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抗战时期,为了发展大后方的经济和建立较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在重庆的国民政府高度重视标准化事业建设。它从人力、财力和物力、政策层面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动了大后方标准化事业的发展。工业标准委员会、全国度量衡局作为其专门机构也积极投身于大后方标准化事业的发展,推动了大后方工农业的发展,为建立现代工业体系作出了贡献;但国民党也有借标准化打击民族资本,发展官僚资本的倾向。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国民党中央机构西迁大后方,重庆成为战时首都。为巩固战时政权,稳固党基,民运工作成为当局的重点。国民党采取吸纳党员、开展组训工作、组织团体社会参与等方式加强对民众组织的党化教育与管控,体现了"以党治国"在民众组织领域的实践性,反映出抗战时期党务工作在大后方推行力度的深入。尽管国民党不断强化民运工作,但党治力度仍较薄弱,其效果不太理想。  相似文献   

3.
浅论抗战时期西北经济开发中的资源委员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红岩 《人文杂志》2001,(4):136-139
民国时期西北地区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发.特别是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将西北地区作为战略地位仅次于西南的战略大后方来进行经营,西北经济开发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资源委员会在这一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为抗战胜利和西北地区经济开发作出了一定贡献,构建了西北地区现代工业的基本框架.虽然这一时期的西北开发具有时代的局限性,但仍在工业布局、结构、厂矿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相当成效,可资当代西北开发参考.  相似文献   

4.
徐凯希 《江汉论坛》2006,1(10):76-82
抗战时期的大后方,由于东部人口的大量涌入,日用工业品的短缺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从而为内地手工业的复苏和发展提供了特殊的机遇。地处战区的鄂西手工业与省营工业互为补充,相互促进,为保证战时军需民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国民党山西抗日游击战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党山西抗日游击战是抗战时期国民党敌后游击战争的重要战场。它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华北日军的力量 ,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 ,对阻止日军进攻西北、西南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 ,由于国民党的阶级本质所决定 ,并且由于对游击战争认识的偏差 ,国民党山西抗日游击战最终走向了衰落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西北地区交通运输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战时国家经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国民政府在西北交通建设方面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和物力。特别是公路运输事业进步巨大,基本上形成了西北公路的主干框架。西北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抗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加强了西北、西南两大后方的经济交流,有力地推动了西北大后方自身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大后方诗歌研究的滞后导致人们对大后方特殊的诗歌观念的忽视。从抗战时期大后方诗歌情感内容的探讨、诗人创作路向的选择、诗歌民族形式问题的论争以及抗战诗歌艺术缺失的批判等角度展现大后方诗歌观念的概貌,对现阶段科学解读抗战时期大后方的诗歌观念及其艺术价值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张国 《理论界》2012,(6):95-97
进入抗战时期,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不但没有停止,而且呈现出新的特点。这一时期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对当时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建设所起的作用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而且以消极的作用为主。同时也应当看到,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对全民族的抗战所起的作用也是具有两面性的。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抗战时期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我们能够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我国的经济开发的重点,势必转移到大西北来。这是我国长远经济战略的大势所趋。甘肃省作为西北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在西北经济的发展中将起到重要作用。这对甘肃省的中长期经济发展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甘肃省地处西北几省区的交通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这是甘肃的特殊优势。也正因为如此,发展交通运输事业,是振兴甘肃经济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戴季陶是最早关注西北问题的国民党高级官员之一。他曾多次前往西北实地考察,亲身参与一系列开发西北的实践活动。在长期关注、实地考察和研究的基础上,戴季陶形成了比较丰富的西北开发思想,提出了不少有启发意义的见解,对今天的西北开发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疆的近代开发始于1840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止,共经历了大约一个世纪。近代新疆的开发与近代西北的开发一样,历经清季、北洋军阀和国民党三个时期,而集中开发则大体发生在以下三个历史阶段:即新疆建省前后、清末新政时期、抗日战争时期。 伴随着近代新疆开发的发生,近代新疆开发史的研究也就开始了。尤其是20世纪20年代以来,国民党政府由于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确定开发西北、建设西北为要务,派出西北科学考察团、西北实业考察团等进行考察,为开发西北作准备。1930年国民政府制定了《西北建设计划…  相似文献   

