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马克思宗教理论蕴含着丰富的宗教社会学资源。马克思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宗教现象的前提基础,实现了世俗化理论的创造性变革,他不仅阐明后来体现在宗教社会学理论中的一般原理,而且清晰地揭示出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将“人的宗教”深化为“实践的宗教”。马克思着重论述了宗教世俗化的种种表现,并对宗教消亡问题作出了符合社会发展现实的评论。  相似文献   

2.
宗教社会学范式及理论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后,宗教社会学领域出现了新的理论范式。新范式是理解美国宗教的框架,旧范式则来源于欧洲的宗教传统。新范式的内容包括理性选择理论、似真性理论和仪式理论。目前,新范式开始运用于中国、印度等国家的宗教研究,似乎要成为普世性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3.
长久以来,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亲和性所生成的“韦伯命题”是韦伯宗教社会学的一个理论聚焦点,命题的生成是马克斯·韦伯与家庭、同时代学者及所处社会等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这一复杂交错的影响背后尤为体现了马克斯·韦伯长期以来有关“宗教-社会”的思考。在宗教社会学视野下,“韦伯命题”的生成亦使韦伯宗教社会学研究范式得以有迹可循,同时该命题促成的宗教社会学研究范式也为我国现阶段宗教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4.
马克斯·韦伯与艾米尔·迪尔凯姆是宗教社会学的两位主要奠基人.基于不同的研究旨趣和研究方法,他们在宗教社会学研究中的一般的研究方法与准则,宗教的社会学界定,宗教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宗教世俗化及他们各自对宗教研究的学术态度与客观结果等方面有各自的理论与见解,表现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相似文献   

5.
文章系统回顾了中国民间宗教研究中的社会学与人类学传统,并提出了未来民间宗教在社会学领域内的三个发展方向。具体而言,将人类学的民间宗教研究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并分别探讨了其特征。之后,阐释了杨庆堃及其后的宗教社会学者们对于社区性民间宗教的分析。最后从民间宗教概念的扩展、民间宗教与主流社会学理论的结合以及民间宗教的跨地区跨文化研究三个方面论述了未来中国民间宗教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宗教世俗化是宗教适应社会的必然选择,宗教社会服务是宗教世俗化的表现形式。宗教参与养老是转型社会时期宗教顺应社会责任主体多元化的趋势,在养老领域开展社会服务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宗教世俗化脱下了宗教的神秘面纱,拉近了宗教与人之间的距离,成为宗教参与养老的基础;另一方面,宗教参与养老的实践活动又在宗教社会服务范围、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等方面促进了宗教世俗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宗教的"科学研究范式",是近一、二十年以来兴起于美国并为世界宗教学界所瞩目的新的研究范式.该范式由一整套容纳了不同理论立场的技术与方法体系所组成,其特点是从实证出发,运用分析与归纳的方法解释宗教现象以及宗教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目前,我国学界对宗教的研究大多还在沿用旧有的"人文研究范式",虽然近年来不乏有学者尝试新范式的研究,但成果相对甚少.本文尝试运用该范式的宗教市场及相关理论验证和解释个案研究的共性问题,同时,通过对中国两个"信众群体" "信教行为"的比较研究,提出了"委身强度的相关性理论" 研究,尝试与大样本量研究所形成的"宗教科学研究范式"理论对话,探讨和反思这种研究范式对中国宗教研究的有效性及个案研究与普遍性探求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丹阳市居民宗教信仰状况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分析模型检验了宗教三色市场理论的两个前提假设,即宗教管制不会总体上减少宗教信仰和行为、世俗化不会改变宗教需求,结果发现,两个前提假设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9.
过去30年来,美国的宗教社会学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大变化。在此之前,世俗化理论是有关宗教问题的唯一标准答案,即认为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宗教必然会随之衰落,即使它不消亡,其社会影响也必然会消弱,变成个人的私下信仰,或者成为隐而不显的信仰。种种世俗化理论是启蒙运动以来思想界的认知主流,影响弥远。但是,社会发展现实却与这个标准答案相背离,在20世纪后期,无论是在美国还是世界上其他很多地方,宗教不仅继续兴盛,  相似文献   

