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边疆制度、实施边疆治理的国家。自有国家文明肇始,日渐形成中原华夏和边缘四夷的天下观。"天下""五服"是奠立先秦边疆观的思想基础。中华民族从传统帝王的"家天下",逐渐走向民主共和以及独立完整的主权国家。在中国从王朝国家转变为主权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陆地边疆也相应地经历了历史嬗变过程。"天下"表达盈缩的思想观念,对中国陆地疆域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价值影响,需要对王朝国家"天下"与"中国"的价值理念进行合理的解读。"疆域"与"边疆"是有内在联系又有本质区别的两个概念,陆地边疆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最基础性的边疆,近代中原王朝时期西南边疆的形成,具有鲜明的中国边疆特色和显著的历史特点。清王朝统一历史疆域版图代表着中国领土的基本范围,主权国家边疆具有临界性、边缘性和交集性的本质特征。人们可以透过主权国家边疆的本质特征,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主权国家边疆所独有的特殊差异和内在规定性。边疆治理是巩固国家政治利益、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本质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核心概念。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为主、阶级性为辅。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性本质构成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理念的理论基础,规定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路径和价值表征。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有着完整的理论逻辑,它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国家社会性本质学说之上,遵循国家向社会复归的运行轨迹,通过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最终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化、政治发展民主化、社会发展和谐化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3.
从古代文论的“气感说”看文艺的生命激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感说"是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学说。它从天人一体、互相感应的角度去看待文艺与宇宙的关系,主张在人与自然界的亲和与感应中去吸取文艺的生命精神。"气感说"是从中华古老的原始思维中生发出来的,具有很深的文化蕴涵,对于中国古代文论的生命精神与创作原则有着直接的影响,在今天也不乏其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正确认识古代的“中国”是涉及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史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对于古代与中原政权并立的民族政权哪些可算做中国,学术界大体分为“上溯法”和“下叙法”两大派,至今无法达成共识。我国先民们对“天下”、“国家”、“中国”的认识,同现代的观念有很大的差别。如果从现代法理意义上的主权国家理念去解释中国古代的邦国问题,把古代的“中国”与现代法理意义上的中国等同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去解释历史上各民族政权与中国的关系,那么必将陷入进退失据的窘态。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70年历程中,产生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学说、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学说、国家学说、国家资本主义思想、资本主义再生产理论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6.
"治道"作为中国思想史中本有的概念,其广义的指涉范围包括了中国古代学者们针对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所提出的理论、学说、思想等构成的以"治国平天下"为宗旨的知识体系,而其论说范围意味着"(理想的)'治'如何可能"的问题本身。古代思想家们从不同的层面、角度表述了其各自所理解的"治道",并非基于相同的支点命题预设。  相似文献   

7.
在后现代主义哲学家中,福柯不仅有着显著的声誉,而且他与马克思主义还有着为人所知的十分密切的关系。福柯一生的理论旨趣可以概括在知识/权力/主体这三个重要主题中,其中权力又是最核心的概念。福柯以独特的视角提出了微观权力观,解构传统的宏观权力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政治学说提出了挑战。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对福柯与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最深远的历史意义在于其颠覆数千年封建王朝的政治循环,全面推动了王朝中国向主权国家转型的历史进程。王朝中国在社会变革过程开眼看世界,"天下"观向主权"中国"和"世界"观转型,在与拥有坚船利炮的西方主权国家对峙中,王朝国家自我形象不仅在思想家的思想中或模糊或迷失,还被西方主权国家以西方的镜像所模塑。王朝中国不得不在"世界万国"中重新定位自身,重新认识自身,重新定义"中国"。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和"文化,是在中国古代变化不已的特定时空中,在政治、经济、思想、科技等元素相综合的多元土壤中生成、发展的产物,还与起于夏、商成于西周的"天、王、民"学说有紧密联系。同时,中国古代"和"文化,立足于"天"与"人"及其关系,从对"天"的不同认识的角度分别设定了它的终极理想。  相似文献   

