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孤岛中二区油藏为目标区块,研制了适合油藏条件的低张力泡沫驱油配方,通过泡沫性能评价、泡沫体系与地层油水界面性能测定及物理模拟试验,研究了低张力泡沫体系的泡沫性能、油水界面性能及泡沫体系在多孔介质中的封堵能力、提高采收率的能力、驱替过程中产出液含水变化及注采压差变化。试验证明,低张力泡沫体系集合了泡沫及活性剂驱油体系的特点,具有强调剖及强洗油的双重作用,泡沫的高视黏度及选择性封堵提高了驱油体系的波及面积,低张力泡沫体系的高界面活性提高了驱油效率,减少了油藏的残余油的存在,使泡沫体系更稳定,注入低张力泡沫体系后,综合采收率提高28%。  相似文献   

2.
我国资本市场泡沫及其度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概述了资本市场泡沫的产生原因和机制 ,指出虚拟资本及其运动是泡沫产生的基础 ,预期是泡沫产生的直接原因 ,货币供给和信用支持决定了虚拟资本向经济泡沫的传导过程。作者以我国证券市场为例 ,运用收入资本化定价法 ,市盈率法和泡沫系数法对我国资本市场泡沫水平进行了度量 ,并就如何控制和削减资本市场泡沫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对研制出的复配稳泡剂泡沫体系,在80℃下开展了高盐对泡沫体系的稳定性和表观粘度影响的研究,并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不含盐、含盐度为7.08×104mg/L和20.30×104mg/L的泡沫的微观结构,试图找到高盐增效性的作用机理;运用HAAKE流变仪研究了高矿化度泡沫体系的粘弹性。实验结果显示:泡沫体系具有高盐增强泡沫体系的稳定性和表观粘度的效应,同时,该泡沫体系还存在一个最佳抗盐度;扫描电镜显示高浓度盐、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之间形成了高强度的复合膜,从而增加了泡沫的稳定性;泡沫体系具有很好的粘弹性。首次对泡沫体系的高盐增效性进行了研究,丰富了泡沫体系的理论,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介绍了经济增长中的泡沫和东南亚房地产中的泡沫问题后 ,说明了房地产泡沫的形成机制 ,最后引用资产的泡沫和外币借款来解释东南亚地区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机制  相似文献   

5.
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泡沫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是泡沫经济,包括房地产市场泡沫,金融资产泡沫,信贷与消费泡沫以及美元泡沫。比较美国次贷危机与1990年代的日本金融危机,发现二者有很多共性,比如房地产和金融泡沫、宽松的货币政策、爆发的突然性等。对我国经济的启示:防止流动性过剩;化解房地产泡沫;对金融危机的预警和救助。  相似文献   

6.
钢铁行业上市公司内在价值与股价泡沫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剩余收益模型测算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股票内在价值与股价泡沫,并根据美国股票市场泡沫分析结果,引入衡量股市泡沫性质的标准。发现2007年上半年,绝大部分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的股价运行于价值低估与正常泡沫区间。由此可见可以推断2007年上半年股市存在严重泡沫的观点是不准确的,并指出出政府不宜用股价指数与市盈率来判断股市泡沫。   相似文献   

7.
房地产泡沫的成因及防范措施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又是经济泡沫的主要载体之一。房地产泡沫一旦破灭,将会导致国民经济运行困境或危机,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危害。因此,对房地产泡沫的成因及防范措施进行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房地产泡沫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过度投机、地价飞涨;另外,心理预期、非理性扩张、政策导向、结构性矛盾等因素则间接促进了泡沫的形成。一般来说,适度的泡沫,对于活跃经济,促进竞争,推动房地产业的发展是有利的。但是,当泡沫过多、过度膨胀,则会造成虚假繁荣,泡沫一旦破灭,必然引发泡沫经济。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预控措施,对房地产泡沫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8.
中国证券市场泡沫测度及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券市场上的资产价格泡沫一直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以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每股收益作为股市内在价值,从波动性角度提出用泡沫测度方法来测度中国证券市场的股市泡沫程度,以此实证检验并分析中国股市从1996年末至2008年末各波动周期股市泡沫的波动性特征和泡沫程度,进而运用信息反馈和博弈理论探讨股市泡沫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9.
我国股市泡沫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股市泡沫是股票价格持续上涨导致其市场价格高于基础价值的经济现象。本文通过使用自回归方法、单位根方法检验了我国股票市场泡沫的水平与性质。检验结果表明:我国股票市场长期存在泡沫,泡沫水平在近两年虽然有所下降,但依然较高;泡沫水平通常随着股价指数的上涨而上升。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我国小麦期货市场是否存在价格泡沫,采用超常易变性方差分析和三分法,以强筋小麦期货市场的历史数据为样本,对我国小麦期货的泡沫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小麦期货市场长期内不存在价格泡沫,短期内存在,并且近几年我国小麦期货市场的价格泡沫度呈逐渐降低趋势。同时依据价格泡沫的发展阶段划分了不同性质小麦期货价格泡沫的区间。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全球金融危机的特殊经济背景和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发展的情况,目前我国股票市场的运行急需稳定。而设立股市平准基金入市操作是稳定股市的较好举措。当前情况下,股市平准基金需要先行“入市”,做到取之于股市,用之于股市,为股市稳定和发展服务。操作中确定合适的规模极为关键,国家的财政收入可作为基金来源的首选。平准基金的组织体系应当科学、合理并应当践行相应的操作机制以及退出机制,待时机成熟,可考虑进行相应立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A、B股市场相关性与协整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相关、协整和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中国AB股市场之间的相关性与协整性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期找出股市间价格波动的运行规律。结果表明,B股市场对境内投资者开放后,沪深两市A股与B股之间开始存在协整关系,并且沪市的A股市场是先于B股市场的,而深市AB股市场之间不存在先导性。研究结果为判断和分析中国股票市场的基本特征和投资者行为,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信息含量表示会计盈余与股票回报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事件研究法检验1995—2000年间中国A、B股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结果发现中国A、B股市间盈余数字的信息含量存在很大差异,其中B股市场明显高于A股市场。我们认为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在于我国股市的“硬分割”阻碍了投资者对信息的传递、评价和反应,进而导致A、B股市场出现“软分割”现象。  相似文献   

