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陈尚君、汪涌豪著文提出新说──《二十四诗品》作者是明代怀悦中国古代文论名著《二十四诗品》的作者究竟是谁?最近,复旦大学中文系陈尚君副教授和汪涌豪博士撰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辩伪》论文,提出《二十四诗品》作者是明代怀悦,而不是晚唐司空图。这一新见解不...  相似文献   

2.
司空图与《二十四诗品》的关系,原本无所疑问。自有学者发现宋元以来缺乏明确的文献记载以后,《诗品》的著作权问题就成了悬案。从学理看,没有著述纪录只是缺失了"出生证明",并不能由此说明《诗品》与司空图再无关涉。故有学者从意象和用韵方面证明《诗品》与司空图的诗歌有密切关系,司空图原有的著作权不能轻易否定。《诗品》是诗学理论著作,宜在意象和用韵之外,从义理方面为《诗品》做一番更有针对性的"亲子鉴定",或可重新认定司空图原有的著作权。  相似文献   

3.
以原型的方法对司空图《诗品》天人合一思维模式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出司空图《诗品》的思维模式遵循了中国古代由诗歌品阶、天时、时律、时历等形成的系统的天人合一模式,是典型的中国思维。  相似文献   

4.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真伪辨综述汪泓编者按:自我校陈尚君、汪涌豪先生撰文提出“《二十四诗品》非司空图作,而出自明人怀悦《诗家一指》”的新说后,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反响。本刊发表江涌豪新作《论(二十四诗品}与司空图诗论异趣》,对这一问题作了进一步论...  相似文献   

5.
司空图诗论中的“道”意境杨芙蓉司空图(公元837年-908年),字表圣,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县)人,是生活在晚唐时期的诗人和诗论家,以诗论著名。仕途历经坎坷,司空图又临“风波一摇荡,天地几翻覆”(《秋思》)的时代。他无力挽狂澜之能,只好隐居在老家王官...  相似文献   

6.
公元八三七年(唐文宗李昂开成二年丁巳)司空图一岁。是年七月,司空图生。(《司空表圣文集·休休亭记》:“自开成丁巳岁七月,距今以是岁是月作是歌,亦乐天作传之年,六十七岁矣。”可见司空图当生于开成丁巳岁七月。)《旧唐书·文苑传》:“司空图,字表圣,,本临淮人。曾祖遂,密令。祖彖,水部郎中。父舆,精吏术。”(按:司空氏祖籍临淮,这从他在文章中自称“洒水司空氏”、“泗水司空图”可以得到证实。但司空图自幼随家迁居河东虞乡,在此成长,因此他本人的籍贯应为河东虞乡(今山西永济)。  相似文献   

7.
清代前期文学家和学者钱谦益、王夫之、王士祯、赵执信、厉鹗、纪昀、杭世骏、薛雪、沈德潜、袁枚、翁方纲以及康熙、乾隆等对司空图及其《诗品》多有论述和评价。探讨司空图《诗品》的真伪问题,要重视清代学者肯定和推崇《二十四诗品》的情况。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不能武断地否定司空图的著作权。  相似文献   

8.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运用四言诗的形式,站在哲学、美学的高度,以形象、精练的诗化语言及中国式的哲学语言的融合,高度概括了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意境范型和美学风格,具有权大的包容性和涵盖力。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之所以耐读、耐思、耐诠——耐人寻味,关键在于他能自觉地将中国传统哲学尤其是老庄哲学引入并指导自己的诗论,从而使其《二十四诗品》具有了形而上的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9.
司空图给中国美学史带来了贡献,同时也带来了困难。司空图(837—908年)字表圣,河中虞乡(今山西虞乡县)人,是唐末的诗人,也是诗论家,咸通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后隐居中条山王官谷,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有《司空表圣集》传世。其中的《二十四诗品》和一些谈论诗赋的文章,集中表明了司空图对诗歌美学的非凡见解,是中国古代文艺美学史上超越美学理论的系统建构,在中国美学史上有重大影响,直到今天仍能给现代文艺审美创造以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10.
将司空图的《诗品》与散见在他的各类文章中的诗论联系起来探讨,认为司空图在诗歌风格、诗歌创作方法和诗人自身修养方面对中国古代美学作出了巨大贡献,在美学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司空图是晚唐著名的诗论家,他的《二十四诗品》是中国诗学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杜甫是中国古代一位集大成的诗人,他的诗作代表了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将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的悲慨一品与杜甫的作品及人生经历对照起来阅读,可以找到二者精神内质上的契合点。杜诗集中而全面地体现了司空图所提出的悲慨风格的美学特点,即忧生之嗟和悲天悯人之怀。可以这样说,杜诗是对诗学美学中的悲慨的最有力的注解。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司空图美学思想的核心部分是,《诗品》在论述诗歌艺术美的本质和本原时,使用了“道”、“体”、“虚”等抽象的理论概念,从而对诗歌艺术的本质规律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为后代以审美为中心的诗歌理论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具有明显的创意.其一,司空图“韵味”说同刘勰“余味”说和钟嵘“滋味”说侧重于作品形象本身所包含的神味不一样,更强调艺术形象和意境引起欣赏者想象后所获得的一种境界和情绪,更重视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其二,司空图对意境的推崇使他尤为重视审美情感(思)与审美想象中的艺术空间(境)融为一体。其三,司空图的美学理想、审美标准是“味外之旨”的“醇美”,而“素”“心”“情”“意”等代表主观的概念恰好说明司空图对诗人的主观在创造诗美的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较深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关于“秀句”的称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唐诗人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列举己诗“二十四联”,对这些联语,唐宋以来的众多诗人作家皆称之为“佳句妙语”,或“秀句”、“诗句图”、“句图”、“警句”,独不以“韵”见称。  相似文献   

