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真”具有不同的涵义或真具有不同的性质已经成为一个公认的事实,由此产生真之多元论。然而,逻辑推理的“保真性”要求“真”具有单义性。如何使真概念的单义性和真性质的多元性相协调?对这一问题的探索导致向真之符合论的回归,其结果便是真之符合多元论的出现。笔者也持某种符合多元论的观点,其要点是:由“符合”的单义性来保证“真”的单义性,而“符合”的单义性是以外延等同论和内在符合论为基础的;单义的“符合”概念与多重实现的“存在”功能结合起来,达到真之一元论与真之多元论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真之紧缩论者可以提供一种解决说谎者悖论的方法。与贝尔的基于紧缩论的"无意义策略"不同,紧缩论的方法并不需要诉诸某种非紧缩论的意义理论去说明说谎者语句的无意义性。借助DT-原则或真谓词的可消去性特征,紧缩论的方法足以阻止说谎者悖论的产生。尽管紧缩论本身无法解决"划界问题",即无法完全确定说谎者语句是否是真正的真之载体,但由于紧缩论的方法保留了经典逻辑作为其基底逻辑,而经典逻辑的二值语义学很自然地排除了有真值但无意义的语句导致的假的T-语句,这也使得紧缩论的方法较之其他解悖方法而言是一种更为经济适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紧缩真理论似乎自诞生之初就是与真之符合论对立的,而且这种传统的紧缩论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是存在缺陷的。20多年来,对紧缩真理论的研究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态势。在阐释稳健的紧缩论、反紧缩论、弱紧缩论、双面真的紧缩论基础上,指出必须在保持一致性的前提下努力探寻一种新的紧缩论,从而更加客观地反映真之本质。  相似文献   

4.
蒯因的"去引号论"被戴维森作为与冗余论等相并列的一种真之减缩论加以批评。戴维森基于塔斯基对"真"所做的工作,认为所有沿着减缩论进路发展的真理论都没能把握"真"这个概念的实质。然而,尽管蒯因的去引号论的确与塔斯基的工作紧密相关,但是其比塔斯基的真之模式(TS)断言更多,而且其"真"概念具有经验性的内容。减缩论的核心应当是承认等值模式(ES)的基底性,而非仅承认等值模式自身。根据对减缩论的进一步考察与比较分析可以表明,蒯因的去引号论并不是一种减缩论。  相似文献   

5.
公理化真之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将真公理添加到基础理论中,并以真谓词T对基础理论的语言进行扩充。用塔斯基定义真时所使用的归纳条款进行公理化并添加到基础理论,就能得到组合真之理论系统。公理化组合真之理论在以PA和ZF集合论为基础理论的研究方向上取得了若干成果。公理化组合真之理论以真谓词是否允许作用于本身带有该真谓词的语句为划分标准,分为“类型组合真之理论”和“无类型组合真之理论”两个路径。  相似文献   

6.
亚里士多德开创了逻辑,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求真的工具。在哲学上,亚里士多德提出了真之符合论,在这一思想影响下,为达到求真,亚里士多德建立了他的逻辑学说。纵观其哲学与逻辑思想,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说是围绕“必然地得出”这一观念形成的,而这一观念来源于其求真思想。求真是逻辑的本质,求真的外在形式表现为推理这一技术手段。亚里士多德创立的逻辑是通过推理达到求真的科学。  相似文献   

7.
刑法之真是指刑法在符合事物的状况和规律中得以制定出台,后在自身的内外协调运行中反映刑事个案的事实真相,定罪准确,量刑适当,且行刑科学。刑法之真是"刑法之本真""刑法之自真"和"刑法之用真"的有机整体。立于"符合论"以"事实真"来界定刑法之真,则主体客体化是刑法之真之哲学本质,而这也符合保障人权和保护社会的刑法应然价值。在与刑法之善的关系之中,刑法之真之意义最终体现为刑法应然价值的实现。刑法真善美的内在统一与有机整体是刑法文化的一种"化境",而刑法之真便是刑法文化的第一勾连。  相似文献   

8.
与实质真理论相反,紧缩论认为“真”是非实质的。起初基于保守性,公理化真理论以紧缩论作为其哲学依据,但保守性问题却充分暴露了二者各自存在的困境。一方面是由于紧缩论本身的不当承诺,使这种有瑕疵的理论不能作为刻画不同真谓词的公理化真理论的统一哲学解释;另一方面是由于多数公理化的真理论根本不满足基于基础理论的保守性。因此,这2种理论的匹配问题亟待新的探究。  相似文献   

