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日常生活中,人的感觉器官集中注意时所引起的感知误差,被称为错觉.如果把这种错觉予以艺术地再现,就是错觉描写.恰当地运用错觉描写,能够细致地反映人物特殊复杂的心理世界,传神地刻画客观事物的不同形态,真切地再现斑驳陆离的审美意境.本文拟从这三个方面对唐诗中的错觉描写作以浅陋地探析.  相似文献   

2.
视幻觉     
《阅读与作文》2007,(8):F0002-F0002
眼见未必为实。“宇宙中充满了神奇的事物正耐心地等待我们更加睿智地去认知它们。”我们对视党这回事总是想当然,但正是错觉和幻觉揭示了人类视觉的神奇之处及其局限性,所以它们在人类视觉研究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错觉和幻觉是在却我们的感官做游戏,  相似文献   

3.
我们是在“三W”摄影工作室里看到林怡和许爽的照片的,在那些照片里她们让人感觉很哈韩,所以我们很高兴,正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我们连着好几天寻找“哈韩美女”的工作,从见到她们俩照片的那一刻就正式结束了。和那些标榜“哈韩”的人不同的是,林怡和许爽她们两人并没有很强烈的“哈韩”意识,尽管她们也哈,但哈得很温和,淡淡的,甚至给人一种错觉——她们只是不小心和“哈韩”一族撞了一次衫而已。  相似文献   

4.
《阅读与作文》2010,(6):60-61
我们人类感知外界事物主要靠视觉,那动物通过什么感觉器官去感知世界呢?研究证明,和人类一样,许多动物也主要凭借视觉来观察世界,但同时,它们还拥有某些比我们人类更敏锐、或者我们人类不具备的感知世界的器官,因此它们“看”到的世界比我们人类看到的更复杂、更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5.
丁海霞 《社区》2012,(35):33-33
西藏,一个永远都说不完的梦境。有人说它幽美,有人说它雄伟,有人说它纯净,还有人说它神秘。到过西藏的人醉在眼前的梦幻里,没有到过的人醉在心灵的梦幻里。如果从太空遥望。你能看到这里是“世界屋脊”;如果从高空俯视。你能看到这里峰岭相连.苍山如海,江河细如丝线,缝缀在山脊深邃的阴影里;如果站在高山之巅往下看.碧蓝如水的晴空下一片冰雪苍茫,黄绿的草原连着天和地,星罗棋布的碧蓝湖泊和点点白云般的藏绵羊群散布其间。如果你深情地拥抱着这块神奇得近乎神话的土地,用心去看,还能看到什么?  相似文献   

6.
柴可夫斯基深受“强力集团”作曲家们倾向于用民间题材创作的影响,爱好从传说、神话,亦或人与统治者斗争的历史中取材创作;但他所追求的目的则是“建立在我所经历过的或看到过的,能令我感动的情节和冲突上的”。从这一点上我们又能感受到他的音乐不像“强力集团”其他成员那般偏重客观描写,而是更多的去强调个人的抒情性,更多在作品中真实再...  相似文献   

7.
过去常听老人说:“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很不解其意,后又看到人们在谈论《红楼梦》时,因双方争执不下,“遂相龃龉,几挥拳头”,颇不解其衷,再后看到观众为宝黛影视形象而“感叹唏嘘,声泪俱下”,自己也在不觉中融入角色。为什么这个小说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又有如此广泛的社会意义呢?细细研究一下,不难看出:作者不是孤立地去描写宝黛这个爱情悲剧,而是以这个恋爱婚姻悲剧为中心,写出了当  相似文献   

8.
视幻觉     
《阅读与作文》2007,(11):F0002-F0002
眼见未必为实。 “宇宙中充满了神奇的事物,正耐心地等待我们更加睿智地去认知它们。”我们对视觉这回事总是想当然,但正是错觉和幻觉揭示了人类视觉的神奇之处及其局限性.所以它们在人类视觉研究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红楼梦》所描写的内容看,贾宝玉几年中一直是无业人员,既很少去家塾念书,也不在府里府外当差,“无所事事”。但此说也颇不准确,实际上他忙得很,一天到晚在大观园里跟姑娘和丫头  相似文献   

10.
李楠 《21世纪》2009,(2):28-29
老实说,在去新西兰之前我对这个遥远的国度还真的很陌生,只知道点儿大概方位而已。从网上看到不少对新西兰的美誉,如:新西兰被誉为“人间最后的一片净土”,新西兰素有“南半球的瑞士”、“最后的乌托邦”、“海角一乐园”之称。  相似文献   

11.
叶匡政 《21世纪》2010,(7):50-50
季承新书《我和父亲季羡林》出版,引来很多热议。这本书未出版前,我就看了书稿,出版方让我写一句评论印在封底。当时看到季承书中透露的一些细节,很是惊讶。没想到季羡林在儿子笔下,竟是“一个人生失败者,一个孤独、寂寞、吝啬、无情的文人”。这本书无疑颠覆了季羡林曾经完美的“大师”形象,比如季承写道:“记得父亲在摸了我的头之后,立刻去水缸里掏了一瓢水去冲手,使我感到很新奇。但他从来没有亲过我或拉过我的手。”  相似文献   