12.
云南经济在抗战时期的新发展杨德慧云南是祖国的西南边睡,由于多民族、多山区以及历史上的种种因素,造成了云南地区生产水平的多层次经济的特点,直到抗战前夕,云南经济的发展比起内地要缓慢得多。到抗战时期云南成了大后方,同时又是滇西抗战的前方,这就形成了云南特...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通货膨胀,特别是1940年以后的恶性发展对这一时期大后方知识分子群体产生了很大影响。一方面,通货膨胀使大后方知识分子的生活几乎赤贫化,知识者沦为平民,对社会底层的感性体验促使知识界民粹主义倾向的急剧扩张;贫困使知识分子产生强烈的挫抑感,也不可避免地与一度因民族危机而获得各种社会力量广泛认同的国民党政权疏离。另一方面,通货膨胀的恶性发展使社会分配两极分化,社会不平等问题凸显,从而使知识界普遍关注经济平等,社会民主主义思潮成为当时思想界的主流。这种转变既见证也直接影响了抗战后期大后方的人心剧变与政局演变的动向。  相似文献   

14.
为配合抗日时期经济建设,发展西北经济,国民党政府经济部曾于1942年指令由21名工业界专家及技术人员组成西北工业考察团,从1942年9月21日从重庆出发,到陕、甘、宁、青、新五省考察,历时170余日,行程1万4千余公里于1943年2月12日返回重庆。团长林继庸写有《经济部西北工业考察团报告》,现将有关甘肃部分摘要如下,对于民国经济史之研究和今日甘肃之发展,或有裨益。甘肃省“地势重要,握宁、青、新三省之交通枢纽。故言开发西北工业,则兰州可为开发西北工业之筹备处,举凡设计进行,人才召集、货物运输,均须以兰州为中心。故该省之工业亦须充量发展,方足以达此  相似文献   

15.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在外交政策上秉承“南联英美,北结苏俄”的外交方针,积极争取国际援助。中共对国民党联合苏联全力支持,但对其联合英美的态度却几经变化,与大后方一般社会舆论和民众心理有相当的差距。中共在这一问题上的因应,表明共产国际的影响及国共关系的变化是中共对国民党联合英美外交政策态度嬗变的基本依据,折射出中共在政治上走向成熟的曲折过程及抗战时期政治生态的复杂面相。  相似文献   

16.
鄂北第五战区抗战文艺活动概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北——此文中主要指的是均县、老河口、襄阳、樊城、随县、枣阳、宜城一带。抗战时期为五战区辖区,长官司令部及所属政治军事领导机关经常活动的区域。这里曾发生过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群众运动,锣鼓歌声口号标语曾覆盖过这片土地;在这块土地上,曾经有过那么一支“笔部队”,他们在战壕里面和将军们聊天,在火线上向战士们采访,在敌人的炮火下把满怀的激情织成锦绣文章,撒向前线、大后方和沦陷区,他们的声音甚至传到国际反法西斯阵线,引起同情和钦敬的回波。抗战文化工作是战区工诈的一个重要环节,曾有力地影响着战区军民的抗战热…  相似文献   

17.
永远的辉煌──抗战时期大后方文学运动巡礼文天行大后方的抗战文学运动,无论从中国文学发展还是从世界文学发展的历史来看,都是前所未有的。抗战八年,文学运动就持续了八年,对文学的发展、现实的促进都有深远的影响。它当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罗荪说:“抗战时期国...  相似文献   

18.
“2008重庆‘抗战文学与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由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重庆市抗战文史研究基地主办,于2008年12月7日在重庆召开,参会的有海内外专家学者80余人。大会就抗战文史资料的整理与研究、抗战时期的中外关系与中国全民抗战、抗战时期的区域文学与大后方文学、抗战时期的文艺政策与文学理论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取得丰硕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19.
已故国民党要员王陆一的《战区巡察报告撮陈》(以下简称《报告》),反映了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正面战场随枣会战的真实情况,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王氏为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所发现、栽培、提携的后起之秀,其政治见解、道德文章甚至书法风格深受于公影响,故王以行草体撰写的战区巡察报告,也是研究于派书法的第一手珍贵材料。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亚欧大陆桥投入营运,沿陆桥地区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西北国际大通道将成为我国地域开发的重要内容。一、西北国际大通道在新亚欧大陆桥中的作用西北国际大通道主要是指新亚欧大陆桥的中国新疆、陕西和甘肃段卿由西安一宝鸡一兰州一玉门一哈密一吐鲁番一乌鲁木齐一昌吉一石河子一奎屯一博乐一阿拉山口段)。围绕这条铁路线进行区域开发,建成区域发展的多功能经济走廊,则是建设西北国际大通道的基本要求。因此,西北国际大通道就是要利用新亚欧大陆桥运输开通的基本前提条件,形成西北“通道经济”体系,把沿桥的中国西北地区建设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