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儒》是《墨子》中的一篇,内容涉及墨家学者对儒者及孔子的评价问题,对研究儒墨关系以及儒墨后期思想的演变有重要意义.然而前辈学者多从儒墨相非的角度去研究《非儒》,对其成篇年代的研究则少之又少.将《非儒》与墨子、《孟子》、《孔丛子·诘墨》三者相比较,然后结合墨家的思想演变,便可考辨出《非儒》的成篇年代.结论是《非儒》成篇大约在孟子之后与秦焚书前的70年之间,可能作于荀子之时或稍后.  相似文献   

2.
《水浒传》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其主流是墨家思想,这主要表现在:《水浒传》中的人际关系与墨子所主张的“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相符合,《水浒传》英雄的“替天行道”主张与墨子的“天志明鬼”思想相符合,而宋江性格的多重性表现出墨子社会思想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3.
《墨子》一书成书年代及作者一直是墨学研究的难题,尤其是《备城门》诸篇更是众说纷纭.吴毓江《墨子校注》曾有很好的考证,但也留下了一些问题,本文即对此作进一步的考证.  相似文献   

4.
经考察,湖北郭店战国楚墓竹简《语丛四》第八、九简:“窃钩者诛,窃邦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义士之所存”为先秦流行语,相关言论于先秦传世文献中十一见,涉及墨、道、杂三家。进言之,此流行语源于墨子,十一篇文献《墨子》占其七,且意蕴丰富,例证多样,涵括道、杂二家及《语丛四》之范围。  相似文献   

5.
《墨子》是先秦时期重要的思想典籍。在文学史上,《墨子》以其突出的逻辑性和语言质朴著称。拟对《墨子》的修辞特点及其英译进行初步比较分析,以期丰富《墨子》的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6.
墨子是春秋战国之际的重要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与军事家 ,其著作为《墨子》。本文尝试对于《墨子》书的各篇章的成书时间和作者进行区分与界定 ;并对《墨子》的研究价值作一探讨与阐发。研究《墨子》对当今的现代化事业具有广泛持久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清华简中有关商汤、伊尹的记载多与《墨子》《吕氏春秋》中有关记载相合。《墨子》与《吕氏春秋》关于商汤、伊尹的记载也有不少相合之处。清华简、《墨子》《吕氏春秋》,它们在称述商汤、伊尹等明君贤臣时应该有相同的原始材料作为依据,这些原始材料可能就是《商书》一类的史书祖本,而清华简《尹至》《尹诰》可能就是其中的两篇。墨子曾献书楚惠王,其所献的书当中应该有被称之为"先王之书"的史书祖本。清华简《汤处于汤丘》《殷高宗问于三寿》表现出了墨家思想的某些特点,这些思想特点当与战国时期楚国的墨者有关,大抵是楚国墨者"说书"之作的遗存。  相似文献   

8.
《墨子》前七篇的作者,今人多倾向于它们是墨家后学所作。本文认为《墨子》前七篇基本为墨子自著,它就是学术史上向来没有落实的所谓"墨经"。这对我们更加准确地认识墨家学派的本来面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先秦文献中“尚书”的表达仅两处。一处在传世文献《墨子·明鬼下》中,此处的“尚书”并非经书名,也非讹误,而是《夏书》的修饰语;“尚”是表尊崇的程度副词,反映了墨子对大禹以及《夏书》的极度推崇。另一处在出土文献帛书《要》中,此处的“尚书”也并非经书名,而是指所有“上古的典籍”;“尚”是表时间语词,为了突出《周易》的特殊地位。因此,“尚书”在先秦文献中均与经书名《尚书》无关。  相似文献   

10.
创作《经上》的目的是什么?《经上》是干什么用的?目前的“课本说”“百科全书说”“哲学体系说”以及“字典说”都不能给出令人满意的回答。通过对道藏本《墨子》的《经上》和《经说上》做新的断句和分段,发现《经上》中藏有《原经》。《原经》正好100字,共20句,每5字一句,易于背诵。这种“《原经》说”还认为:最初版本的《经上》就是由对《原经》中所有的 词逐个进行阐释而形成的。它较好地解释了《经上》的形成原因。这一发现为研究《墨经》提供了新的思路,甚至为理解《墨经》提供了新的线索、新的视角。此外,我们还给出了一份《原经》的现代汉语译文。  相似文献   

