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它以奇异动人的想象、奇妙曲折的情节来反映现实生活,把平凡的人物、现象错综地编成一幅幅不平常的图画,从而在儿童面前展开一个五彩斑澜的“幻想王国”。这符合儿童好奇、富于想象的心理。在作文教学中,借助童话,能激发儿童兴趣,促使他们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试验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们老两口儿都是“风筝迷”,酷爱风筝、爱放风筝、爱扎制风筝、爱收藏风筝……十几年来,不仅扎制风筝和放飞风筝技术提高了,而且身体也健康了。放风筝是一种娱乐与健身相结合的活动,当风筝在天空展翅飞舞时,会使人顿感心旷神怡。这种乐观的情绪,可将任何忧虑烦恼之事,随着风筝高飞,全部置之九霄云外,这种精神上的愉快,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延缓和推迟衰老,促进心理和生理的健康。扎制风筝用手又用脑。常言道:“脑是手之师、手动而用脑,脑子是个宝,愈用愈不老。”确实是这个道理。医学家认为:多用脑可延缓脑功能的衰退,…  相似文献   

3.
原谅小狗     
一天,我放学回到家,看见奶奶正拿着一根棍子,气冲冲地追着小狗,一边追一边骂:“偷吃鸡蛋哪,我打死你!打死你!”我赶紧放下书包,跑过去,抢过奶奶的棍子说:“奶奶,别打小狗。你应该原谅它一次呀!”奶奶停下来,气呼呼地说:“为什么要原谅它?它把老母鸡的蛋都偷吃了!”我拉住奶奶的手,着急地说:“奶奶,  相似文献   

4.
“看不见的手”是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背后存在着的某种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法则的力量。市场中,“看不见的手”自发地调节市场,调节市场的资源配置和平衡。不仅经济领域有“看不见的手”,其它领域也有“看不见的手”的力量和作用。“看不见的手”兼具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伦理发展的双重功能,能够自发沟通私利与公益,调整和促进社会公正,但也存在着功能缺陷和伦理局限。只有“看不见”与“看得见”的两手相辅相成,才能使社会的调节功能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5.
只道虞美人     
陶行知爷爷曾经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我的老师就是按照陶爷爷的话来培养我们的。  相似文献   

6.
儿童文学作品以优美、幽默、精练的文字,表现儿童真挚感情世界中的人和事物,重现意象的浮现,造成音韵、图画美感的意境,具有明快趣味的特点。它轻松地表现深刻,快乐地表现苦难,喜悦地表现死亡,高尚地表现人性,使儿童乐于阅读,并得以正面成长。著名儿童文学家梅子涵教授曾经说过:“儿童文学让人善良,儿童文学增添人审美的意趣,儿童文学会让孩子的心灵变得丰富敏锐,可能影响人的一生。”  相似文献   

7.
“愉快教育”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使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快乐地学习。其目标是使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素质全面提高。实施愉快教育必须创设相应的环境和建立方法体系。由此必须改革目前高师“教育学”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少年儿童出版社1987年11月出版了由达应麟、石四维编的《台湾儿童诗选》,该书在“内容提要”中说:“‘这是一本出自台湾作者和台湾儿童之手的儿童诗集,它以朴素和真切的感情、细腻动人的形象,反映了台湾儿童纯洁、美好的心灵,以及他们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七十六首小诗将为海峡两岸的孩子架起友爱的金桥,给读者留下美的记忆。”笔者在阅读欣赏之余,选其三首写下自己的读后感,作为学习儿童诗随手写下的一点札记。妙在留下空白黄淑球所作的(一只小狗),全诗如下:一只小狗在街上闲逛想当个流浪汉许多小狗蹲在家门口大声问他为什么…  相似文献   

9.
“发现儿童”之后如何“理解儿童”是广大教育研究者们一直思考研究的重要问题。本研究则聚焦儿童的某些“特殊行为”,从儿童丰富的情绪体验出发尝试理解他们的行为意图。研究发现:“特殊行为”是教师作为他人的立场判定的,儿童“特殊行为”的背后隐藏着其原有的自我同一性失衡断裂的危机,儿童采取这些“特殊行为”是为重建自我同一性进行的尝试。这启示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当关注与保护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注意引导儿童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眼中的“我”。教育工作者应当对儿童的“特殊行为”从儿童情绪体验意义出发,站在儿童立场上进行理解,切忌妄加指责,贴上道德标签。  相似文献   

