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丁玲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极具分量的女作家,她对女性的书写始终渗透着所处特殊时代环境下的自我意识,也始终在思考不同时代女性所面临的生存问题。《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以及《阿毛姑娘》都是丁玲在20世纪20年代五四浪潮的裂变中创作的。本文将结合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时代背景,探讨在封建乡村生活逐渐向城市商品化转变的社会环境下,丁玲小说中女性所面临的新的困境,从“商品化”城市的渲染环境、女性在社会中“无处可去”的尴尬局面以及最终拒绝异化,选择自我孤独三个方面分析女性在这种困境中所展现的在外与内在异化,以及呈现出来的两种孤独状态。  相似文献   

2.
在带有男权倾向的社会背景下,当代中国女性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性别意识。这种性别意识广泛地存在于女性的自我意识、存在价值、独特体验、身体语言之中。中国女性艺术正处于变动、发展的阶段,女性艺术家已不仅仅停留于自我关注的个人经验层面,而是从她们的"内心资源"和感悟出发,向更广阔的精神空间拓展。  相似文献   

3.
服饰民俗是社会心理及社会观念的反映.唐代女装大胆时尚、兼收并蓄与宋代妇女服饰瘦小、紧窄的时代特点,反映了唐宋两代在妇女审美观、礼教观和道德观上的差异.唐宋两代妇女服饰的变化轨迹,体现出唐代社会相对开放的女性观念到宋代日趋保守严苛的女性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金瓶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再现市井生活的写实长卷,提供了诸多物质文化史的丰富材料,尤其是大量的服饰描写,不仅呈现了当时的服饰时尚状况,而且映射出其时的社会风气。以《金瓶梅》中潘金莲的服饰为例,透过潘金莲服饰的形制、质料、色彩以及数量等方面的内容,可以管窥晚明的世风,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晚明纵欲风气下的女性自觉;二是晚明才女文化的兴盛及其对女子品评标准的转向;三是商品经济的繁荣导致女性经济的相对独立。诚然,这三方面的内容不能涵括晚明世风的全部,但从潘金莲的服饰出发而观察到的晚明世风的情形,也从某种角度彰显了服饰与社会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广告传播中女性形象的贬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和妇女在社会政治和经济中的地位的不断提升,西方广告传播中的女性形象发生了一些改变,但蕴涵于其中的对女性社会文化角色的认知传统并未得到相应的转变,以女性身体作为商业广告主要的叙事方式的传播模式也未改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的广告传播,受到西方广告传播模式中对女性的刻板印象的影响,形成了不利于正确建构妇女形象的现实。改变这种状况的出路在于建立以人为本的新广告观念。  相似文献   

6.
丁玲是“现代中国文学运动中最优秀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一生,始终深切关注妇女问题,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她笔下的女性形象系列富于代表性地展现出中国现代女性在风云变幻的历史岁月中艰难跋涉的身影和她们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心灵历程。丁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自我意识的表现,前后期并不完全一致。在早期小说中,作者主要从“个性解放”的角度出发,同时深感中国妇女千百年来的受压抑和这种压抑的实际不可征服性,因而这一时期小说中的女性自我意识,主要表现为一种偏执的女性优势心理,一种盲目反叛社会、反叛生活、反叛男性的情绪…  相似文献   

7.
哈萨克族女性由于社会环境和经济地位的提升、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新道德规范的建立,使女性自我意识加强;女性世代命运的循环链被打破;女性生活空间开始向社会拓展。  相似文献   

8.
作为女性发展运动的组织者,女子社团通过在近代中国的发展,提升了女性的自我性别意识和参与意识,并开始形成了女性的自我人格.同时女性自我意识的提升又推动了女子社团性质的变化.二者的互动最终实现了妇女阶层整体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女性在社会生产活动和人口再生产活动中都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对西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调查中发现,生活在农村中的少数民族女性并没有享受到应有的社会权利,而要想改变这一切,唤醒其自我意识是首要的。其一,营造环境以促使女性自我意识的萌生;其二,通过教育来推动女性自我意识的发展;其三,鼓励女性参与社会工作以强化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0.
中国当代文学以现实主义写作开始,尤其强调了现实的阶级性,作家的自我意识体现在伦理上即是以斗争为动力学的憎恨和决裂形式.直到新时期文学开始,这种形式方才试图朝着关爱与和谐的方向转变,逐渐疏离了阶级斗争的模式.但由于对自我、关爱、道德等伦理实质的理解不足,中国当代文学显现出的自我意识在其历史进程中一直处于反复的状态,表现出任性和犹疑的情绪化色彩,致使其在对待现实的认知上,始终难以真正突破既往的局限,进而达至一个崭新的历史高度.  相似文献   