12.
《水浒》典型环境的创造,历来备受称赞。但对典型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环境的描写,不少文章认为:《水浒》缺乏景物描写,且大都是“三言二语”的勾勒。有的甚至说:“在《水浒》里几乎找不到一段完整的对于风景、风俗的详细描写。”有人虽然不同意这种观点,但在论述中,只据若干事例去作“质”的阐述,而没有对作品实际情况作具体分析,亦即没有一个“量”的基本概念。这实际上,仍然默认这样的论断:《水浒》缺乏景物描写。然而,这种看法并不确切。如果我们不从印象出发,而且对作品实际进行一番研讨和“统计”就可以看到:《水浒》的景物描写,不仅质量高,富有特色,而且“量”也是比较大的。天文地理,仙境人间,各色风物都有生动描述,有比较“完整”的“详细描写”,也有“三言二语”的  相似文献   

13.
秦琴 《成才与就业》2011,(11):16-17
20世纪90年代,我就在上海市长宁区新华街道工作。那时,社区工作者整天在居民区的大街小巷里穿梭,经常听到、看到居民“急难愁”问题。当时我经验不足,不知如何为他们解愁,但我喜欢读书、看报,于是我就去图书馆找资料。比如,可直接解决邻里关系、婆媳矛盾的例子,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气息、蕴藏生活哲理的材料等,并记录下来。就这样,我的笔记本越记越厚。工作中,我就用这些“摘抄”去“宣讲”。我讲得很起劲,听的人也很感谢我的帮助。令我感到遗憾的是,居民的心结仍然没有完美地解开。  相似文献   

14.
杨不离 《社区》2011,(21):53-53
下班后,看到三单元的老人无精打采坐在院子里。“大妈,今天怎么有空啊?”我关切地问。“牙疼,刚吃了一点药还不抵事。”老人捂着嘴巴,唏嘘。看得出,很痛苦。“那就休息休息。”我一边说一边准备回家。忽然发现老人身旁的簸箕、笤帚,  相似文献   

15.
笑声宝葫芦     
小朋友看到美丽的景物或事情,都忍不住想用文字去描写。眼前看到的,如果能运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不但能把句子意思表达得更具体,更深刻,也可以为读者增加更多的想像空间。  相似文献   

16.
著名作家刘心武对《红楼梦》小说人物秦可卿的分析研究和“揭秘”,不符合小说文本的实际描写,只是一种臆测和猜想;分析人物形象的唯一方法就是回到作品本身,从作品的客观描写中去分析、去体味、去研究。  相似文献   

17.
我珍藏著一支红、蓝、黑三色圆珠笔。虽然它非常普通,却能使我经常想起那一段难以忘怀的感人故事。那是4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在神田的一间居酒屋里打工,每天都要和许多日本客人打交道。有一天,来了一位70多岁的老人。他看到我胸前林的名字一便主动与我搭话。“你是中国人,还是韩国人?”“中国人。”“中国的什么地方来的?”“哈尔滨。”老人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那眼神,似乎像见到了久别的亲人。“我也去过哈尔滨。”老人显得很激动。“不过,那是50年前的事了。”老人仿佛陷入了对往事的无限回忆Z中。我顿时明白了,这是一个“老…  相似文献   

18.
鲁迅小说描写人物外在特征的传统性主要表现在采用传统的白描手法及去粉饰的净化修辞方面。它既与中国传统小说有一致性,同时又有自己个性化的魅力。鲁迅描写人物外在特征的创造性主要表现为:从对人物外在特征“不变”及“静态”的描写,转向对人物外在特征“变化”及“动态”的描写 从对人物眼睛“形”的描写,转向对人物眼睛“神”的刻画。在描写人物外在特征“变化”的过程中,鲁迅小说还分别采用了“对比”、“同时性勾勒”及“追溯性”三种不同的方式,不仅有效地描写出人物外在特征的变化,而且更深化了对人物外在特征的描写。  相似文献   

19.
严歌苓的小说《雌性的草地》描写了在20世纪那个“红色的年代”女性知青像男人一样放牧军马的艰苦生活,展现了她们遭受人性摧残的悲凉人生和不幸命运。虽然女知青们都相继戏了“崇高”理想的祭品,但是在被“雄化”、“物化”过程中,她们仍旧表现出对女性身份的渴望,悲情地呼唤着“雌性”。在这些女性牛命中,人们仍能清晰地看到她们身上那抹...  相似文献   

20.
去年的一天,我和妻子去朋友家串门,看到她在瓶里养了几株万年青,细细的根在水里舒展着,绿绿的叶子满是生机。很是可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