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现行的形式逻辑理论认为在性质判断换位法直接推理过程中违反规则就不能必然地得出正确的结论,凡是违反规则的推理形式都是无效式。依这种理论看,区别有效式和无效式的逻辑标准是这些形式是否符合换位法的两条规则。如果遵守换位法的规则,那就是有效的推理形式。如果不遵守其中的某一条规则也就不能成为有效的形式。本文作者认为现行的换位法的两条规则  相似文献   

2.
卞之琳的诗歌创作与新月诗派有很深的渊源关系,以详实的文献资料和作品例证,从诗歌语言的音乐}生、新诗格律化和新诗戏剧化小说化三个方面,可探讨卞之琳对新月诗派的继承与超越,由此展现卞之琳的独特诗学追求和精湛诗艺表现。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及的换位规则是指性质判断(直言判断)换位法的直接推理规则。性质判断换位法直接推理是调换某一个性质判断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推出一个新判断的直接推理。由于原判断和换位后得出的判断对象不同,在这两个判断中反映出来的事物或事物类之间的关系有所变动。换位法直接推理从不同的角度或方面来说明两个对  相似文献   

4.
卞之琳“信、似、译”三原则是对翻译原则中的“信、达、雅”,“形似与神似”,“直译与意译”的传承和超越.卞之琳的“信”继承了严复“信”对原作对译作诚信的要求,但所指范围比后者广,尊重原作的程度比后者高;卞之琳的“似”继承了“形似与神似”对维系译文与原文的适当关联性的强调,但破除了“形似”与“神似”之间的无谓争论,为译者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更好的理论支持,同时对译者创造性的发挥在范围上作了限定;卞之琳的“译”继承了“直译”和“意译”对翻译与创作关系的定位,但破除了“直译”、“意译”理论的二元对立,为译者的实践操作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卞之琳在翻译中发现中国旧诗的"神"在于"姿",只有"纯姿"方能越出国界,成为一个民族的存在价值的标志。"姿",作为旧诗之神,成为卞之琳对古典诗传统的新发现,也成为其诗歌的独特质素,具体呈现为静、禅、空、圆等"姿",其实是卞之琳对虚静观念、色空观念、相对观念、圆融精神等传统质素的重新发现。  相似文献   

6.
作为三十年代现代诗派的双峰,戴望舒与卞之琳分别是主情与主知的代表人。论文着重论述了两人在精神上和内容上的相同的倾向性,肯定他们禀执着一个艺术家对艺术的执着所做出的自我超越。同时也分析了两人处理主客体关系的不同方式。并探讨戴望舒卞之琳给今天诗坛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萨德勒作为新的科学革命的肇始人物,其历史功绩主要表现在对以往研究范式的超越,对20世纪比较教育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以历史法为主要特点的因素分析理论确定了方向,既继承了比较教育借鉴国外最好的教育经验的传统,同时又显然有所超越,从而成功实现了从原有"范式"到新"范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8.
施受同辞辨     
施受同辞一般认为属于“反训”的一种,被分为两类:句法的施受同辞和词义的施受同辞。杨树达《古书疑义举例续补》中首次提出“施受同辞”的概念,并举例进行了说明。但杨树达所说的施受同辞很庞杂,需要进行考证和分析。本文通过对杨树达所举例证的具体分析提出,施受同辞和动词的意义特征以及句法关系非常密切,而且属于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类别动词的句法特征。  相似文献   

9.
著名翻译家卞之琳的翻译思想是中国翻译界的研究热点之一.现有研究呈现四种范式,即卞之琳英诗汉译研究,卞译《哈姆雷特》研究,卞之琳汉语新诗英译研究以及卞之琳的翻译与其汉语新诗创作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现有研究中也存在部分研究者的研究重复,一些研究论据不足,结论牵强,研究者尚未就卞之琳“信似译”三原则当中的“似”原则和“译”原则的所指达成共识等缺陷.新语境下的卞之琳翻译思想研究不仅要解决上述问题,还可以从翻译伦理的视角开展.  相似文献   

