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面临着养老意识淡漠、赡养权利保障不力以及孝道伦理弱化等方面的严峻挑战。解决农村养老问题需要国家、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构建以国家养老保障为主导、以家庭养老保障为主体、以社区养老保障为补充的多层次保障体系。从提高农村经济水平,完善法律、养老保险制度、探索社区养老模式以及和谐家庭关系等方面人手,综合治理,提高农村养老质量。  相似文献   

2.
刘娜 《东岳论丛》2014,(2):137-140
老农保时代,我国农村社会化养老和社区养老发育不充分,老年人主要通过自主养老和家庭养老来维持老年生活。新农保制度建立之后,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已经到了重新洗牌的关键时期。但是,目前我国农村仍然面临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区养老功能缺失、社会养老功能发育不充分的窘境,造成我国农村老年人生活稳定性降低,风险性增高。因此,应通过提高社会养老保障水平,打造社区养老保障体系,继续倡导孝文化和鼓励家庭养老等途径,建立健全新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农民退休制度: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现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不少弊端,无法解决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构建并实施农民退休制度,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是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制度创新.它也可以真正落实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为农村土地产权改革和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改造开创新的局面,本文提出了构建失地农民退休制度的几点思路与方案.  相似文献   

4.
王莉  王国军 《兰州学刊》2023,(3):126-142
农村中老年群体家庭养老观念根深蒂固,在现代化社会代际关系逐渐疏远的背景下,“养儿防老”的传统养老方式遭受冲击。代际关系变迁是否会促使养老方式由家庭养老转向社会养老?文章以农村中老年为研究对象,借助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开展实证分析,从个体代际关系亲疏的微观视角来分析传统家庭代际关系变迁这一社会宏观发展趋势对社会养老保险参与的影响。研究表明,代际关系疏远带来的养老焦虑会促使农村中老年群体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处理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果仍然稳健可靠。机制方面,代际关系疏远会降低子女对父母的经济支持,由此引发中老年群体社会养老需求。异质性方面,中西部地区中老年群体、“以房养老”及“自我养老”能力较低的群体、风险意识较高的群体在面临代际疏远导致的家庭养老风险时,通过参与社会养老保险来解决养老问题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5.
家庭养老、土地养老是宁德农村养老的主要形式,社区养老在宁德当前还没有推广价值,宁德当前不仅"老农保"参保率低、养老金的保障水平也低,而且"新农保"才刚刚处于试点阶段。宁德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是:对农村农民养老保险认识不到位影响了农民的养老习惯;"老农保"参保率太低,保障水平过低;筹资渠道少、筹资能力弱;基金保值增值难,基金管理较为松散。宁德农村养老保险的出路在于要总结"新农保"试点经验,尽快上升为人大地方法规,实现新农村养老保险有法可依;加强财政支持,提高补贴标准,用利益诱导农民参与"新农保";加强农村基层"新农保"机构建设,实现"新农保"的社会实效;切实做好新老农保的制度衔接,实现农村保险制度的稳定性,扩大农民的参保率。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养老方式的现状与前瞻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村养老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针对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并结 合我国社会经济条件,就目前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探讨。作者提出,未来我国 农村应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为主体,社会救助、社会照料和 社会福利服务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一直存在着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争论,这两种养老模式各有千秋。在分析农村养老观念和吉林省农村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目前吉林省农村养老保险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小龙  唐龙 《人文杂志》2012,(2):132-139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农村家庭养老条件变化影响老年贫困的一般机制,并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农户数据,利用Probit模型分析了农村家庭养老条件变化对老年贫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农村家庭养老条件变化显著影响了老年相对贫困的发生率,成为老年贫困的主要诱因。基于此,本文对新农保制度提出改革建议:应加大对新农保的财政补贴力度,并逐步建立以社会养老为主,家庭养老为辅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家庭养老特别是家庭对老年人生活照料的功能值得高度关注.唐朝给特定老年人配备年轻人以照料其生活的给侍制度,有政治目的鲜明、保障范围广泛、责任主体明确等特点.从社会政策视角观照,它是唐朝政府对家庭养老提供政策支持的制度设计,是中国古代社会政策实践的典范,是政府对家庭福利的积极干预,是中国古代的发展型家庭政策.立足于家庭养老,本着“弥补家庭功能的不足”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应该是当今中国养老制度建设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给侍制度对我们今天应如何给家庭养老提供政策支持仍然有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周卉 《河南社会科学》2014,(11):117-119
正一、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与现状(一)家庭养老时期。家户型的生产方式使家庭养老成为我国传统社会最基本的养老保障模式。儒家"孝悌"的伦理思想又从文化层面强化了家庭养老模式,加上家国同构的制度理念,使政府避开了应担的养老责任。新中国成立后,农民分到土地后有了固定的粮食来源和经济收入,家庭逐渐有了物质剩余,大大提高了农村家庭的养老能力。政府开始在农村建立五保户供养和优抚制度,对老弱孤寡残幼  相似文献   

