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6 毫秒
1.
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的主体,其市民化问题是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返乡创业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在空间、时间、速度上实现了三维协调,同时,返乡创业还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对职业身份转变、提高自身素质,改变传统不科学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需求相契合,对市民化建设起到了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亿万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工则是亿万农民的精英。皖西地区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也是农民工的重要输出地。青壮劳动力大量外流对皖西地区新农村建设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外出农民工对皖西新农村经济建设产生了明显、直接的推动作用;农民工文化心态的嬗变,加速了农民工自身的现代化进程,对新农村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农民工在输出地新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作用则喜忧参半,其积极影响是基础性的、长远的,但其负面影响却是直接的、现实的。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后,农民身份处于不断的被建构过程中。中国农民身份经历了由农民变为农民工再到产业工人的变迁过程。但国家不同时期对农民身份制度的不同安排,都是权衡利弊,看到了潜在的产出大于成本,于是主动设计和安排制度,强制人们认同和执行。但长期以来政府对农民的制度安排产生的惯性,使得农民工转换市民身份遇到很多障碍。改革阻碍农民身份转换的正式制度,重塑非正式制度来推进农民身份转换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4.
通过访问调查、个别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深入地分析W市关于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运用"第三空间"理论分析农民工的身份认同,得出结论:农民工群体的身份认同有其独特性———既不是农民身份,也不是市民身份,而是独特的农民工身份,为此,应有的放矢地规划与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发现:由于行政操作偏差,政府意识不到农民工身份的独特性,使得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出现偏差,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农民工的差异性文化需求,客观上使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成了一句空话;此外,市民的无形排斥和农民工的自我"封闭"使得这一现状更为严峻。基于此,提出了政策调整的建议:明确常住地政府的主体责任意识、遵循服务逻辑、重视农民工文化工作的机制化运作;创建需求、宣传、可触、互动等"四型"公共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具有农民身份的农民工在同等条件下不能享受与城镇职工平等的社会保障权,这源于城乡二元结构下一系列制度造就的城市与农村的分隔、居民与农民的不平等。在当下中国,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建设法治国家已成为时代主旋律,政府亦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实现农民工的平等社会保障权。  相似文献   

6.
在市民化道路上,新生代农民工遭遇了三个尴尬:一是农民当上了工人后却没有获得市民的身份;二是新生代农民工遭遇市民的排斥,陷入孤独和苦闷,面临精神层面上的危机;三是新生代农民工对稳固的婚姻失去信心。要减轻新生代农民工向新市民转变过程中的阵痛,必须确立合法、公平、正义的农民工市民化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农民工题材小说中,人物饮食中不同的习性、方式和观念,超出了食物本身的物理性因素,构成了不同主体的自我身份认同和社会身份建构的符号文本。通过这个"文本"可以区隔农民工和城市上层人士的不同身份和地位。《高兴》等小说所体现的吃素嗜荤和吃素弃荤的饮食观念,分别表征着农民工和城市人士的身份地位和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8.
中国式农民工有着“半结构化”的身份,他们是农民,却从事着工人的工作。以“挣钱”、“过日子”等本土概念进行测量分析,试图呈现出中国式农民工身份转换的困境,以此为基础来展开对于农民工社会性质的讨论。结论是,工业文明想要把农民工规训为“结构人”,而工业文明却没有给与农民工相应的权利意识和社会保障基础,农民工在承受工业风险的时候退回到了小农逻辑。最终,农民工无法完成身份转化,他们还要固守着以小农逻辑为基础的“过日子”:在小农生产与工业生产之间寻找到最有利于自身的结合点,以完成小农家庭的再生产。中国式农民工特殊的社会性质使得他们成为继农业、农村、农民之后的“第四农问题”。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歧视现象的原因分析与形象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我国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城市化的主体是农民,国家工业化的主体也是农民,离开和排斥农民,国家的城市化和工业化都不能成功。但是在现实社会中,农民工在许多方面都不能与城市的其他成员享受同等的待遇,甚至遭到城市人的歧视,严重影响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进而影响我国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本文试图通过对农民工歧视现象及原因的分析,探索出一些重建农民工形象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问题不仅事关农民工自身,同时也是一个涉及到城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当前农民工问题比较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巨大威胁和挑战.解决农民工问题,必须明确农民工身份定位,从农民工产生的根源和农民工问题的实质出发,从我国统筹城乡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高度出发,采取稳健的城市化与积极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的战略思路,制定科学、合理、切合农民意愿的政策,从整体上逐步推动.  相似文献   

