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1 毫秒
1.
以合作社为载体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在组织农民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技术推广、提高农村社会化服务等方面日益显现出优越性.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新技术、新信息的需求,我国以政府为主导的农技推广服务组织体系面临着严峻挑战.由于合作社的独特优势,可通过合作社建立民间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这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和引导力度;建立以合作社为纽带的社会性联合推广机制;充分发挥"校、社协作"的杠杆作用;树立"合作型"参与式推广理念;开展以合作社为载体的全方位农技推广服务.  相似文献   

2.
福州船政学堂与中国近代海军教育体系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州船政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海军学校,它率先引进西方军事教育的体制及内容,在招收学生、聘用教习、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具有与传统封建教育所不同的特点,因而在中国的土壤上建立起一套全新的教育体系,开创了中国近代海军教育的先河,对中国近代海军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船政人是近代中国的亮眼群体,是福建的一张名片。福州船政借鉴西方工厂制和兵制,建立一套"中西合璧"的近代化的管理制度和军事制度,是近代中国海军的摇篮和奠基者。船政人作为近代中国海防的先行者,建树卓越,开风气之先,其海防思想和海洋经略活动,对当代中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公益性农业科技服务是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建设现代农业体系的重要保障,但是我国现行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仍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江苏三个水稻示范县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农技推广内容和推广形式的变化显著影响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的绩效,而服务目标、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的偏差是导致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供需矛盾的主要诱因。因此,完善我国公益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根本路径在于,建立以农户为评价主体的考核机制,构建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服务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5.
王先明  李伟中 《河北学刊》2002,22(5):146-150
20世纪30年代,新桂系和邹平乡村建设派分别构建了一套比较典型的乡村保卫体制——邹平实验县的联庄会与新桂系民团。这两种体制有着一些相同的特点,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在历史上都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并对中国乡村社会的近代转型也起过积极作用。对这两种体制进行研究,无疑有着相当的史学价值和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龙头企业农业科技推广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丁振京  孙丽敏 《河北学刊》2001,21(3):99-101
本文运用产业经济学的有关理论 ,比较了市场交易模式与一体化交易模式 ,对龙头企业农业科技推广进行了经济学分析 ;总结了三种主要的推广模式是加工企业加农户型、销售企业加农户型和农工商公司加农户型 ;提出了应加大政府的协调作用 ,加强科学管理 ,改善内部运行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等完善推广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美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和完善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农村改革的突破口。但是,目前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才刚刚起步,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在战后甚至更早就已基本建立了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需要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其中特别典型的是美国和日本。美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由公共、私人和集体三个系统组成,而日本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则以农业协同组合为主要代表。由于美日两国各自特定的自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历史,使两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政府的作用、服务组织形式和服务体系主体都大不相同。我们可在借鉴美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国情,发展我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看守所制度形成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历史和现实因素影响下,晚清司法界在继承中国传统司法体制和借鉴日本及西方司法制度基础上设计了中国近代看守所制度.这一继承和借鉴不仅体现在看守所名称的由来,更体现在这一机构设立后所导致的中国司法体制运作方式的转变.清末该机构的设立和运作虽不理想,但它却标志着中国司法制度开始与西方司法制度接轨,并为近代中国废除不平等法权、推进司法近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在于农业技术的现代化。立足河北实际,借鉴国内外技术推广服务的成功经验,构建"政府-大学-企业-农民"互动发展的"四螺旋农业推广模式",以期有效破除当前河北省乃至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企业制度与公司治理结构——以天津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美云 《文史哲》2004,(3):118-124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近代性嬗变,中国的企业制度也发生了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在近代中国经济转型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企业资本的几种基本组织形式,是近代企业家在借鉴西方先进公司制度的基础上,融入中国特色创办企业的必然选择。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近代中国股份有限公司的实践证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经历了一个从简单模仿到逐步完善的过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有效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1.
余游 《云南社会科学》2006,378(6):120-122
私有产权制度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于工业领域,农业产权制度的变迁对它也会产生影响。在工业技术和组织更新的浪潮驱动下,晚清政府在农业中也开始着手推行技术和组织的改革和改良,这对当时的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善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农业的产权制度并没有根本的变革,传统的小农产权制度没有实现变迁,农业的生产率仍然得不到历史性的改变。因而,中国的传统农业,无论是在农业产品的供给上,还是劳动力、资金和组织等经济资源的提供上,都不能为晚清的工业化及其产权制度的变迁作出应有的贡献。广大的农村与工业化基本隔绝,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现代差距开始显现。  相似文献   

12.
农地流转、规模化进程中的农地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目前农地制度的框架下,农业与非农产业的边际效益悬殊仅使农地流转成为可能,农地的流转收益低以及农地的保障功能较重严重地束缚着农地的流转,农地的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经营仍不可能得到实现。农地制度一定要重新安排。"股权农地+保障农地"的农地制度创新可提高农民农地的流转收益同时又能兼顾农地的保障功能,这样,农民流转农地的经济驱动力加强了,也没有了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农地流转、农地规模化经营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是食品安全监管和风险防控的关键环节,也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在总结分析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主要经验的基础上,从改革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建立完善协调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和完善农产品残留监控体系、推进农产品认证的发展和监管、实行严格的监管制度和保障措施以及加强农产品源头风险分析和防控等方面对我国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业清洁生产是 2 1世纪农业发展的新模式。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推行农业清洁生产的存在问题 ,提出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清洁生产措施  相似文献   

15.
大学教育创新是大学教育理念、教育结构和教育过程的不断创造或调整的过程,实质上是大学人、结构和过程的不断革新、优化和组合的过程。大学教育在理念、体制、机制等三个重要环节上的创新探索,丰富了大学教育创新的内容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试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救国公粮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政府为适应敌后游击战争的特殊需要,创设了一整套不同于传统完粮纳税形式的救国公粮制度,它包括统一累进的征收原则、藏粮于民的储存办法、凭票领粮的支取方式。救国公粮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不仅改善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财政状况,保证了晋察冀抗日部队和政府机关的粮食供给,而且还为其他敌后根据地解决粮食问题树立了典范,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坚持持久抗战的重要的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17.
实现农业规模经营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五"计划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其中,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依赖于农民收入的增加,而实现农业规模经营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促进土地使用权有序流动、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实现农业企业化发展则是推动农业规模经营的重要前提和举措.  相似文献   

18.
世界农业发展新特点与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并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把我国农业放到世界农业发展体系中加以考察可以发现,我国农业无论是从狭义国际竞争力还是从广义国际竞争力来看,与发达国家都相距甚远。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基本对策是:把农业科技创新放在首位;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组织结构创新;以比较优势原则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和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9.
红河流域少数民族的水文化与农业文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庞大的灌溉系统是红河流域梯田农业的基石,也是红河流域农业文明的重要标志。千百年来红河流域各民族人民依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构筑了一个自然环境、人居、梯田三位一体的生存系统,这其中最根本的是对水的科学认识与利用。当地人民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认识、利用、保护水资源的文化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中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中求得发展,就必须加快农业信息化进程。高等农业教育为农业信息化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撑是其义不容辞的重任和历史使命。要大力进行学科调整以适应农业信息化发展;要发挥高校学科优势,为农业信息化服务;要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打造农业信息化支撑平台,并加快培养农业信息化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