10.
卞之琳较早开始阅读莎士比亚悲剧,卞之琳的莎士比亚悲剧的新评论虽有一些新发现,其意义主要却是对30多年曲折的时代潮流的反思。《莎士比亚悲剧四种》是白话诗译戏剧的成功尝试,他的译诗较严谨追求英诗规则的移植,亦步亦趋,刻意求似,是独特的"卞之琳式"翻译,对白话新诗的建设是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往论者多探究卞之琳诗歌所受西方现代诗歌影响,该文侧重论析卞之琳接受西方象征主义过程中的变异,认为卞之琳吸纳瓦雷里、艾略特等诗学养分,融入自身独特而深刻的审美体验,以平凡的意象凝定哲理沉思,在智性的探求中发掘诗美,并显示了自己的创造和东方智慧.卞之琳对象征主义等西方现代诗歌的选择和转化,不仅新拓了诗美领域,提升了中国新诗的理性层次,而且为中国新诗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卞之琳的“顿法”论陈本益关键词卞之琳,新诗,格律,顿,节奏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I207.25在五十年代尤其是七八十年代,卞之琳对新诗形式作过不少论说。这些论说可以用他在五十年代诗论中所用过的"顿法"二字来概括。他说:"旧诗里有一定的顿数,一定的顿...  相似文献   

13.
传统逻辑认为 A、E、I命题都可以换位 ,而 O命题不能换位。但传统逻辑只是证明了在 A、E、I、O命题的范围内 ,O命题不能换位 ,它并没有证明 O命题根本不能换位。传统逻辑只是性质逻辑或类逻辑 ,而不是关系逻辑。从关系逻辑的观点看 ,O命题不但是可以换位的——其换位所得的结论不是 A、E、I、O命题——而且如同 A、E、I命题的换位一样 ,O命题的换位也是有其一般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数字化为图书馆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和开发利用空间。数字图书馆使文献资源超越了时空的约束,真正达到共享;变传统被动式服务为主动型服务,将收藏、服务和人集成在一起,随时发布和广播各种信息资源的消息,它不断地、主动地为读者提供所需的信息资源,提供导航式和个性化服务。然而,正如哈佛大学图书馆的B、格拉汉所说:“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图书馆与图书馆员经历了许多历史与社会的变革.但唯有数字化革命将真正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决定我  相似文献   

15.
变式教学是一种在我国盛行的数学教学方法。"重复依靠变式"是我国"双基"数学教学的理论特征之一。基于传统的概念性变式教学的特征,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提出变式教学的两个视点,以加强过程性变式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相似文献   

16.
在本文中,我试图对卞之琳的三首“难解的诗”作一番解析,以就教于读者和方家。《尺八》——自鉴于历史风尘的镜子有人说《尺八》是卞之琳诗歌创作成熟期的“最佳作”。我觉得评价似乎有点儿过分,但若说是卞诗中一首很有特色的作品,的确是恰当不过的。卞之琳写有散文《尺八夜》,记叙了他1935年到日本时,旅途中听到从古代中国流传到日本的古笛尺八的吹奏,由此,“开启了一个忘却的乡梦”。这个“忘却的乡梦”的神思遐想,就凝聚成了诗作《尺八》。时间、空间的重叠交错,超越时间、空间的意象联结,是卞诗含蓄、简练的一种现代艺  相似文献   

17.
摘要:随着我国签署或加入一系列国际人权法律文件,以国际法、国家法、地方法为基本样态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权利法律保障框架已基本形成.三者之间的文本比较表明,在保障标准上我国与国际社会大致统一,个别领域有所超越;在权利的具体内涵上,实际中存在着被误读的情形.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西方小说观念的变革在40年代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入的冲击.卞之琳、盛澄华、萧乾、常风等人对正在当代西方发生重大影响的小说家纪德、伍尔夫、阿左林、卡夫卡以及契诃夫进行了引介与评论,为汪曾祺短篇小说现代化试验提供了详尽的理论资源.其中,对汪曾祺的创作影响最大的是卞之琳的译介文学.  相似文献   

19.
本文要探讨的换位推理的规则是指性质判断换位法直接推理的规则。性质判断(直言判断)换位法直接推理是演绎推理的一种形式。演绎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存在着必然性的联系。这是演绎推理形式在真假值方面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做为演绎推理的换位推理也具有必然性的逻辑特征。虽然说换位推理具有必然性的特征,但是,如果推理进行的不当,那只能得出错误的或者不恰当的结论,而不能得出真实恰当的结论,不能成为必然性的推理。所以,在换位  相似文献   

20.
动力机器框架式基础动力分析的传统方法有共振法和振幅法。基于有限元变分原理,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使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动力机器作用下框架基础的动力数值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基于数值分析结果,对两种传统的机器基础动力分析方法的适应性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相对共振法,基于振幅的分析方法在动力机器框架式基础的动力分析中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