11.
墨子是春秋战国之际极为重要的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军事家与军事工程师。墨子的军事思想十分丰富,墨子的“非攻”、“救守”、“出诛”、军事战略、国防战略、国际关系、孙子与墨子军事思想比较研究等军事思想,对现代国防建设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师从儒学的墨子,为顺应时代发展,提出"尚贤使能"之人才标准。《墨子》一书对人才品第多有涉及,而其中"圣人"首当其冲成为治世的最佳人选。通观《墨子》全书,其对圣人的阐述颇多,通过分析其中圣人律己、爱人、任贤等特点,并与儒家在圣人形象、爱人、任贤等方面的异同进行比较,较为全面地梳理《墨子》中的圣人形象,从而发现《墨子》一书...  相似文献   

13.
沈括《守令图》与荣县《守令图》关系探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宋大科学家沈括曾经编绘了一套高水平的全国地图《 守令图》,宋末即已失传,而1964年四川荣县发现的北宋宣和《守令图》碑刻,其底图来源 迄今不详。本文探讨了两者的关系,认为沈括《守令图》的传绘本就是宣和《守令图》的最 早底图,只要将宣和《守令图》作一定处理,一幅失传800年的精品地图可望重现人间!  相似文献   

14.
《墨子》是先秦诸子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书中语言较严谨,是汉语言语法研究中专书研究可利用的宝贵材料之一。助动词是动词内部的一个小类,它有自己特有的语法特征。本文运用穷尽式统计和比较归纳法对《墨子》中的助动词"可"、"可以"进行研究,旨在接近当时的语言客观现实。  相似文献   

15.
《墨子》政治辩证法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是运用“爱民”和“明罚”统治手段实现民众与统治者一致的思想 ;二是下同于上与上同于下相统一的“尚同”思想 ,以及谏臣可以“长生保国”的思想 ;三是“利之中取大 ,害之中取小”的政治决策思想 ;四是“安危治乱 ,在上之发政”、“强必治”等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思想 ;五是“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的政治地位转化的思想。《墨子》政治辩证法思想与“得之下情则治”及“非命”的唯物主义思想倾向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有句成语叫做“班门弄斧”,班,即鲁班(一作鲁般,《墨子》作鲁盤),相传乃春秋末战国初鲁国的巧匠公输般。因为他木工的技艺十分巧妙高超,所以人们一直以“班门弄斧”来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自不量力。多用作贬义,如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郢,指郢人;楚国郢都的巧匠。强颜,犹厚颜,不知羞耻意。有时用“班门弄斧”亦带有自谦意,如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曰:“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相似文献   

17.
墨子的消费观主要体现在《节用》、《节葬》及《非乐》等几篇,这几篇同时也是墨子的治国主张.墨子的节用、节葬、非乐等消费观念虽然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是它批判了贵族统治阶级的穷奢极欲,表现了墨子对下层群众疾苦的关心,也提出了强国富民的建设性思路.在当代,墨子的消费思想对于抵制奢侈浪费之风、倡导艰苦奋斗精神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太平御览》中内容同为"多言何益"的三则载录的比较分析,可推测出至少在宋代《墨子》里,当仍有与之相近或相同的文字存在;所载对话的发问者应为禽滑釐,墨子所作答语末尾应有"唯其言之时也"(或"唯言之时也")一句;对话反映了墨子关于"言"的一些新的、值得重视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墨子在《号令》篇中提出了“五十步一击”、“劝吏民坚守胜围”、“为守备程而署之曰某程”、“募民欲财物粟米以贸易凡器者”、“诸盗守器械,皆断”、“伤甚者令归治病家善举”、“其在莼害,吏与杂訾”和“略视之”的思想,对春秋战国时期会计的贡献在于八个方面:建立储备仓库、建立激励机制、建立规章制度、建立交换制度、建立惩治制度、建立安抚制度、建立簿籍制度、建立检查制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墨子间诂.备城门》等7篇为例,从对王念孙、王引之父子考释的取舍中考察“间诂”的内容与结论,并从中探究相关的考释方法问题。孙诒让引用王注98次,有异议处13例,本文从三个角度分类举例分析,认为“实事求是,无徵不信”是孙诒让与王氏父子共同的考释精神,考释方法也是基本相同的;就本文涉及的诸篇而言,王氏父子与孙诒让的校勘方法又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