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6 毫秒
1.
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使传统的传媒环境和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媒体的崛起与壮大给以纸媒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但不可否认的是,纸媒自身依然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本文主要以报纸为例,从纸媒传播内容的深度和可信度、纸媒对于受众文化素质的要求以及纸媒的表现形式、和受众的互动等方面的特点入手,分析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纸媒所面临的生存现状,并且在此基础上指出将来纸媒应该如何利用新媒体的技术来促进自身的发展,更好地实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网络时代带来了媒体的深度变革,在"互联网+"时代,只有融合互联网的优势,通过建立独立的PC网站、推出移动App等多形态的出版服务,打造纸媒的互联网+新形象,同时以多元的盈利手段创造互联网+的纸媒边际效应,拓宽纸媒的生存空间,并通过强化纸媒传统优势,巩固纸媒的市场竞争力,完成纸媒在互联网平台的换代升级,才能实现自己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面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校报只有不断挖掘纸媒优势,巩固传统地位,打造融纸媒、电子报、手机报为一体的"大校报"格局,推进"报网融合",探索校报之间、校报与社会报纸之间的协作之道,方能确保并彰显其在高校媒体中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4.
2010年,平板电脑iPad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阅读方式,报纸去纸化成为现实,国内外众多报刊杂志争相开发苹果应用程序.iPad在阅读体验和行销模式等诸多方面对传统纸媒做出了有意补偿,为传统纸媒实行复合型商业模式提供了平台.然而,渠道并非王道,“iPad时代”唯有“以内容为王,以渠道和终端制胜”才是纸媒发展的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5.
电子杂志是web2.0时代的媒体新宠。电子杂志广告运营方式的探索是推动电子杂志新媒体发展的关键。本文从电子杂志的发展现状、特点出发,综合网络时代的传媒环境,提出了精准广告投放、受众管理系统互动营销、与传统媒体合作、与其他类型媒体技术合作的四条破茧之法。  相似文献   

6.
电子杂志是互动性、实时性强的载体,代表着未来媒体发展的一个大方向。而电子杂志如何找到有效的盈利模式一直是互联网界长期探讨和思考的问题。本文介绍了电子杂志及其提供商的基本情况,分析了电子杂志盈利困境的主要原因,总结了国内主要电子杂志提供商在探索盈利模式方面的经验,最后提出了进行盈利模式创新的一些有益举措。  相似文献   

7.
在第五媒体的浪潮中,手机电子杂志将是影响期刊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以为代表的手机电子杂志以其自身的特点为中国学术期刊实现手机出版提供了借鉴.因此中国学术期刊在实现手机出版的过程中,应学习各类手机期刊的良好经验,由国家建立公益性学术期刊出版机制,形成集团化出版平台,并根据手机出版的技术需要,调整与改善编辑出版规范,达到学术期刊纸质版、数字版与手机版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都市类报纸作为传统纸媒中的一员,如今在发展上很不平衡。既有经营举步维艰的困境。又有国内影响很大的知名报纸左右夹攻。而分析其中成功的特点,和形成困境的原因,从中总结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措施和方法,对都市类报纸的发展,应该说具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自从电子杂志的鼻祖《Slate》被评为仅次于《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的第四大媒体后,“电子杂志”这个并不陌生的概念复苏了。它的出现不仅颠覆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渠道,而且也改变了常规的客户关系渠道。  相似文献   

10.
从网络媒体到4G移动媒体,随着新媒体不断涌现,其优势也越来越明显,改变了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内容和需求方式,瓜分着传统报纸的受众,分享了传统报纸的内容和盈利,对传统报纸形成了巨大的冲击。"纸媒消亡""报业危机"等言论甚嚣尘上。在这样一个新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传统报纸已经势微,但是新媒体并不完美,报纸便取长补短,通过重新定位,并对相应职责、功能、管理和媒介融合等问题进行改革和探索,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和发展出路。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互联网和移动网等新媒体呈现迅猛发展之势,并对传统的科技期刊形成强烈冲击。科技期刊由传统出版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面对新媒体时代的生存挑战,传统科技期刊应突破其客观局限性,充分利用好自身优势从内容到形式上开展创新型经营。以《材料保护》为例,探讨了其在互联网和移动网上的成功应用以及正在进行的新媒体探索性应用,以期对于正面临从纸媒向新媒体转型的科技期刊客观认识新媒体、积极用好新媒体起到一定的借鉴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百年前,高校校报立足校园、辐射社会,产生了超出校园的传播力、影响力,其骄人业绩令今天的校报人景仰。今天,在人才、技术、物资、财力上相对匮乏的高校校报要从发展的困境中突围,可以向自身寻找动力源,在历史梳理中明确自身定位,凸显纸媒优势;规范文字使用,重视联系读者;提升媒介素养,强化实践功能。  相似文献   

