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问依、王皓叟《后村千家诗校注》(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是一本颇得好评的书,然也偶有注误者.如卷十六《宫室门·寺》类,有阙名诗人《寺》一首,诗云: 翠岭香台出半天,万家烟树暗晴川. 诸僧近住不相识,坐听微钟记往年. 注:“晴川:阁名,在今湖北汉阳.”  相似文献   

2.
七律·书怀     
碧云黄叶满晴川,创业功勋垂千古,誓为九有除豺虎,歌颂英明新领袖,痛哭导师又一年。陶甄思泽溢八涎。高举红旗永向前。秉承遗训着先鞭。七律·书怀@牛庸懋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小说无论在作者还是传播方面都有其特色,万晴川教授的专著《命相·谶应·占卜与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城,开拓了崭新的研究视野,对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小说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以及认识中国古代小说的民族特色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同时,对当前反对封建迷信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武汉三中是市重点中学,建于1905年,初名晴川书院。占地2.91m2,绿化率95%。有教学班30个,实验室9间,活动室11间,还有风雨型运动场和现代化体育馆。按一类标准配备教学仪器,按“市标”配齐了电教器材。该校有一支严谨求实、抓纲务本、精益求精的师资队伍。有教师123人,  相似文献   

5.
刘勰《文心雕龙》全书中直接论述陆机的文字 ,达二十则之多 (《隐秀》篇补文一则未计 ) ,在其所论到的163位作家中 ,堪称首屈一指 ,可见其对陆机的高度重视。二十则中 ,有对陆机《文赋》的评价 ,有对陆机才气的评说 ,有对陆机文学渊源的窥测 ,有对陆机用事、制韵得失的评判 ,而更多的是对陆机作品风格的具体评论。通过对刘勰论陆机的研究 ,不仅有助于了解陆机这一号为“太康之英”的著名作家 ,而且还可以窥见刘勰所持的文艺批评标准  相似文献   

6.
前人对陆机诗歌有情还是无情的争议,以及对陆机诗歌的抬高和贬低,都与他诗歌中的士族意识密切相关。士族意识的形成是魏晋文学史上的重要现象之一,陆机诗歌中的士族意识标志着中国诗史上士族意识的成熟。陆机诗歌对中国诗史的最大贡献就在于他第一次深刻地表现了士族意识。陆机诗歌中的士族意识主要表现在家族情结、乡曲之思、功名意识等方面。陆机诗歌展现了一个士族文人的心路历程,展现了他的自负、冲突、忧思、孤独。较之于建安诗人,陆机诗歌的确缺乏刚健的风骨,但较之于六朝时代盛行的玄言诗和宫体诗,陆机表现士族意识的诗歌毕竟言之有物,言之有情,既有一定的力,也有一定的气。  相似文献   

7.
清初儒者对于朱子学有“尊朱”、“辟朱”、“述朱”三种不同态度,分别以陆陇其、颜元和陆世仪为代表。由于学术观念和价值立场的差异,陆陇其和颜元对陆世仪的评价存在着“褒中有贬”或“先扬后抑”的矛盾现象。从“以陆释陆”的内在视角出发,不难发现陆世仪具有学术态度之包容性、思想宗旨之圆融性、道德践履之笃实性的典型特征,可谓是当之无愧的清初朱子学第一人。  相似文献   

8.
自然界里,不同地区、不同季节有各种不同的风,但风都是空气流动形成的。在沿海的地方,白天有海风,晚上有陆风。这是因为太阳照在地球上。向天陆地上的气温比海面上高,陆  相似文献   

9.
梁伯钧 《源流》2020,(1):20-23
这是一块红色的热土,这是一块发展的沃土。站在三河坝笔枝尾山顶,三江交汇的场景将人们的思绪引回92年前。三千将士在三河坝浴血鏖战的事迹仍在激励着后人。"这里是1927年10月4日,二十五师七十五团第三营营长蔡晴川及全营官兵最后阻击敌人的战场。  相似文献   

10.
陆象山的陆氏家族出身豪门,是唐昭宗时宰相陆希声的后裔。当陆氏六世祖陆德迁因避五代末战乱举家迁到临川青田村时,家道已经中落,但却始终保持了书香门第。象山先生六兄弟都是很有学问的人。陆象山并非是唯心主义哲学家,《心学》是启示人们理解“宇宙”的学说。作《荆国王文公祠堂记》为王安石辩诬,知荆门军政绩斐然。  相似文献   

