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麽经布洛陀为对象,思辨“麽”与“巫”是否同一性:对“巫”与“灵”与“咸”渊源追溯,阐述“灵感文化”的源流;对麽经布洛陀内涵灵感文化特质进行探索归纳为五个方面;初探归纳:“壮族麽经布洛陀”是“越巫巫经布洛陀”,或是“瓯骆巫经”,提升其历史积淀价值分量,包容越族大系各支系共同创造的文化财富与遗产。  相似文献   

2.
壮族麽教是历史上壮族各地盛行的民族民间宗教.壮族麽教已从原始宗教形态向人为宗教过渡,其重要标志是树立了统一的最高神布洛陀.这位集人文始祖、古代氏族部落领袖兼大巫师于一身的麽教主神,从壮族先民的创世神话演变而来,由自然神演化而成社会神,由创世祖先神演变而成民间宗教神,最终成为壮族麽公及民众顶礼膜拜的偶像.  相似文献   

3.
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民间文化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民族根基———抢救广西民间文化遗产三丛书总序【农冠品,过伟,韦苏文】2006.1论布洛陀的陪神麽渌甲———壮族麽文化研究系列论文之二【黄桂秋】2006.1右江流域壮族传统寿庆活动及其象征意义【黄鹏】2006.1人类学的目的【陈兴贵】2  相似文献   

4.
壮族麽教是从壮族原始巫教中发展演变而成的原生型民族民间宗教。原始巫信仰在壮族麽教中元所不在,如影随形。壮族布麽由巫觋演变而来,壮族布麽与女巫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5.
壮族及其同源的布依、侗、水、仫佬、毛南等民族是华南珠江流域的原始居民。《麽经布洛陀》是壮族麽教经文,其内容涉及稻谷种子的来源、野生稻驯化成为栽培稻、骆田与骆人、野牛驯养、石犁的使用与牛耕的出现、采集农业向稻作农业过渡、水稻种植时令及耕作制度的形成、早期的稻作农业祭祀等远古时代华南珠江流域稻作农业的起源和发展的有关问题。文章认为,从神话学的意义说,黄帝是黄河流域以粟作农业为代表的农业神,炎帝是长江流域以稻作农业为代表的农业神,而布洛陀则是华南珠江流域以稻作农业为代表的农业神,中华民族农业文明的巨流,主要是由这三大农业文明汇集而成的。  相似文献   

6.
壮族麽经布洛陀为研究壮族的历史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是壮族的历史记忆,它本身有一个从口头传承到不断加工、书写、编撰、汇集和逐渐定型成文本的过程。口头传承产生久远,而形成于明末清初的文本则反映了当时壮族社会文化变迁的种种事象。  相似文献   

7.
壮族麽教从越巫发展而来,虽然已逐步脱离原始宗教,并向人为宗教过渡,形成壮族特有的民间宗教形态,但是,麽教仍保留有浓厚的巫术、巫医、巫卜、巫法等原始巫文化观念及信仰,具体表现在麽教超度亡灵、禳解祈福法事仪式以及麽教经书中。  相似文献   

8.
布洛陀作为壮族古老文化的结晶,是珠江流域骆越先民的人文始祖,也是壮族民间口头文学中的创世神。近年来,广西地方政府利用当地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采取一系列措施着力打造布洛陀文化品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进一步推进布洛陀文化产业发展的方面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要进一步推进布洛陀文化品牌建设,首先要加强与大众传媒的结合以提高文化品牌的传播力度;其次,要创作高水准的文艺作品,加强对布洛陀文化的大众化阐释;第三,要利用多种传播形式拓宽布洛陀文化的传播主体和受众范围;最后,要以民族特色旅游推动布洛陀文化品牌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民族法文化的角度审视壮族的民族精神,壮族的法律精神作为其民族精神的次生系统,可以概括为:集中体现于壮族《麽经·布洛陀》中的和谐精神,反映在壮族伦理道德《传扬歌》中的正义精神,壮族民间故事中蕴含的善良精神。三种精神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共同构成壮族社会的法律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0.
北方满族阿布卡赫赫,南方壮族女米洛甲,苗族蝴蝶妈妈都是创世女神,本民族伟大的始母神,这是三位女神之共性。有五方面差异:女神出世的差异,神力、神格、在民间信仰中的差异,以及萨满教、麽教、巫教之差异。差异源于:满族先民乃猎牧民族,水泡泡图腾;壮族先民乃水田农耕稻作民族,花图腾;苗族先民乃水田农耕和山地农耕稻作民族与造林民族,蝴蝶图腾。  相似文献   

