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韩先喜 《南都学坛》2005,25(5):117-118
行政不作为使法律的严肃性受到挑战,造成政府职能错位,损害公众利益,影响社会稳定。造成行政不作为的原因,一是现代行政观念尚未确立;二是公务员管理机制存在漏洞;三是相关行政法规不健全,权责不明确,责任行政机制疲软;四是监管机制不健全。消除行政不作为行为,需要标本兼治,既要加强法制教育,又要完善和正确运用制度。  相似文献   

2.
我国行政复议制度并未涉及行政指导行为是否具有可复议性,但由于行政诉讼制度将行政指导行为明确排除在受案范围之外,尤其是不适当地强调行政指导行为的非强制性以及行政复议制度与行政诉讼制度的衔接,行政指导行为一直被排斥在行政复议的大门之外。从严格依法行政的角度看,将行政指导行为纳入行政救济范围不仅具有现实必要性,而且与我国行政复议制度也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依托行政救济机制,国家可对行政指导行为进行合法性审查与合理性审查,并可实现包括信赖利益和期待利益在内的相对人的权益保护。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凸显出来的政府不作为伦理问题备受关注。研究政府不作为伦理现象对构建社会公共行政,建设以人为本的伦理职能,形成良好的行政道德环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政府不作为伦理现象的根源是传统官场文化的浸染,行政人员职业精神、社会价值观的缺失,监督制约机制的不够完善。其治理途径主要有:加强体制伦理建设,加强行政伦理教育,加强行政道德管理,构建行政立体管理体系等。  相似文献   

4.
行政不作为乱作为问题防治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不作为乱作为被学者称为"另类的腐败","一种比贪污受贿更严重的腐败"行为。它的存在,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危害和不良影响,其形成原因有:考核办法不够科学;问责制度不够严格;法律制度不够健全;监督管理不够有力。防治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措施有很多,但目前,本人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应当加强法制建设、抓好制度落实,尤其是:应当建立完善科学有效的奖惩淘汰机制、科学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规范行政行为的法律法规、公众广泛参与的监督机制和积极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相似文献   

5.
行政不作为是行政主体有积极实施行政职责的义务而不实施的违法行政行为.而建立与加强对行政不作为的立法监控是减少行政不作为产生的有效方式.立法者应考虑从行政程序原则、行政程序制度等方面来实现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不作为行政违法实施充分有效的救济 ,应扩大对不作为行政违法的司法救济范围 ,将损害公共利益的不作为行为、抽象的不作为行为和损害相对人权利的各项具体不作为行为 ,都纳入司法救济 ;同时应将行政内救济优先、司法救济最终、救济机构地位独立、社会干预、检察机关主动介入等原则 ,确立为对不作为行政违法的司法救济原则 ,并且 ,确定对不作为行政违法的司法救济方式应该是 :宣告不作为行为是行政违法、责令行政机关限期履行行政行为、责令行政机关赔偿损失、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7.
加入WTO不仅意味着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经济 ,更意味着中国政府将在全球视角下解读其管理行为。面对加入WTO对我国行政管理带来的巨大影响和挑战 ,要有积极的应对策略 ,要加快政府行政职能转变 ,提高服务水平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健全和完善与WTO规则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 ;推进法律制度变革 ,建立与WTO全面接轨的市场法律体制 ,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相似文献   

8.
利益分析法就是从利益关系着手探究各种社会现象的本质和根源的一种思维方法,即通过对相关利益主体行为和言论等表象问题的研究,探讨隐藏在表象后面的深层次的原因和本质。转型期中国社会出现了利益主体多元化和集团化、利益差别扩大化、利益冲突显性化的态势,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利益集团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存在并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改革进程产生重要影响;最后,作为体制改革重要组成部分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造成现阶段我国社会利益冲突的深层原因。基于以上原因,利益分析方法运用于转型期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行研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行政承诺不作为属于行政不作为,具有天然的违法性,严重损害了行政主体的威信与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行政承诺不作为有诸多表现形式,其损害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期待,违反了行政法中的信赖保护原则。行政承诺不作为行为在中国现行的立法框架下是可诉的,对行政承诺不作为行为进行司法审查有着现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而行政诉讼的相关立法也为行政承诺不作为的司法判决提供了依据与支持。  相似文献   