11.
教学文化自觉是教学文化的合理性发展的逻辑应然,作为教学研究中不可忽略的重要问题,教学文化自觉有其特定的外在表征。要实现教学文化自觉,必须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秉承一定的发展路径,最终达成教学文化的自主转型与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2.
歌妓作为特殊的女性群体,其所创作的词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歌妓词具有闺音原唱、奔放不羁、语言浅白质朴的总体特征。在她们抒写个体性灵、大胆剖析自我的词作中浸透着浓烈的悲愁意识。透过歌妓词,我们可以看到歌妓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感悟她们的悲愁和在悲愁中萌发的强烈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3.
文化自觉是文化建设的一种理性选择,是一种价值观自觉。在多元文化时代背景下,在合并高校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实践过程中,文化自觉更多的体现为一种路向选择,同时又具有方法论的意义。改造进而塑造一种新的校园文化比单纯塑造一种全新的校园文化更难。合并高校,因其"合并",建设和谐校园文化需要更多的文化自觉。在具体的实践中,文化自觉的程度决定着合并高校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宽度和厚度;凸显大学文化以人为本的育人功能,主张积极建构一种先进文化,在继承中创新,建设自己的个性文化都是文化自觉在合并高校建设和谐校园文化过程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4.
女性整形美容等"身体再造"行为在女性当中已经越来越普遍,作者通过对女性"身体再造"行为目的的考察发现,女性身体在美容整形等一系列"身体再造"的过程中被对象化,外化为父权制所凝视和规训的对象,不断巩固和再生产着父权制的社会结构。要想解构和改变现在女性身体被物化被规训状态,解构父权制对于女性身体的种种细致而微隐藏极深的控制,女性首先必须确立主体意识,确立身体的主体性,同时全社会也要树立正确的性别意识,构建先进的性别文化,努力抵制父权制的控制和压迫,创造一种更加和谐的性别关系。  相似文献   

15.
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存在的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从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个唯度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我国女性旅游从业者就业现状及优劣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旅游服务业中,女性是不容忽视的巨大人力资源,其从业人员占到旅游从业人员的半数以上。但女性在就业时却遭遇到性别歧视、职位及待遇偏低等诸多不公平。通过分析女性先天和后天存在的优势及劣势,提出女性旅游从业者应克服自弱心理、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科学合理做好人生规划、熟练掌握并运用电脑及网络等媒介、积极维护女性权益等建议,旨在为女性充分发挥其在旅游业中的作用、实现其应有的价值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黑格尔的自我意识理论所根据的是自我意识从同一到差别再到同一的辩证法。这个根据要求他至少必须贯彻两个相关的演证路线,即不仅自我意识的欲望的、承认的和普遍的三种彤态的依次进展,而且每种形态内部的复杂转化,都是辩证法诸环节的合理揭示。就后者而言,比如欲望的自我意识阶段起初是自我=自我的抽象同一的表达式,它经过单纯差异即自我=非我的转换,最后以把外在对象转化为生命对象而告结束。这个终点意味着自我意识呈现出自身判断或以同一性作为根据的区分。自我意识由此进入承认的即差别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派别意识和地理区隔是形成寺坊隶属结构的两大主因。在全球化、社会改革、教育普及、人口流动和媒体宣传等因素的影响下,西北农村伊斯兰教寺坊结构开始变化,人们的自主意识增强,教派观念淡化,村落行政权力下降,寺坊成为村民重要的交往和互动空间。乡村宗教获得了自由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世俗化、教育式微、寺坊人口下降、活动和号召力减弱、阿訇供养隐忧等困境。伊斯兰文化的传承、读书与念经的关系、寺坊人口的保持和稳定、新的宗教思潮的应对、宗教资源的分配、宗教社区的吸引力及其功能和角色等问题,将是未来农村伊斯兰教面临的较为紧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意识体验及其中的感受质之所以是不可还原的,原因并不在于“意识”像笛卡儿所认为的那样是不同于物质实体的另外一种实体,而在于它的主体性,意识体验的主体性是造成物理主义、表象主义和外在主义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主体性是解开意识体验及其感受质的不可还原性这个心灵哲学难解之谜的钥匙。意识体验的主体性是指它除了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向“我”显现之外,不可能以别的方式向他人显现,即意识体验总是作为“我的意识体验”、以“被我意识到”的方式存在。就此而言,任何意识体验都隐含着某种程度的自我意识。与反思-高阶理论把自我意识看作第二位的反思行为的结果不同的是,胡塞尔把自我意识看作是内在于意识体验之中的前反思、非对象化、不自觉的意识。海德格尔和萨特等人认为,体验的有意识地被给予不是体验的某种附加的性质,而是体验的存在方式。正如空间中的物体是以三维的方式存在,体验只能作为自我意识存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分析多媒体环境的最基本特征、在此环境下学习外语的优点及其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客观要求,阐述了多媒体环境下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正确认识自我、合理使用学习策略和善于自我反思,并介绍了相应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