14.
俄国受西欧风气的影响,也在十八世纪掀起了“中国热”。他们除了对中国艺术和哲学的爱好之外,就是注意中国文学。不过,在绵绵二百年里,其文学出版物大多是翻译作品,还有一些评介性的文章。研究性的论文极少,著作屈指可数。直到二十世纪初,瓦·米·阿列克谢耶夫的专著出版,局面开始改观。阿列克谢耶夫在1916年完成了一部790页(16开本)的巨著,题为《中国论诗人的长诗 司空图(887—908)的<诗品>》,用这么大的篇幅来研究司空图的《诗品》,无论在世界,还是在中国,都是空前的。该书使阿列克谢耶夫一举成名,也为苏联汉学家撰写中国文学专著提供了范例。 阿列克谢耶夫论《诗品》的巨著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是评论,设四篇十四章。作者具有文学史家的眼光,把司空图的《诗品》放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来考察,注意作品与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以及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的联系,注意它与同类作品的关系,向前追溯到南朝钟嵘的《诗品》、唐李嗣真的《画后品》,向后涉及司空图之后的  相似文献   

15.
晚唐司空图论诗名著《诗品》,“深解诗理,凡分二十四品:曰雄浑,曰冲淡,曰纤秾……各以韵语十二句体貌之”,其摹神取象,用以表现诗之不同风格境界,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别树一帜,被视为“词林之玉尺,艺苑之金针”(无名氏《皋兰课业诗品解序》),对后世诗论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很大影响。曾有顾翰作《补诗品》,曾纪泽作《演司空表圣诗品二十四首》,二者皆模拟司空图《诗品》之风格论,亦步亦趋,价值不大。足与《诗品》相颉颃者乃清代乾嘉年间诗论大家袁枚(1716—1797)之《续诗品》。其名曰“续”,不过是采取其四言十二句之形式,而内容则独出心裁。《续诗品》序曰:“余爱司空  相似文献   

16.
司空图以其《二十四诗品》为主干的诗歌美学理论,可以说几乎涉及到诗歌美学的各个方面。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对审美心理的论述。但由于《诗品》在思维方式上,具有抽象的哲学思维与类比性形象思维相结合的特点,在表达上采用以诗论诗的方式,又夹杂着二些哲学概念,增加了理解的难度。近年来,许多论著多从艺术哲学对司空图的诗歌美学理论进行深入的探讨,而往往忽略其关于审美心理的论述。我们认为,司空图从哲理高度,对诗歌艺术美进行深层的思考,对诗歌艺术美创造和欣赏的心  相似文献   

17.
《二十四诗品》与老庄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运用四言诗的形式,站在哲学、美学的高度,以形象、精练的诗化语言及中国式的哲学语言的融合,高度概括了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意境范型和美学风格,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涵盖力。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之所以耐读、耐思、耐诠——耐人寻味,关键在于他能自觉地将中国传统哲学尤其是老庄哲学引入并指导自己的诗论,从而使其《二十四诗品》具有了形而上的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18.
苏轼说“唐末司空图……盖息列其诗之有得于字之表二十四韵。”元好问说“《诗评》《诗品》《诗说》《诗式》亦不可胜读。”据此可证,苏氏、元氏读过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揭斯“唐末司空图教人学诗”云云,亦多侧面表明揭氏读过《二十四诗品》。  相似文献   

19.
司空图《诗品》是一部有着重要国际影响的美学巨著。苏轼"恨当时不识其妙",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稽古鉴定曰"深解诗理""真出图手"。然而,因其精深闳博,以儒为宗,融贯释道,国内外学界至今对其尚有太多的未解之谜、未涉之域,甚而至于对作者、著作时代亦有异议。《诗品》全面、概括地反映了唐代的社会历史、思想文化,保存了具有唐代历史特征的资料,并且,司空图其他诗文的思想理论与《诗品》也都一脉相通。可知,《诗品二十四则》正是作者所宣称建立的"第一功名只赏诗"的麒麟阁。  相似文献   

20.
在司空图《诗品》二十四则中,《流动》既是一则诗品,又具有《诗品》序的功能,是开启《诗品》这座麒麟阁的钥匙。"载要其端,载闻其符"的《雄浑》《冲淡》,各依《周易》《乾》《坤》卦旨以立义,如同"乾、坤,其《易》之门邪",成为《诗品》开合的门户。其他"载闻其符"的诸品,也都各依《易》卦之旨,从而"风律外彰,体德内蕴"。自司空图《诗品》问世以来,此秘未睹。千古之秘,遂使《诗品二十四则》成为空前的惊世奇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