11.
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农村居民养老支持力系统模式是缓解我国农村老人养老困境的必然选择。新农保的出台填补了政府缺位的状态,弥补了政府支持力的短板。然而,以新农保为主的政府支持力在高参保率的“泡沫”褪去之后产生了参保老人福利水平不升反降的“倒逼效应”,导致农村老人获得的来自政府的支持力水平大打折扣。其背后的机理在于新农保制度设计中关于集体经济是否参与养老支持的自愿机制设计和新农保缴费中家庭参与强制机制设计也即捆绑缴费制度。建立弹性的集体经济强制参与机制,壮大农村居民社会养老支持力;发展地方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给予家庭自愿机制下的政策经济支持,夯实家庭养老支持的基础和条件,充分发挥家庭在养老支持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是我国政府应对当前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的关键着力点;逐步做大财政直接支持的力度,真正起到兜底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人口老龄化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急剧加快,我国将步入老龄化社会。解决好农村的老龄化问题是解决整个中国老龄化问题的核心内容。面对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挑战,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亟待完善。我国必须充分利用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黄金时期,加快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构建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及其改革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保障农村居民基本生活、推动农村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户籍和身份基础上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使现行的养老保障体系阻碍了农民的空间流动和社会流动;同时,未纳入保障范围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问题凸显。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重塑养老保险理念,建立适度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4.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医疗保障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三项重点。研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几个方面,有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基本医保制度整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本医保制度依据城乡和就业状况分设,由多部门各自为政,造成医疗保险政策不公,制度缺乏效率,同时阻碍了人力资本的自由流动和居民就医选择权利的实现。加快整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项并行的基本医保制度,有序迈向全民公平医保,应以政府为主导,切实加强医疗保险经办能力建设,妥善解决医疗保险的转移接续问题,因地制宜地探索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不断拉近城乡距离,最终实现基本医保制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河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情况,指出了实施中的问题,主要包括试点的选用不具代表性,各地农民缴费负担差别大,集体补助沦为空话,各级政府财政补贴比例分布不均及不能够完全满足现行农村居民的养老生活需要等。通过个人账户积累资金终值的保险精算模型算出新农保农民领取的养老金待遇,最后得出结论:新农保养老金待遇基本能够满足农村的最低生活保障需要;投保人年龄越大,更应选择较高档次的缴费标准;农村居民养老金收入差别较大,所以,政府应尽量鼓励农民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按较高标准缴费。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相协调的、具有社会化特征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总体思路是:多形式保障、低水平起步、全方位统筹、渐进式发展。在这个大思路下逐步建立起由社会养老保障机制、社区养老保障机制、家庭养老保障机制和个人养老保障机制组成的、相互协调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全面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及人口流动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在我国农村推行居家养老模式,是满足现阶段我国农村老人的养老需求并弥补社会保障水平层次不高现状的路径选择。政府在其中,应该发挥政策制定、组织领导、财政支持、法律保障、监督评估等职能,以促进农村居家养老模式的有效实施,保障我国数量庞大的农村老人"老有所养"。  相似文献   

19.
“零支柱”: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应选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老年人口数量大、增长快。而现行养老方式面临许多挑战: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土地保障发挥作用太小、现有农村国家养老制度“碎片化”且覆盖率太低等。基于我国农村老年人口大都无稳定的养老方式,通过详细分析,本文提出我国农村养老应采取“零支柱”模式,这既是我国经济实力所允许的,反过来也能推动我国经济的向前发展,而且解决了我国农村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