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钦定本《清诗别裁集》看乾隆的文化心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诗别裁集>是沈德潜所编的一部清代中前期诗歌总集.自乾隆命内廷翰林将它删订,以<钦定国朝诗别裁集>之名出版后,呈现出与原作不一样的面貌.钦定本取舍作品完全是以是否有利于加强清朝思想统治,是否有利于消除清朝早期高压政策所造成的恶劣影响,是否有利于维护皇室尊严及地位为标准而进行的,反映了乾隆利用文化手段维护满族贵族君主专制政权的强硬态度,也是其文化专制政策的又一产物.  相似文献   

2.
王昶是清代乾隆时期著名学者,师从沈德潜,是清代格调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清代格调派副将.他在诗文方面颇有成就,其《湖海诗传》所选诗歌可与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相承接.《蒲褐山房诗话》是其诗集中为诗人写的小传的集合,反映了他的诗学思想.概而述之,他的诗学思想大致包括诗歌内容要有风雅之旨,语言要清新典雅,意境要高远恬淡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沈德潜<清诗别裁集>作为清代前期一部优秀的诗歌总集,充分反映了当时文人强烈的英雄崇拜情结.清前期文人英雄诗的兴盛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其中的英雄形象和诗歌主题也具有浓厚的时代特点,这既是为满足政府、社会和文人本身的精神需要,亦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4.
《唐贤三昧集》与《唐诗别裁集》两部选本都是清人唐诗选本中的佳作,学者们往往将二选割裂进行研究。其实,二选的编选者王士禛与沈德潜年代接近,两人又皆为清代诗歌创作与选本编纂的大家,沈德潜虽受过王士禛诗学观的影响,但《唐诗别裁集》与《唐贤三昧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唐贤三昧集》是规模较小、选盛唐而不选"李杜"、独尊"诗佛"王维、注重"神韵"意境的极富特色之选本。通过《唐贤三昧集》与《唐诗别裁集》二选差异的比较,能够更清晰地窥见《唐贤三昧集》中这些具体的选诗特征。  相似文献   

5.
沈德潜对《唐诗别裁集》等选本有明确的定位:确定经典作品、作家,为"初学者"、"学诗者"提供最佳的范本。从这种定位出发,沈德潜一方面坚持中国主流的诗学传统,确立了"温柔敦厚"的选诗标准,强调诗具有教化作用;另一方面,在选诗实践中,沈德潜又对"温柔敦厚"进行改造,使之由伦理原则转换为选诗原则,为此,沈德潜有意弱化"温柔敦厚"包含的政治、道德内涵,他反对将文学与政治、"诗教"与"政教"混为一谈,也反对以"人品"代替"诗品"。沈德潜编定的系列诗歌选本强调诗的社会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总结并完善了中国传统主流诗学,对后世的文学史写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面对宋诗,清代“格调说”的盟主沈德潜表现出兼容并蓄的态度。他自言“未尝贬斥宋诗”,编选了《宋金三家诗选》,对苏轼、陆游等宋代诗人大加赞赏。在《清诗别裁集》中,沈氏也选了不少有宋诗风格的作品。但同时,沈德潜又坚定地保持着以唐诗为尊的立场。面对宋诗,沈德潜的根本态度是:宋诗可以存在,但只是在以盛唐为尊的基础上对诗坛的一种补充;宋诗也不是不可以学,但必须做出一定的限制,绝不能让学习宋诗成为诗坛的主流。总体来看,沈德潜之所以能成为清代“格调说”的盟主,原因之一正在于,他以较为合理的方式给宋诗以适度的生存空间,从而为盛唐之诗、为“格调”保留了更大、更确定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元诗别裁集     
<正> 元代诗歌选集。清康熙、雍正间张景星、姚培谦、王永琪合编。原名《元诗百一钞》,后因与沈德潜的《唐诗别裁》等书合刊为《五朝诗别裁》,遂改为此名。是集共八卷,又附补遗一卷,共录诗人一百五十二家,诗歌六百九十首。所收诗作多出自有专集可据的名家之手,重在体现有元一代诗坛风貌,范围较广,各体皆备,不完全以一已之所好定取舍、别轻重、寓褒贬。入选作品大多抒  相似文献   

8.
《清诗别裁集》是一部体现沈德潜儒家诗学立场的诗歌选本,也充满了地域和故旧色彩。重订本主要是订正讹误,完善体例,增补诗话。御定本删去了大量诗人诗作,包括不被清廷所喜的明遗民、降清贰臣和在清罹罪之人,也包括一些诗学成就不高的诗人,总体上显示出清廷文化政策的巨大转变。  相似文献   

9.
沈德潜《清诗别裁集》选评清前中期诗人诗作,对施闰章予以格外的关注,选诗数量位于该集第二,并置于卷三首位。施闰章诗歌标志着清初诗风由繁音促节、噍杀恚怒,向温柔敦厚、清明广大的过渡,并以其温然如玉的诗品与宋琬悲愤激宕之音南北并峙。而且施氏言之有物,主学尚实的作诗主张与王士祯清虚淡远的“神韵”说在当时诗坛并肩抗行,这些都在该集中得到较全面的展示,当然亦有得失之处。  相似文献   