13.
[提要]互联网的兴起让传统纸媒的转型成为必然趋势,而转型的目标往往指向“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以报纸为代表,纸媒历经了“报网互动”、“两微”、移动客户端等尝试,融合之路却似乎渐行渐远。原因之一是技术的进步让互联网与传统纸媒的力量对比日益悬殊,新老媒体的融合实质上变成了新媒体对传统纸媒的取代;二是在社交媒体等强势平台垄断稀缺注意力资源的格局下,绝大多数纸媒的“渠道失灵”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修正,即使完成了新媒体转型,往往还必须借助社交媒体等平台来实现内容的分发——这在本质上是一种新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合作。这种合作急需建立一个平衡双方利益的有效商业模式,Facebook的Instant Articles作为这种模式的先行者,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纸媒在农村的传播一直处在发展的边缘,特别是在电视、网络发展加快的情况下,纸媒对农传播更显得贫乏无力。湖南农村受众纸媒阅读的现状就令人堪忧:农村受众阅读报刊的数量有限,希望阅读的报刊种类不足,同时还存在报刊送达时间延迟、购买渠道狭窄等问题,这与我国农村的媒介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经济和文化生态环境是农村纸媒阅读困境的外在原因,媒体自身系统环境是农村纸媒阅读困境的内在根源。  相似文献   

15.
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以及各种电子设备的研发,给传统的纸媒阅读方式注入了新的活力———电子媒体阅读。那究竟怎么平衡传统习惯阅读和电子媒体阅读的关系呢?本文通过定位不同的阅读人群及需求层次,提出了二者应共同发展,互补优劣。  相似文献   

16.
林洁 《国际公关》2009,(4):68-69
京沪穗是国内新闻事业最为发达的三个区域.但三地纸媒环境差异显著、特色鲜明,这与三地纸媒的历史渊源、监管方式、读者群体息息相关.我们只有深入了解三地的纸媒环境,才能在传播业务开展中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17.
当前,新媒体未经许可转载纸媒新闻作品的现象大量存在,直接妨害了纸媒的生存与发展,"新闻无版权"则是这种现象出现的重要根源。实际上,"新闻无版权"是对法律的误读,纸媒的内容生产在我国著作权法上受到严格保护,只有单纯事实消息被排除在著作权保护范畴之外,而凝聚了纸媒独特创造性劳动的深度报道、调查性报道、言论等均可获得版权保护;此外,我国法律对新媒体使用享有著作权的作品有严格限制,新媒体不能通过合理使用、法定许可等形式任意使用纸媒的内容,必须获得纸媒的许可才能使用其内容。在法律框架内,纸媒可以采用获取著作权、宣示权利、权利救济的合法路径,最大限度保护自身的版权,并在实践中从生存前景重于经济收益的考量出发,积极针对各种著作权侵权行为寻求法律、行政方面的救济,最大限度消除新媒体对纸媒独有信息内容的无偿、廉价侵蚀,为纸媒在媒体竞争中挽回颓势增添有力的砝码。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取三种不同体裁电子杂志中的书面语码转换为语料,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域理论为理论基础进行研究,证明了语域的三个因素对不同体裁的电子杂志中的语码转换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从而对今后电子杂志的编写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百姓生活》下半月刊自改版以来,已经成功出版了三期。除了领导的关切和编辑的努力之外,社会各界喜欢我们杂志的人也是褒贬不一。这是一件好事,至少证明了还有很多读者是喜欢传统媒体的,纸媒是根本,永远死不了。  相似文献   

20.
安·摩尔1978年哈佛商学院毕业的高才生,被《福布斯》杂志评为“全美最有权势的商界女性”之一,她掌管着时代公司155种杂志刊物,吸引了全美近四分之一的杂志广告开支。在互联网繁荣时期,趾高气扬的美国在线高管们将杂志、报纸等纸媒体出版界的人称为“旧媒体”,不用说,这是用以区分合并后时代公司的以网络和有线电视及其提供数字电话服务为主的“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