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对元杂剧《西厢记》作者王实甫 (名德信 )的籍贯 ,历来学者大都持元钟嗣成所著《录鬼簿》中“王实甫大都人”之说。大都在元代覆盖面很广 ,不能确切地说是大都城抑或它管辖内的一个什么地方。 1953年孙楷第先生在其著《元曲家考略》中提出王实甫籍贯定兴说。我们提出王实甫居家  相似文献   

2.
张人和教授的《西厢记论证》已于1995年8月由东北师大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继《集评校注西厢记》之后的又一部力作。这本学术专著对《西厢记》诞生以来的研究成果作了高度的概括总结,同时也是作者几十年来刻苦钻研《西厢记》所取得的成果的结晶。此书既有可读性,又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在《西厢记》研究中有新的开拓,解决了一些前人未能解决的问题。全书共十个部分,主要围绕着作者、体制、版本、影响、续书、评论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论述、缜密的考证和辨析。 关于《西厢记》的作者问题,历来分歧很大,大致有四种说法:王实甫作、关汉卿作、关作王续、王作关续。1960年前后,国内学术界曾就作者问题展开过一场争论。当时王季思教授曾在《光明日报》的“文学遗产”专刊上发表文章,认为《西厢记》五本都应是王实甫的手笔。张人和教授在《西厢记论证》中详细考察了四种说法的原委,以确凿的材料再次肯定《西厢记》应归之于王实甫所作。 张人和教授对《西厢记》的体制和版本问题曾写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文学的表现手法、创作风格、思想内涵、社会功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具体来讲,它主要有以下六种涵义:(一)有所承举日兴;(二)托事于物曰兴;(三)取义曰兴;(四)触物起情,节取托意曰兴;(五)文已尽而意有余曰兴;(六)言之有物曰兴。  相似文献   

4.
郭在贻师《楚辞解诂续》一文(刊中华书局《文史》第十四辑)谈到:《离骚》“索藑茅以筳篿兮,命灵氛为余占之。曰两美其必合兮,孰信脩而慕之”?其中“命灵氛为余占之”与“孰信脩而慕之”二句当为韵,而“占”、“慕”二字实不相叶,于是此二韵乃成为注家聚讼之点。文中特征引了各家主要说法,并提出了自己的新解。  相似文献   

5.
荣辱观念古来有之,古代思想家历来十分重视荣辱观念。先秦诸子的“四维”(礼、义、廉、耻)与“五德”(仁、义、礼、智、信),就是中华传统“知荣明耻”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人物关系名词 +时量 /动量”结构。 (一 )人物关系名词的基本语义特点和关系类型 ;(二 )时量、动量短语的特点 ;(三 )人物关系名词名词与时量、动量短语的组合 ;(四 )“人物关系名词 +时量动量短语”结构的语法分布  相似文献   

7.
有的同志认为: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其理由:(一)“它遵循的原则仍然是商品等价物的交换中也通行的同一原则”;(二)“这种平等权利,仍然是资产阶级平等权利遗留的残余”;(三)按劳分配所得的个人消费品,“从实质上说是旧的私有制的一个尾巴”;(四)“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狭隘观点,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这些观点,都是值得商榷的。我认为,弄清楚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的性质,对于完整地、准确  相似文献   

8.
王船山有关历史著作共五种,即《永历实录》、《大行录》、《莲峰志》、《读通鉴论》、《宋论》等。其有关史论部分,详见于他晚年著作的《读通鉴论》及《宋论》,也散见于他的治经、说子、论政、杂文、随笔诸作。因此,他的学术成就,不仅在哲学方而自成其体系,文学方面有其独到的见解,而且在史学方面亦有卓越的创见,为中国史学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本文仅就他的史学方法方面进行一些探索。 他在《读通鉴沦》的卷末写了《叙论》四篇,说明他写书的主旨,即(一)反对旧史的正统说;(二)说明史论的原则;(三)反对过去史新变论之二弊,即浅中无当之失和纤曲委琐之说;(四)申述古今治道之变通,赞美《资治通鉴》一书的命名,说明史论的意义。约而言之,其义有四:即(一)确立经世致用的目的;(二)坚持历史主义的态度;(三)抱定实事求是的作风;(四)“言”、“事”、“义”相结合。这四种原则,一反从前的空疏而为实用,主观冥想而为客观实证,是明、清之际城市经济发展在王船山学术思想上的反映。不仅如此,他还进一步分别贯串在读史、论史、订史和撰史等各个方而,提供一套完密的史学方法体系,尤其值得我们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9.
李先焜先生在语言逻辑研究方面的主要学术观点有四个:(一)逻辑的研究对象是语言;(二)语言逻辑就是自然语言的指号学;(三)定义是明确词义的逻辑方法;(四)修辞具有重要的逻辑功能。李先生的这些学术观点具有创见性,对推动我国语言逻辑研究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氧化二氢     
美国一中学生写了一篇文章,呼吁人们签署一项请愿书,要求对“一氧化二氢”化合物进行严格控制甚至完全予以废除。理由是:(1)它有可能引发过多出汗和呕吐;(2)它是酸雨的主要成分;(3)处在气体状态,可能引起严重的灼伤;(4)发生事故时吸入也有可能致命;(5)它是腐蚀的成因;(6)它会使  相似文献   