11.
在农村经济转型、新生代农民问题开始浮现的时期,“底层小说”的作者敏锐地把握了转型期新生代农民的思想动态,对于当代的社会现实作出了艺术上的回应。通过“身份认同”和“爱情叙事”两个关键词,来考察“底层小说”所反映的底层人群内心世界的焦虑情绪,以及两栖于城乡之际的生活际遇给他们带来的身份认同危机,而底层作品通过爱情叙事这一策略来缓解主人公的身份焦虑。  相似文献   

12.
城中村作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特有现象,是农民工等城市外来常住人口的落脚之地。开放改革之初,由于正式住房市场短缺,进城的农民工不得不救助于非正式住房市场,城中村应时而生;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因为城中村本身的管理问题及其土地蕴藏的巨大级差地租,全国上下都陷入一场“赶超型”的城中村改造运动。而作为城中村居住主体的农民工,他们的住房权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最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在坚持城中村改造方向的同时,制定了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房发展目标,但目标仍然偏低,这决定了城中村作为城市主要的廉租房市场仍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3.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量农民工返乡,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成为破解"三农"问题的新课题。但由于国家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等原因,导致农民工返乡创业困难重重。为此,通过对江西省438个已返乡农民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若干政策建议,即充分发挥政府宏观指导的功能,为农民工创业提供环境支持;保障政策的连续性,等等。  相似文献   

14.
作为当代重要的“三农”题材作家之一,张炜的小说呈现了现代性冲击之下乡土中国的发展与裂变,也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重视和关注,并在社会学批评、心理分析批评以及形式批评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实现张炜小说研究的新发展,深入张炜的文本世界及其精神内核,就必须立足于新时期现代化、市场化、工业化乃至全球化的中国语境特别是中国乡村发生的结构性变化。同时,以自然权利诉求和现代性断裂为研究视角,准确理解和阐释张炜重要的文学实践,探究张炜小说丰富多元的文本内蕴。  相似文献   

15.
农民在我国社会群体中占很大的比例,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本文阐述了现阶段我国农民现代化的主要表现,分析了农民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并提出了农民实现现代化的一些途径。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当前农民工的主体力量,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对制度性身份的认可和对家乡的乡土认同在减弱。他们融入城市社会的主观意愿强烈,并积极调整自己的生活生产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主动适应并努力融入城市生活,然而城乡分割的二元制度、高昂的经济成本、自身素质限制等导致他们处于"城乡双重边缘化"的尴尬境地。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快县城经济发展,推进城镇发展制度创新,重视对该群体的技能培训和发展,着力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社会融合,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人力资本的提高是实现其城市社会整合的根本。职业技能与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农民工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升就业竞争能力,改善经济地位,奠定城市社会整合的经济基础。法律意识的增强有利于农民工理性维护权益,适应从机械整合向有机整合的转变以及进行自我规制,从行为模式上融入城市社会。职业道德与公民意识的培育则是农民工城市社会整合的文化基础,有利于形成职业认同和主体意识,从精神上融入城市社会,最终实现农民工的市民化与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新型农民、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概念的比较,提出新型农业从业人员即新"新型农民"(简称新型农民)的概念,新"新型农民"是随着社会发展,分工分化成长壮大的各种新类型的农业从业人员。在界定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新型农民的类型、农业专业化、农民职业化、新型农民首先实现区域、新型农民培养对象和土地租赁或者自有等热点问题,最后指出新型农民的发展要尊重农民和基础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9.
"家国"不仅组织着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结构,它还是构成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家国意识及民族精神的影响下,对于国家政治主题的关怀一直是明清长篇家庭小说重要的创作主题之一,它不仅表现于家庭内部事件的寓指中,在家庭外围的各种社会活动里,对于政治的直观叙写、暴露与批判亦是此类小说作家们明显而刻意的追求。作家们在"政治"场景的细写和解剖当中,将他们心底的末世声音传递了出来,这是他们对于时代风雨的敏感体验和反映。  相似文献   

20.
新生代农民工的归宿不仅关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更关乎当前我国城乡融合与一体化进程。根据对新生代农民工意愿和实际归宿的调查分析,尝试把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细化为三种不同类型的亚群体:落地生根型、落叶归根型、漂泊无根型,而三种不同归宿类型的内部又富有层次区分度。新生代农民工的归宿不仅是他们自己意愿的表达,更是他们面对现实的抉择,是社会结构诸因素与新生代农民工行动主体交互作用的结果。从总体上看,被调查者对归宿仍处于不确定者居多,漂泊无根型是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当前归宿的典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