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全集》第二十八卷第一六八页)这种思想感情,表现在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中,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其特定的内容。那么,我国的源远流长而又丰富多采的古代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又有哪些具体特征呢?  相似文献   

2.
儒家“和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主张在差异的基础上,去寻求一种和谐共处、共生、共长。而以儒家“和同”思想为根基的中华民族精神之特质表现为:以仁为本的“恕”道;作为至德的“中”道;作为价值判定的“直”道;作为和谐共长的“生”道。现代社会的发展日趋全球化、多元化、复杂化,那么,中华民族又将如何以自己独特的面貌和精神继续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呢? 儒家“和同”思想将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说,任何新学说的产生,“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把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高级阶段,建立了完整的“批评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成为了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直接理论来源。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哪些“思想材料”呢?  相似文献   

4.
中国哲学主要建立在内省的“静”的思维基础上;中国艺术是一种表现的“静”的艺术。鲁迅说。“我看中国书时,总觉得自己就沉静下来,与实人生离开。”这句话显然笼统,且带着“呐喊”的激动,却深刻地概括了中国两千年思想文化的大致精神。那么,这种“静’,究竟如何建构起来,又有着怎样的功能呢? 1 从心理学的意义讲,静不只是简单地代表一种心理状态,而意味着人的各 种本能和情感冲动的内抑制与理性的自觉,“人心特征要在其能静耳”“必有自觉于衷,斯可谓之心静;唯此心之静也,有自觉于衷焉。”“本能活动无不伴随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诗具有意境。但为什么不少具有意境的诗没有象陶诗那样打动人们的心灵呢?陶诗的意境有些什么特点,使它表现出如此的魅力呢? 明人胡应麟指出:“元亮得步兵之淡,而以趣为宗。”是否得阮籍之“淡”,姑置不论,但“以趣为宗”却点出了关键所在。清人温汝能也说:“陶诗多有真趣。”“趣”——这就是陶诗给予人们的丰富而深刻的感受,它标志着陶诗意境的重要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6.
可乐餐厅     
可乐宝贝奖状爸爸问刚上小学的儿子:“孩子,我们院里的小丽、小宇都得了奖状,你怎么没得呢?”儿子气呼呼地回答道:“爸爸,我运气太差了,老师发奖状的时候,刚发到我的位子上就发完了。”没做功课明明问妈妈“:一个人会不会因为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而受到惩罚呢?”“当然不会。”妈妈回答。“那挨骂呢?”明明继续问道。“也不该挨骂,小宝贝。”妈妈温和地说。“噢,谢天谢地!我今天没有做功课。”考试未及格远方的姑妈来做客,过问到小明的学习。爸爸说:“不要提他!太懒,考试经常不及格。”小明辩解:“哪里算经常呢?有考试的时候才有不及格。”造…  相似文献   

7.
张载哲学思想中的“有无”具有非常深刻的理论意涵,在其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有无”具有深刻的哲学意涵最早应当从老子始,老子思想中“有无”所体现出来的宇宙论和本体论的意涵是隐而不彰的,到了庄子那里,“无有”并在即是宇宙万物的本体了,魏晋时期“有无”思想的发展真正达到了最高峰,郭象提出的“独化论”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有无”思想的最终逻辑演化。而张载的“有无”思想就吸收了新道家所发展的“有无”理论,将“有无”转化为“虚气”,在新的理论背景下从而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太虚即气”的宇宙本体论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一篇作文的优劣与材料的选择关系很大。好的选材,会使作文深刻,富于吸引力;反之,则使文章肤浅,让人感到乏味。所以有人说,作文写得好坏,七分在材料,三分在技巧,这不是没有道理的。那么,怎样才能把好选材这一关呢?你们听到过这样一首童谣吗?“新年到,新年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表现了过年时孩子们的欢乐之情。女孩子头上戴着鲜艳的花,“拍着手,笑着跳”;男孩子拿着炮,“跳呀跳,砰叭放鞭炮”,好热闹啊!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毛泽东同志把这一认识过程简明地概括为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来(或实践——认识——实践)这样两个飞跃的过程.毛泽东同志特别强调第二个飞跃的重要性,他说:“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①他认为认识运动只说到理性认识为止,还只说到问题的一半,而且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还只说到非十分重要的一半,更重要的还是后一半,即从认识到实践.那么,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认识过程是怎样的呢?它是不是可以从理论直接变为人的实践活动呢?如果说前一个飞跃过程是经过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这样两个阶段(也有的同志认为经过了感性、悟性、理性三个阶段)那么后一飞跃过程是否也有几个发展阶段呢?  相似文献   

10.
一头羊到了天堂对上帝说:“我的头上有一对角,是攻击敌人和保护自己的利器,但我为什么还是被手无寸铁的狼吃掉呢?”上帝说:“虽然你和狼都是哺乳动物,但你是以草、叶为生;狼则以肉类为生。在地上,  相似文献   

11.
轻松一刻     
《社区》2005,(5):61-61
神情疗法的副作用 有一位医生对他的同事说:“劝病人用精神治疗法治病,有时也会起副作用。” 同事不解地问:“这是怎么回事呢?” “上次我接待了一个神经衰弱者。”医生说,“我劝他到气温高的地方去休养一段时间,他说经济能力不允许。我便让他在房顶上画一个太阳,然后整天想像着自己在炎热的太阳底下干活。” “后来怎么样了?”同事急迫地问。 “他中暑了!” 仍然有效 一位病人向医生详细地叙述了自己的病情。医生仔细听完后,作出了诊断并给她开了药方。  病人接过药方,急忙对医生说:“您给我开的药,昨天报上已经公布停止使用了。”  医…  相似文献   

