的理念和规划、丰富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的供给、平衡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的配置、建立完善的文化建设投入机制等,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文化建设的有序跟进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特征、战略内容、战略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发展一体化指中国城乡关系要打破分割、分离、分立的状态,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五方面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融合、促进城乡共同发展。它既是一种指导中国城乡发展的战略方针,也是城乡发展的过程,更是城乡发展的目标。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战略特征是:内容的全面性、机会的均等性、互动的双向性、发展的协同性。实施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应紧紧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这个目标;从市场与政府、农业与非农产业、农村与城市、中西部与东部等四对关系入手,形成相应的"里应"+"外合"机制;依循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三条路径;关照中国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四大区域的差异性,尤其是中西部远远落后于东部和东北的事实,采取差异化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措施;抓住完善市场体系、促进机会均等、取消户籍限制、树立现代理念、构建生态文明等五个本源性问题,破解城乡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五重二元结构。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限,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战略目标可分解为概念性目标和指标性目标。  相似文献   

5.
城乡一体化战略给农村社区文化发展带来了制度空间和历史契机,如何抓住机遇,合理利用城乡一体化带来的资源、制度等优势推动农村文化的突破性发展就成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紧迫任务。在城乡一体化思路下,实现"送文化"和"种文化"的结合,培育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内生机制,增强社区文化的自发展能力对实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根本性、长远性意义。当前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和重要内容,社会资本对于培育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内生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是消除城乡二元体制结构矛盾的最终出路,也是实现"美丽中国"在2020年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城乡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从现代意义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等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面对全球化时代知识经济的创新发展成果与城市化演进的新趋势,未来中国城乡人口、资源和环境约束以及国土空间利用结构将发生巨大改变,城乡形态必将越发体现精明增长、和谐宜居、功能紧凑、生态文明、单位空间的经济容积率日益提高和主体功能突出的基本要求,新型城镇化将必然成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进程中最为明显的热点内容,而针对城镇集约、智能、绿色和低碳发展的国家战略与策略调整,也必将为世界范围内不同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提供关键的制度变革驱动力量与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统筹城乡发展需要遵循“政府主导、城镇联动、全员参与”的建设规律.发达国家在城镇化进程中,所采取的“田园城市”“工业化与城镇化并重”和“城市农村一体化”等发展模式具有可借鉴与复制性.有鉴于此,发达国家城乡一体化的内在逻辑及城乡一体化经验可以“镜鉴”到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建设进程中,并立体化绘就出“科学发展先行、社会需要导向和多元成本分担”的中国特色城乡一体化建设蓝图,并彰显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新时代意涵.  相似文献   

8.
胡惠林 《社会科学》2008,26(6):166-177
"和谐世界"是我国继"三个世界理论"之后提出的一个具有普遍战略意义的关于世界秩序的战略理论,是在"文明冲突"之后提出的完全不同于"文明冲突"理论的文化战略理论和战略构想.和谐世界是关于世界秩序结构和秩序状态的伟大构想,包含着对整个世界文化秩序重构的文明思考.以建设和谐世界的伟大战略构想为指导,在积极参与新一轮国际文化产业分工体系进程中,建构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的目标体系.站在国家文化战略需求的高度,为新的国际文化战略竞争提供战略力量与合成形态,应当成为进一步深化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球化背景下 ,文化产业所具有的丰富底蕴和巨大动力正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中国文化产业目前尚属弱质产业。文化产业的总体规模小 ;集约化程度低 ;资源配置机制混乱 ,原创力弱 ,缺乏健全的投融资体系 ,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政策滞后 ,管理失控。面对现实的困境 ,我们应坚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先进文化导向 ,确立文化资本化、工业化和规模化发展理念 ,规划文化发展战略 ,建立多元化文化经营体制 ,重组文化产业结构 ,开发文化国际市场 ,增强文化原创力 ,制定合理的文化产业政策和法规 ,培育文化产业职业人才队伍 ,以求中国文化产业真正获得活力和扩张力。  相似文献   

