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于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高频数据,根据持仓量增量和交易量之间的内在关系,巧妙地将股指期货合约交易量分解为开仓交易量、平仓交易量和换手交易量,利用EGARCH模型研究股指期货不同分解交易量对股指期货市场波动性影响的差异性,以及市场波动的非对称性,得到的结论是:各类分解交易量比未分解交易量包含了更多能够解释市场波动性的增量信息,各类分解交易对波动性均存在正向影响,波动具有非对称性,在交易数量相同的情况下,各类交易对市场波动性影响程度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是开仓交易、换手交易、平仓交易,表明不同交易者结构对市场波动性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鸡蛋期货市场的投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蛋期货于2013年11月8日在大连期货交易所上市,至今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一年间鸡蛋主力合约的价格经历了剧烈的波动,投机因素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明确鸡蛋期货市场的投机情况,数据选取鸡蛋期货上市以来的主力合约的结算价、成交量、持仓量等指标,从鸡蛋期货的交易者结构、期现货价格关系、市场投机性和主力合约的期限分布四个方面对鸡蛋期货市场上的投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鸡蛋期货市场没有摆脱投机市特征,但从期现货价格关系来看,鸡蛋期货市场已初具价格发现功能。  相似文献   

3.
中国期货市场价格波动非对称性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EGARCH模型,以铜、大豆及小麦三个主要的连续期货合约收益序列为样本的实证研究表明:利空消息对我国期货价格波动的影响,要大于利多消息对期货价格波动的影响.对300个期货交易者的问卷调查结果也表明:我国期货投资者普遍存在的"过度恐惧"心理,是造成利空消息对期货价格波动的影响大于利多消息对期货价格波动的影响的最为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阐述了作者对我国股指期货设计方案的一些看法。关于指数选择问题,本文认为不宜将现有的股价指数直接作为期货合约的交易基础,而应在对沪深两地现有成分股指数进行调整的基础上合成一个新指数;关于期货合约的设计,本文认为在确定乘数,最小波动点,合约交割月份,保证全水平及每日涨跌幅限制时,既要参考发达国家的经验,又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关于交易场所的选择,本文认为上海期货交易所应是首选。  相似文献   

5.
以地方特色农产品糖料蔗为例,基于2006-2022年我国白糖期货和现货价格日度数据,以及广西百色市右江区糖料蔗“保险+期货”试点项目实际数据,通过采用亚式期权定价模型和Monte Carlo模拟方法,对基于白糖期货合约的价格保险费率进行数值模拟,并完善“保险+期货”模式的价格保险定价机制。研究显示,随着我国白糖期货的功能逐步发挥,其定价体系已从现货市场转为期货市场为主导,为“保险+期货”模式提供关键的定价基准。在“保险+期货”模式下,白糖现货价格的波动性小于期货价格的波动性,导致基于现货价格设定的保险费率相对较低,农户承担的基差风险显著降低。再保险费率低于价格指数保险费率,保险公司作为风险承保主体,在风险管理中发挥更主动的作用,而不是仅作为“中介”。在不同的保障水平下,价格指数保险纯保费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保险公司应进一步提高“保险+期货”模式价格保险定价的精确度,推动“保险+期货”产品的多样化和差异化,并构建“保险+期货+N”的地方特色农业风险管理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6.
通过推导金融期货持有成本理论的一般模型,针对持有外汇期货、利率期货和股指期货合约标的的成本的不同特点,引入外汇期货、利率期货、股指期货的定价模型,对其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中国商品期货市场流动性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生成连续数据是期货市场实证分析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各国期货市场往往具有不同的流动性格局特征,不同期货市场生成连续数据的方法也应区别对待.目前,我国商品期货大致可分为工业品期货和农产品期货.通过对选定样本区间的数据进行分析,不同类型期货品种的主力合约月分分布、主力合约持续期统计性质等呈现出不同的流动性格局特征.因此,在对我国期货市场进行实证分析时,连续数据的生成应充分考虑到其流动性格局特点.  相似文献   