10.
“和”是中国儒家学说的一个核心概念,深刻影响着中国古代的治国之道和对外关系思想.今日中国的诸多外交方针政策继承和发扬了“以和为贵”的传统外交理念,在国际社会引起极大反响.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灵魂,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史就是不断创新的发展史。没有创新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建立和发展。当代的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迫切要求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进一步创新,只有通过创新的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才能更好地回答和解决当代社会主义实践所面临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学说发展史的历史贡献有三:一是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学说包括其哲学基础、理论来源及其内容构成、精神实质的整体性把握;二是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发展史的概念命题,明确了其发展史的研究目的,凸现其发展史的基本线索,初步划分其发展史的历史阶段;三是系统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发展史的主要特点.指出在理论品格上,“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教条,不是什么一成不变的学说,而是活的行动指南”;在运作机制上,随着具体的社会政治形势改变,“马克思主义这一活的学说的各个不同方面也就不能不分别提到首要地位”;在策略原则上,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学说所涵括的社会主义意识“灌输”到广大无产阶级中去才能真正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历史发展.这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将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发展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列宁主义阶段.  相似文献   

13.
民族问题能否"去政治化"论争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族群"与"民族"一样,很难进行准确定义.但民族问题能否"去政治化",是关系到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新中国成立后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工作该如何认识、如何评价的重大问题.民族和民族关系问题本身就属于"政治"的范畴;将民族问题"政治化"或"去政治化",都是一种国家支配的"政治"的行为,故民族问题"去政治化"在理论上是站不住的,在实践中做不到,也不能这样做.根据中国的的具体国情,搭建民族政策平台来解决民族问题是无法绕过的历史发展的必经阶段.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提法值得反思,中国古代实际存在着的主要现象是"非强制同化"或"隐性的强制同化".所谓新中国的民族政策"打断了几千年延续下来的民族融合进程"的说法是没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14.
文化软实力,相对于硬实力而言,是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保障,其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国古代儒家学说爱国主义信念、仁者爱人观、诚信理念的传承与弘扬。建立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核心价值体系,将为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与智力支持,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感召力。  相似文献   

15.
国家的本质问题是认识和理解国家问题的核心所在,我国政治学界先后提出的国家具有"双重本质"和"两个层次国家"等新说法,都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国家本质观的本意.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本质学说,不仅要认识到国家的阶级统治属性,而且要全面、辩证地认识国家的社会属性,要从阶级性与社会性结合、国家与社会的对立统一、国家的本质与职能和两种基本职能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等方面去认识国家的社会性,社会性并非国家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6.
和平与安全是现代社会中人类的共同目标,主权国家和政府均采取多重政策手段以谋求自身安全及和平的内外部环境。宗教作为社会运转的子系统与中国国家安全息息相关。本文结合中国"强国弱宗教"的社会现实,从宗教作用于中国国家安全的功能路径、影响范式以及与内外政治环境的系统动态互补等三个方面来阐释宗教与中国国家安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的关联概念群的初步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过程产生了复杂的分化现象,这一现象表现为在深化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和实质的进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相互关联的概念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等,这三组相关联概念都是既有内在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的概念表述或表达方式表明具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内容、范围和目标,不能混淆,更不能替代。对相互关联概念的辨析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具备了一系列概念范畴的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内部一门相对独立的科学,对这些概念进行严格分类和界定,有利于深化和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问题域和方法论视野。  相似文献   

18.
近代西方"边疆"概念对近现代中国的对外决策与国家治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继续影响着中国现有的知识范式。作为德国和英国边疆理论的代表人物,拉策尔的"边疆有机体"学说和寇松的"科学边疆论"极大地影响了各自国家的对外关系与边疆战略,形成深远的国际性影响,对当代中国边疆理论的建构提供了比较与反思的知识与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9.
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讨论和试点工作正在进行。本文拟着重从国家学说的角度,研究我国当前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它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发展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它是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依据我国的历史的现状提出来的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国策。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主要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直接继承和创造性发展。 “一国两制”是对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国家结构模式的重大突破。所谓国家结构形式,指国家的整体和各个构成部分、中央政权机关与地方政权机关相互的关系。世界各国传统的国家结构形式,基本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两类。单一制由若干行政区域构成单一主权国家结构,全国只有一个立法机关和中央政府,有统一的宪法和国籍,各行政地方政府都受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复合制由若干个国家(或邦、独立自主的州,有自治权的省市)通过协议组成的国家联盟的结构形式,各成员国依据法律享有一定权限。它有联邦和邦联两种形式。我国是一个单一制的人民共和国,各省市自治区作为地方行政政府都接受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全国只有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