11.
一名女子因为感情不顺,独自一人从武汉晴川桥下汉阳南岸嘴江滩处向汉江内走去。事发时,附近两名游玩的武汉长江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见状,迅速脱掉外衣和鞋子跳入江中。游到江中后,江水很急,该救人大学生称,只能用左手臂死死把她的脖子夹住,如果不用这个办法,他也会被拖入水下。  相似文献   

12.
李绂是清代康雍乾时期的儒臣,除一生致力于政治外,于传统学术亦用功较深,著有《穆堂初稿》、《穆堂别稿》、《陆子学谱》、《陆子年谱》、《朱子晚年全论》、《朱子不惑录》、《阳明学录》等书,学术事功双峰并峙。尤其是在陆王学术方面,颇有见地。钱穆先生曾评价李绂说“以有清一代陆王学者第一重镇推之,当无愧也”。为陆王学术争正统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作为著名的社会学家和"三农"问题专家,陆学艺在长期深入社会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创立了具有鲜明特点的社会学理论.陆学艺社会学理论的主要特点可以归纳为接地气、敢担当、讲真话、有创见4个方面,这也是陆学艺学术品格和高尚精神的重要体现.对于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社会学体系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陆象山是南宋时著名教育家。他建构了独具特色的哲学、教育思想体系,其道德人格教育观则是他教育思想体系中一大突出的内容和灿烂的闪光点。一、“学有本末”、辨志明心,旗帜鲜明地摆正“尊德性”与“道问学”两者关系。陆象山认为,教育应有本有末。所谓“本”,即尊德性、教为人;所谓“末”,即“道问学”,传知识。如何体现有本有末,陆象山认为应‘洗立乎其大者”,即建立大根本──—辨志、明心,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陆象山认为,“学者之志不可不辨”。做人首先要辨志明心,建立好大根本。只有认清人生目的,才能朝正确方向发…  相似文献   

15.
陆亘墓志记载中晚唐时期中上层官吏陆亘生平事迹,兼涉妻族侯氏、母族归氏等。陆亘五任州郡刺史,晚年又三任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吏治有声。有关文献记载十分简略,且有误。此志可补纠文献之阙误。陆亘的官品人格也颇具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陆机生平三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对于陆机生平及著作系年的研究,据笔者目前收集到的,有刘汝霖《汉晋学术编年》、朱东润先生《陆机年表》、姜亮夫先生《陆平原年谱》,以及日本学者高桥和巳先生《陆机的生平及其文学》。几家之说既有岐异,亦有都未注意到的、尚需辨正的部份。而在近来的研究中,主要兴趣又集中在《文赋》的创作时间上。考证陆机的生平行迹,不仅对于认识他的文学思想发展脉络是重要的,而且,弄清楚一个有重大影响的作家的文学活  相似文献   

17.
崔颢之于黄鹤楼,无疑是一个文化符号。这归功于那首为人称道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赋比兴?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之后,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在黄鹤楼上空。  相似文献   

18.
(一) 2005年春天,陆小北对陆小猫说,我喜欢上一个男人,他不是单限皮,皮肤也不黑,不过他人品好。我喜欢他的人品。陆小猫歪着脖子看着陆小北,一声不吭。陆小北笑嘻嘻的说,喂,你是不是吃醋啦。陆小猫扭转了头,脚步轻轻的在地上走来走去,走的无聊时,在墙脚趴了下去,发出一声懒洋洋的呜咽,喵。陆小猫是一只猫。陆小北对陆小猫说,这个名字取得多好,一听就知道你是一只猫。  相似文献   

19.
朱陆之辩有三层不同含义。对它们的区别的忽视,尤其是对陆九渊学说与包括陆氏门人之学在内的陆学之间区别的忽视,导致朱烹对陆九渊的误解,进而影响到陈来先生对他们哲学主要分歧的判断。对陆九渊学说的分析表明,朱陆对立的根源在于陆九训学说中的“狂者胸次”。朱陆之辩中(尤其是朱陆无极之辞中)双方的表现,则表明他们所追求的道德理念的完满性在伦理实践中的可操作性不佳。  相似文献   

20.
《云溪友议》中"陆参军"向来无解。唐代参军戏起初为表演陆象先的参军的行为,"陆参军"即谓陆象先的参军,所以又叫"弄陆参军"。晚唐五代,参军戏演变为主仆戏,"参军"一词也就由故事中的人物名转变为角色名。"苍鹘"则意谓"回鹘仆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