9.
戴维森成真条件意义理论建立在塔尔斯基真之语义论的基础上.戴维森创造性地反用、扩展塔尔斯基的真之语义论,以真概念为原初概念,用外延性的真之定义"约定,T"解释自然语言中的意义问题,成为革命性的尝试,并在哲学界产生了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0.
塔尔斯基的语义真理论是逻辑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带来了真理论研究的塔尔斯基转向:在研究基础上,发生了从本体论或认识论到语言学的转向;在研究动力上,发生了从揭示真之本质到克服语义悖论的转向;在研究主题上,发生了从研究真之本质到研究真之规律的转向;在研究进路上,发生了从下定义到公理化的转向。公理化真理论是在塔尔斯基转向的背景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新型真理论。理解塔尔斯基转向是理解公理化真理论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1.
戴维森的真理论虽有变化,甚至不乏矛盾处,但还是有其稳定的内核的,即把"真”、"真理”简化为语句的真;把语句的真与意义结合起来并试图把符合论、融贯论、实用论结合起来.但将三种理论结合的努力并不成功,这是把真理简化为语句的真并把真与意义捆在-起的逻辑结果.真理论的研究必须走出语言分析哲学的狭小圈子才有出路.  相似文献   

12.
诉讼证明的本性及适合于诉讼证明的方法规定了诉讼证明可能达到的程度,此为诉讼证明标准设定的认识论前提。“客观真实说”关于证明标准的观点和关于证明评价标准的观点在诉讼法理上都是不成立的,不具有现实的程序意义。“法律真实”则是个似是而非的概念,“法律真实说”关于真实标准的主张也是多余的。只要承认并对自由心证原则予以纯正把握,则两说及其论争可以终结。  相似文献   

13.
在区别"真"与"真理"两个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科学理论的"真"的含义。"真"是指科学理论的真、善、美的统一,它相对于科学理论的可错性及理论基础的虚构性而言。二者的关系是:"真"是可错性、虚构性滋生的土壤,可错性和虚构性是"真"变化发展的内在要素。  相似文献   

14.
在后现代主义看来,符合论真理观是神目真理观和有镜真理观,符合论的逻各斯中心主义、表象主义、基础主义、本质主义等理论前提都是不合理的。后现代主义主张用语言游戏来代替符合论,认为真理是以共同体为基础的,没有客观真理,只有主观真理和相对真理。后现代主义真理观虽有其合理的一面,却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困难,这使它难以成为主流真理观。  相似文献   

15.
仅从客观性、一致性和符合性方面考察真理的本质和特征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从实践的、文化的、人性的角度对真理进行多维的综合研究,揭示真理的实践性、文化性和人性内涵,拓宽真理论研究空间.实践真理论、文化真理论、综合科学真理论是真理论的现代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论发展的新生长点.  相似文献   

16.
实用主义从真理发生学及其实际经验兑现价值的角度 ,提出了独特的真理效用论 ;其与传统符合论真理观之间的张力关系 ,反映了双方在本体基础乃至哲学旨趣方面一系列的理论分歧。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 ,实用主义对符合论观念背后关于认识的“视觉隐喻”及其所蕴含的“主客二分”思维模式的超越。而导致这一超越的哲学基础 ,在于它实现了本体论假设的转换 ,即由把人作为与世界照面的旁观者的传统观点 ,转换为把人作为在世界中生活实践的探索者  相似文献   

17.
客观真理论一直是西方真理论的主流,但是由莱考夫、约翰逊等人引领的概念隐喻理论则认为,西方真理论的客观化、绝对性是不无偏颇的真理论,只有经验真理论才符合真理论的实际,并以普通句子和隐喻语句的研究为例,说明了真理的互动符合、主体理解、情景合适等经验性特征,从而提出了一种有悖于几千年来西方哲学传统的惊世骇俗的真理论及语句的意义观.  相似文献   

18.
真理概念是哲学核心范畴之一,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不同学派众说纷纭,主要存在着真理符合论,真理融贯论,实用主义真理论以及真理冗余论等。在逻辑哲学对于逻辑真理是否反映客观现实的讨论中,把逻辑真理与事实真理分裂开来的观点曾成为主流观点。塔尔斯基在语义学上给真理重新下了定义,认为真理的定义要满足两个条件:在实质上是适当的,在形式上是正确的。他的观点被认为是重新建立了真理符合论。波普尔支持塔尔斯基的真理概念,并在这里为自己的真理观和实在论找到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詹姆士的实用主义真理观“真理就是有用 ,有用就是真理”不是一种简单的武断 ,而自有其一系列理论上的推演过程 ,包含着一定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合理因素。本文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从真理的实现过程、真理的人本主义基础和真理的利、真、善、美的统一三个新视角揭示了詹姆士的实用主义真理观的独创性 :①真理是证实的过程 ,通过实践效用来确定 ,反映了人和世界具体的实践关系 ;②真理具有价值性或人本主义意蕴 ;③真理是利、真、善、美多重要素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20.
塔尔斯基真理论不仅为戴维森意义理论提供了恰当的形式表征框架和经验证据的验证形式的基础,而且为其提供了研究意义等内涵问题的外延主义道路和研究语言与实在的关系的可靠便利的形式分析手段。正是这些重要影响,使得戴维森意义理论将弗雷格等人的真值条件意义理论的构想变成了现实,在众派理论中独树一帜.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