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Grice的交际合作原则、会话含义理论和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 ,本文结合一些言语实例 ,尝试分析话语的理解过程。强调在实际言语交际及进行语用推理时要注意寻找并理解话语中的隐含意义 ;注意交际对方的明示手段 ,寻找关联 ,从而正确理解话语促进言语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2.
刻意含混话语理解的认知语用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尝试互补性地使用心理空间理论和关联理论来探讨刻意含混话语的认知理解过程。心理空间理论能有效地展示刻意含混含有的语用用意的构建过程,而关联理论可为刻意含混表达的语用用意提供最佳关联解释。听话人通过语用推理,可较好地理解刻意含混话语的交际意图,使交际更加顺畅地进行。  相似文献   

3.
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一个认知推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听话者用以理解话语的唯一标准就是关联性。本文试图阐述关联理论关于语言交际中的明示———推理模式,探讨关联理论的语用推理模式的哲学基础,并指出该模式对以往语用推理模式的继承和发展及其本身存在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4.
语用推理与话语理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为指导,探讨了语用推理在话语理解的两个阶段——对明示意义的理解和对隐含意义的理解中的作用。在解读明示意义的过程中,语用推理的作用主要表现为识别歧义,收窄和拓宽概念编码的意义。在明示意义的基础上,听话人借助语用推理机制推导出话语的隐含前提和隐含结论,从而理解说话人的话语意图,完成语言交际。  相似文献   

5.
词语常常带有语用松散性,交际者理解话语时会出现词语的意义伸缩。话语的理解是一个语用充实的过程,交际者理解话语时需要通过恰当的语用充实才能获得最佳关联意义。言语幽默是基于话语语境意义与最佳关联意义之间强烈的反差而产生的。在话语的理解过程中,交际双方对特定词语进行不恰当的语用充实或没有进行语用充实,都可能使其中一方对话语的...  相似文献   

6.
听是人类获得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其语言交际能力的中心环节。对人类交际的关联理论进行探讨,并结合话语交际实践,提出语言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是必须依靠推理来进行的新的语用学观念。而听力理解的目的就是从话语所提供的语境中进行语用推理,力求语境效果,寻求最佳关联。在此基础上,对关联理论在听力理解中的运用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7.
语用照应是话语理解过程中最常见的语言现象之一。通过问卷调查,证实了在汉语言语交际中,听话者的认知推理能力对话语理解的全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用照应过程对语境假设、语境构建乃至整个交际话语的理解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性和制约性。关联理论对这一过程有很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8.
关联理论从认知角度出发,以关联原则和最佳关联假设为语用推理基础,将交际定义为明示—推理行为,真实地反映人们的语言能力,深刻揭示出言语行为的理解过程和心理机制,为日常交际活动中的会话含义提供了多视角的理解途径。  相似文献   

9.
话语标记语是一种明示语言标记,在语言交际活动中,契关话语的生成和理解。话语标记语没有逻辑属性,编码的是程序信息,不涉及话语概念表征的内容,但对处理话语的命题意义起语用制约作用。文章依据关联理论,从认知推理的角度探讨了话语标记语and在自然语言交际中丰富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0.
英语语言交际中语用模糊的元语用意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语言交际中,语用模糊是一种特殊的意图性较强的语言现象和语言策略。语用模糊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说话人的元语用意识。元语用意识对语言选择的指导和调控作用会以不同的语言形式表现并在语用层面上留下"语言痕迹",即实现语用模糊的元语用标示,如词义模糊、一词多义、模糊限定语、句子歧义、语义命题矛盾、特定修辞格等;而通过非规约性会话含义和间接言语行为形式表达的语句模糊则没有任何语言标志,只能通过语境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