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咏物诗是诗歌创作中的一大门类,晚唐咏物诗创作尤为可观。仅就题材而论,晚唐咏物诗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第一,自然界之物居多,社会人事之物较少;自然界之物中又以弱小者居多,表现出异于传统的鲜明个性。第二,呈此消彼长之势。第三,所咏之物多为带有悲剧性色彩之物。晚唐咏物诗在题材上表现出来的对琐细之物与具悲剧色彩之物的偏好的特征,是社会时代心理与创作主体审美情趣的反映。  相似文献   

2.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他也是我国古代咏物诗的开山之祖。屈原将个人身世之慨与《诗经》中的比兴手法相结合,创立了“香草美人”的比兴传统,这也成为历代咏物诗创作的圭臬;另一方面,屈原的《橘颂》以橘喻人,是咏物诗创作的典范之作,被公认为我国古代第一首咏物诗。  相似文献   

3.
古代咏物诗源远流长,代有名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咏物文化。清代诗人对于咏物诗作亦是倍为关注,其中著名藏书家兼出版家鲍廷博一生酷爱创作咏物诗,时人给以"咏物尤工"的美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他能够摹画出所咏之物的神韵,将随常所见的物品赋予人的禀性来;二是其咏物诗很见才学之气,融众多典故于其中。他的咏物诗题材易得,寻常之物皆可入题,形神俱备,尤以20首《夕阳诗》称颂诗坛。该组诗对时间的铁律有了深刻的认识,虽无重大事件的反思,但是道出了芸芸众生面对夕阳所产生的光阴之叹,迟暮之感。  相似文献   

4.
关于咏物诗的起源及其发展的原因,学术界说法不一。胡应麟认为咏物诗“起自六朝”(《诗薮》)。王夫之说咏物诗“齐梁始有之”(《(?)斋诗话》)。当今也有人认为,咏物诗“萌芽于《诗经》,成熟于屈赋”。说《风》、《雅》、《颂》中的咏物篇章,“开创了我国咏物诗的先河”。(陆坚《中国古代咏物诗三论》,《语文导报))1986年3期)金志仁先生则认为“《桔颂》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咏物诗”。说它“首开咏物之风”并说“撰写咏物诗的风气,不仅在文人中流行,而且也影响到民歌的创作”。(《名作欣赏》1980年1期)说到中国古代咏物诗发  相似文献   

5.
初唐咏物诗创作风气颇盛。与六朝咏物诗相比,初唐咏物诗体现出如下新气象:宫廷咏物诗祛离了南朝宫体咏物诗的香艳气息;王绩、四杰、陈子昂、郭震等的咏物诗一定程度上回归了诗骚及汉魏以来的比兴传统;沈佺期、宋之问等宫廷诗人遭到贬谪后创作的少量咏物之作,多触物生感,情志内涵有所拓展。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古代咏物诗发展历程中的一位重要诗人,杜甫的咏物诗体现出儒家仁民爱物的现实主义情感取向、以时事入诗、咏物以议政的政治情怀,同时在诗歌中杜甫以物抒怀,寄寓人生遭际之感,丰富了咏物诗创作的情感内涵,在咏物诗发展史上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晚清爱国诗人丘逢甲曾创作二百多首咏物诗。甲午战争前写的咏物诗着重揭露晚清社会的假丑恶,歌颂真善美,抒发爱惜人才之情;乙未内渡后的咏物诗着重抒写爱国反帝之志和念台思乡之情,风格悲壮感人。丘诗之所以取得成绩,主要原因在于他继承了我国历代优秀咏物诗的传统,注重真实地反映现实和诗人的自我感受以及诗人不断追求进步、完善自我人品。  相似文献   

8.
六朝时期,物类书写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论文认为咏物诗与地志是这个时期物类书写的重要承载者。同为写物,二者之间既趋同,又有差异。在兴盛原因方面,咏物诗主要与尚"形似"文艺理论、山水诗赋创作以及统治者提倡有关。地志则受到舆地之学、人口流动、地域意识的影响。在主题类型方面,二者均以单纯写物为主,咏物诗另以托物言志、借物喻理,而地志兼以小说化的书写。在文体样式方面,地志以散体为主,而其中往往夹以韵语,又与咏物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9.
王安石的咏物诗创作在熙宁以前主要是借物议政 ,托物咏志 ,表现手法上则能准确地抓住所咏之物和主观情志之间的相似点 ,加以形象具体的描绘。熙宁年间的咏物诗创作在保持固有风格的基础上 ,其政治寓意明显增强 ;晚年的咏物诗风格则转向含蓄蕴籍。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文学史上,咏物诗是一个重要的品类。人们论述咏物诗的起源多追溯到《诗经》中的《鸱鹄》与楚辞中的《桔颂》。清代俞琰认为,“三百篇导其源”。更有人将禹舜时代的《南风歌》、《卿云歌》等都视之为咏物诗之雏形。咏物诗不但别开生面、历史悠久,同时更兼有源源不断、新人辈出的创作集团以及广泛的几近全民性的欣赏队伍,而挂在中国老百姓家的景物画,以及梅、竹、兰、松匾,栽在门前屋后的竹、菊、兰等,则是这种情形和趣味的进一步泛化。为什么中国的咏物诗如此发达和普  相似文献   