10.
夏建红  崔占峰 《东岳论丛》2019,40(10):33-43
镇域城镇化的演进过程就是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过程。通过熵值法构建镇域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指标体系,可以看出经济发展因素对镇域城镇化发展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公共服务因素。对城乡一体化影响最大的是空间一体化因素,其次是经济一体化因素。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与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发现镇域城镇化对城乡一体化具有稳定的正向效应,但城乡一体化对镇域城镇化短期具有负向效应,长期具有正向效应。因此提高镇域人口与产业集聚能力、加快城乡生产要素流通能力等方式是推动镇域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文化与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理解全球化的一个基本维度。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更是率先提出“文化走向国家发展政策的中心”,发展应放在人类整个文明/文化框架内来考虑,发展最终可以以文化来解释或以文化概念来界定,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文化的创造性是人类进步的标志等观点。切合整个世界性的文化转向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的一体化潮流,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多维意义。当下正在进行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要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文化力作为一种“软实力”越来越为许多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所看重,文化力包括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在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和深入,以及制定国家“文化发展纲要”的语境下,如何来认识和领会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成为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在此背景下,我们组织了一组文章,既有专家学者对此现实问题的理论探讨,也有政府官员的现实解读,意在引起学术界和实际文化部门的关注和回应,把我国已经启动的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到适当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发展文化产业战略意义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文化与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理解全球化的一个基本维度。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更是率先提出“文化走向国家发展政策的中心”,发展应放在人类整个文明/文化框架内来考虑,发展最终可以以文化来解释或以文化概念来界定,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文化的创造性是人类进步的标志等观点。切合整个世界性的文化转向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的一体化潮流,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多维意义。当下正在进行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要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文化力作为一种“软实力”越来越为许多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所看重,文化力包括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在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和深入,以及制定国家“文化发展纲要”的语境下,如何来认识和领会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成为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在此背景下,我们组织了一组文章,既有专家学者对此现实问题的理论探讨,也有政府官员的现实解读,意在引起学术界和实际文化部门的关注和回应,把我国已经启动的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到适当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当前,文化与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理解全球化的一个基本维度。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更是率先提出“文化走向国家发展政策的中心”,发展应放在人类整个文明/文化框架内来考虑,发展最终可以以文化来解释或以文化概念来界定,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文化的创造性是人类进步的标志等观点。切合整个世界性的文化转向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的一体化潮流,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多维意义。当下正在进行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要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文化力作为一种“软实力”越来越为许多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所看重,文化力包括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在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和深入,以及制定国家“文化发展纲要”的语境下,如何来认识和领会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成为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在此背景下,我们组织了一组文章,既有专家学者对此现实问题的理论探讨,也有政府官员的现实解读,意在引起学术界和实际文化部门的关注和回应,把我国已经启动的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到适当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文化体制改革促文化产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文化与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理解全球化的一个基本维度。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更是率先提出“文化走向国家发展政策的中心”,发展应放在人类整个文明/文化框架内来考虑,发展最终可以以文化来解释或以文化概念来界定,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文化的创造性是人类进步的标志等观点。切合整个世界性的文化转向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的一体化潮流,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多维意义。当下正在进行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要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文化力作为一种“软实力”越来越为许多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所看重,文化力包括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在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和深入,以及制定国家“文化发展纲要”的语境下,如何来认识和领会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成为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在此背景下,我们组织了一组文章,既有专家学者对此现实问题的理论探讨,也有政府官员的现实解读,意在引起学术界和实际文化部门的关注和回应,把我国已经启动的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到适当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把握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历史性机遇,构建新的空间战略布局:要打造文化产业发展的"π"型动力带,打造成为文化内外贸易的大通道、文化生产力的动力联动轴;要根据我国是一个超大型文明国家的国情,发展多样化的文化产业区域模式;要面对东西部文化资源的不平衡,发展文化产业服务平台体系;要以周边邻国,一带一路联通地区,以及北美、非洲和拉美等为近中远三重文化辐射带,投射中国文化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16.
三大国家级战略发展规划为江苏省实行新型城镇化和率先实现现代化提供了重大政策机遇.江苏省需围绕国家级规划的战略机遇期,将城镇化发展的“空间落点”置入以苏锡常、南京、徐州为核心的三大城市圈内,并建立沿宁沪线、宁杭线、宁启线、京沪线、东陇海线和沿海高速走廊的覆盖整个江苏省城的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空间落点协同”战略,最终形成“苏南率先,苏中崛起,苏北赶超”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7.
李泉 《兰州学刊》2023,(1):15-30
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为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简要梳理已有新近代表性文献成果和回顾近20多年来我国城乡区域发展实践探索的基础上,立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之间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提出我国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突破在于立足国土空间“四大板块”和特殊类型区发展基础,瞄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要求与面临的突出问题,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和建设海洋强国等国家战略为引领,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促进不同战略间的协同融合,加快完善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支持性制度设计,推动城乡区域在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不同区域间分工协作、发展机会均等等重点领域取得渐进突破,并辅之以一系列长效体制机制实现城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径选择与制度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国富  倪春华 《理论界》2006,(12):36-37
当前我国城乡差距的扩大化,归根结底是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城市优先发展战略以及市民优先发展战略制度安排的产物。城乡统筹发展的实现有赖于制度创新,应坚持效率公平并重的制度设计路径,将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短期政策调整和长效机制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形成有利于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和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9.
论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农村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必须从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实施以城镇化为主导,立足于城乡要素流动的城镇化和工业化协调发展战略;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以工业化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提高农民素质;逐步消除二元结构体制和制度障碍;实行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的农村土地政策和城乡双向就业机制。  相似文献   

20.
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两大难题,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可以从根本上破解上述难题,因此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开展精准扶贫,城乡发展一体化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通过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和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乡发展一体化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