10.
如何妥善处理宗教关系,不但是中国执政党和政府目前关注的重大问题,而且是国内外宗教学界的前沿课题。本文基于考察国内外的四种新近理论倾向,即宗教市场论、宗教生态论、宗教兼容论和宗教实践论,提出了宗教关系积极引导论,以期探索一条更契合宗教关系的中国国情的理论与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11.
自古以来,基于神启现象的民间信仰在中国基层广泛存在,但在理论意义上,却通常被中国宗教研究者所忽视。而且,吊诡的是,诸多西方主流宗教都源自神启,宗教市场理论也对其进行了社会科学的分析。这为跨文化信仰比较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为了充分说明神启现象的理论意义,本文将首先引入宗教市场理论对神启现象的具体分析,辨析与指明既有理论中的隐含假设及其可能的拓展方向。并通过展示“借身人”信仰的微型民族志,从信仰的发生学与动力学等方面,详细呈现不同于西方神启现象的信仰逻辑。最后,在排他性与包容性的比较视野下试图讨论两类信仰的差异,并进一步拓展既有的宗教理论。  相似文献   

12.
论“宗教经验”的概念、核心和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宗教的四要素(宗教观念、宗教经验、宗教行为、宗教体制)中,“宗教经验”是其结构性要素之一,是人们对宗教整体的感知和评价,包括感觉、知觉、印象、表象、感受、情绪和信仰等。文章认为“宗教体验”是“宗教经验”的核心部分。“宗教体验”的实质是人类追寻终极价值时产生的“意义感受”,与审美体验一样具有日常经验中断、形象性和强烈的情感性三大特征。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创建现代化文明监狱的背景下,有必要引进多种有价值的改造手段。宗教教诲因其蕴含的丰富改造资源和独特的改造视角,亟须得到挖掘。为弥补宗教积极因素在罪犯改造实务和理论上的空白,要以中西方宗教教诲历史演变的比较为视角,发掘我国近现代监狱存在的宗教教诲传统,并在了解西方监狱宗教教诲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将宗教教诲纳入到监狱管理制度中。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运用经济学分析宗教转型问题成为学界热点,学者们亦积极探索宗教市场论的中国化道路。中国素有礼莫重于丧一说,丧葬仪式展现了宗教信仰与日常生活的微妙联系,该文重点考察民国至今福建省仙游县鲤城镇的民间丧葬文化,通过口述访谈、田野调查和文献解读,展现代表外来宗教的基督教与代表本土宗教的三一教间的竞争与合作,简述不同信仰导致的仪式与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5.
试析宗教对体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和综合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宗教对体育形成和发展的影响.笔者认为,不同的宗教观点、宗教变革和宗教间的相互渗透对体育产生不同的影响;宗教冲突背离了体育的宗旨,对体育起着严重的阻碍作用.宗教仍将在今后较长的时间内对体育的发展起阻碍作用,但最终会随社会进步而消失.  相似文献   

16.
狂欢节是欧洲宗教节日的一部分,在《圣经》中有所记载。从古希腊和中世纪的宗教活动,可看出狂欢节起源的宗教意义;巴赫金本人的世界观具有宗教性,由狂欢节衍生的狂欢理论起源于宗教仪式,如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庆祭仪式。在狂欢理论萌芽、产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中,始终受到中世纪宗教环境的束缚,洋溢着浓厚的宗教色彩。狂欢理论的思想渊源、叙事方法、表现内容、精神诉求,都可以找到宗教仪式的影子,所以狂欢节自始至终都不仅仅是一种纯娱乐的活动,而是城邦政治生活和宗教生活的一部分,狂欢理论也是西方古希腊、中世纪宗教哲学的衍生物,只不过是在当代由于时代和社会的原因,日益淡化了隐含其间的宗教色彩。  相似文献   

17.
宗教伦理是宗教学与伦理学之间的一个边缘交叉研究对象,但有人认为,“宗教无道德”,本文从宗教、伦理的本义及人的神性与人性来讨论宗教伦理与世俗道德之间的辩证互动关系,认为宗教伦理是我们当今进行现代世俗道德建构时必须加以活化的一个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8.
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宗教观是"关于宗教、宗教问题以及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宗教问题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原则的总和",是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在中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新发展。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宗教观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新境界,把对宗教和宗教问题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对世界宗教问题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形成了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宗教问题的理论和政策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相似文献   

19.
宗教问题是构成藏区主要问题的组成部分,宗教文化是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宗教信仰仍然是大多数藏族人的精神依托,藏传佛教对藏区的影响仍将长期存在。藏传佛教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教职人员应当成为优秀宗教文化的继承人和传播者,爱国爱教,维护祖国统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组织对每个公民最基本的政治要求,也是每个公民最基本的责任与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