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辩证唯物论的现实主义不仅是瞿秋白文学思想的核心议题之一,而且是中苏文艺理论生动互动的产物。通过中文与俄文的文本对勘并结合对当时中国"文化革命"实践的考察,其问题意识和建构过程得以呈现:瞿秋白在学习"拉普"的过程中,进一步放大了后者对"现实主义"阶级性的强调,出现了"左"的错误倾向,但激烈的革命斗争现实和精深的文学理论修养又使其超越了"拉普"的教条主义,为"现实主义"的发展开拓了宝贵的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2.
“拉普”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文学界最重要的文学现象,对左翼文艺运动影响深远。“左联”重要成员之一冯雪峰不仅翻译了“拉普”的“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而且将该理论作为其现实主义理论构建的重要资源。受该理论的影响,冯雪峰的现实主义理论排斥浪漫主义,独尊现实主义,重视作家世界观的作用,把现实主义文学作为革命的武器和工具。“拉普”的“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为冯雪峰现实主义理论的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适应了当时革命现实需要。但该创作方法本身的一些局限性,也不可避免地给冯雪峰的现实主义理论构建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探讨冯雪峰对“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接受和阐释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当下现实主义理论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实主义诗学形态,萌芽、发端于梁启超和王国维,后经"五四"、初期革命文学、左翼文学和20世纪30年代诗歌大众化运动,到40年代逐渐经历了一个抽象化和意识形态化的迁移过程.中国现实主义诗学形态有两个相对的发展路数:一个是王国维--胡适--文学研究会诸人--蒲风(半个)--臧克家--艾青等一路,另一个是梁启超--陈独秀--早期普罗诗派--创造社转向作家(郭沫若、穆木天、冯乃超等)--瞿秋白、周扬等一路.中国的现实主义诗学形态是既不同于西方又不同于中国古代的"第三种诗学形态".  相似文献   

4.
瞿秋白是党幼年时期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占有重要历史地位,为宣传和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各种原因,瞿秋白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始终没有摆脱与生俱来的"绅士意识",始终没有摆脱对苏俄经验和共产国际决议的迷信,在其革命生涯后期,瞿秋白对革命产生了消沉情绪,对自己的革命生涯作了过度的自我否定.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及其在探索过程中的经验和失误,对我们今天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大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的最著名代表人物是约翰·米尔斯海默,其<大国政治的悲剧>是一部有关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的经典著作.其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是在"权力"与"大国政治"两个概念的互动过程中确立其理论内涵的.  相似文献   

6.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自19世纪被正式提出后,直至今天仍是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尤其在20世纪",现实主义"的泛化使其完成了文学越界,其影响力已经渗透到众多领域。现实主义在理论主张与创作实践"对接"的过程中,关于文学想象这一争议性话题始终进行着自我悖反性言说,即在理论预设上为了张扬现实而排斥想象,但在创作实践中却又无法回避想象。"现实主义"对文学想象的刻意拒斥,削弱了文学想象在文学创作论中的地位,对其后的文学思潮与创作实践产生了极大影响。对这一问题的厘清,不仅能够深化人们对现实主义这一文学创作思潮的理解,也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我国新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瞿秋白的"普通话"思想是其"文字革命"思想的核心和目标,浸透着"文化革命"的逻辑。瞿秋白的"普通话"思想建构了追求绝对语言平等权利的语言乌托邦,并把革命作为这一乌托邦的底色,而语言又成了生成革命主体、营造革命认同的战斗堡垒。在"文化革命"视域下辨识其"普通话"思想的微言大义,具有重要的中国现代思想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蒋光慈是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现象级"作家,其创作具有巨大的阐释价值和学术增殖意义。从文体学和主题学层面来看,蒋光慈的报告文学式小说是跨文体的非虚构写作,不仅具有文体创新价值,更以实录精神和阶级意识为现代中国留下了"历史的证据",因而在中国新文学由启蒙文学向普罗文学和"人民文学"的转型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从"现实主义文学"源流来看,蒋光慈小说批判"资本的权力"和都市贫富分化现象,更接近严格意义上的现实主义文学本质,不仅使茅盾藉以扬弃了普罗文学的幼稚病进而创作出具有经典意义的现实主义文学巨制《子夜》,而且对于今天反思"无边的现实主义"仍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建芬 《东岳论丛》2001,22(5):21-23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并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制胜的法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一个不断全面和不断深入的历史过程 ,在此过程中 ,瞿秋白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贡献在于 :(一 )积极宣传和捍卫马克思主义理论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扩大影响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 )瞿秋白积极探索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是开创这一道路的先驱 ;(三 )瞿秋白丰富的著作及其涵盖的思想 ,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们党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的思想宝库。  相似文献   