10.
李俊儒 《今日南国》2008,(20):62-64
“蓝老师,我不知道拿什么感谢您,就请您收下我做您的干儿子吧!”蓝为明病愈后拉着蓝老师的手动情地说。日前,忻城县果遂乡古楼小学“留守儿童”蓝为明突发急病,蓝老师独自把他送到村卫生所,并为他支付了医药费。这只是广西关爱“留守儿童”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1.
“放松”是钢琴学习过程中最基础的要求,它存在于钢琴弹奏训练的整个过程之中。教师要让学生理解“放松”在钢琴训练中的重要性,理解钢琴弹奏技能训练过程中“技术”与“放松”的关系。在钢琴弹奏中不“放松”的现象有以下几种表现:身体僵直、手指只会机械地弹奏、弹出的声音干涩无味;手指的第三关节(掌关节)几乎不活动,依靠腕的上下抖动用力弹奏,手肘紧贴身体,使身体和手臂运动不灵活;手指第一关节和第三关节(掌关节)凹陷使手型象鸡爪,使手腕到指尖间各部位的力量无法发挥,似乎花了很多力气,琴键却弹不到底。可见,造成弹琴…  相似文献   

12.
摘 要: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是4岁左右,此时期幼儿行为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能够较为容易地进行干预教育。合理的引导和教育,会使那些自我控制行为较差的幼儿得到有效改善,进而达到促进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目的。在幼儿园开展“3-6岁儿童自我控制现状及教育干预研究”意义重大。促进幼儿自控能力发展的建议:注重对幼儿日常行为的观察和关键期的培养,以及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教给幼儿提高自我延迟满足的具体策略;鼓励幼儿参加规则性的情境活动和角色游戏;家长要发挥自身榜样力量等。  相似文献   

13.
小练笔 大实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可见,写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它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指导学生写好课堂内的小练笔,能更好地落实“课标”中的读写目标,使阅读教学得到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4.
一、“节日文化”习作课程的建构基点 “节日文化”习作课程是一门操作性的课程,它的鲜明特点就是作文直指儿童生活——“节日生活”.包括本来就有的节日和精心创建的“节日”:直指儿童精神——快乐,体现“寓教于乐”的实质。“节日文化”习作课程将于儿童同构共生,携手共长。  相似文献   

15.
浅谈趣味性与英语教学张丽霞众所周知,外语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学知识。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认真学习外语的内在动力呢?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近的科学研究也认为:良好的情绪可以刺激脑钛的释放,而脑钛是记忆和学习的关键性动力。...  相似文献   

16.
文章旨在通过跨领域的理性视角,多维解读儿童与游戏的内在联系以及儿童游戏的文化价值,为儿童游戏的探索提供新的思路。儿童与游戏之间相互影响、形成的平衡发展状态是儿童游戏教育发展和儿童认知建构的基础,在平衡发展的基础上,游戏使儿童的成长“曲线”变得平顺而美丽。不同文化和教育经验的融入,在不同的时代让儿童和游戏之间产生“化学反应”,生成了具有时代特色和文化背景的儿童游戏,并使其不断更新发展。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博采众长,提炼出适合中国社会儿童教育发展的儿童游戏文化。  相似文献   

17.
谢华良 《新少年》2009,(6):18-19
晚上,马克放学回到家,闷闷不乐。妈妈奇怪地问:“怎么了儿子?有人欺负你啦?” 马克摇摇头,沮丧地用手捏着嗓子说:“我的声音丢了……”  相似文献   

18.
儿童教育的重要使命是促进儿童潜能的发展。为了使儿童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就必须树立正确的儿童潜能开发观,在儿童潜能开发中践行“无为”之道,使游戏成为儿童潜能开发的主要活动。同时,社会也应为儿童潜能的开发创设良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我国儿童正在经历前所未有之变化。信息技术使儿童成长环境被重塑,社会进步更新了人们对儿童发展的期待,民间参 与介入则对儿童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种种变化显示出我国儿童需求走向多元,儿童问题日趋复杂,儿童权利保护面临的挑 战更加多样。在教育培训市场中,在线教育野蛮生长严重侵犯儿童的网络隐私安全,“增负增压”使儿童的身心健康面临严峻 危机,过度商业化使儿童的全面与个性发展备受严正考验。因此,需要将教育培训市场治理与儿童权利保护事业有机结合:以 儿童为主体,明确教育培训机构的责任与义务;以立法为导向,规范教育培训市场秩序和行为;以改革为契机,提高儿童教育服 务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20.
杜威的德育思想可以概括为“德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杜威认为一切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儿童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并使自己的个性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充分发展。杜威的德育思想对当今中学生的诚信教育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