8.
分别以股指期货合约在合约序列中的成交量最大、持仓量最大作为判别主力合约的标准,研究两种标准确定的股指期货主力合约转换日的差异性。以主力合约转换前后新主力合约的市场效率系数的变化,研究股指期货主力合约转换日的有效性。对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连续20次主力合约转换进行实证分析,可见持仓量标准确定的主力合约转换日早于成交量标准确定的主力合约转换日,且持仓量标准确定的主力合约转换具有更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信息溢出视角,利用DCE与CBOT豆油期货连续合约收盘价数据,实证分析了夜盘交易启动对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定价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夜盘交易的启动,未能有效提升DCE豆油期货对CBOT豆油期货的收益溢出效应,CBOT豆油期货对DCE豆油期货的收益溢出始终处于强势地位。夜盘交易前,CBOT对DCE豆油期货的波动溢出效应显著强于后者对前者的波动溢出效应,而夜盘交易的启动有效改善了这一现状;夜盘交易启动后,DCE与CBOT豆油期货呈现双向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综合来看,夜盘交易影响DCE向CBOT信息溢出的主要渠道为波动溢出而非收益溢出,夜盘交易未能有效提升以DCE豆油期货为代表的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定价权。  相似文献   

10.
股票指数期货交易的实质是通过对股票趋势持不同判断的投资者的买卖,来冲抵股票市场的风险。通过建立BGARCH模型计算沪深300股指期货对现货指数的最优套期保值比率,对套期保值效果进行分析,进而验证沪深300指数作为我国推出的第一份股指期货合约标的资产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期货交易对波动性的影响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课题。建立了包含预期风险收益、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非对称信息冲击效应的EC-TARCH-M模型,对大豆、豆粕、玉米和强麦等期货的交易行为、现货市场信息冲击与期货市场内在波动性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期货交易行为均对波动性有着显著影响,但影响的方向和程度不一致,投机交易会加剧期货市场波动性,而市场深度却有助于降低期货市场波动性。不同期货市场波动性对来自现货市场的信息冲击反应不一,但对来自期货市场中的信息冲击具有"杠杆效应"。  相似文献   

12.
基于ARIMA模型建立了股指期货价格的预测模型,对20100416~20110113间共180个交易13的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收盘价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ARIMA模型对于股指期货的价格走势短期预测效果良好,模型能有效反应期货价格的波动性走势.  相似文献   

13.
为了估计最低收购价政策对小麦市场价格波动的直接影响,利用2009年1月4日至2016年12月30日小麦现货与期货价格日数据,通过将政策作为虚拟变量引入GARCH模型,实证研究政策对平抑小麦期现货价格波动的作用,并从政策执行区和非执行区的视角比较政策在不同地区维护小麦市场价格稳定方面的效果,对模型结果和价格传导路径进行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政策对小麦期现货价格波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能够显著降低小麦现货市场的波动程度,并通过期现货市场间的联系对期货市场产生影响,但政策对期货价格波动的作用方向则相反;政策在平抑小麦价格波动方面的效果具有空间上的溢出效应,通过区域间的市场联系从执行区传导到非执行区,导致非执行区价格波动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我国股指期货与股票现货市场的日内信息结构,本文从交易和非交易时段出发,研究了沪深300指数期货与沪深300指数现货市场日内交易和非交易信息之间的信息传递路径、传递方向及其影响程度。实证结果显示:除现货下午交易信息外,上午交易和下午交易之间不具有必然的预测关系,而价差修正项却存在一定的预测作用。现货隔夜信息对期货上午交易与现货午休信息对期货下午交易均具有预测能力;期货隔夜信息对现货上午交易也具有预测能力,而期货午休信息对现货下午交易的预测作用并不存在;且与午休信息相比,隔夜信息对日间交易的影响更大。期货提前交易对股票现货日内交易与期货延迟交易对股票现货市场隔夜的收益及其波动均具有显著的预测能力,相对而言,延迟交易对股票隔夜的影响力要大于提前交易对股票日内交易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在混合分布假说理论的基础上,根据Jone 等(1994)的研究成果将成交量划分为成交次数和平均交易头寸,并考虑已实现波动率的跳跃和非对称性特征,构造了量价关系的基础模型、连续和跳跃波动量价关系模型及量价关系非对称模型,并利用沪深300股指期货高频数据分别对各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沪深300股指期货成交量与价格波动之间表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成交量、成交次数及平均交易头寸对连续和跳跃波动都有明显的正向影响,下偏已实现半方差较上偏已实现半方差包含更多的市场波动信息,平均交易头寸作为量价关系背后的主要驱动因子,可以更好地解释市场波动。  相似文献   

