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杜荀鹤年谱系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荀鹤是晚唐著名诗人,其《唐风集》尚无人校注与编年,其生平事迹亦存在诸多疑问,尚未完全解决。本文将杜荀鹤的生平与杜诗的写作时间、地点结合起来加以系统的考辨,有助于《唐风集》的研究和整理。  相似文献   

2.
卢仝是中唐一位以诗风险怪著称的诗人,是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韩孟诗派的重要成员。卢仝死于“甘露之变”一说,不见于唐史,亦不见于卢仝同时代人及晚唐、五代人的诗文,直至入宋以后,始有记载。而影响最大的,当推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五《卢仝传》中的一段文字:  相似文献   

3.
论“宋初九僧”及其诗祝尚书关键词:宋初九僧诗歌创作晚唐体宋初诗坛,先后风靡着三个诗歌流派,即“元白体”、“晚唐体”、“西昆体”,这是文学史家的共识。宋末元初人方回编《瀛奎律髓》,其卷四七收“宋初九僧”之一文兆《宿西山精舍》诗,评曰:“有宋国初,未远唐...  相似文献   

4.
在晚唐诗坛上,杜荀鹤诗歌为严羽《沧浪诗话》列为“杜荀鹤”体,评价甚高。本文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律诗的通俗化、浅近通俗的语言、多样化的艺术风格四个方面分析了“杜荀鹤体”的艺术特征及其表现,肯定其为唐诗的发展作出的重要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5.
诗词有别,为古今文人所津津乐道。李清照《词论》总结了晚唐五代以来词的创作实践,提出了“乃知词别是一家”的观点。然则考察词的发展史,“诗词有别”的定论却并不完全适应早期的词。词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学样式,其兴起应该说是在中唐时代。“……因此,以曲拍为句,是表明词体确立的一个重要标志,词体从此独立发展,与诗分流异趋,它同声诗之间的区别也判若鸿沟了。”(吴熊和《唐宋词通论》)第一个采用依曲拍为句这种新的制辞方式的是中唐诗人刘禹锡。无论是  相似文献   

6.
杜荀鹤简论     
晚唐诗人杜荀鹤,才秀人微,其为诗,无论内容与形式,均直切为民,在晚唐璀灿的诗人群中别立门户,不失为唐代诗林的一位“雄杰”。一、诗人的生平经历杜荀鹤字彦之,池州石埭(今安徽太平县)人,身世寒微,曾自云:“食无三亩地,衣绝一株桑。”其为长兄,几个弟弟皆在故乡务农奉亲,唯有他,企盼仕进,并想以此改换处境,光耀门庭。正是“求名日辛苦,日望日荣亲。”然而,时不我与,潦倒大半  相似文献   

7.
元代王构《修辞鉴衡》卷一"诗评"多辑录宋人诗话、文集及杂记等,并在每条之下注明出处。其中有一条:"诗自河梁之后,诗之变,至唐而止。元和之诗极盛。诗有盛唐、中唐、晚唐。五代陋矣。"其下出处已佚。在以往关于唐诗分期的讨论中,这一记载一直被当作重要材料引用,多数学者认为这段话出自北宋杨时。而通过对《龟山先生语录》《修辞鉴衡》《对床夜语》《唐诗三体家法序》等的考察及其他材料的分析,可以确定这段话实际上出自南宋周弼而非杨时。这一结论亦可补足《修辞鉴衡》中"诗体之变"一条之下的佚文。  相似文献   