10.
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的范围 ,是实现依法行政、独立行使司法权和真正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前提。本文就我国抽象行政行为的侵权表现及根源 ,对抽象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论行政迟延     
行政迟延作为一种非理性的职权行使行为在我国行政法学理论和行政法治实践中是被忽视了的环节。事实上,与传统行政违法、行政不当、行政不作为等相比,行政主体对行政职权行使的怠慢、对行政职权的无端放弃、对行政行为作出的时空滞后以及其他在行政过程中的迟延是更为根本的问题。由于没有能够将行政迟延等非理性职权行使以及控制进行科学提练,以致我国行政法对行政权的控制仍然不十分得力。基于此,我们对行政迟延的性质、理论形态以及法律控制等作了较为系统的探讨,认为应当提高对行政迟延进行控制的行政法意识、在行政实体法中设置行政权行使方式的制度、以行政程序法设立行政迟延的专门控制条款、强化行政诉讼中的司法裁量。  相似文献   

12.
行政不作为是行政行为的一种,行政不作为违法是行政违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行政不作为违法进行司法的最终救济,能够充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目前,无论在我国立法上还是实践中,民事公诉已经"崭露头角",而行政公诉则"前途未卜"。然而,环境民事公诉的实践困境折射出民事公诉在督促行政执法进而维护公益方面难有作为。监督行政是我国检察监督的应有之义,行政公诉更能促进行政执法以维护公益、更契合我国国家机关权力结构和检察机关性质,行政公诉应该大有作为。在即将修改的《行政诉讼法》中,应当确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并明确检察机关的原告资格。  相似文献   

14.
试述行政承诺及其可诉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承诺是一种新的行政管理方式和行政行为。行政承诺具有自身特征。由行政承诺引发的争议应当适用行政诉讼法来调整。为保障行政承诺兑现,行政机关应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15.
征收征用是现代行政的重要手段,而公共利益又是行政征收征用制度的核心,但由于这一概念的内涵的不确定性,从而使之成为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绝佳理由。因此,公共利益在宪法层面上的明确界定不仅具有理论上的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探索矿业行政合同制度的走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矿山企业依行政特许对矿产开发、生态恢复、矿山安全等方面作出书面的承诺,应属矿业行政合同.矿业行政合同,是当事人不同方向意思表示的一致,是公共利益最优化和私人利益最大化的最大公约数,是市场和政府双向失灵时政府利用市场的政策工具,是政府的强制又充分利用了市场激励和相对人的认同,是促进政府转变职能并有利于依法行政和民主行政的杠杆.矿业行政合同的订立实行特许权、参与保留、担保和公众参与等制度,其履行须引入强制制度;司法救济则实行双向模式的主动选择原则,行政相对人主动提起则适用行政诉讼,行政主体提起则适用民事诉讼,这种"双向模式"弥补了混合模式和单一模式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行政权是行政学和行政法学的共同研究对象,它是全部行政法理论的基点和中心范畴。对行政权的控制成为行政法治的关键,然而,由于传统行政权理论的单方性、强制性、执行性的局限,行政权概念内涵与现实行政实践的冲突已屡见不鲜,有时用传统行政权理论解释行政合同、行政指导等行政现象显得力不从心或者大相径庭。因此,本文正是在此基础上,对行政权内涵进行重新认识,分析矛盾表现,并在借鉴国外行政权理论的基础上,展开对现代中国行政权的认识,力求对行政权进行全方位把握,并确立符合现代行政实际特点的行政权概念。  相似文献   

18.
对行政不作为救济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利国家时代对行政不作为的救济被肯定。就我国而言 ,对行政不作为的救济理论也应被肯定。在福利国家的时代大背景下 ,为保护公民的宪法权利 ,对行政不作为进行救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论行政回避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行政回避是行政程序法上的基本制度.它作为一项保障行政公正的法律制度之所以为人们所关注,是因为能满足人们要求受到公平对待那种与生俱来的期待.行政回避作为一个法律制度应当由回避缘由、范围、程序和限制组成.我国行政回避立法不统一的问题必须通过行政程序法加以规范,而行政回避实际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则需要通过进一步完善相应的行政法律制度来解决.  相似文献   

20.
依法行政就是行政机关行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必须由法律授权并依据法律规定行事。法律是行政机关据以活动和人们对该活动进行评判的标准。目前行政管理实践中 ,法律与政策越位的问题较为突出。一是政策代替法律 ,二是政策否定法律 ,三是政策解释法律。正确处理法律与政策的关系 ,必须正确区分法律与政策的功能 ,避免越位 ;对同一问题既有法律规定又有政策规定时 ,要贯彻法律优先的原则 ,维护法律的权威 ;要严格法律和政策的制定、修改程序。要贯彻事权与职权一致的原则 ,并解决行政执法软弱的问题 ;行政执法机构的设立及其职能的配置 ,要有利于行政执法的统一和效能 ;行政复议制度既要兼顾司法监督的要求 ,又要保证行政执法的权威 ;行政强制既要体现司法监督 ,更要体现行政权的强制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