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在我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被誉为“方志敏式”的革命根据地和“苏维埃模范省”。方志敏关于苏维埃政权建设的思想和实践,如“有计划地建设政权”、苏维埃的五种精神和造就培养大批苏维埃干部等,为把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建成“苏维埃模范省”作出了伟大的历史功绩,并对毛泽东关于红色政权理论的形成、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六大块革命根据地之一,它是从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发展而来的。本文就三个问题作了探讨: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靠近中央革命根据地,又地处闽浙皖赣四省交界点,牵制着敌人,直接援助了中央革命根据地;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有着显著的三大特色,成为现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共产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同时还有许多必须搞清楚的史实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党性建立在科学性的基础上,一部信史才能发挥其战斗作用。  相似文献   

3.
1930年7月红十军诞生在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到1931年3月发展到五千余人,成为巩固和发展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有力支柱。红十军是在农民武装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前后经历了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农民革命团时期。农民革命团“以贫农为主干”,①既是农民的武装组织,又是乡村的政权组织。  相似文献   

4.
左进亮  龚奇龙 《老友》2012,(12):9-9
中国人民解放军自1927年创建至今,已经走过了85年的光辉历程。促进人民军队发展的一个重要制度保证就是军人的优抚制度。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苏区的优抚工作就对发展红军、巩固根据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赣东北(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创建于1927年,后来发展成为同中央革命  相似文献   

5.
郭拓荒 《中华魂》2014,(4):46-47
正《方志敏全集》2012年6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共计收录赣东北及闽浙(皖)赣根据地和工农红军第十军的主要创建者方志敏同志生前文稿67份,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主要为方志敏同志狱中文稿,下编主要是方志敏同志关于农民运动和创建革命根据地斗争及其苏区建设的著述、文稿,讲述方志敏同志在领导赣东、闽浙赣苏区人民为反抗压迫、追求民主自由而浴血奋战  相似文献   

6.
闽浙赣省苏区是土地革命时期的全国六大苏区之一,这一块根据地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项建设上搞得生气勃勃,蒸蒸日上,而且在党风廉政建设上也是独树一帜,因此被毛泽东誉为"苏维埃模范省"。  相似文献   

7.
财政建设是革命根据地巩固政权和开展军事斗争的物质前提与保障。东江革命根据地作为全国最早建成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之一,从成立初期便高度重视根据地财政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随着东江苏区的扩大和发展,根据地逐渐形成了“以没收反动派财产、募捐、临时征发、税收为主要财政来源,以政权与军队建设、改善工农生活、根据地建设为主要财政支出”的财政收支体系,为后续东江抗日根据地财政建设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红七军前委从组织上、思想上为红军党组织和右江地方党组织的建设所进行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使红军的党组织和右江地方党组织得到健康的发展.在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巩固和发展中发挥了核心领导作用,从而使百色起义成为当时“全国范围内最有组织,最有意识的一次兵变”,随之创建的右江革命根据地因而发展成为当时全国较大的根据地之一。  相似文献   

9.
大茅山位于铜都德兴市境内,地处闽浙赣3省交界的怀玉山脉中段。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方志敏烈士创建的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就是以这里为中心,对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数以千计优秀的中华儿女为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在这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为挽救民族危亡,从瑞金出发经闽浙皖赣于  相似文献   

10.
黄国成 《老友》2013,(4):9-9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建立以后,一直面临着国民党反动派疯狂的军事"围剿"和残酷的经济封锁。苏区军民积极响应闽浙赣省委、省苏政府提出的"一切为了革命战争"的口号,节衣缩食,浴血奋战。然而在这场殊死的战斗中,有少数人却置革命利益于不顾,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贪污浪费、中饱私囊,  相似文献   

11.
从20世纪中国军队近代化的宏观角度看,清末新军建设不仅编练了一支新型的近代化军队,而且带来了中国军事制度的根本性交革,堪称中国军事近代化的肇端.从清王朝练军自救的微观角度看,新军却变成了王朝的掘墓人,不能说新军建设不是一次惨重的失败.封建主义的国家机体难以移植资本主义的军事制度;落后的农业经济承受不起近代化军队建设的重负;动荡的末代政局无法保障军制改革和军队建设的顺利进行,是新军建设失败的三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在部队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发挥官兵的主体作用,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维护官兵的正当权益,拓宽官兵参政的民主渠道,解决好"为谁发展、靠谁发展"这个根本问题,牢固确立尊重官兵、爱护官兵、依靠官兵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在清朝咸丰、同治初年任台湾知府、台湾兵备道的洪毓琛是回族人,他在任期间,经历了台湾历史上持续时间较长的戴潮春反清斗争,他维护了中央在台湾的统治;推动了台湾的开发和近代化建设;实行开明的宗教政策,维护台湾各宗教的利益;化解台湾不同移民派系的矛盾,这些都促进了台湾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相似文献   

14.
党的本质属性、党在理论上和行动上先进性的极端重要性、先进性建设在党建框架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国际共运史的历史经验教训都规定、内涵、证明先进性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另外,从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不懈探索和党的先进性建设所取得的历史经验来看,也证明先进性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  相似文献   

15.
服务党的先进性建设提升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水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建带团建工作是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客观需要,只有通过加强党建带团建,以党的思想建设成果指导团的思想建设,才能确保共青团工作和青年运动的正确方向,才能引领青年在高校建设与发展中贡献力量。文章分析了高校当前党建带团建的现状,并对下一步如何做好党建带团建工作,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从投资者缺位的角度分析政府投资项目实施代建制的必要性,对代建制实施过程中代建模式的选择原则、代建人的选择原则以及投资人、代建人权责划分做了较为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生态文化的建设,通过在全民中树立生态文化意识,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大力发展生态文化产业以及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使生态文化融入到生态文明建设之中,以发挥其基础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艰苦奋斗是铁军精神的重要内涵,也是铁军最宝贵的品质.今天,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仍是我们的重要法宝,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是保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的需要,是治国理政现代化的需要.建设幸福美好新盐城,就是要弘扬铁军艰苦奋斗的作风,以铁军精神为坐标,找准差距;以铁军精神为目标,找准方向;以铁军精神为教材,培育民风,为盐城的发展注入正能量。  相似文献   

19.
论新四军铁军精神的源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军精神是新四军在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战斗精神和战斗品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井冈山精神是铁军精神形成的思想文化源泉;异常险恶的革命斗争环境是铁军精神产生和发展的特殊条件;以叶挺和陈毅为代表的新四军高级指战员群体和众多新四军将士是铁军精神形成和发展的人脉渊源。  相似文献   

20.
汉语被动/处置共现句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动/处置共现句自宋代开始使用,以"被"字和"将/把"字共现句为主,而与"吃/教(叫)/给"字共现的情况比较少。明代是共现句的鼎盛期,清开始有逐步下降的趋势。其语义结构表现为:领属关系、等同关系、复指关系和包含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