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冠”疫情爆发之后,“短视频化”的纪实作品,拼接出一个与主流媒体、传统纪录片相区分的现实图景。“宽幅化”与“私阈性”的结合,既催生出多元化的创作主体和多形态的文本样式,也标志着突发事件语境下的纪录片的美学观念、意义修辞、表达范式等有了新的跃升。重大突发事件中纪录片更好地发挥记录、报道和呈现功能,既需要对“微纪实”为代表的新纪实主义形态完成新的审视,同时,也应该从媒介重构视角下探寻“真实”生产机制的变迁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美学理论基础上,结合长期从事纪录片创作的电视艺术实践经验,提出了纪实美学、比较美学、想象美学、意象美学等纪录片美学理念,结合实例对各种美学理念在纪录片中的运用做了深入分析,试图解答在纪录片创作实践中出现的若干审美问题。  相似文献   

3.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景秀明博士撰著的《纪录的魔方———纪录片叙事艺术研究》一书,于2005年由文化艺术出版社正式出版,本书是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及浙江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成果。本书运用现代叙事学、结构主义、符号学、哲学、心理学、美学等理论,着重研究纪录片叙事的两大问题,即将生活事件转化为纪录片文本故事的叙事观念与叙事形式。与此同时,密切联系我国纪录片创作的实践,对我国纪录片创作提出自己的看法。纪录片的文本是本书展开的立足点,但问题的探讨却是在生活、作者、文本、观众这一系统中展开的。全书内容由导论…  相似文献   

4.
影响比较:“格里尔逊式”与主题先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90年代以前,“格里尔逊式“被建构成政论片和专题片创作的理论基石;之后,随着客观纪实浪潮的兴起,“格里尔逊式“被理解成一个颇具贬义色彩的概念。时至今日,日益边缘化的中国纪录片创作呼唤选题视点向社会主流生活的复归。格里尔逊拍摄“发生在家门口的戏剧“的主张,对中国纪录片创作的现实意义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5.
中国当代纪录片深受西方"新纪录电影"潮流的影响,故事化、虚构是其理论与创作联袂而行的两个重要倾向。当代纪录片的故事化,主要源于纪录片"情节编排"模式的选择和"故事片化"的创作理念;虚构作为"竞争性真实"与纪实同样成为通向纪录片深度真实的途径。在新历史主义理论的观照下,进而论述这一问题,以期加深纪录片研究与创作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6.
故宫作为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与其有关的纪录片创作历来是我国历史文化类纪录片创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新世纪以来,史学观念的转变、传媒的市场化发展、国际文化交流的加强、“民族复兴”的精神指引等因素使故宫题材纪录片在叙述对象、结构设计、表现手法方面都呈现出了明显的趋势性变化。本文通过几部代表性故宫纪录片的分析,清晰地梳理出其演变路径,并深入思考纪实影像如何更好地讲述故宫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观众研究向来是被边缘化的,针对纪录片观众的研究就更是稀有。论文以寻找纪录片中的观众为题,以演绎的方式较为全面地阐述了观众出场的审美与政治意蕴、媒介性质与观众身份确认、观众与纪实影像的心理秘密以及观众在纪录片中扮演的角色与发挥的功能等。文章最后指出,在反身模式纪录片中"互动型观众"的加入,不仅使纪录片文本第一次成为一种开放的结构,更是完成纪录片"制作者的故事、影片的故事与观众的故事"联合上演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纪录片的创作中,由于盲目追求纪实性,忽视了主体意识的审美再创作过程和结构流程,不加选择地纪录生活自然流程,因而使许多纪实带上了自然主义的特征。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主要探讨了在纪录片创作过程中主体意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纪录片创作中的真实与虚构的关系,随着虚拟技术在纪录片中的广泛应用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通过相关资料的梳理,勾勒出纪录片在数字时代真实观的嬗变,以期对纪录片中"虚拟影像"与纪录片真实观念的复杂关系进行较为系统的阐释。  相似文献   

10.
张以庆的纪录片尽管在国内外屡获大奖,但是也引发了人们的争议,不少人认为他的纪录片违背了"真实性、客观性"的原则,表现出强烈的个人色彩和主观的情感表达。张以庆纪录片的文本,可以分为再现系统和表现系统,其中声音、字幕等构成元素,从"观念化的声音空间""字幕与画面的符号功能"两个层面,共同构成了张以庆纪录片的风格——"写意美学"。  相似文献   

11.
克拉考尔电影理论二题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拉考尔关于电影的本性是纪录和揭示物质现实、关于电影创作必须在写实状态中追求影像造型等理论,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和争论。克拉考尔所主张的是纪实电影理论,克拉考尔的偏激在于他总是以纪实电影的审美特性去涵盖和评判所有电影,但是从他对纪实电影的论述本身来看,其理论又是独创的、深刻的。  相似文献   