16.
主粮化背景下马铃薯价格波动的金融化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2004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马铃薯价格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TVP-SV-VAR模型来研究货币流动性、农产品期货交易额、国际能源价格、汇率变动和国际热钱规模对马铃薯价格的影响,研究发现,五种金融化因素都对马铃薯价格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马铃薯金融化现象逐渐显现;短期内货币流动性和国际热钱规模冲击对马铃薯价格形成较大的正影响,而农产品期货交易额、国际能源价格变动对马铃薯价格产生较大负影响,汇率变动对马铃薯价格产生较小负影响,中期、长期里国际热钱规模和汇率变动的影响存在结构性突变;在马铃薯价格波动的三个周期里,货币流动性、汇率变动和国际热钱规模对马铃薯价格的影响较稳定,而农产品期货交易额和国际能源价格对马铃薯价格的影响表现出逐渐加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农产品金融化现象突出表现在农产品市场和期货市场、货币市场、国际市场的联动,农产品的金融属性日益明显。基于2000-2012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货价格的月度数据,从农产品金融化视角分析玉米期货价格波动情况,选择货币供给量、货币价格和投机情况三方面可量化因素分析对玉米期货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货币供给量和投机资本对农产品期货价格有推动作用,而美元指数对价格有抑制作用,金融化因素对玉米期货价格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建议加强农产品期货市场的风险防范,完善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防范过度投机。  相似文献   

18.
粮食期货与现货市场价格波动溢出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小麦、稻谷、玉米和大豆为例,选取2009—2016年的相关日度价格数据,运用BEKK-GARCH模型考察了我国粮食期货与现货市场间的价格波动溢出效应。结果显示:我国粮食期货与现货市场之间存在价格波动溢出效应,但溢出程度在不同粮食品种之间有差异。主粮作物小麦、稻谷和玉米期货对现货价格的溢出效应较弱,非主粮作物大豆期货对现货价格的溢出效应较强,四个粮食品种现货对期货价格的溢出效应均较弱。分析表明:由于我国在调控粮食市场的思路和力度上对于主粮作物与非主粮作物存在较大差别,从而造成了四个粮食品种期货与现货市场间价格波动溢出效应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核证减排量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作为全球碳市场第二大组成部分的CDM市场正在迅速发展。由于CERs交易市场仍是新兴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目前尚未发现对该资产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的相关研究。使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公共因子模型对CERs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进行了分析,并使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公共因子模型的实证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CERs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期货价格是现货价格的Granger 原因,并且目前数据表明CERs现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较弱,而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较强,即期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沪深两市的月度数据,选取新成立基金数目、换手率、市盈率、成交量、新增开户数、消费者信心指数6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投资者情绪综合指标,实证分析投资者情绪与股票价格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沪深300指数和投资者情绪在长期和短期内均具有稳定的均衡关系;股票价格的波动与投资者情绪的波动对投资者情绪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表明,股票价格波动是投资者情绪波动的格兰杰原因,说明股票价格的波动能够引起投资者情绪的波动;投资者情绪波动对其自身情绪的影响是消极的,股票价格波动对投资者情绪的影响是积极的,二者均受自身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