14.
浅析我国股票市场寻租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票市场在我国已发展十个年头了 ,但股票市场本身所应具有的自我扩张功能、自我选择功能、自我激励功能和自我约束功能在我国或者还没有建立起来 ,或者还很不完备 ,导致我国股票市场蕴含大量租金 ,存在较多的寻租现象 ,使我国股市还不能有效地担负起资源配置任务。本文以寻租理论为理论依据 ,对我国股市中股票发行、股权结构、股票交易、市场监管等方面出现的寻租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基于跳跃扩散模型的中国股市和期市风险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006—2007年我国股市大盘股和股指期货标的指数的高频价格数据,建立了基于跳跃扩散的股票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的事件风险模型,分析了我国股票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我国大盘股和作为股指期货标的的沪深300指数既存在同时的跳跃溢出效应,也存在我国大盘股领先沪深300指数5分钟的跳跃溢出效应,表明我国股市和期市存在极强的风险关联性,进一步为我国股市和期市跨市场监管的机制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对会计信息在股票价格形成中的作用的相关理论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利用2005年前在沪市上市的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实证分析了会计信息对沪市股票价格的影响。结果发现除每股收益外,其他财务指标对沪市股票价格的形成缺乏解释力,这与我国股票市场信息传递低效和投资者行为不规范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7.
我国股市和房市的收益率都存在明显的GARCH效应,相比股市,房市的投资者更加厌恶风险。在样本期内,无论是房市,还是股市,利好消息对市场波动的影响,均要大于利空消息对市场波动的影响。换言之,我国的房市和股市都不存在明显的杠杆效应。房市和股市之间的波动也存在溢出效应,而且是单向的,即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将引起股票市场的波动。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股市在长期发展过程所形成“蓝筹股市场”的路径依赖对新技术革命的影响 ,得出了股票市场投资者蓝筹股投资心理行为路径依赖 ,导致了股票市场对创新技术具有逆向选择效应 ,股票市场利于蓝筹股价值发现的交易制度路径依赖导致“团队创新”激励不足的结论 ;而且由于股票市场总市值占GDP比例越来越高 ,因而在现有股票市场内部建立相对独立的风险资本市场将是不明智的  相似文献   

19.
股市的金融压抑必定需要通过国有股转为流通股解除,转为流通股实质上相当于修改金融契约,这是中国股市当前最大的系统性风险.在股市自由化过程中国家应注意协调与平衡利益关系,通过建立国有股准流通市场,树立股民的制度转轨预期,消除由计划股市向市场股市转轨的制度性风险,实现股市制度的平稳转轨.  相似文献   

20.
采用随机游走模型,对深市股票价格波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深市股票价格波动服从随机游走,市场弱有效;虽外部冲击对股市的影响会逐渐消散,但其影响是持久的,且存在"杠杆效应";自开市以来,股价波动不存在断点。对比前人研究,本研究认为,这恰恰反映了股价的长期波动与短期波动间的关系。即,长期中,股市作为现货市场的一种反映,遵循价值规律;而短期内,由于政策的变动,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和投资者的跟风、从众等心理,股市频繁剧烈震荡,偏离其长期趋势。由此,政府应进一步规范市场运作,促进信息流通,保持股市政策的稳健性;研究者进行股市分析时,也须先排除分析时段前外部冲击的持续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