12.
纪录片真实有着极其复杂的深刻的内涵。从叙述性、文本性上看,纪录片的真实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强调客观性,实际上就是强调它所表现的对象应该是现实中真正存在的事物。从媒介特性上看,纪录片真实是见证的真实。从读者角度看,纪录片的真实是技巧的、文化的、心理的。从话语层面上看。纪录片是不可能到达“真实界”,它只能培植一种“真实性的效果”。认识纪录片真实内涵,对纪录片创作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蒙文学思想具有多方面的特点,从王蒙的文学观念、价值理论、创作理论以及批评理论等方面入手,可了解其文学思想的多元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纪录片观念与拍摄方法之间的积极互动以及与作品形态之间的密切相关,不仅从纪录片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是如此,而且在观察维尔托夫、里芬斯塔尔这样风格特点非常鲜明的纪录片大师的创作过程中,也可以获得同样有力的例证,尽管他们的创作发展轨迹及作品呈现形态具有诸多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电视纪录片的创作同样需要哲学思维的指点和哲学精神的关照。在纪录片的创作中,真实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纪实是对真实的本质反映;一部成功的纪录片,应当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应当是主观表达,客观纪录;表现与再现是对应于主观与客观的一对哲学命题。纪录片的真实性决定其在创作中必须要表现,而纪录片中的再现则是表现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6.
范玮强 《国际公关》2024,(5):134-136
2023年12月15日—12月16日,第29届中国纪录片学术盛典暨第16届深圳青年影像节纪录片学术论坛在深圳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以“专业性、学术性”为导向,以“和而不同、交流互鉴”为宗旨,汇聚中央和各地方电视台、影视机构的代表,纪录片业界精英、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纪录片发展、创新规律及合作模式,共享本年度纪录片、纪实栏目创作的丰硕成果。论坛为期两天,共6个议题:分别为“责任·使命:国家符号与影像书写”“网络·新生:纪实影像与创新表达”“当下·未来:地球生命与人文精神”“中国·世界:国际传播与文明互鉴”,以及聚焦“青年制作人”的“青年影像,从扎实的影像逻辑开启”与“视觉语言与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17.
徐若琦 《国际论坛》2015,(3):50-57,81
"国家利益"概念是摩根索政治现实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它被视为难以捉摸的概念。摩根索关于"国家利益"的观点,可以放在弗里德里希·迈内克的"国家理由"观念的视野中来解读。从摩根索论及"国家利益"的文本中,可以发现理解摩根索"国家利益"观的门径。对这些文本的研究表明:摩根索赋予"国家利益"概念理论与实践双重功能;"国家利益"的构成要素包含相对永恒的要素与可变要素,以及物质性要素与非物质性要素。此外,摩根索的"国家利益"概念具有合理性、道德性与非排他性。重要的是,摩根索不否认"国家利益"包含国家追求的诸如自由、繁荣等终极目标,但是为了应对道德价值演变成意识形态的情势,他认为有必要暂时不涉及国家追求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8.
电视纪录片的创作同样需要哲学思维的指点和哲学精神的关照。在纪录片的创作中,真实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纪实是对真实的本质反映;一部成功的纪录片,应当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应当是主观表达,客观纪录;表现与再现是对应于主观与客观的一对哲学命题。纪录片的真实性决定其在创作中必须要表现,而纪录片中的再现则是表现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9.
1980年代中期以来至新世纪初,先锋小说历史叙事以拼贴或改写方式整合多种文本,呈现多文本叠合的文本间性特征。先锋小说历史叙事的文本间性经历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历程,从最初仅是叙述形式激进探索的结果,到后来发展成为创作审美的自觉追求,并于近年来呈现新变趋向:拼贴式文本间性呈现为拼贴与改写、回望相结合;改写式文本间性则是残缺或循环的关键性情节链渐趋闭合状态,或者穿插历史、文化及人性等书写,使作品的情感基调、文学观念和历史观念等呈现多元综合趋向。这是当代小说激进探索与创新的产物,折射当代文化语境、文学思潮及主体性理论等的发展演变,体现当代小说创作力图反叛与消解宏大历史叙事,探索文学审美的多种可能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20.
文章将巴赞的纪实理论作为讨论的起点 ,旨在阐述其所确立的纪实性电影美学的美学特征 ,并以之为参照 ,分析九十年代中国纪实电影的新的电影形态。巴赞纪实理论的基础在于他尊重事物本身的纪实观 ,《民警故事》、《小武》和《过年回家》这三部中国纪实电影的代表作都继承了这种纪实观 ,并具体表现在影片的影像和叙事结构上。通过审视该美学在九十年代中国电影创作中的独特面貌 ,可以发现中国电影人对这个曾被巴赞誉为具有深刻审美性而至今不衰的美学原则所做出的努力和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