11.
“信”字为古汉语中的常用字,它在古籍中不仅使用频率很高而且意义几经滋衍,义项很多,现仅就其中“使者”、“书信”二义的缘起时间问题谈一点粗浅看法.一、关于“信”字“使者”义的缘起时间王力先生认为:“到了中古时期(大约在第五世纪以前),‘信’  相似文献   

12.
当前高校大合并所面临的人事纠纷 ,主要源于以下几组矛盾 :(一 )整体与局部 ;(二 )组织与个人 ;(三 )重点与一般 ;(四 )中心与边缘。按照管理学的原则 ,应特别重视采取这样几个对策 :(一 )思想武装 ;(二 )利益兼顾 ;(三 )注重协调 ;(四 )以人为本。但从目前情形来看 ,有不少合并后的高校对此解决得不太理想。因此 ,务必予以高度的重视 ,并把它落实到人事管理工作中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作者的“最近德国哲学中的实在主义”一文的一节,全文分(一)心灵哲学;(二)生命哲学;(三)存在哲学;(四)最近的实在主义。下一期我们还将介绍本文的第三节,论存在哲学一篇。西尼德在西德波恩大学任教,著有《识与知》(1949)等书。  相似文献   

14.
张志公先生主编的电大《汉语》(中册)“组合”一章,实为全书重点之所在。书中细目虽明,然内容丰繁。今就其要领试列图示并论其要旨于下,以祈示正。(见左图) 左图示即为“组合”问题之要点。下面分述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恰当地使用古语词 ,可以取得“文约而事丰”的表达效果。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 ,古语词误用的情况并不鲜见。究其原因主要有四 :(一 )惑于读音 ;(二 )昧于古义 ;(三 )不明语法 ;(四 )未及全篇。因此 ,在使用古语词时 ,透彻地理解词义 ,是防止古语词误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元代大戏剧家王实甫的《西厢记》,不仅是我国戏剧史坛上一株馥郁的奇葩,也是世界戏剧史坛上一株芳香的名花。有不少的同志认为这部古典名剧的第五本写得是失败的或基本上失败的,因为它竟将张、崔的恋爱故事以“大团园”收尾,表现了作者的“庸俗性和妥协性”(张铨锡:《试论王实甫的〈西厢记〉》,见《新建设》1965年3月号)。也有的同志进而  相似文献   

17.
《民报》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著名刊物,是同盟会机关报,它积极鼓吹三民主义,同资产阶级改良派进行激烈的论战,传播新思想、新理论,在中国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产生广泛影响,为推翻清王朝作了思想和舆论的准备。本文试图通过对《民报》办刊特色的研究,探索出《民报》取得“轰动效应”的内在原因。本文以为《民报》的特色有5个方面:(一)理论宣传旗帜鲜明;(二)兼容并蓄,生动活泼;(三)编撰队伍阵容整齐;(四)版面增刊匠心独运;(五)务实文体,刻意求新。  相似文献   

18.
切实加强党的信仰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视和加强党的信仰建设 ,事关我们党的前途和命运。我们党的现实信仰状况有喜也有忧。根据信仰本身的特性 ,加强党的信仰建设 ,一是要从信仰的认知性和科学信仰的真理性出发 ,加强全党的理论学习和理论研究 ;二是要从科学信仰的现实性出发 ,注重解决“四信”中后面的“三信”(即信念、信心、信任 )进而确立第一个“信”(信仰 ) ;三是要从信仰的具象性出发 ,加强信仰教育的“实化”和“物化”。  相似文献   

19.
“六书”是分析汉字造字结构的基本方法,也是分析汉字结构的造字理论。对“六书”的解说,有清以来,一般以许慎的解说为基础,采用班固叙“六书”之次序:(一)象形;(二)指事,(三)会意;(四)形声;(五)转注;(六)假借。“六书”不是从一个共同的角度,而是从不同的角度对汉字进行的观察和分析。这样,对许慎的“六书”解说,到底如何理解?至今仍见仁见智,拙文仅就有关“六书”解说中的几个问题,作以下的思考。 (一)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辨析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都是早期的汉字,按许慎的归类,都属于“文”的范畴;其标帜:“依类象形(许慎《说文解字》)”依类即指按照客观事类、物类描绘形象。列宁指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虚字说》的释词方式作了初步的探讨:(一)用类比法对虚词进行解释;(二)从“神情声气”说入手来解释虚词;(三)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入手来解释虚词。(四)从词义虚实之间的联系入手来解释虚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