8.
《唐诗品汇》是明初高棵编选的以盛唐为宗的一部重要唐诗选本,诗体正变观是其诗学思想重要组成部分,分三部分:体因代变,正本清源,对唐以前成熟的诗歌体裁五、七古、五绝源流正变;以盛唐诗体为正、晚唐诗体为变的“一代诗体观”;古体为“正”,律、绝为古诗之“变”;五排律为六朝古诗之“变”,是后世五排律之“正”,七排律是后世该体之“正”;五律为“正”,七律为“变”;五言为“正”。七言为“变”,重视“正”,接受“变”。《品汇》以盛唐为宗,“四唐”、“九格”品诗,“终明之世,馆阁宗之”,其诗体正变观对诗体渊源流变研究和明、清诗人诗体辨析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
“诗格”类的诗学著作在唐及五代时期特别繁盛,作者众多,作品繁富。不过,其多集中于初唐、中唐及晚唐五代,盛唐则仅有王昌龄一人写出了《诗格》一书。王昌龄之所以要在青春而浪漫的盛唐时期进行诗歌创作的同时又去写作《诗格》,乃是为了承负起“诗家夫子”的使命和职责,同时也是为了抚补自己任江宁县丞时心灵上的空虚和无奈,消解其难耐的悲怨和痛苦。这也正是王昌龄成为盛唐时期唯一一位写作“诗格”类诗学著作的诗人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0.
对韩愈的“以文为诗”,自宋代起就有截然不同的评价。贬之者如黄庭坚说:“诗文各有体,韩以文为诗,杜以诗为文,故不工尔。”(陈师道《后山诗话》引)陈师道说:“退之以文为诗……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又说:“退之于诗,本无解处。”(均见《后山诗话》)沈括更说:“退之诗,押韵之文耳。虽健美富赡,然终不是诗。”(惠洪《冷斋夜话》卷二)褒之者如吕惠卿说:“诗正当如是,吾谓诗丿亦未有如退之者。”(惠洪《冷斋夜话》卷二)张戒《岁寒堂诗话》说韩愈是唐代的大家,可与李白、杜甫鼎足而三。叶燮《原诗》更说:“唐诗为八代以来一大变,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两种观点,针锋相对,至今仍争论不休。我这里根据古代诗评家所提供的线索,分四个问题对韩愈的“以文为诗”进行一些论述。  相似文献   

11.
刘驾诗浅论     
刘驾是晚唐著名诗人之一。他除了《唐乐府十首》贺收复河湟外 ,其余都是揭露晚唐社会的。他和好友曹邺的诗在题材方面有不少相似 ,但在表达方面却有很多不同。《唐才子传》说他的诗“多比兴含蓄 ,体无定规 ,意尽即止” ,的确切中特点 ,颇有见地。尤其在遣词造句方面 ,非常奇特。如果说 ,聂夷中和于氵贲是晚唐诗坛的“双璧”的话 ,那么 ,刘驾和曹邺则可谓晚唐诗坛的“联珠”。  相似文献   

12.
郭璞是晋时南渡之际的重要文学家、学者、诗人。关于他的诗作,钟嵘《诗品序》称其“用隽上之才,变创其体”;《诗品》卷中又说他:“宪章潘岳,文体相辉,彪炳可玩。始变永嘉平淡之体,故称中兴第一。《翰林》(按指李充《翰林论》)以为诗首。”刘勰《文心雕龙·才略篇》也说:“景纯艳逸,足冠中兴”。而郭璞诗作的代表,当首推《游仙诗》。  相似文献   

13.
杜荀鹤的诗现存三百多首,全是律诗和绝句。对杜荀鹤诗的研究,大体说来,解放前偏重于他的寒瘦苦吟(对自我坎坷经历的苦吟),解放后偏重于他的反映社会现实。如果全面概括杜荀鹤的诗,我认为明代杨慎的话很值得注意。他说:晚唐之诗分为二派:一派学张籍,一派学贾岛(《升庵诗话》)。他说的虽不完全,但能抓住这两大流派,则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4.
郁贤皓、陈尚君二位先生要我为《中国古籍提要·别集卷》撰稿,师友深情,无推却之理。但这实在是个苦差:编暴条例严,质量要求高,只“尽可能查阅所有版本”一条,也要吓人一跳,至于“充分吸收已有的科研成果”,执行起来又谈何容易。我竭尽全力,先作出以下几种别集的初稿,录呈主编过目,看离要求还差多远。同时欢迎读者不吝赐教。《四库总目提要辨证》未能断定《唐书·艺文志》著录的七卷本《张籍诗集》为张洎所编;《唐集叙录》慨叹北宋《杜荀鹤文集》不知道流落何处时,其实此本正安睡在上海图书馆书架上;既然陈解元书棚表《唐风集》清初尚在钱曾家,那么它后来为什么失踪了?会不会在某一天被人意外发现——象当年发现五卷本《王无功文集》那样——给学界带来一阵惊喜?一想到这些,我仿佛找到继续完成任务的感觉。前辈学者在建立丰功伟绩的同时,绰留余地,使我们今天工作起来多了一点自信,这也让人感动。是为题外话。  相似文献   