12.
一、怎样构思?怎么写?1.要精心选好材料我们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实在太多了,可围绕自己“最想对别人说的”来选择,通过梳理、比较,选出“最想说的”。2.要认真定好重点为把心里话写清楚,要在选择材料的基础上定好重点,重点要重点写,写具体。事情发展过程中,给我们印象深刻的  相似文献   

13.
第一部分 认识PartyOne Knowledge  毛主席说过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 ?不是 ,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 ?不是。人的正确思想 ,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ChairmanMaosaid ,“Wheredocorrectideascomefrom ?Dotheydropfromtheskies ?No .Aretheyinnateinthemind ?No .Theycomefromsocialpractice ,andfromitalone .”1 937年 7月 ,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指出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 ,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 ,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 ,改造主观世界…  相似文献   

14.
[话题展示]苏东坡与惠崇戏语,苏东坡说:“我看你像牛粪。”惠崇说:“我看你像如来。”苏东坡不解:这和尚怎么以德抱怨呢?问其妹苏小妹,苏小妹说:“心存牛粪,看人都如牛粪;心存如来,看人都如如来。”苏东坡顿有所悟。你认为苏东坡悟到了什么?它又对你有什  相似文献   

15.
存在决定意识。“异化”问题,是以往人们不太注意、比较生疏的问题,现在居然成了思想理论界关注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这是有客观原因的。这就是因为建国以来我们走过一些弯路,特别是经历了“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弯路,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为什么我们的现实会和我们的初衷相去这么远呢?于是,人们便想起了哲学史上的“异化”说,想起了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人性“异化”说。以为通过这个问题的研究,便可以把以往的经验教训总结到手了。但是,人性“异化”说,是马克思主义的还是非马克思主义的呢?使劲鼓吹人性“异化”说。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还是混淆了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呢?这是一个必须弄清楚的原则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现在,从人性“异化”说所引起的混乱来看,似乎很难说它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16.
为你而忙     
克契到佛光禅师那里学禅,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了。由于他凡事过于客气,总想办法自己打理,尽可能不去麻烦别人。有一天,佛光禅师问他说:“你从来没有找过我。你有没有什么问题?要不要坐下来聊聊?”克契连忙回答:“众多弟子都请教禅师,您已经很忙了,学僧怎好随便打扰呢?”佛光禅师问道:“有了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 吴敬梓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青年时代曾经热衷于科举功名,而晚年却写了尖锐批判科举制度、揭露封建社会腐朽黑暗的《儒林外史》。有的同志说:“吴敬梓晚年的思想和他早年的思想,从这些留存下来的二十三首诗看(指《金陵景物图诗》——引者注),可以说是没有什么变化或者变化不大”。①果真如此的话,那么,吴敬梓怎么会从热衷于科举功名而又对科举制度进行无情的批判呢?怎么会由信奉正统儒家思想而又能够对那个被封建史学家称誉的“太平盛世”进行深刻揭露呢?这不仅关系到对吴敬梓这样一位伟大作家的正确认识和评价,而且关系到作家的世界观和他的创作是否必须具备基本的一致性。这是对于我们整个文艺创作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问题,有必要通过讨论,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18.
祝嘉先生一生于书学研究 ,乎书法创作 ,在长期的书法教育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其书法教育思想可以概括成“相济相助”说、“全身力到”说和“读书养气”说三大方面。“相济相助”说要求学书者从深层找到各碑帖、各书体之间的互补之处 ;“全身力到”说要求习书者全身总动员 ,把笔力流露到字里行间 ;“读书养气”说要求学书者胸罗万有 ,从字内字外两方面养气。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道”被理解为自然的方式,即当自然系统不受外力干扰时所展现的运行方式.但“文明”是否也能立足于道?道是否能够昭示文明的演化之路呢?是否会有一种文明能在其基本的设计和程序原则方面有意识地遵循道,从而使其成为一种生态敏感的、可持续的文明?我将在本文中论证,作为当代设计理论的“仿生”理念能够成为推动21世纪道家思想发展的重要工具.道家思想,特别是“无为”的理念为阐释仿生理念提供了强大的哲学背景,注入了深刻的哲学底蕴,同时也使得道家思想能够在当下关于可持续和生态文明的主要原则的论争中发挥核心的作用.同时,全球性环境危机引发的仿生设计潮流也为道家的思想者们提供了一种范式转换的新背景,使他们有机会在重审道家传统的基础上,更加积极地、深入地将道家思想融入到当代的发展中.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科学技术革命,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到过去不能比的高水平。于是有人问,列宁不是说,帝国主义是腐朽的资本主义吗?而其腐朽性的重要表现之一不正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停滞吗?既然现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有了如此巨大的发展,那么,应该怎样来理解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腐朽性的原理呢? 列宁主义认为,在帝国主义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产生停滞的趋向,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垄断。因为垄断在经济上“有可能人为地阻碍技术进步”。但另一方面,“垄断决不能全面地、长久地排除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而竞争“是促进着各种变更的”。因此,列宁指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