11.
齐梁时期,咏物诗创作不仅题材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也表现出艳情化、娱乐化、类型化、体物为妙的特征。咏物诗人在内容以及艺术技巧上的精雕细琢使得咏物诗与前代相比,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了很大提高,从而促成了咏物诗在齐梁间的繁盛。  相似文献   

12.
南朝文人乐府诗演进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同期的文人徒诗、乐府民歌对照来看,南朝的文人乐府诗有自己的演进轨迹。刘宋是整个南朝文人乐府诗发展的创始时期;南齐文人以"赋题法"制作乐府诗,为文人乐府诗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新路;梁陈时期,文人创作的边塞乐府诗、清商新声乐府诗、七言乐府诗蔚然兴起,取得引人注目的成就。南朝文人乐府诗的创作实绩对唐代各诗体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唐代大诗人元稹的诗歌特色和成就长期以来在“元白”并称中被掩盖或曲解 ,本文论述了元稹的诗歌个性 ,指出元诗的美学趣向重点在于“风致宛然”的艳丽小诗和次韵相酬、属对精工的长篇排律 ;元诗的艺术渊源主要在于杜诗 ,另外还受到齐梁宫体以及诗人李白等的影响 ,从而形成了与白居易词中有异的风格。本文还论述了元稹的诗学批评及其与当时文坛的联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赞”在先秦礼制中是各种礼仪的辅助人员,本义为“助也、明也”。汉代有图画人物以行道德教化的风气,发展出像赞等各种赞体文。画赞始以说明为主,渐变为以赞美为主。汉代和魏晋的画赞基本都是以道德教化为旨归的,诗性并不强。齐梁以后画赞在形式上更加精致化,也开始以抒情为创作目的。唐代的一些画赞不仅生动传神,而且有感兴寄托,已经完全诗化了。宋代各种文体进一步融合,苏轼的画赞打破了文体之间的苑囿,画赞和题画诗难分彼此。虽然后来的画赞极类似题画诗,但并不等于题画诗,我们要尊重古人对文体的划分。  相似文献   

15.
初唐时,一群以“吴中四士”为代表的吴越诗人名扬上京,所作大多为山水诗,在选材、基本表现技巧、艺术风格和审美理想等方面都取法于小谢为代表的齐梁体。吴越山水诗以特有的境界W阔、生机蓬勃的清新诗风影响着诗坛,为盛唐山水诗奠定了优美清新的基调,显示了齐梁山水诗向盛唐山水田园诗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6.
从中国诗歌发展史的角度看,隋代是一个过渡的时期,也是一个取得开创性成就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提出了变革浮靡文风的要求,实现了南北诗风在中国统一后的又一次大融合,继承和发展了齐梁诗歌的传统,促进了律诗的成熟和七言歌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旧体诗就是今人用唐代及其以前的诗歌形式来写的诗。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讲究声律对偶的近体诗滥觞于南北朝的齐、梁时代。至初唐,近体诗的声律趋于成熟、定型和完备。写作旧体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应师承高古学唐诗,但是更要学习唐人既讲声律、又不惟声律的那样一种自由解放的艺术精神。谐或不谐声律,皆以自然随性不刻意为好,切勿因之而束缚了自己的创作灵性,影响了情志的自由表达。  相似文献   

18.
开成年间试诗依“齐梁体格”是文宗本人的政治理想、对开元诗坛革新科举弊端举措的效法以及好古思想等复杂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直接产物。这种押仄韵而不拘平仄粘对、“体格雅丽,意思遐远”之体并非前所未见之“变体”,其最终所要追复的也并非本来意义上的“齐梁体”,而是初盛唐以来祧体齐梁、声律未谐、风格清新典雅的应制和试诗之体。除却文宗个人因素以及试诗一体独特的体制渊源,这一独特体制的出现又是中晚唐诗坛齐梁体“声病”特征集中凸显、唐诗自身体制演进以及唐人对齐梁诗的持续体认尤其是古雅一体的重新发现的共同结果,具有独特的体制与风格内涵。  相似文献   

19.
西晋诗人陆机乐府的女性书写,或代女性立言,于同情之中型塑出贞顺而理性的弃妇形象,或为“冶容”观照,从观赏的角度对女性的容貌、体态进行描摹。由弘扬“女德”到赏悦“女色”,对传统文人的政教理念既有承继,又有疏离,进而影响了齐梁时期的艳情诗创作,有其不容忽视的文学史意义,标示了魏晋南北朝诗歌创作中女性书写及女性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艳体乐府诗是指内容香软、风格艳丽的乐府诗。它的首次兴盛是在梁、陈至初唐时期。到了中晚唐,李贺、张祜、温庭筠、李商隐等人又大力写作艳体乐府诗,使艳体乐府诗复兴。其复兴的原因:一是补写六朝宫廷乐歌,一是模仿六朝乐府诗。中晚唐的艳体乐府诗基本上已不入乐,多是借南朝兴衰之史针贬现实。尽管他们四人都写艳体乐府诗,但在新旧题的运用和表现风格上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