11.
半个世纪来,我国学术界在布洛陀文本资料的收集整理、布洛陀文本解读、布洛陀田野调查和布洛陀文化保护开发等几个方面都取得丰硕成果。当前,伴随着壮族布洛陀文化的当代重构,对布洛陀文化的研究再次成为专家学者关注的热点,从文化与生活或实践理性等角度出发是拓展布洛陀文化研究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2.
布洛陀文化是富有特色的壮族文化体系,理应大力进行传播。文章基于模因学理论从三方面对壮族布洛陀文化的传播进行探讨:第一,挖掘布洛陀文化当中能引起各地受众产生共鸣的文化模因;第二,对布洛陀文化模因的打造方式要注意创新性;第三,注意布洛陀文化传播媒介的选择和应用。通过这三方面的探讨,以期对布洛陀文化的传播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布洛陀和盘古同为开天辟地神,同属壮族远古神话人物.布洛陀为壮族五大支系中的布土支系和布侬支系信仰的创世主神;盘古则是壮族五大支系中的布壮支系和布依支系信仰的创世主神,他们都是开天辟地神,是壮(土)语的神名,是壮族先民原始的开天辟地神.盘古的原形来自于布洛陀.它们各自有自己的信仰圈,都处在壮族重要的聚居地,但两者之间有明显的地理分界线:以桂中地区的大明山为中心,各分属大明山的两侧:往西是布洛陀的信仰圈,往东是盘古的信仰圈.不同信仰圈的存在说明壮族内部有不同的支系存在.  相似文献   

14.
方块壮字文献不仅数量十分巨大,而且具有很强的语料真实性,是壮语辞书编纂的宝贵材料。其对壮语辞书编纂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一是条目增补,丰富壮语辞书的条目,仅《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就可供《壮汉词汇》增补将近3000个壮语词,可供《古壮字字典》增补4000多个方块壮字;二是释义补充,完善壮语词汇和方块壮字的义项;三是书证补缺,为原有条目提供来源明确、语料真实的书证。如果能够全面汇释方块壮字文献中的字词及语料,可大大提高壮语辞书的质量,也可深化壮族古籍的整理与壮语本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今年4月4日开始的田阳敢壮山歌圩,是壮族最大的歌圩。中央电视台的数十名记者第一次来到田阳县进行专题报道。随着央视四套的现场直播,壮民族文化也随着敢壮山歌圩走向世界。自2002年布洛陀被专家确认为壮族人文始祖、田阳敢壮山被认定为布洛陀故居以来,田阳县就抓住时机打造民族文化旅游节,作为弘扬布洛陀文化的核心平台。这个旅游节结合传统的布洛陀生日歌圩,为每年农历三月赶  相似文献   

16.
作为壮族社会历史上特有的民间宗教,布洛陀信仰在壮族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中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从宗教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它的社会功能主要包括了社会整合、促进个体社会化和心理调适功能。  相似文献   

17.
"《布洛陀史诗》(壮汉英对照)出版发行座谈会"不仅是为庆贺韩家权教授研究团队编译著作《布洛陀史诗》出版发行和获得"山花奖"的一次座谈会,更是学界多领域、跨学科专家积极参与少数民族经典文化传承与翻译研究的一次专题学术研讨,得到了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外语界和翻译界专家学者共同努力,积极对外翻译壮族文化典籍。《布洛陀史诗》的出版发行、荣获大奖和座谈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国民间文学创作和民族典籍对外翻译的新纪元,对壮民族文化的深入挖掘、文化传承和广泛传播并走向世界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麽经以宗教典籍的形式凝固了诸多壮族古老的神话因子,其中存在大量的英雄特异诞生母题,形成了一系列感生神话。麽经感生神话中的感应物分别为风、虹、水等自然天象,本文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语境中分析这些自然天象的文化内涵,以揭示麽经感生神话产生的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19.
田阳敢壮山布洛陀信仰的宗教旅游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阳敢壮山是布洛陀文化的发源地,布洛陀信仰具有重要的宗教旅游价值。全球宗教旅游热引发了民间信仰的升温,而民间信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布洛陀信仰的重要文化价值在于其人文始祖的地位,而人文始祖信仰则是民族寻根旅游的缘由之一;田阳敢壮山是周围地区乃至壮侗语族民众朝圣和假日旅游地;布洛陀作为一种民间信仰,不可避免带有神秘文化特征,神秘文化作为文化具有一定意义上的审美价值,同时可以满足人们探寻新奇的心理特征,在此意义上说神秘文化旅游也是布洛陀宗教旅游价值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布洛陀神话是壮族口头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是骆越文化的精粹。追本溯源,布洛陀神话应源自几千年前的骆越鸟图腾信仰,带有浓厚的骆越文化特点。它随着骆越族群的扩散而传播,在骆越后裔布依族、水族等民族之中仍有其各自的表现形态。布洛陀神话是从骆越未分化时代就保存下来的珍贵叙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