15.
李商隐在晚唐卓然成家。他的诗歌在反映社会现实的深度和广度上.超过同时代的诗人。艺术上,他继盛唐、中唐诸大家之后,别开生面,独创一种沉郁深曲、秾丽精工的风格,对后世影响很大.温庭筠是花间词派的开山祖,同时又是晚唐著名的诗人.文学史上温李并称.一温李并称始见于昭宗朝翰林学士裴廷裕所撰《东观奏记》:“廷筠字飞卿,彦博之裔孙也。词赋诗篇冠绝一时,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以后历代诗评大多把浓艳工丽的诗风作为温李并称的主要原因。其间也有不同意见,如南宋范元实认为:“义山诗世人但称其巧丽与温庭筠齐名,盖俗学只见其皮肤,其高情远意皆不识也。”清代朱鹤龄也认为:“义山之诗,乃风人之绪音,屈宋之遗响,盖得子美之深而变出之  相似文献   

16.
曹邺诗中的一些值得注意的词语陈志强晚唐诗人曹邺,字邺之,一作业之,桂州阳朔县人,生卒年不详。他著有诗集三卷,已散佚,后人辑有《曹词部集》。《全唐诗》把他的诗编为三卷。明白如话,是曹邺诗歌的一大特色。他喜欢以歌谣体写诗,以口语词入诗。所以,他的诗大都通...  相似文献   

17.
“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钱起,是中唐诗坛的名家。他的诗歌据《钱考功集》(四部丛刊本)所载有十卷,计五百多首,除去其中为其曾孙钱珝的《江行无题一百首》和储光羲、卢纶等人的作品羼入外,也还有四百二十余首之多,《全唐诗》将其辑为四卷,确为不可忽视的数量。对于这些诗歌,历代论者对之毁誉不一,歧异颇大。毁之者如《四库全书总目·钱仲文集提要》:“大历以还,诗格初变。开、宝浑厚之气,渐远渐  相似文献   

18.
盛唐边塞诗人高适的名篇《燕歌行》(四部丛刊影印明刊本《高常诗集》卷五),今人多认为诗序中所言之“御史大夫张公”即为玄宗时名将张守进,所谓“征戍之事”指开元二十六年《七三八》张守登隐瞒部下败状,“妄奏克获之功”这件事(见《旧唐书》卷一O三“张守检传”)。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卷二在此诗下引《旧唐书·张守传》后即谓“此诗盖隐刺之也。”岑仲勉先生亦谓“此制张守登也。”《读全唐诗札记》朱东润先生主编之《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编之《唐诗选》论及此诗时亦持此看法。傅珐琅先生则对此提出…  相似文献   

19.
“晚唐体”作为晚唐诗歌的代称 ,在宋代和清代都曾风靡一时 ,晚唐诗歌特有的“秋香晚韵”之美也令喜爱唐诗的人陶醉 ,但自宋以来 ,却一直没有人对古唐代诗歌总数近三分之一的晚唐诗作深入全面和系统宏观的研究。近日欣读田耕宇著《唐音余韵———晚唐诗歌研究》一书 ,为全书立足文本基础而进行的宏通圆融的论述所折服 ,特简评如下 :首先 ,该书以高屋建瓴之势 ,以文化研究分析了晚唐诗产生的文化背景 ,全面论述了晚唐诗的创作与审美特征 ,使人摆脱以往对晚唐诗歌支离破碎的研究状况的影响 ,对晚唐诗创作有了全面的认识。其次 ,该书以翔实的材…  相似文献   

20.
刘长卿《刘随州集》,收诗500有奇,重见他人集中近30首.单是重见皇甫冉集,就有10余首之多.现在我试着辨析一些诗,并按《丛书集成》本《刘随州集》标出卷数.一、《寄灵一上人》(卷三),题下注“一作皇甫冉诗,一作郎士元诗.”冉集题《赴无锡寄别灵一、净虚二上入云门所居》,有“欲徇微官去,悬知讶此心”句与赴无锡尉相合,又云“新年芳草遍”,是新年初春时也.郎士元集题《赴无锡别灵一上人》.但李嘉祐另有《同皇甫冉赴官留别灵一》,灵一有《酬皇甫冉将赴无锡于云门寺赠别》,故应为皇甫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