10.
析瞿秋白“历史的工具”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衡朝阳 《兰州学刊》2007,1(1):166-169
瞿秋白热爱文学,但他在革命道路上亦奋斗不息,被捕后至死不屈,他的坚韧不拔的牺牲精神为人叹服.然而究其根源,瞿秋白的献身精神是有他的理论支撑的,这就是他的"历史的工具"论.正是对知识分子作为"历史的工具"责任的深切体悟,激励着瞿秋白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相似文献   

11.
苏联《文学报》组织的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讨论,无疑会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文艺界产生重大的影响。坦率地说,这一术语的提出,只是苏共中央在不得不把公开排斥异已的“拉普”解散之后,为了控制文艺界而采取的一种更为“理论化”的手段。正如在这次讨论中苏联萨拉托夫大学教授普罗佐罗夫  相似文献   

12.
彭维锋 《殷都学刊》2008,29(1):88-95
在30年代,瞿秋白第一次直接地、系统地翻译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文艺论著,改变了马克思文艺理论的输入路径与纷繁的理论分歧,纠正了从日本转译的经典文论中的许多错误和纰漏,为中国左翼文坛完整全面的理解马克思主义文论提供了最权威的材料。借助于经典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瞿秋白完成了他对于浪漫派和现实派——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的批判,重新阐释了马克思文艺观在中国特殊语境下的内涵,并对“新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作了一种潜在的规定和说明。  相似文献   

13.
吴永平 《江汉论坛》2001,(12):60-65
本文认为瞿秋白在20世纪30年代初与鲁迅先生亲密合作,克服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王明左倾路线对文艺战线的影响,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局面.瞿秋白和鲁迅先生是左翼文化战线的"实际领导人",是正确路线的代表.  相似文献   

14.
瞿秋白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由于自身的特殊经历和身世,使得他较早地开始关注农民问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他善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农民问题的正确观点和主张,形成了内涵比较丰富的农民观。对瞿秋白农民观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不仅有利于加深对瞿秋白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历史地位的认识,而且也有利于加深对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历程艰辛程度的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5.
1930年代初,瞿秋白投身左翼文学运动,为中共夺取文化领导权而工作。他积极推行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倡导文艺大众化,评价鲁迅以树立革命文学的典范,这构成了他的策略性文论的基本内容与批评标准。  相似文献   

16.
西方文学史上的"现实主义"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多变。如果说19世纪以前以"模仿说"为传统的现实主义可以称为"古典现实主义"的话,那么,在科学精神浸润下产生的19世纪现实主义则可称为"现代现实主义"。现代现实主义作家为19世纪自然科学成就所鼓舞,并汲取其思想、理念与方法之精髓以滋养自身的文学创作。其中,科学类比与科学实证方法让现代现实主义作家把文学创作视作对人与社会的科学研究与实验,追求文学文本在科学意义上的"真实性"与"写实性",从而全面改造了传统"模仿说"意义上的"古典现实主义",达成了"现实主义"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现代现实主义是19世纪自然科学在当时西方文学中结出的重大果实。  相似文献   

17.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对于他生前身后的评价是复杂多变的。本文简明扼要地概述了瞿秋白坎坷的经历,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对瞿秋白的一生作了实事求是的评价,同时还就瞿秋白《多余的话》等遗作进行分析,认为《多余的话》既非他人伪造,亦非“叛徒”的自白,而是他思想深层的无情解剖。作者强调,要做到评价的合理性,就必须使评价客体的信息真实可信、符合实际;评价过程和评价目标也必须具有逻辑自洽性、和谐性。  相似文献   

18.
"伟大的现实主义"是卢卡奇为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批评思想而提出的核心概念。卢卡奇希望以"伟大的现实主义"来诠释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主义美学观,他认为马克思的现实主义美学观关键在于现实主义的正确和"伟大",这一概念与当时苏联主流文艺思想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有一些微妙的区别。卢卡奇用他的"伟大的现实主义"扩展了现实主义的边界,这一概念也成为20世纪现实主义发展史中独树一帜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19.
张秋实近作《解密档案中的瞿秋白》很有价值。该书以俄罗斯解密档案为基础,记述和研究了瞿秋白从1921年与共产国际"结缘"到1931年被共产国际"赶出"中共领导机构及之后的遭遇,可以由此具体深入地看到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民主革命和共产党极为密切的关系,加深对共产国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以俄苏"同路人"文学和上海左翼文艺运动为背景,瞿秋白对鲁迅作为革命"同路人"的思想转变及其历史意义作了深刻的阐述。鲁迅去世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背景上称鲁迅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瞿秋白和毛泽东对鲁迅的崇高地位所作的结论代表了鲁迅思想研究的不同阶段。梳理鲁迅从革命的"同路人"向"圣人"的历史移位与归位,并重新思考"同路人"在左翼文艺运动中的历史地位和文学价值,将丰富和充实"鲁迅本体"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