10.
李梦阳是明中叶文坛上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力主“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影响颇大,在中国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上有一定地位。有《空同集》六十六卷传世。后人较重视他的诗,清人沈德潜编的《明诗别裁集》中选了他的诗四十七首,以对他的古文却不够重视,即使有人偶而提到,也多持贬抑态度。直至目前,尚未见较全面、较深入地研  相似文献   

11.
清代康熙年间王渔洋主盟诗坛,神韵诗风因皇权的支持席卷天下,独赵执信以《谈龙录》等展开论战,影响深远,这是清初"诗家一大公案"。赵以在野之士,抗衡名公巨卿,虽未根本动摇王渔洋的地位,但其诗论与创作奏出"变徵"的不协调之声,是清诗由初期转入中期的过渡性代表和衔接桥梁、中介,肇开乾隆时期袁枚及近代的龚自珍、黄遵宪等,为清诗嬗变的一翼和主要轨迹,具有诗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明末清初的文坛领袖钱谦益,其论文情思并重,肆意奔放;其评诗虽反对明代“复古派”的模拟、“竞陵派”的狭窄.也不满“公安派”的肤浅,但也肯定吸收了“茶陵派”的台阁体等特点;批判也兼容并收,从而开有清一代诗风。文章仅以他庞大的组诗群之一的《姚叔祥过明发堂共论近代词人戏作绝句十六首》中几首诗为例,来浅谈钱谦益的诗学观念。  相似文献   

13.
龙启瑞是清代道光年间广西著名的文人,他在《谌云帆诗序》中通过对唐宋时期某些诗人与清代一些有代表性的诗人的比较,认为欧阳修提出的"诗穷而后工"并不适用于清代,诗歌创作在存在着"穷而后工"的同时,也存在着"诗能穷人"的现象."诗能穷人"的根本原因是"学"的结果.龙启瑞的看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黄仲则是乾隆时期一位极具特色和成就的诗人。在清代特殊的政治思想、文化氛围之中,他的诗却以情感的真挚取胜,具有与当时主流诗歌迥然而异的审美特征,其特立独行的人格与崇尚真挚情感抒发的诗格在清中叶诗坛中有着独特的地位与意义。  相似文献   

15.
沈德潜《清诗别裁集》是一部收录清代前中期诗歌的选本,自问世以来引发了历代诗歌评论家的争论,或褒或贬,莫衷一是。客观地讲,《清诗别载集》保存了许多清代前中期诗人的生平资料和诗歌作品以及诗学评论,因而具有巨大的文献价值和诗学价值。另外,沈氏此集对后世总集编纂和清诗研究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明代提出的格调说,以唐人为其诗学圭臬,着眼于诗歌的气格声调,其艺术因素较为明显,而沈德潜则强化了伦理道德因素,意味着儒学对诗学的统摄与控制,这与清初期文化背景与沈氏个人经历与诗学趣味有关。  相似文献   

17.
新发现毛彰《闇斋和杜诗》三卷,结合全祖望《续甬上耆旧诗》收录毛彰之诗,使我们对其生平及其创作有了更多的了解。据此认定毛彰是清代甬上的第一代诗人,其创作诗歌已入康熙朝,是清初甬上致力于学杜的代表诗人。毛彰的学杜诗歌,标志着甬上诗坛学杜趣尚的改变,同时也代表了唐风的延续,而与清初的宗宋派诗风大异其趣。  相似文献   

18.
曹贞吉,清初著名诗人,其外祖刘正宗在清初力倡济南诗派,以宗唐为旨,曹贞吉诗歌深受外祖影响,诗风发源于初盛唐。济南诗派另一领袖人物王士禛主张"神韵说",与曹贞吉交厚,对寄托遥深的曹氏诗歌亦彼为激赏。然而随着清初诗坛宗宋诗风的兴起,曹贞吉诗歌一为诗坛风气所感染,一为自身遭际所激发,由宗唐而宗宋,并最终融各家之长而自成一家,对清代诗歌摆脱明诗余绪形成自身的时代特色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乾嘉之际,诗风异动,无论诗坛主创还是诗风都与清前中期不同。时代与文人士子的人生走向促成了乾嘉之际诗风的异动,而诗风的异动又反过来影响了文人士子的人生选择和整个时代的风尚。孙原湘选择了以袁枚为首的性灵派,并且虽以师事之又始终保持自己的主张,不仅与袁枚及以其为首的性灵派在当时的影响力有关,更是乾嘉之际诗风异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清人张问陶虽没有专门的诗学著作,其诗学见解却广见于他的诗作中.尽管张问陶的诗学理论与清性灵派代表人物袁枚的"性灵说"确有相通之处,但又不尽相同,涉及到创作主体、诗歌本体、审美对象等多方面而自成体系,在清人诗论史上应占有重要地位.由此而观照其创作,亦足以卓然称名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